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章末提升三步曲
区域差异比较类题目答题规范与模板
在高考命题中,多以区域图和统计图表形式为载体,考查区域间的地理特征差异。这类问题一般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两方面分析。
1.自然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答题要点] 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矿产等。
[答题模板] (1)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描述纬度范围,所处寒(温热)带,所处高(中、低)纬度;②海陆位置:沿海或内陆,大陆东岸或大陆西岸;③相对位置:位于××东部等;④半球位置:位于东(西、南、北)半球,跨东西(南北)半球等。
(2)气候:以×××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等。
(3)地形:①地形以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②地势×高×低,地势坎坷(平坦);③海岸线曲折(平直)等。
(4)水文:①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②汛期长(短);③含沙量大(小);④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等。
(5)植被:以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等为主。
(6)土壤:以水稻土(黑土等)为主。
(7)矿产:以××矿为主,矿产资源丰富(贫乏)等。
2.人文地理特征差异比较
[答题要点] 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
[答题模板] (1)农业:①以种植业(畜牧业等)为主;②耕作制度为一年×熟;③农作物:以小麦等为主;④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等。
(2)工业:①以重(轻)工业为主;②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工业等。
(3)交通:①以铁路(大路等)为主;②交通便利(不便)。
(4)人口:①人口增长快(慢);②人口老龄化严峻;③人口密度大(小)等。
(5)城市:①城市人口比重大(小);②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区等。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进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进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缘由。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甲
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2)从自然角度考虑,乙区域C、D平原农业进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甲、乙两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与乙区域相比,甲区域进展农业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解析:(1)依据经纬度、省区轮廓等可推断,甲区域中A是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B为鄱阳湖平原,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乙区域中C是松嫩平原,D是三江平原,该区位于中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区,由于纬度较高,其热量不足。(2)依据上题的分析可知,乙区域热量不足,春秋季节的低温霜冻对该区域农业危害较大。(3)甲区域与乙区域相比,进展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要留意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作答。
答案:(1)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纬度较高,气候温凉,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对策: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实行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3)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养和科技水平较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1·湖北八校二模)下图为我国某温带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回答1~3题。
1.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耕地面积:农牧结合区>草甸草原区>荒漠草原区
B.该地不行能毁灭水土流失
C.荒漠草原区人口总数少,对环境破坏小,环境质量好
D.草甸草原区植被掩盖率高,不会毁灭扬沙、沙尘天气
2.有关该地自然环境的推想不行信的是( )
A.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
B.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
C.河流众多,含沙量小
D.该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该区域可持续进展方向的是 ( )
A.利用日照充分、昼夜温差大的优势,进展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种植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油料作物产量
C.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D.适度退耕还林还草,进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得出答案。该地以草地为主,水土流失不严峻,但也会有水土流失现象;荒漠草原区生态环境最脆弱,最易毁灭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草甸草原区过度开垦也会毁灭荒漠化现象。第2题,以草原景观为主的地区,一般降水较少,河流数量不会很多,故C选项不行信。第3题,草原区降水较少,过度开垦易毁灭荒漠化问题,故从可持续进展角度看,不宜扩大耕地面积来进展种植业。
答案:1.A 2.C 3.B
读我国某年东、中、西部GDP分布、网民数分布和人口数分布比较图,完成4~5题。
4.三大经济地带中,网民数分布密度最大的是( )
A.东部 B.中部
C.西部 D.无法推断
5.图中信息反映出( )
A.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经济进展水平高,故互联网进展基础好
