收藏 分销(赏)

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056073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162 大小:93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注册测绘师综合能力知识点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第1节 大地测量学概论知识点一:大地测量的任务(多选):大地测量是为研究地球的形状及表面特性进行的实际测量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国家或大范围的精密控制测量网,内容有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惯性测量、卫星大地测量以及各种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等。它为大规模地形图测制及各种工程测量提供高精度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为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用途等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及地球重力场资料;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地壳形变及地震预报等科学问题提供资料.知识点二:大地测量的特点(了解):(1)长距离、大范围;(2)高精度;(3)实时、快速;(4)“四维”;(5)地心;(6)学科融

2、合知识点三:大地坐标系统与参考框:大地测量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尺度标准及其实现方式.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和重力参考系统。与大地测量系统相对应,大地参考框架有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和重力测量(参考)框架三种.知识点四:大地测量参心坐标框架:根据其原点位置不同,分为地心坐标系统和参心坐标系统.大地测量常数是指与地球一起旋转且和地球表面最佳吻合的旋旋转椭球(即地球椭球)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54坐标系、80坐标系所采用参考椭球、大地原点;54坐标系: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前苏联的普尔科沃;80坐标系:1975年国际椭球体;陕西西安知识点五:地心坐标系:国际地面

3、参考框架(itrf)是国际地面参考系统(itrs)的具体实现。它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gps和卫星多普勒定轨定位(doris)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构成全球观测网点,经数据处理,得到itrf点(地面观测点)站坐标和速度场等。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定义在itfs 2000地心坐标系统中的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一般由三级构成.第一级为连续运行站构成的动态地心坐标框架,它是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的主控制;第二级是与连续运行站定期联测的大地控制点构成的准动态地心坐标框架;第三级是加密大地控制点。(itrf)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应用最广泛、精度

4、最高的地心坐标框架。知识点六: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我国现采用的高程基准,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4m。水准原点网由主点-原点、参考点、附点共6个点组成。我国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正常高的起算面是似大地水准面。由地面点沿垂线向下至似大地水准面之间的距离,就是该点的正常高,即该点的高程.正高:沿重力(垂)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大地高:沿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测量外业作业大地基准面、基准线(大地水准面,铅垂线);内业作业的基准面、基准线(参考椭球面,法线)知识点七:重力系统框架:重力参考系统则是指采用的椭球常数及其相应的正常重力场。重力测量框架则是由分布在各地的若干绝对重力点和相对重

5、力点构成的重力控制网,以及用作相对重力尺度标准的若干条长短基线.1999年至2002年,我国完成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建设,简称“2000网”.它由259个点组成,其中基准点21个、基本点126个和基本点引点112个;长基线网1个,重力仪格值标定场8处,联测了1985国家重力基本网及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重力网点66个.该网使用了fg5绝对重力仪施测,并增加了绝对重力点的数量,覆盖面大,是我国新的重力测量基准.重力系统采用grs 80椭球常数及其相应正常重力场。80年代初,我国建立了“国家1985重力基本网,简称为“85网”.它由6个基准点、46个基本点和5个基本点引点组成.重力参考系统则采用

6、iag75椭球常数及其相应正常重力场。知识点八:深度基准:有的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有的采用平均低潮面、最低低潮面、大潮平均低潮面等.我国1956年以前主要采用了最低低潮面、大潮平均低潮面和实测最低潮面等为深度基准。从1957年起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为深度基准.该面是按苏联弗拉基米尔计算的当地理论最低低潮面。知识点九:时间基准:大地测量中常用的时间系统有:(1)世界时(universal time,ut):以地球自转周期为基准,在1960年以前一直作为国际时间基准.(2)原子时(atomic time,at):以位于海平面(大地水准面,等位面)的铯(133cs)原子内部两个超精细结构能级跃迁辐射的

