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工作概论考点归纳 (第一章) 1。社会工作的概念:是以利他主义为主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的服务活动。 2.社会工作产生:西方的社会工作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3.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思想渊源 1、古希腊、古罗马的社会福利思想 2、基督教文明的“博爱”观念 3、人道主义价值观念(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变迁(直接动因) 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重大的社会变迁。 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城市贫民;产业工人的生活十分贫困。 大量贫民的存在:许多人谋生无计;给社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西方社会工作实践的出现与发展 1、英
2、国的济贫立法伊丽莎白济贫法 主要内容: A 规定了每一教区每周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明确了政府在救济贫民问题上的责任。B 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教区举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C 规定凡有工作能力的贫民,必须参加劳动,以工作换救济.(这是最早的以工代赈)。教区设贫民习艺所;义务介绍工作;或配给原料及工具,强迫有劳动能力者从事生产.D 禁止无家可归及无业游民行乞游荡,设济贫所收容救济,强迫其在济贫所里工作.救济工作分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两种,首创了机构救济和家庭式社会工作的先例。E 规定人们对贫穷亲属负有救济的义务。F 济贫法将贫民分成三类:a。体力健全的贫民,须强迫入“感
3、化所”或“习艺所”工作;b。 不能工作的贫民及须抚育幼小子女的母亲,令其进入“救济院或施以“院外救济”;c。失去依靠的儿童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设法领养或寄养. 2、欧美国家出现的有组织的志愿性济贫活动(1)德国的汉堡制与爱尔伯福制(2)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3)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4.中国的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我国古代的社会福利思想 孔子:“大同”社会的理想 孟子:“仁政” 墨子:“兼爱” 我国古代开展救济与福利工作所采取的形式与方法: 保息六政” “荒政十二 仓储救济 近代中国的社会工作 1、社会行政和社会政策 2、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 最有名的是20世纪20-30年代 进行的“乡村建设运
4、动”。晏阳初 推行的华北贫民教育运动最为典型3、微观社会工作实务 1913年:长沙社会服务联盟 19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了“宗教与社会服务部” 4、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从西方传入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有20多所大学设有社会学系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工作 1、改革前的社会工作 行政性、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A 由政府包办 B 专业社会工作中断 社会工作方面的成就:建立了一定范围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 2、改革后的社会工作 (1)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A 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B 家庭职能的转变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C 邻里关系的衰微需要发展专业社
5、会工作 (2)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迫切性 弱势群体问题的现实,迫切要求发展专业社会工作 下岗、失业人员 老人/儿童/残疾人 城乡贫困人口 进城农民工 (3)具体的发展 A 1979年恢复社会学科建设,恢复社会工作课程 B 1986年国教委在高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专业的社会工作教育开始起步 C 民政部对在职干部培训,形成了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的社会工作相发展的格局(传统社会工作处于转型困境 专业社会工作则处于成长困境) D 社会工作机构的增多,社工服务正在向专业化发展 我国的社区工作的划分发展 201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全攻略每日一练 历年真题 模拟测试 章节知识点 5。社会工作的要素 社会工作
6、者 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工作的主体,因为社会工作是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具体实务工作而实现的。受助者 受助者是社会工作的客体,也指社会工作的对象即案主。一般指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的弱势群体。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它是指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的关键,它是助人愿望的传导者,同时也是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专业的方法 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科学而有效的工作方法。 6.社会工作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是国家与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同:对社会上处于困境的人提供帮助.异:(内容:物质与精神物质