B.我国中西部地区因人口相对较少,故网民比重较低
C.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网民比重均超过人口所占比重
D.我国东部地区的网民比重是其人口比重的两倍
解析:读图可知,东部经济地带网民密度最大,其主要缘由是东部经济进展水平高,电脑普及率高,互联网进展基础好。
答案:4.A 5.A
下图甲、乙分别是我国华北、西北两区域航拍地面图,请依据所学的学问,完成6~7题。
6.图甲是当地的人文景观之一。产生这一景观是人类转变了自然环境中________的结果( )
A.气候 B.水文
C.地貌 D.土壤
7.图乙景观反映了当地 ( )
A.具有较潮湿的气候
B.流水作用较猛烈
C.适宜大力进展季风水田农业
D.野生植物的叶子一般具有细小的特征
解析:第6题,图甲为梯田景观,是当地的人文景观之一,产生这一景观是人类转变了自然环境中地貌的结果。第7题,图乙景观为西北地区的景观,反映了当地干旱的气候特征,为削减水分的蒸发,野生植物的叶子一般具有细小的特征;该区域风力作用较猛烈,不适宜大力进展季风水田农业。
答案:6.C 7.D
8.(2021·广东惠州调研)读我国6省区自然 草地面积与理论载畜量散点图,若对某省区自然 草地面积进行监测,最适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PRS D.GIS
解析:选A。遥感技术可以对该省区自然 草地面积进行监测。
(2021·四平一模)读图,回答9~11题。
9.东南亚( )
A.属于发达地区 B.人口稀疏
C.草原宽敞 D.多地质灾难
10.西亚地区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主要目的是( )
A.抵抗寒冷 B.增加平安性
C.隔绝外界热量 D.反射太阳光
11.图中两区域民居明显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宗教 B.气候
C.河流 D.地形
解析:第9题,东南亚多数国家为进展中国家,人口密度大,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植被以森林为主,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势起伏大,多暴雨,地质灾难多发。第10题,西亚多为热带沙漠气候,太阳辐射强,风沙多,墙厚可以隔热,窗小可以削减进入室内的太阳光。第11题,东南亚降水多,民居房顶较倾斜,便于排水;西亚降水少,民居以平顶建筑为主。因此,两地民居差异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
答案:9.D 10.C 11.B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21·浙江温州十校联考一模)依据图文(图甲为非洲局部区域图,图乙为图甲中①、②两地的降水量统计图,图丙为坦桑尼亚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过去,矿产只是坦桑尼亚的次要出口货物。近年来,中国挂念坦桑尼亚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使达累斯萨拉姆港的吞吐量和陆路交通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坦桑尼亚与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加强合作使矿业产值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进展,成为国民经济和出口的支柱产业。
(1)比较R1、R2两河入海口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8分)
(2)简述①地与②地的降水差异并分析缘由。(8分)
(3)简析矿业成为坦桑尼亚国民经济和出口的支柱产业的缘由。(8分)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差异及区域进展的缘由。(1)河流的水文特征有径流量、含沙量、流速、季节变化、结冰期等,R1、R2分别为刚果河和赞比西河,R1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终年高温多雨,植被掩盖好,河流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而河口地区落差大,水流较急;而R2河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流量小,季节变化大,下游河口落差小,水流较缓。(2)①地与②地的降水差异从图甲中推断即可,其差异从地面状况,大气环流,地形等方面来分析;湖面有丰富水汽,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还有地形的抬升,①地在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多。(3)矿业成为坦桑尼亚国民经济和出口的支柱产业的缘由从其资源、交通、国外市场及国内政策等方面分析。
答案:(1)R1较R2河流量大;流速快;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2)①地较②地年降水量多。①地印度洋暖湿偏东风经过湖面,空气湿度增加;①地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多地形雨。
(3)该国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丰富;近年来沿海港口及陆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国外市场需求的增加;国家政策的扶持等。(其他回答如合理可酌情给分)
13.读世界两个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图1、图2)和两城市气候资料统计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32分)
(1)分别说明①②两城市冬半年降水比夏半年降水丰富的缘由。(10分)
(2)简述图1、图2所示区域河流开发利用的特点,并分析其缘由。(16分)
(3)推断图2的甲、乙、丙三地区中哪一地区小麦种植业比较发达,并分析缘由。(6分)
解析:第(1)问,①位于日本海沿岸,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②位于大西洋沿岸,受强盛西风的影响,冬季降水多。第(2)问,从两地的气候、地形等方面分析即可。第(3)问,从地形、气候、市场等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1)①城市冬半年盛行西北季风,西北季风经过日本海,增湿;受地形抬升作用,水汽分散,降水丰富。②城市冬半年西风强盛,水汽充分,降水丰沛。
(2)图1中河流以水能开发为主。缘由: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多山地丘陵,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图2中河流以航运为主。缘由:降水丰富、季节支配均匀,河流水量丰富;主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落差小;各河流间有水道相连,水运条件优越。
(3)乙地区。缘由:地势平坦(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光热条件相对较好;城市人口集中,市场需求量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