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4201T681-2023鲜食春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05463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201T681-2023鲜食春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4201T681-2023鲜食春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4201T681-2023鲜食春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4201T681-2023鲜食春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4201T681-2023鲜食春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CCS B05 420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 4201/T 6812023 鲜食春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seeds production of fresh spring soybean 2023-07-10 发布 2023-08-10 实施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种子准备.2 品种选择.2 4.1 种子处理.2 4.2 5 产地环境.2 气候条件.2 5.1 土壤环境.2 5.2 6 隔离要求.2 7 整地施肥.2

2、 8 播种.2 9 田间管理.2 查苗定苗.2 9.1 除草.3 9.2 化学调控.3 9.3 水分管理.3 9.4 10 病虫害防治.3 常见病虫害.3 10.1 农业防治.3 10.2 生物防治.3 10.3 物理防治.3 10.4 化学防治.3 10.5 11 去杂保纯.3 12 收获.3 13 种子包装、贮藏与检验.3 附录 A(资料性)常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武汉农学会提出。本文件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武汉皇经堂

3、种苗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熊恒多、李晏斌、杨中路、万元香、李晓燕。鲜食春大豆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鲜食春大豆种子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种子准备、产地环境、隔离要求、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去杂保纯、收获、种子包装、贮藏与检验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武汉地区鲜食春大豆种子研发、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52 大豆 GB/T 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

4、 7414 主要农作物种子包装 GB/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2743 大豆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T 17318 大豆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GB 5084-2021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13 豆类蔬菜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NY/T 2159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DB4201/T 548 绿色食品菜用大豆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鲜食春大豆 fresh spring soybean 指2

5、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5月下旬至7月下旬采收的鲜食大豆。3.2 育种家种子(原原种)breeders seed 指育种者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的最初一批种子,其纯度为100。3.3 原种 foundation seed 指用育种家种子繁殖13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其纯度在99.9以上。3.4 生产种 improved variety 指用原种繁殖的第13代、质量符合GB 4404.2要求的种子。4 种子准备 品种选择 4.1 选择适宜湖北省种植的鲜食春大豆品种。种子处理 4.2 育种家种子、原种及生产种播种前进行精选,清除病粒、杂粒、破碎粒、虫蚀粒等。5

6、 产地环境 气候条件5.1 选择无霜期140 d左右、年平均降雨量700 mm、年平均积温2700、生长期内日照时数10 h13 h的地区。土壤环境 5.2 选择土壤耕作层疏松、理化性质良好、排灌方便、肥力均匀、不重茬、无菟丝子及严重土传病害的田块。6 隔离要求 育种家种子和原种生产田块周围500 m以内、生产种田块周围100 m以内无其它大豆品种种植。7 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每667 m2施农家肥1500 kg3000 kg、三元复合肥(N、P、K含量分别不低于15)15 kg20 kg。初花期视长势每667 m2追施尿素3 kg5 kg。花荚期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及微量元素钼、锌、硼等。肥料的

7、施用应符合NY/T 496标准。8 播种 当日均气温连续3 d稳定在10 以上时抢墒播种,播种工具应清理干净,严防机械混杂。播种行距60 cm,株距15 cm,播深3 cm5 cm,每667 m2密度12 000株以上。9 田间管理 查苗定苗 9.1 及时查苗、补苗、间苗、定苗,断垄在25 cm以内的在两端留双苗,25 cm以上的要补种或补苗。补苗宜在下午4时以后进行,移栽后及时浇水。间苗时拔去病苗、弱苗、小苗和杂株。除草 9.2 除草按附录A执行。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 8321标准。化学调控 9.3 开花期若植株长势过旺可喷施15多效唑50 g兑水40 kg50 kg或缩节胺20 ml兑

8、水20 kg。水分管理 9.4 土壤含水量低于60时及时灌水。遇涝及时排水。10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虫害 10.1 常见病害:大豆花叶病毒病、灰斑病、霜霉病、根腐病、白粉病等。常见虫害:蚜虫、豆杆黑潜蝇、豆荚螟、斜纹夜蛾、蛴螬、食心虫等。农业防治 10.2 合理布局,轮作换茬;中耕除草,培育壮苗;拔除病株,降低病虫基数;抗旱排涝,防止积水。生物防治 10.3 保护和利用瓢虫、蜘蛛、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自然天敌,杀灭蚜虫等害虫。物理防治 10.4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可采用银灰膜避蚜或糖醋液、黄板、灯光诱杀等方法降低虫害。化学防治 10.5 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