7、电磁波周期为基准,从1958年1月1日世界的零时开始启用。(3)力学时(dynamic time,dt):在天文学中,天体的星历是根据天体动力学理论的运动方程而编算的,其中所采用的独立变量是时间参数t,这个数学变量t,便被定义为力学时.(4)协调时(unlversal time coordinated,utc):它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时间,而是时间服务工作中把原子时的秒长和世界时的时刻结合起来的一种时间。(5)gps时(gps time,gpst):由gps星载原子钟和地面监控站原子钟组成的一种原子时基准,与国际原子时保持有19s的常数差,并在gps标准历元1980年1月6日零时与utc保持一致。

8、时间系统框架是对时间系统的实现。描述一个时间系统框架通常需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采用的时间频率基准。时间系统决定了时间系统框架采用的时间频率基准。不同的时间频率基准,其建立和维护方法不同。历书时是通过观测月球来维护;力学时是通过观测行星来维护;原子时是由分布不同地点的一组原子频标来建立,通过时间频率测量和比对的方法来维护。(2)守时系统。守时系统用于建立和维持时间频率基准,确定时刻.为保证守时的连续性,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时间系统,都需要稳定的频标.(3)授时系统。授时系统主要是向用户授时和时间服务。授时和时间服务可通过电话、网络、无线电、电视、专用(长波和短波)电台、卫星等设施和系统进

9、行,它们具有不同的传递精度,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4)覆盖范围.覆盖范围是指区域或是全球.20世纪90年代自美国gps广泛使用以来,通过与gps信号的比对来校验本地时间频率标准或测量仪器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原有的计量传递系统的作用相对减少。知识点十:常用坐标系:大地坐标系、地心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站心坐标系、高斯直角坐标系地心坐标系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原点位于整个地球(包括海洋和大气)的质心;(2)尺度是广义相对论意义下某一局部地球框架内的尺度;(3)定向为国际时间局测定的某一历元的协议地极和零子午线,称为地球定向参数(eop);(4)定向随时间的演变满足地壳无整体运动的约束条件。高

10、斯直角坐标系:高斯投影3条件、投影坐标系的分带规则、坐标系的加常数;高斯投影平面上的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其余的子午线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其长度大于投影前的长度,离中央子午线愈远长度变形愈长,为了将长度变化限制在测图精度允许的范围内,通常采用6分带法,即从首子午线起每隔经度差6为一带,将旋转椭球体面由西向东等分为60带。高斯投影平面上的中央子午线投影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其余的子午线均为凹向中央子午线的曲线,其长度大于投影前的长度。 中央子午线投影后为直线;中央子午线投影后长度不变;投影具有正形投影性质,即正形投影条件;横轴圆柱投影;等角投影。投影坐标y=带号+(500km+自然坐

11、标);带号=经度/6+1;知识点十一:坐标系转换不同坐标系的三维转换模型很多,常用的有布尔沙模型(b模型)和莫洛坚斯基模型(m模型)。(七参数法)理论上,布尔沙模型与莫洛坚斯基模型的转换结果是等价的。但在应用中有差别,布尔沙模型在全球或较大范围的基准转换时较为常用,在局部网的转换中采用莫洛坚斯基模型比较有利.第一章 第2节 传统大地控制网知识点一:传统大地控制网:传统大地测量技术建立平面大地控制网就是通过测角、测边推算大地控制网点的坐标。其方法有: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三边测量法和边角同测法。三角测量法优点是:检核条件多,图形结构强度高;采取网状布设,控制面积较大,精度较高;主要工作是测角,

12、受地形限制小,扩展迅速.缺点是:在交通不便或隐蔽地区布网困难,网中推算的边长精度不均匀,距起始边愈远精度愈低.但在网中适当位置加测起算边和起算方位角,就可以控制误差的传播,弥补这个缺点.三角测量法是我国建立天文大地网的主要方法.我国在西藏地区天文大地网布设中主要采用导线测量法。知识点二:三角网布设原则1、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国家三角网分为一、二、三、四等,gps网分为a、b、c、d、 e五级.2、 具有足够的精度:各等级三角网观测精度要求。3、具有足够的密度。4、要有统一的规格.测图比例尺 要求点数 每个三角点控制面积 三角网平均周长 等级1:5万 3 约150km2 13km 二等1:2。

