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考点总结 单选题 1、细胞可运用不同的方式跨膜转运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速度既与浓度梯度有关,也与分子大小有关 B小肠上皮细胞摄入和运出葡萄糖与细胞质中各种溶质分子的浓度正相关 C神经细胞膜上运入 K+的载体蛋白和运出 K+的通道蛋白都具有特异性 D若动物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钠钾泵跨膜转运 Na+和 K+的速率 答案:B 解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包括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动运输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主动运输是由低
2、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但不需要消耗能量;而主动运输既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自由扩散的动力是浓度差,物质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速度既与浓度梯度有关,也与分子大小有关,A 正确;B、小肠上皮细胞摄入和运出葡萄糖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一定范围内与细胞质中葡萄糖分子的浓度有关,B 错误;C、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都具有专一性,C 正确;D、若动物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运输的氧气减少,因此影响细胞呼吸的速率,减少能量供应,而钠钾泵跨膜转运 Na+和 K+是主动运输,所以会受到影响,D 正确。故选 B。2 2、水培营养液是经过专业水培技术调配而
3、成的,能代替自然土壤为植物体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无机盐等养分,不同植物的营养液配方会有所不同。下列对水培植物根细胞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水培植物根细胞从水培营养液中吸收无机盐属于协助扩散 B根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吸收无机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不同植物的水培营养液配方有所不同与膜上载体种类及数量有关 D若根细胞中原生质层的体积减小则说明营养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答案:A 解析:植物幼苗需要通过根细胞从完全营养液中吸收所需的各种无机盐离子属于主动运输,对于主动运输的理解要注意把握两点:一是载体,二是能量,载体是蛋白质,不同生物和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上的载体有差异,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A、水培植
4、物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从水培营养液中吸收无机盐,A 错误;B、根吸收水分不需要载体,而吸收无机盐需要载体,说明根对两种物质的吸收采用不同的方式,因而根对两种物质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B 正确;C、由于不同植物根细胞膜上的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因而水培营养液的配方也不同,C 正确;D、当根细胞液浓度低于营养液浓度时,根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此时原生质层体积减小,D 正确。故选 A。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都可以发生渗透失水或渗透吸水 B植物细胞都含有细胞壁,它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C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伸缩性大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D植物一次性施肥过多会引起“烧苗”现
5、象出现 3 答案:C 解析: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2)、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A、植物细胞都可以发生渗透失水或渗透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则渗透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A 正确;B、植物都含有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 正确;C、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但原生质层的伸缩性
6、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C 错误;D、若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合理施肥,D 正确。故选 C。4、黑藻是一种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是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黑藻叶临时装片,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内外双层膜 B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黑藻叶临时装片,可观察到叶绿体随细胞质按一定方向运动 C黑藻叶代替洋葱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在 05g/mL 蔗糖溶液中可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 D黑藻根尖代替洋葱根尖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可观察到大多数细胞含有染色体 答案:B
7、解析: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4 2)、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A、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
8、叶绿体的内外双层膜,A 错误;B、活细胞的细胞质是流动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随细胞质按一定方向运动,B 正确;C、将黑藻叶浸泡在 0.5gmL-1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因过度失水而死亡,死细胞的细胞膜变为全透性,外界的蔗糖溶液进入细胞,因此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 错误;D、只有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经解离、染色后制作临时装片,才能看到染色体,而黑藻根尖分生区细胞大部分处于分裂间期,看不到染色体,D 错误。故选 B。5、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而不需要能量的是()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 BK+被吸入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D氧气进入肺泡细胞 答案:C 解析:1).离子
9、、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转运蛋白,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吞和胞吐。该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蛋白质的参与。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与题意不符,A 错误;5 B、K+被吸入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消耗能量,同时也需要载体,与题意不符,B
10、 错误;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该过程需要载体,但不需要消耗能量,与题意相符,C 正确;D、氧气进入肺泡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与题意不符,D 错误。故选 C。6、多数分泌蛋白在合成时先合成信号肽序列以进入内质网,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ERGolgi)途径分泌到细胞外,称为经典分泌途径。但真核生物中少数分泌蛋白并不依赖 ERGolgi 途径,称为非经典分泌途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信号肽的合成和切除均发生在内质网 B非经典分泌蛋白中可能没有信号肽序列 C途径中均伴随着生物膜的转化 DERGolgi 途径排出蛋白质时消耗能量 答案:A 解析:6