7、 目的:救助以及发展救助者能力-基本生活 责任主体:SWr(工作者)、Cl(案主)-国家、政府)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狭义和广义两种 广义: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 狭义:对社会弱者所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 社会工作是一种服务活动。 关系: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福利是社会工作实务和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是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社会工作与社会服务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服务;从社会服务的结果来看,本身也是一种助人过程;社会工作是专门化的社会服务
8、。 区别:专门化宽泛的 特殊群体大众群体 (第二章) 1.社会工作者是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2.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 (一)助人过程特征分析 1.帮助他人获利的过程 2。合作过程 :与服务对象一起工作 3。不对称互动: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互动效果、合作促成力量 社会工作特点:助人自助;尊重人,相信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重视社会资源 (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 助人活动的发动者 居于主动的、支配的地位 3。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社会角色的涵义 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或者说,它是反映 社会位置的一套行为模式
9、.社会工作者担当的社会角色 1。 服务提供者,是社会工作者的首要角色,包括心理 咨询、意见咨询、物质帮助、劳务服务 2。 支持者:受助者自立,自我发展的支持者 3. 倡导者: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 4。 管理者:对社会工作过程有效控制 5. 资源获取者:争取受助者所需资源 6。 政策影响者:对造成问题的政策或制度反馈给政策制定者 4.社会工作的一般功能 助人 救难 解困 预防 发展 5。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 在社会工作发展的不同阶段,它所受的主要的理论影响不同。 20世纪60一70年代,社会工作深受系统理论的影响,社会工作通用过程模式就是由系统理论发展而来。 该理论由于吸取了各种助人模式的
10、共性和优点,而成为是通用的。 第一阶段 约定 约定实际上是工作者帮助求助者逐渐成为案主并接受案主角色的过程。 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案主来源(案主有自动求助或自荐的案主”、“转介的案主和“外展的案主” 之别,相应地,案主就有了“自愿的案主、“非自愿的案主”和“不自愿或强迫的案主等不同类型.)社会工作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并能加以区别对待.2、初步评估 初步评估的任务主要是要界定并确认案主的问题,对照机构的功能确定是否接受其为案主或转介.是什么使得案主寻求帮助? 案主希望从与社会工作者的接触中获得什么? 案主希望产生什么后果?3、建立专 业关系 在社会工作的实务过程中,与案主建立起良好的
11、专业助人关系是实现助人目标的重要一环。 同理心、积极关注、尊重、 亲切感、真诚等要素可以帮助工作者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4、促使案主进入角色 5、与案主以外的其他系统 建立关系 eg:学校社会工作者 第二阶段 评估问题阶段 评估是认识、了解案主问题的过程,包括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初步制定社会工作介人的目标和策略。评估步骤:收集资料 分析和解释资料 认定案主的问题 做出评估报告 第三阶段 计划及合约阶段 这时期是在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社会工作目标和计划,并以合约的形式与案主取得共识,明确工作者和案主同意的目标和责任。 制定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详细、具体 2、具有可行性
12、3、与工作目的、目标相符 4、能够总结和度量 合约的内容一般包括:计划的目的与目标;工作者和案主各自的角色和任务;为达到目的和目标所要采取的步骤、方法、技巧;期望达到的结果及总结、测量的方法等。 第四阶段 社会工作介入阶段 社会工作介入是社会工作者的、旨在恢复和加强案主整体社会功能的、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介入的目的是为了界定和解决问题、促进案主的成长、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 工作介入策略:1、与案主一起行动 帮助案主认识和运用现有资源、通过案主进行危机干预和危机调适、运用活动帮助案主。 2、代表案主采取行动 争取有影响力的人士参与工作、协调各种服务资源、创新资源等。 第五阶段 评估总结