13、5万 23 50 8 三等1:1万 1 20 26 四等知识点三: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的技术原则如下:(1)地球椭球参数。地球椭球参数采用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第16届大会期间iag决议推荐的数值,即iag75椭球参数。(2)坐标系统。根据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结果建立椭球相同的两套大地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地心坐标系。(3)椭球定位与坐标轴指向。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椭球短轴应平行于由地球质心指向1968。0地极原点(jyd)的方向,首子午面应平行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台的子午面.椭球定位参数以我国范围内高程异常值平方和最小为条件求定

14、。知识点四:经纬仪:分为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及全站型电子速测仪。仪器的三轴误差,及三轴误差检查方法光学经纬仪 DJ07 DJ1 DJ2 DJ6 DJ30测角中误差(角秒) 07 1 2 6 30全中无误差 一等三角、天文 一、二等 三、四等 地形控制 普通测量电子、全站经纬仪 1 2 3 4标称中误差(角秒) 0.5/1 1.5/2 3.0/5。0/6.0 10测角中误差(角秒) =1 1m=2 2m=6 6m=10光电测距仪:脉冲式和相位式(3KM、15KM、60KM)光电测距仪的主要误差:加常数、乘常数;1+D,3+2D,5+5D;(5+D)(KM、mm)知识点五:水平角观测水平角观测的

15、主要误差影响:1、 观测过程中引起的人差;2、 外界条件对观测精度的影响;3、 仪器误差对测角精度的影响。影响观测精度的因素除上述外界条件之外,还有仪器误差,如视准轴误差、水平轴不水平的误差、垂直轴倾斜误差、测微器行差、照准部及水平度盘偏心差、度盘和测微器分划误差等。照准部转动时的弹性带动误差,脚螺旋的空隙带动差,水平微动螺旋的隙动差。精密测角的一般方法:1、 观测应在目标成像清晰、稳定的有利于观测的时间进行,以提高照准精度和减小旁折光的影响.2、 观测前应认真调好焦距,消除视差。在一测回的观测过程中不得重新调焦,以免引起视准轴的变动.3、 各测回的起始方向应均匀地分配在水平度盘和测微分划尺的

16、不同位置上,以消除或减弱度盘分划线和测微分划尺的分划误差的影响.1、在上、下半测回之间倒转望远镜,以消除和减弱视准轴误差、水平轴倾斜误差等影响,同时可以由盘左、盘右读数之差求得两倍视准误差2c,借以检核观测质量。2、上、下半测回照准目标的次序应相反,并使观测每一目标的操作时间大致相同,其目的在于消除或减弱与时间成比例均匀变化的误差影响,如觇标内架或三脚架的扭转等。3、为了克服或减弱在操作仪器的过程中带动水平度盘位移的误差,要求每半测回开始观测前,照准部按规定的转动方向先预转12周。4、使用照准部微动螺旋和测微螺旋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5、为了减弱垂直轴倾斜误差的影响,观测过程中应保持照

17、准部水准器气泡居中。水平角观测一般采用方向观测法、分组方向观测法和全组合测角法。其中方向观测法一般广泛用于三、四等三角观测,或在地面点、低觇标点和方向较少的二等三角观测;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采用分组方向观测法;在一等三角观测,或在高标上的二等三角观测采用全组合测角法.各等级三角测量观测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和测回数按下表规定执行。等级 使用仪器 全组合测角方向权数(nm) 方向观测法测回数 1 DJ07 36 DJ1 422 DJ07 24 15 DJ1 30 123 DJ07 6DJ1 9 n:方向数DJ2 12 m:测回数4 DJ07 4DJ1 6DJ2 9方向观测法测站限差: 2次读数的秒差

18、(光学经纬仪); 半测回归零差; lr=2c的各方向互差; 各测回同一方向的方向值之差。三角测量外业验算:包括以下内容和程序:(1)检查外业资料,包括观测手簿、观测记簿、归心投影用纸等;(2)编制已知数据表和绘制三角锁网图;(3)三角形近似球面边长计算和球面角超计算;(4)归心改正计算,并将观测方向值化至标石中心;(5)分组的测站平差;(6)三角形闭合差和测角中误差的计算;(7)近似坐标和曲率改正计算;(8)极条件闭合差计算,基线条件闭合差计算,方位角条件闭合差计算等。知识点六:三角高程测量垂直角观测方法有两种,一是中丝法,二是三丝法。(1)中丝法。就是以望远镜十字丝的水平中丝为准,照准目标测