9、6标准规定。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见本文件附录A。11 去杂保纯 田间去杂应根据品种的典型农艺性状,在盛花期根据叶形、花色等,成熟期根据株高、株型、结荚习性、茸毛色、荚熟色、熟期等进行。严格拔除杂株、病株、劣株。调查记载项目及标准参考GB/T 17318。12 收获 植株叶片正常脱落完全、豆荚转为成熟色、豆粒归圆时,抢晴收割。单收、单运、单脱粒、专场晾晒,严防混杂。晾晒至籽粒含水量低于12后精选包装入库。13 种子包装、贮藏与检验 种子包装执行GB/T 7414、种子贮藏执行GB/T 7415、种子检验执行GB/T 3543(所有部分)标准。贮藏种子应符合GB 4404.2标准要求。附录A (资料

10、性)常见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见表A.1。表A.1 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名称名称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病毒病 大豆花荚期用病毒 A 20可湿性粉剂,或用植病灵 1.5乳油,或菌毒清 5水剂兑水20 kg 喷雾。注意防治蚜虫、烟飞虱传播病毒病。根腐病 每 100 kg 种子用 40 g80 g 35精甲霜灵乳剂于播种前拌种。白粉病 在发病初期以发病中心为重点,用 43戊唑醇悬浮剂 4000 倍6000 倍液或 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 5000 倍液进行细喷雾防治,间隔 7 d 再施药一次。霜霉病 发病初期可用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72霜脲 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11、 倍液或 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雾防治,间隔 7 d 再施药 1 次2 次。蚜虫 挂黄板或架黄盆诱杀有翅蚜虫。在大豆苗期,用银灰色的地膜或在田间间隔插上银膜条,对驱避蚜虫也有很好的效果;保护利用田间瓢虫、草蛉、食蚜蝇、蚜霉菌等天敌或有益微生物,控制蚜虫为害;按照国家登记农药进行药剂防治。当蚜株率达 10,或平均单株蚜量达 35 头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 1苦参碱 2 号可溶性液剂 1200 倍液或 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1000 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 倍液 2.5联苯菊酯乳油 3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20溴氰菊酯乳油等药剂对水喷雾。田间注

12、意间隔跳行施药以便保护天敌。豆荚螟 在田间架设黑光灯诱杀成虫,每 10 亩15 亩架设 1 盏;按照国家登记农药进行药剂防治,在盛花期,选用 5氯虫苯甲酰胺乳油 1000 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 600 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 3000 倍液、20杀灭菊酯或 10氯氰菊酯、2.5溴氰菊酯等农药每隔 10 d 喷 1 次,喷时对准花、荚,喷药时间以早晨 8 时前为宜,因此时花瓣张开,容易使虫体充分接触药液。不同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并注意严格掌握农药安全间隔期。斜纹夜蛾 采用糖醋诱杀方法参照地下害虫;每亩用配有性信息素的专用干式诱捕器各一个,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两种诱捕器间隔 10

13、 m 以上;合理保护促增天敌,用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等生物农药防治夜蛾低龄幼虫;在幼虫 2 龄前,可选用 24甲氧基虫酰肼悬浮剂2000 倍液或 15茚虫威悬浮剂3000 倍液或 3.2甲胺基阿维菌素 氯氰菊酯微乳剂 1250倍液,于傍晚轮换交替喷雾防治。蛴螬 适时秋耕,将部分成虫和幼虫翻至地表,使其风干、冻死或被天敌捕食以及机械杀伤,减少田间虫口基数;合理安排茬口,避免与大豆,花生、玉米等喜食寄主套作,重发生地块实行葱蒜类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黑光灯诱杀成虫。傍晚开灯诱集,清晨捞出死虫并捕杀未落人水中的活虫;人工捕杀,发现植株被害,挖出土中的幼虫。利用成虫假死性,用竹竿敲击寄主使其震落捕

14、杀;蛴螬发生较重时,按照国家登记农药进行药剂防治。可使用 25辛硫磷微胶囊试剂,或 50辛硫磷乳油推荐剂量进行拌种,或 5辛硫磷颗粒剂与肥料混合使用。表A.1 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续)名称名称 防治措施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 合理轮作,尽量避免连作,根据此虫食性单一,飞翔力弱,在远离前 1 年大豆田 1000 m以外的地块种植,可显著降低害虫密度;在卵高峰期后 3 d5 d 进行药剂防治,重点保护豆荚。药剂参见豆野螟防治。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是目前大豆田杂草防除的主要手段,是大豆轻简化栽培的一项重要措施。由于大豆对许多化学除草剂非常敏感,应选用适宜的高效低毒除草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避免造成当季大豆药害或影响后茬作物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