13、及结束阶段 1、总结评估的目的 一方面,帮助工作者反思工作过程,总结得失,提高工作质量; 另一方面,帮助案主回顾改变的过程,检查双方同意的目的目标是否实现。此外,总结评估的目的还在于向机构交代. 2、巩固案主已有的改变 3、终止、解除工作关系( 转介、转移、终止) (第三章) 1。社会工作价值定义是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 2.泰彻(Teicher)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1)每一个人都有作为个人的尊严和价值(2)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尊敬和得到周到的对待(3)每一个人都应该参与影响他人的决策(4)每
14、一个人都应该自由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和天赋(5)每一个人都应该公平地分享对物品和服务的控制(6)对于为了理性行为所必需的信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完全的自由获得的权利。 3.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 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保密和尊敬人 (1)敬业 敬业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实践的根本态度,是社会工作专业机制的基础。 (2)接纳 接纳被界定为社会工作者行动的原则 社会工作者在个案工作中感知和处理真实的案主包括他的长处和弱点适宜的和不适宜的品质,正面的和负面的感受、态度与行为. 接纳原则的精神在于尊重和接纳案主整个人. 但这并不是说你要接受他们的行为或赞同他们的价值观。 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看:接纳
15、能帮助社会工作者理解真实的案主能 使 其工作更有效。从案主的角度看:接纳能帮助案主从他的防卫中解脱出来使案主感到安全并能表白自己使他能用更为现实的方式面对自己和自己的问题。(3)自决 案主自决被界定为:社会工作者要在实践中认识到,案主具有自由 地做选择、做决定的权力。 这一原则植根于能力取向的观点其理论背后的假定与信念是:案主有能力成长和改变并能负责地使用自由。人们如果不能对其自由选择负责就不能真正有道德和负责任.案主自决原则的操作过程中应遵循的四个原则:第一,自决意味着案主应该意识到,解决他们面临的个人的或社会的问题存在着多种方法; 第二,自决意味着,是案主而不是工作人员,才是最主要的问题解
16、决者;(4)个别化 在对案主进行工作时,社会工作者有必要察觉和尊重案主情境的独特性。这一原则强调每一个人/家庭/小组/社区都是个别的,应考虑别人与自己是有差别的,应考虑到求助者的感受、经历和要求。 如何做到个别化 求助者来求助时,需要当作与别人不同的个别的人来看待,所需要的帮助也是与别人不同的。工作中应防止刻板化,防止对求助者先入为主的成见。(5)保密 含义:工作者尊重案主的隐私权。除非得到案主授权或法律要求,工作者不得将专业关系期间获得的案主的信息与他人分享。 保密原则要在实践中遵守还有一些 其它的考虑:保密的权利不是绝对的; 保密不受法律的保护。 举例:遵照法庭的命令社会工作者必须向警察或
17、法庭提交资料。唯一的处理方式是不要在其中保留非常敏感的资料。(6)尊重人 深刻理解服务对象生命存在的价值、获得个人 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权利和机会,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资源和优质的专业服务,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Eg:运用好语言符号、巧妙使用身体语言、环境符号 (第四章) 1。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按照David Howe的描述,这一过程可分为七个阶段: 1.“调查阶段 这是社会工作的最初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 社会工作者主要关注的是他们所从事的实际工作, 而很少对这些工作的本质、过程与方式方法等进行理论的思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社会工作主要是一种 “ 助人的艺术”. 社会工作
18、者在这一阶段上主要是起一个 “ 调查者”的作用。 2.“精神分析学阶段 “20世纪20至30年代社会工作可以说经历了一个精神病学的洪水期”(大卫豪) 社会工作不应只是一门“ 艺术, 而应是一门科学。他们开始采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 然而这一时期唯一被社会工作者采用的理论是精神分析学理 3.“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学派”并立的阶段 20世纪30至50年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社会工作教授奥托兰克(Otto Rank,弗洛伊德的学生)的倡导下,后经塔夫脱(Tesse Taft)和罗宾逊(Virginia Robinson)总其大成,形成了“功能学派”. 对精神分析学派来说, 个体
19、的行为被视为过去事件尤其是儿童时代人生经历的结果。 功能主义者则认为个体的行为主要是他当前 (“ 此时和此处”)所处情境的结果。 4。“获得阶段” 20世纪60年代,可应用于社会工作的理论在数量上获得了巨大的增长,社工的职业知识空间被迅速地充实起来. 5.“盘点”阶段 由于理论在数量上迅速增长,到60年代末,一些社会工作者对这些理论进行了清点、整理和评估。 6。“理论统一阶段 尽管社会工作理论的迅速发展充实了社会工作的理论空间, 但也使社会工作者们在理论选择方面感到无所适从。 由此产生了一种普遍的心态, 即希望能把这些理论统一起来, 将它们置于 “ 同一个屋顶之下”. 7。“理论归类”阶段 多
20、元理论并存被当作一个既定的事实,社会工作者们不再去追求 “统一”的理论框架,而是对各种理论进行整理、归类,使理论空间有序化,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分类模式. 2。 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1、精神层次理论 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构成 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3。认知行为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 1、认知学派认为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 2、认知的形成受到自动思考机制的影响 3、ABC情绪理论框架 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以及他对生活情境的评价与解释的不同。 即事情的前因(Antecedent),透过当事者对该事情的评价与解