19、定垂直角.(2)三丝法.就是以望远镜三根水平丝为准,依次照准同一目标来测定垂直角。根据规定,各等级三角点上每一方向按中丝法观测时应测四测回,三丝法观测时应测二测回。利用水平距离单向高差计算公式:H=Stana+CS2+i1-a2用倾斜距离d计算高差的单向公式:H=dsina+(1k)/2Rd2cos2a+(1H/R)+i1a2【H为照准点的大地高】大气折光:k值在一天之内的变化情况是:中午附近k值最小,并且比较稳定;日出日落时k值较大,而且变化较快。折光系数一般为0.090。16之间(查找表)。减弱大气垂直折光影响的措施:选择有利观测时间(中午附近)、对向观测、提高观测视线的高度、利用短边传算

20、高程等 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mh0。025S(式中,mh单位为米;s单位为千米.从上式中可以看出高差中数中误差与边长是成正比例的关系。知识点七: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其布设原则与三角测量类似。一、二、三、四等导线测角、测边的精度要求。等级 导线长度KM 导线节长度KM 导线边长度KM 导线节边数 转折角测角中误差(秒) 边长测定相对中误差1 10002000 100150 1030 7 0.7 1:25万2 5001000 100150 1030 7 1。0 1:20万3 附合导线200 720 20 1。8 1:15万4 附合导线150 415 20 2.5 70公里专业应用

21、网:知识点三:基准站组成设备基准站设备主要由gnss接收机、gnss天线、气象设备、不间断电源、通信设备、雷电防护设备、计算机和机柜等组成知识点四:数据中心的构成数据中心主要由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分析系统、产品服务系统等业务系统及机房、计算机网络等物理支撑组成.源数据包括基准站原始观测数据、广播星历、气象观测数据等,成果数据包括基准站坐标、速度,大气参数、坐标框架转换参数、精密星历等。数据处理应进行源数据、站信息、卫星星历、地球动力学参数等数据准备,完成格式转换、粗差探测、周跳修复等预处理,进行基线解算和网平差等工作.数据分析包括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分析、速度场分析、数据质量分析等。知识点五:

22、基准站测试(了解)基准站网建成后应进行整网运行测试,并形成测试报告。可进行如下测试:(1) 测试基准站数据采集、数据完好性;(2) 测试基准站到数据中心和数据中心到用户之间数据传输的稳定性,提供网络通信链路的通信速率、误码率、可用性以及数据传输的延迟大小;(3) 测试数据中心对基准站的监控能力,包括通过数据通信网络监视和控制基准站工作状况、参数配置、数据采集和传输等;(4) 测试实时定位的覆盖范围和有效作业时间;(5) 测试站网数据产品服务内容和精度指标,包括坐标框架、实时定位、快速定位、事后定位、卫星轨道、源数据服务等内容以及相应的精度测试;(6) 测试其他内容。知识点六:基准站维护:(1)

23、应保障全年每天连续24小时正常运行,必要时宜安装报警系统;(2)应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必要时进行设备更新;(3)应定期与国际igs站进行联测解算,维持坐标框架更新;(4)根据需要对埋设的水准标志按照国家水准联测纲要进行定期测定;(5)根据需要对埋设的重力标石与国家重力基本网进行定期联测。第一章 第4节 卫星大地控制测量知识点一:控制网等级要求:按照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gps测量按其精度分为a、b、c、d、e五级.(1) a级gps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构成,用于建立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进行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卫星精密定轨

24、测量;(2) b级gps测量主要用于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地方或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形变测量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等;(3) c级gps测量用于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以及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等;(4) d级gps测量用于建立四等大地控制网;(5) e级gps测量用于测图、施工等控制测量。A级网坐标年变化率中误差(mm/a) 水平分量 垂直分量 相对精度 地心坐标各分量年平均中误差mm2 3 1108 0.5级别 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mm 相邻点间平均距离km水平分量 垂直分量B 5 10 50C 10 20 20D 20 40 5E 20 40 3知识点二