11、 经典分泌蛋白途径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最初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由氨基酸形成肽链,肽链进入内质网进行加工,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再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对其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形成囊泡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消耗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信号肽的本质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 错误;B、根据题意“多数分泌蛋白含有信号肽序列,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ER-Golgi)途径分泌到细胞外,称为经典分泌途径,但真核生物中少数分泌蛋白并不依赖 ER-Golgi 途径,称为非经典分泌途径”,可知非经典分泌途径分泌的蛋白质的肽链中没有信号肽序列,不能引导蛋白质进入内质网,B 正确;C、溶酶
12、体的分泌和外来体的分泌过程,均伴随着生物膜(高尔基体与细胞膜等)之间的转化,C 正确;D、ERGolgi 途径排出蛋白质属于胞吐过程,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 正确。故选 A。7、关于主动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主动运输 B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C需要载体蛋白的一定是主动运输 D蛋白质、DNA 等物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出细胞 答案:B 解析:自由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扩散至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耗能;协助扩散是物质从高浓度扩散至低浓度,需要载体协助,但不耗能,转运速率受载体数量制约;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
13、白的协助,但不消耗能量,A 错误;B、主动运输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需要消耗能量,B 正确;C、需要载体蛋白的不一定是主动运输,也可以是协助扩散,C 错误;D、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胞吐方式进出细胞,一般情况下 DNA 不能进出细胞核,D 错误。故选 B。7 8、洋葱内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在、时刻滴加了相应的溶液(30%蔗糖溶液或清水),液泡的体积会随外界溶液浓度的变化而改变,如甲图所示:乙图为实验中不同时期的两个细胞图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两处滴加的溶液分别为 30%蔗糖溶液、清水 B甲图的到过程中对应乙图中的 a,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大 C甲图时
14、刻可对应乙图中的 Y 细胞,此时细胞液浓度最大 D将 X 和 Y 两个细胞同时放入清水,X 细胞先破裂 答案:D 解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A、由图可知处是液泡体积由大变小,所以此时加入 30%蔗糖溶液,处后液泡体积有所恢复,此时加入的是清水,A
15、正确;B、甲图的到过程是失水过程,对应乙图中的 a 过程也是失水过程,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大,B 正确;C、甲图时刻失水达到最大,质壁分离达到最大程度,可以用乙图中的 Y 细胞表示,C 正确;8 D、X 和 Y 两个细胞是植物细胞,由于细胞壁的保护作用,细胞不会破裂,D 错误。故选 D。9、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 A 为 1mol/L 的葡萄糖溶液,B 为 1mol/L 的乳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丙中的半透膜若采用甲为材料,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右两侧液面相等 B若图乙所示细胞处于无
16、氧环境中,则图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会停止 C若图甲中贯穿有图乙的蛋白质,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 D若图甲中贯穿有图乙的蛋白质,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高于右侧液面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图甲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图乙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图丙代表渗透作用的装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水分子多)运输到高浓度,由于两侧浓度相同,所以液面不发生变化。A、在单位体积的 1mol/L 的葡萄糖溶液和 1mol/L 的乳酸溶液
17、中,溶质分子数相等,水分子数也相等,葡萄糖分子和乳酸分子都不能通过以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半透膜,因此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A 正确;B、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跨膜运输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人的红细胞虽然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但也可以产生少量能量,故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葡萄糖的跨膜运输不受影响,乳酸的跨膜运输会受到影响,B 错误;9 C、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蛋白质是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葡萄糖会由 A 侧运向 B侧,B 侧渗透压升高,水分子由 A 向 B 移动,造成 A 侧液面降低
18、,B 侧液面升高,即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液面,C 错误;D、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由于乳酸的运输是主动运输,没有能量不能进行,所以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D 错误。故选 A。10、如图是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的实验装置图。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相平,漏斗内溶液 S1为 0.3g/mL 的蔗糖溶液,烧杯中的溶液 S2为 0.1g/mL 的蔗糖溶液(半透膜只能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 S1溶液和 S2溶液浓度并不相等 B若实验开始时将 S1溶液和 S2溶液互换,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 h 会不变 C若实验起始时将一定量的水加入到烧杯中,则
19、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 h 会变大 D若实验起始时漏斗内 S1溶液换成 0.3g/mL 的葡萄糖溶液,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 h 会更大 答案:B 解析:1)、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渗透平衡时液面差 h 与浓度差的大小有关,浓度差越大,h 越大;蔗糖是不能穿过半透膜的分子,图中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时 h 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10 2)、当溶质分子可以穿过半透膜时,水和溶质都自由穿过半透膜,达到渗透平衡后,液面相平。A、蔗糖是不能穿过
20、半透膜的分子,图中由于漏斗内的蔗糖溶液浓度高,因此烧杯中的水分子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漏斗,使漏斗内液面升高,渗透平衡时 h 会产生压力与漏斗内因溶液浓度差产生的压力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内的浓度仍然大于漏斗外,A 正确;B、若实验开始时将 S1溶液和 S2溶液互换,由于 S1溶液浓度大于 S2溶液,因此漏斗外溶液浓度大于漏斗内溶液浓度,此时漏斗内的水分子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烧杯内,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 h 会减小,B 错误;C、若实验起始时将一定量的水加入到烧杯中,烧杯中溶液浓度减小,漏斗内外溶液浓度差增大,则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 h 会变大,C 正确;D、若实验起始时漏斗内 S1溶液换成 0.3g/mL 的葡萄糖溶液,0.3g/mL 的葡萄糖溶液比 0.3g/mL 的蔗糖溶液所含的溶质分子多,因此漏斗内外溶液浓度差增大,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 h 会更大,D 正确。故选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