21、释,以及对该事情的信念(Belief)这个桥梁,最终才决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Consequence)。 (第五章) 1。在我国,社会福利是指由政府部门(主要是民政部)为社会中困难群体提供的津贴、服务和相关支援活动,是一种基于需要但是专业化水平较低的社会服务。 2.蒂特马斯的三分法 社会福利可以分为三种:剩余性社会福利(主要指社会服务) 工业成就表现模式 (体现了社会福利作为经济发展产物的意义,不仅总体福利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而且个人福利也同其在就业市场中的业绩表现联系在一起) 制度性再分配模式 (以公民需要为原则) 3。社会福利的功能 (1)以不同的方式分配和再分配公民的收入,促进社会平等。
22、(2)促进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善社会关系,提升人的社会功能。(3)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4)有利于促进公民人力资本的增加,同时对改善公民和政府的关系也有积极作用。(5)可以促进个人和整个社会福利状况的改善,增强社会中的利他主义的助人要素。 4.社会福利模式与社会服务的提供1、社会福利模式 社会福利模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订和推行社会政策的方针与策略,在社会福利领域表现为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如何筹措资源并满足社会需要的方式. 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模式基本上可以归为三类:即普惠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剩余型社会福利模式和混合型社会福利模式。 2、社会服务的提供 社会服务是社会福利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
23、国家,社会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和非政府机构中的专业人员来提供,而这一过程是在政府相关的社会政策指导下进行的。 社会服务(直接服务:直接面向受助者,以受助者利益为本 间接服务:社会福利行政、社会政策研究、社会服务评估 ) 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1、社会工作在社会福利制度中地位(1)社会福利服务的组织和推行,依赖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来完成。(2)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福利体系一个重要的知识基础。(3)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具体化的一个过程,它通过社会福利服务的策划、推行和评估等一系列专业活动保障整个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发挥。 2.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 社会工作是整个社会福利体系的一个资
24、源发送体系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服务传递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对社会问题和需要做出反应的过程。二,社会工作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三,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提供资源和满足需要的过程.四,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需要不断改善专业方法和服务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社会福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果,保证福利体系能顺利发挥应有的功能。 (第六章) 1。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2.社会个案工作的历史 (一)萌芽期(工业革命前
25、后至20世纪初) 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查默斯牧师创造了“程序指引”(directory of procedure)的救济理论. 1869年,世界上第一个慈善组织协会成立 。 (二)专业化与职业化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 1917年,社会诊断开启社会工作专业。 二三十年代,个案工作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 。 (三)多元化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后) 1940年,汉密尔顿和霍丽斯使“心理社会模式成为个案工作理论与实务的主流。 1957年,波曼创立了问题解决学派。 20世纪70年代,个案工作又开拓出新的工作方法,如行为修正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危机调适模式、家庭治疗模式
26、; 80年代,又发展出综合性的个案管理模式等 3。社会个案工作的过程: 接案与建立专业关系 对案主需要的问题进行评估确定目标与订立工作计划 介入干预 总结与探讨 (一)接案与专业关系的建立1、熟知案主的心理反应 案主的现实性反应: 焦虑敏感; 矛盾-逃避; 刻板印象-抵制 专业关系为专业人员与案主的内心感受和态度表现的动态交互反应关系,工作员通过此种交互作用,以协助案主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改善和增强. 在个案社会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本身对案主的情绪与心 理具有治疗作用。2、做好会谈的准备 查阅案主有关资料(包括申请表、转案资料等);预先思考与案主见面时的潜在 影响;想象案主的可能期望;安排