25、:gnss网技术设计:图上设计主要依据任务中规定的gps网布设的目的、等级、边长、观测精度等要求,综合考虑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地质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情况,按照优化设计原则在设计图上标出新设计的gps点的点位、点名、点号和级别,还应标出相关的各类测量站点、水准路线及主要的交通路线、水系和居民地等。制订出gps联测方案,以及与已有的gps连续运行基准站、国家三角网点、水准点联测方案.知识点三:gnss网选址与埋石(1) 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水准观测的测绘工程师和地质师组成。选点前充分了解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验潮、交通,通信、水电等信息.(2) 实地勘察选定点位。点位确定

26、后用手持gps接收机测定大地坐标,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有关内容,实地竖立标志牌、拍摄照片。(3) 点位应选择在稳定坚实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长期保存及满足观测、扩展、使用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4) 选点时应避开环境变化大、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应远离发射功率强大的无线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电压高于20万伏)等,距离不小于200 m。(5) 选点时应避开多路径影响,点位周围应保证高度角15。以上无遮挡,困难地区高度角大于15。遮挡物在水平投影范围总和不应超过30。50m以内的各种固定与变化反射体应标注在点之记环视图上。(6) 选

27、点时必须绘制水准联测示意图。(7) 选点完成后提交选点图、点之记信息、实地选点情况说明、对埋石工作的建议等。知识点四:gps观测技术要求(控制网)1基本技术要求:(1)最少观测卫星数4颗;(2)采样间隔30 s;(3)观测模式:静态观测;(4)观测卫星截止高度角10;(5)坐标和时间系统:wgs-84,utc;(6)观测时段及时长:b级点连续观测3个时段,每个时段长度大于等于23 h;c级点观测大于等于2个时段,每个时段长度大于等于4h;d级点观测大于等于1.6个时段,每个时段长度大于等于th;e级点观测大于等于1.6个时段,每个时段长度大于等于40 min。2观测设备:各等级大地控制网观测均

28、应采用:双频大地型gps接收机.3观测方案:gps观测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案:(1)基于gps连续运行站的观测模式;(2)同步环边连接gps静态相对定位观测模式:同步观测仪器台数大于等于5台,异步环边数小于等于6条,环长应小于等于1500 km.知识点五:数据质量检查宜采用专门的软件进行。检查内容包括:(1) 观测卫星总数;(2) 数据可利用率(80%);(3) l1、l2频率的多路径效应影响mp1、mp2应小于0。5 m;(4) gps接收机钟的日频稳定性不低于10-8等知识点六:gps作业要求:1、 架设天线时要严格整平、对中,天线定向线应指向磁北,定向误差不得大于5。根据天线电缆的长度在合

29、适的地方平稳安放仪器,将天线与接收机用电缆连接并固紧。2、 认真检查仪器、天线及电源的连接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观测。3、 开机后应输入测站编号(或代码)、天线高等测站信息。4、 在每时段的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天线高,读数精确至1mm。5、 观测手簿必须在观测现场填写,严禁事后补记和涂改编造数据。6、 观测员应定时检查接收机的各种信息,并在手簿中记录需填写的信息,有特殊情况时,应在备注栏中注明。7、 观测员要认真、细心地操作仪器,严防人或牲畜碰动仪器、天线和遮挡卫星信号。 8、 雷雨季节观测时,仪器、天线要注意防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闭接收机并卸下天线.知识点七:外业数据质量检核:1数据剔除率:

30、 同一时段内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不应超过10。2复测基线的长度差:c、d级网基线处理和b级网外业预处理后,若某基线向量被多次重复,则任意两个基线长度之差ds应满足下式:(为相应级别规定的基线中误差,计算时边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单点观测模式不同点间不进行重复基线、同步环和异步环的数据检验,但同一点间不同时段的基线数据(与连续运行站网)长度较差,两两比较也应满足上式.3同步观测环闭合差:三边同步环中只有两个同步边成果可以视为独立的成果,第三边成果应为其余两边的代数和。由于模型误差和处理软件的内在缺陷,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的代数和常不为零,其差值应小于下列数值:,,.式中,为相应级别规定的基线