27、会谈室内的摆设;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体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是否够冷静;选择合适得体的装扮;拟订会谈提纲.3、初步评估案主的需要及问题 接案的工作重点是初步了解案主背景、案主问题、 案主问题情景以及案主需求.(案主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怎么产生的? 案主期望达到什么目的和需要什么结果? 案主曾经为 此寻求过什么帮助?自己做过什么努力? 服务机构所掌握的资源或工作员自己的能力能否为其提供服务?) 4、转介 对那些非 本机构或个人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要经过必要的程序转介到其他机构,以便求助者能得到适当的服务. (二)对案主的需要与问题进行评估 收集资料、评估问题并确定帮助的介入点 收集资料(案主个人性的资
28、料 案主所处环境方面的资料)方式:直接收集和 间接收集 (三)确定目标与订立计划 1、制定目标的标准 (与工作者和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致 建立在环境资源许可的范 围内 与机构的功能保持一致 案主和工作者共同协商后一致同意的结果目标)2、初步工作计划的内容:案主的基本情 况;案主的主要问题和相关问题;案主的期望(需求)和工作者的工作目标; 目标:总目标、分目标 或: 具体目标、中期目标与终极目标3、制定计划书 案主的基本情况、案主的主要问题、案主想达到的结果、采用的方法和动用的资源、期限。 4、签订契约 (四) 介入干预 (五) 总结与探讨 4。班都拉模仿学习原理 班都拉的研究表明模仿学习可以在
29、既没有模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通过观察其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目的. 他将模仿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再现和定型四个过程. (第七章) 1.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之一,是小组工作者按照一定的目标组织的、通过小组过程和动力去影响小组组员的态度与行为,使其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问题的解决的实务过程。 2。小组社会工作与个案社会工作的比较1)个案社会工作比较重视个人心理方面的改变;小组社会工作则强调整体的改变,既包括心理机能,也包括社会功能2)个案社会工作发展较早,有较完备、深入的方法;小组社会工作使用的方法相对较少。3)个案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相对较少,但花费时间
30、较长;小组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较多,但花费的时间不多。4)和个案社会工作相比,小组工作中的案主学习效果比较具体、快速而且更加行动化。5)个案社会工作的案主只从社会工作者一人那儿得到帮助;小组社会工作的案主不仅仅从社会工作者那儿得到帮助,而且从其他成员那儿得到帮助。(6)对小组社会工作效果的评价远较对个案社会工作效果的评价复杂、困难。 3.小组的类型 4。小组工作的三大理论模式:社会目标模式社会结构层面 治疗模式个人治疗层面 互动模式人际关系层面 一)社会目标模式 理论基础 1、来源于系统论和社会学的观点2、强调社会系统中人和群体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个人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社会变迁的途径来实现
31、。该模式关注的重点是社会变迁与整合,强调通过对个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去影响和促成社会的改变,而不是相反。这显然与社会工作的特点相吻合。社会目标模式的适用性较广,可用于公民教育、社会责任培养、道德培育等。 特点 1.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目标是培养小组组员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去影响和改变社会 2.在社会目标模式中小组组员有民主参与社会生活的动机和潜能 3.在社会目标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着影响者的角色eg:家庭暴力不是个人问题, 也不单是妇女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要从根本上消除家庭暴力,就要打破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和定型及传统观念对男女的影响,依靠社会力量改变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结构。 二)治疗模式 小组是进
32、行治疗的媒介,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在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过程中,增进自我认识,实现行为的转变. 治疗模式关注的个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正而不是社会。 该模式所针对的案主一般为生理或心理伤残者、违法犯罪者及思想或情绪障碍者等。特点 1.治疗模式的小组目标是通过治疗,促进个人行为改变 2。治疗模式中的小组组员一般有较严重情绪和行为问题 3。治疗模式中的社会工作者扮演着治疗者和专家的角色 小组工作者在该模式中的地位是权威的专家,通过运用专业知识和技巧,去诊断个人需要,安排治疗计划,并控制群体的发展进程。他也像一位家长或导师,引导并协助成员的互动,促成成员的行为发生实际的改变,并及
33、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三) 互动模式 在小组成员中、小组之间,和有关的社会系统之间达到互助和开放。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通过两者的相互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功能都能得到增强。 常见的单亲母亲互助小组、癌症病人俱乐部、弱智儿童家长小组。 在实际操作中,该模式注重此时此地的经验和感情的交流;要求工作者认清群体中的 各种冲突,并将其引向正面功能,以刺激成员的合作,开发成员应对冲突的能力。此外,该模式也强调工作者事先对成员背 景的了解,强调引导成员互动的技术,以及审慎地做好群体结束工作的必要性。 在这一模式中,社会工作者不 负责设计方案,不设法控制群体的运作。他不是要为成员做什么,而是与成员一起做。群体的
34、形成与维持由群体成员互动的结果而定,成员分享对群体的责任。小组工作者充当案主与群体以及群体与机构间的协调者. 特点 :1。 互动模式的小组目标是促进小组组员产生社会归属感,形成相互支持 2。互动模式要求组员在团体中有平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3。互动模式中的社会工作者是中介者、使能者 (第八章) 1。社区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之一. 1962年,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课程委员会正式认可社区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 2.社区工作的三大模式 罗斯曼(Rothman)197
35、9年对社区工作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 地区发展(locality development) 社会策划(social planning) 社会行动(social action) (一)地区发展模式 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去解决社区问题 发动、鼓励社区居民关心本社区的问题,思考其根源 提高居民民主参与意识,挖掘和培养当地人才,提高居民解决问题之能力和互相合作之精神,提高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地区发展模式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社区:居民背景比较划一、关系良好、冲突不明显,社区政治情况比较稳定,居民信任政府;社区变迁比较缓慢.缺陷:忽视对外来资源的引入。 例如一条流经社区的河流,因被污染而造成整个社区空气恶化;建
36、筑工地施工造成噪音扰民问题。这类问题影响范围广,涉及居民多,较容易引起居民的关注. 社会工作者可以此共同性问题为契机,推动大多数居民参与。地区发展模式的实施策略 1、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如文艺演出、老年人书画比赛、青少年兴趣小组等)2、团结邻里例如组织兴趣小 组、建立基层联络网(通过定期举办楼门居民小组会议,讨论楼道公共空间的使用和保洁,解决楼道杂物堆放、无人打扫的问题,同时制订和宣传“楼门文明公约”,培养居民爱护和维护公共空间的意识)等。3、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4。社区参与 (二)社会计划模式(社会策划)模式 通过有关专家的调研、论证、计划,然后由社区工作者落实、推行,以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居民
37、较为被动,仅限于对计划提出修改意见;社区工作者是社区计划的组织实施者。 适用于处理复杂的社区问题 (三)社会行动模式 社区工作者动员、组织社区居民,采取集体行动,以自下而上的形式,求得不公平、不平等与剥削现象的 公正解决. 适用于社会情况比较复杂,社会矛盾比较多,政府部门官僚化,居民利益缺乏保障的社区。 组织和发动居民一致行动的方法:讨论、辩论、通过大众传媒呼吁等方式引起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关注;采取请愿、游说、游行示威、静坐等行动. 3。社区工作的一般程序/过程1建立专业关系(与社区居民建立关系 与社区机构及社团,及其领导人建立关系 与社区各界代表人物、知名人士建立关系) 接触社区居民,让社区居
38、民了解、接纳工作者,将为建立一种信任、合作的关系以推动社区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2收集社区资料 社区工作的目标是协助社区居民解决问题。其中的关键是如何确认社区问题,这便要求社区工作者全面地、多渠道地进行社区调查. 通过社区调查掌握资料以探索社区需要,评估社区资源的运用,以确认社区问题,是制定社区行动方案、有效地实现工作目标的前提 所收集的社区资料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具体说来,可划分为以下四类:(1) 社区的基本资料。涉及人口及其构成、历史、社区服务、环境设施、社区经济、政治、交通、社区价值观念、社区资源等。(2)社区居民及团体的关系,社区的权力分布。(3)社区问题、社区需要。(4)社区评估 这四
39、类资料都为社区工作所必需,其中发现社区需要、确认社区问题是最重要的,它将为社区工作者指明方向。收集社区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如家访、居民小组座谈、文体活动、社区调查、政府统计资料、各类文献等。 其中为社区工作者所最常采用的方法包括社区调查、个别拜访及居民小组座谈等 3制定行动计划 整体规划和具体规划(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工作方案) 计划制定原则: 目标明确、实事求是、可操作、可行性与可接受性、集思广益、民主决策、系统性等. 4、社区行动 方法: (1) 会议 (2) 教育与宣传 (3)人事 (4) 财务 (5) 协调 (第九章) 1.社会行政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2.社会行政的内容:(一)社会服务计划 (二)社会服务组织(三)督导与激励(四)服务系统中协调与控制(五)评估与报告 3.菲特勒权变领导理论 督导形式与被督导者的成熟程度有关 不成熟的工作人员指示型督导方式 当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但不甚成熟时指导型督导方式 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比较成熟支持性督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