31、中误差,计算时边长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对于四站或更多同步观测而言,应用上述方法检查一切可能的三边环闭合差。4独立环闭合差及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c、d级网及b级网外业基线预处处理的结果,其独立闭合环或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应满足下列公式:,,()式中,n为闭合边数;为基线测量中误差;知识点八:gps网基线精处理结果质量检核:(1) 精处理后基线分量及边长的重复性.(2) 各时间段的较差.(3) 独立环闭合差或附合路线的坐标闭合差。知识点九:gps网平差:使用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gps网平差,首先提取基线向量;其次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再次进行约束平差和联合平差;最后进行质量分析与控制.进行gps网质

32、量的评定。在评定时可以采用下面的指标:(1)基线向量改正数.根据基线向量改正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出基线向量中是否含有粗差。(2)相邻点的中误差和相对中误差。若在质量评定时发现问题,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果发现构成gps网的基线中含有粗差,则需要采用删除含有粗差的基线重新对含有粗差的基线进行解算或重测含有粗差的基线等方法加以解决;如果发现个别起算数据有质量问题,则应放弃有质量问题的起算数据。第一章 第5节 高程控制网知识点一: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我国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青岛国家原点高程为72。2604m。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是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逐级控

33、制,逐级加密。知识点二:水准网的布设要求各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和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w不应超过下表规定的数值.各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和全中误差 单位:mm测量等级 1等 2等 3等 4等m 0.45 1 3 5mw 1 2 6 10知识点三:水准路线的选择和埋设(1) 图上设计。在收集有关资料和充分了解测区情况的前提下,根据建设目标在地形图上进行各等级水准路线的设计和拟订计划。为了使观测少受外界干扰,水准路线应避免通过大城市、大火车站等繁闹地区,还要尽量避免跨过湖泊、沼泽、山谷、较宽的河流及其他障碍物等.(2) 实地选线和选点.图上设计完成后,按图上设计的路线进行实

34、地选点,以确定水准点的位置。水准点位置的选择应能保证埋设的标石稳定、安全和长久保存,并便于gps和水准观测使用。(3) 标石埋设。水准标石分为基岩水准标石、基本水准标石和普通水准标石三种。基岩水准标石是与岩层直接联系的永久性标石,基岩水准标石宜埋设在一等水准路线结点处,每隔400 km左右一座;在大城市、国家重大工程和地质灾害多发区应予增设;基岩较深地区可适当放宽;每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少于4座.知识点四:水准仪器的种类知识点四:水准仪器的种类水准仪 水准测量水准标尺 水准测量经纬仪 跨河水准光电测距仪 跨河水准或高程导线GPS接收机 跨河水准知识点五:水准仪和水准尺检验水准仪检验:光学测微

35、器隙动差和分划值的测定、视准轴和水准轴相互关系检查、倾斜螺旋隙动差和分划值测定、调焦误差、自动补偿误差等.水准尺的检查:水准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测定、标尺名义米长和分划偶然误差、零点不等差和基辅分划误差。知识点六:水准测量的基本要求(1) 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设站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使用数字水准仪前,还应进行预热,预热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2) 对气泡式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作标记,随着气温变化,应随时调整零点位置.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3)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

36、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4) 除路线转弯处,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5) 不应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在壕坑中。(6) 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7) 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8) 在高差很大的地区,应选用长度稳定的、标尺名义米长度偏差和分划偶然误差较小的水准标尺作业。(9) 对于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接对准太阳;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要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仪器只能在厂方规定的温度范

37、围内工作;确信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键.知识点七:水准测量的观测顺序二等水准往测时每站应采取的观测程序为: 对于奇数站:后-前前后 对于偶数站:前后-后-前二等水准返测时每站应采取的观测程序为: 对于奇数站:前-后-后前 对于偶数站:后-前前后知识点八:水准测量的主要限差(见测量规范)知识点九:水准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1仪器误差:仪器误差主要有视准轴与水准器轴不平行的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和两根水准标尺零点差.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主要有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影响、仪器脚架和尺台(桩)升降的影响等。3观测误差:观测误差主要包括作业员整平误差、照准误

38、差和读数误差.使用数字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其观测误差主要是作业员对准标尺的调焦误差。知识点十: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在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编算时,所用的高差应加天水准标尺长度改正、水准标尺温度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重力异常改正、固体潮改正、环闭合差改正。在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编算时,所用的高差只加入水准标尺长度改正、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路(环)线闭合差改正。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编算应由两人各自独立编算一份,并校核无误。知识点十一: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按式(1-51)计算。为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单位为毫米;R为

39、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n为测段数.知识点十二: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w按式(1-52)计算。式中,W为经过各项改正后的水准环闭合差,单位为毫米;F为水准环线周长,单位为千米;N为水准环数。知识点十三:水准网平差的方法水准网平差最常用的方法是间接平差和条件平差,它们是利用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即观测值权与观测值改正数平方乘积之总和为最小,即pvv=最小的条件下,求出观测值的改正数和平差值,并对观测值、平差值及其函数进行精度评定第一章 第6节 重力控制网知识点一:重力控制等级国家重力控制测量分为三级:国家重力基本网,国家一等重力网,国家二等重力点.此外还有国家级重力仪标

40、定基线。重力基本网是重力控制网中最高级控制,它由重力基准点和基本点以及引点组成。重力基准点经多台、多次的高精度绝对重力仪测定.基本点以及引点由多台高精度的相对重力仪测定,并与国家重力基准点联测。知识点二:重力控制测量设计原则重力基本网的设计原则:应有一定的点位密度,有效地覆盖国土范围,以满足控制一等重力点相对联测的精度要求和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的需要。基本重力控制点应在全国构成多边形网,其点距应在500km左右。一、二等可布设成闭合、附合等形式,点间距约300km;长基线两端均须为基准点,短基线至少一端须与国家点联测。知识点三:加密重力测量设计原则(1) 在全国建立55的国家基本格网的数字化平均

41、重力异常模型;(2) 为精化大地水准面,采用天文、重力、gps水准测量方法确定全国范围的高程异常值;(3) 为内插大地点求出天文大地垂线偏差;(4) 为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正常高系统改正.加密重力测线附合或闭合时间一般不应超过60小时。知识点四:重力控制网选点与埋石(了解)知识点五:重力测量仪器及检验我国使用的绝对重力仪是FG5型,2108ms2fg5型绝对重力仪在工作之前主要进行以下检查和调整:(1)检查和调整激光稳频器、激光干涉仪和时间测量系统;(2)调整测量光路的垂直性;(3)调整超长弹簧的参数;(4)输入检验程序和观测计算程序;(5)输入测点有关数据(测点编号、经纬度、高程、重力垂直梯

42、度等);(6)运行检验程序,检查计算机运行状态。我国使用“拉科斯特型(简称lcr,分为g型和d型)相对重力仪,用于测定基本重力点和一等重力点。测定二等重力点及加密重力点的相对重力仪,可以采用石英弹簧重力仪(如:zsm、worden)或金属弹簧重力仪)对于新出厂和经过修理的重力仪必须进行比例因子的标定,用于作业的重力仪每两年应进行一次比例因子的标定。比例因子的标定在国家长基线上进行,所选的重力差应覆盖工作地区重力仪读数范围,避免比例因子外推。知识点六:相对重力仪的性能试验1静态试验静态试验在温度变化小且无震动干扰的室内进行,仪器安置稳定后每半个小时读一次数,连续观测48小时,整个测试过程中仪器处于开摆状态。观测数据经固体潮改正后,结合读数的观测时间绘制出仪器静态零点漂移曲线,检查零漂线性度。2动态试验动态试验应在段差不小于5010-5ms2、点数不少于10个的场地进行往返对称观测,测回数不少于3个,每测回往返闭合时间不少于8小时.观测数据经固体潮及零漂改正后,计算各台仪器的段差观测值,计算各台仪器的动态观测精度mdy。对于同一台仪器,如果每一测段的段差观测值的互差不大于mdy的2.5倍,可认为该仪器的零漂是线性的.3多台仪器一致性的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