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管理带来的影响分析2013级车辆2班 唐长森 222013322220175摘要: 作为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经济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管理思想也需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而调整变化。中国现代企业要想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积极探索管理现代企业的新模式,找到适合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思维和新方法.关键词:经济众球化;企业管理;影响5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是1985年由美国学者荣维特(T.levit)在市场全球化(the globalization of market)一文中最先提出,是指
2、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与价值实现.尽管经济全球化早已有之,但是对经济全球化至今尚缺乏统一的公认的定义,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其一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对全球的支配与控制;其二从生产要素流动角度看,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以实现资源最佳配置过程;其三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TMF)1997年5月在世界经济展望发表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定义“跨国商品及服务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本质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市场化,因此可以从三个
3、方面理解其内涵:第一从资源主体和运行机制看,发展市场经济成为各国经贸联系的共同基础,资金、技术、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重新配置,并且流动速度加快,规模急增,呈全面膨胀之态势。第二从国际经济关系看,指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经济上相互交织、相互依赖并融为一体,一国经济的增长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愈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第三从历史范畴角度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与历史过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一趋势不可逆转,并且随着科技发展,步伐更快。2 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与特征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发展又创造了更高的生产力,
4、也创造了新的国际经济融合形式。全球范围的科技革命是世界生产力跨越的动力,而以信息革命为核心,以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进步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手段,又为其加速推进提出了强烈要求。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国际经济活动中障碍的降低乃至完全消除.国家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干预的减少,要求政府对国民经济放松管理,这对传统的国家经济主权理念提出了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整体发展趋势中主要有三个方面:(1)经济全球化的功能性.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结构包括两个方面,即经济全球化的功能性与制度的一体性。前者是作为经济内在联系的全球化自身的现实的发展,后者是国际社会指定的与这些经济活动关联的共同规则。90年代以来
5、,信息革命与各国的开放型发展战略使功能性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即使在制度一体性暂未实现的领域,经济全球化作为经济的自发趋势仍然在经济活动本身的内在联系即功能性的意义上迅速发展。(2)国际经济秩序的定型性。目前运行的国际经济秩序是以国际化的市场经济为原则,即以承认竞争本身的公平性为特征的经济秩序。这一秩序不承认竞争条件、现实基础和发展机会的不平等性,因而是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经济秩序。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的进程严重滞后,而全球化强化了国际化的市场经济规则,因而也就强化了国际经济旧秩序。由于全球化推动了制度一体性,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也将趋于定型,正在转变为一切国家都必须接受的具有
6、国际法效力的国际经济制度.与此同时,全球化的发展也给了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制度建设的机会,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需要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和推动。(3)经济全球化的扩散性。经济全球化通过商品、资本、劳务和人员的国际交流,高新技术的创造导致了更广泛意义上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弱化了经济疆界,管理制度的融合,生活方式的趋同,多样文化的碰撞,民族观念的淡化,直至对国家主权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戒识和关注并对经济全球化的扩散性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3 企业管理的概念和内涵“企业管理”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主要含义有两点:一是企业管理体制的建立;一是管理方式的形式。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加激
7、烈,企业管理思想也在随着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而调整变化.尤其是现代企业,如果不注重管理方式和思维的科学性,企业内部就不能正常运转,企业也就难以适应外部环境,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把科学的管理思维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企业只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领导制度,建立一支懂科学、懂技术的管理队伍,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4 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作为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经济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的企业的发展。这一过程在客观上为发达国家所倡导和主导,对发展中国家的我国现实发展与未来道路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这种影响首先是经济
8、的持续稳定发展问题,同时也导致广泛的社会问题。4.1 经济全球化的差距性跨国的生产要素组合和市场的扩大为资本利润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美国连续 9年半的持续经济增长得益于其从经济全球化中所获得的巨大利益。经济全球化的利益大部分为国际大跨国公司所获得,其结果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日益扩大.发达国家处于新的主导地位,然而发展中国家却仍将处于国际分工的低层次,这反映了问题的严峻性。4.2 经济全球化的艰难性经济全球化因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般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出口持续增长的空间缩小,就业问题趋于严峻.在就业方面,
9、外向型经济部门、外商投资提供了新的良好的就业机会,白领阶层收入迅速提高;而一般劳动者的收入尽管也在提高,但要慢得多。这一结果使共同富裕的目标受到了更严峻的挑战.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由于需要对开放的激励而更向效率方向倾斜,生态环境随开放度越高其破坏后果愈烈.开放度越高,东西差距缩小的任务将更加艰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约束性.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和艰难的改革以后,中国形成了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这一模式本质上是政府发展导向型的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中,政府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职能,在比发达市场经济更大的程度上参与经济活动。然而,经济全球化要求创造全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要求政府全面退
10、出经济活动,大大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发展导向模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尤其是在目前的发展阶段上存在着矛盾。4.3 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性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在国际购并大潮中,我国国有企业也正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对外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通过与外商合资合作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道路。面对全球的并购浪潮,国有企业又面临着新的挑战,要在资本主义跨国公司并购浪潮中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除了合法手段外,跨国公司为了获得在东道国的超国民待遇,还会利用我们国家法制上的缺陷来收买贪官污吏,导致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5 经济全球化下的企业管理5。1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有权威性科
11、斯定义企业的特征为“权威,即指企业内总有一个企业家在做决策,总有经理在指挥、管理工人.企业家之所以是企业家,经理之所以是经理,就因为他们有做决策从事管理活动的优势,无论这种优势是外生的还是内生的,要想促使优势发挥就必须存在企业,即企业家以企业为依托来展现他的才能,经理要有企业里的雇工来供他调度才能提高生产率,这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有权威性。同时企业的发展还应该有一套带有战略性、前瞻性的发展目标。5.2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有文化性管理和制度建设是体现文化的最直接载体。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彼特。克认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而应当是一种“文化”,它有自己的价值观、信仰、语言和工具,这
12、就是所谓的一种“企业文化”,它比所谓的先进管理技术、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各种高利润的指标更加重要.每个跨国公司特别是那些著名的跨国公司,都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管理和制度文化,比如日本松下公司的松下精神和妙德公司的妙德精神、美国惠普公司的尊重个人价值的惠普精神等等。所有这些在它们自己的管理规章制度上有所体现,营造了企业的一个“工作文化环境。5.3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有理念性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人,企业管理的效益是人的行为和规范的协调和谐地组合力的体现。不论是“能力本位论、还是“社会本位论都有其论及不周的地方,而“发展本位论则能综合提供经济全球化提出的挑战与机遇搭设的平台。“发展本位论”中由于其“发展”范畴包容
13、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等多方面内容,实际上也将“能力本位论”所偏重的“个人能力充分正确发挥和实现,“社会本位论”所强调的“社会利益优先”,内在地包容和整合在一起,现代企业管理如果能适当运用“发展本位论”作为企业活力的理念,企业管理无论在层次上还是在内涵上都会出现一个新的大陆。5.4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有特色性任何管理都离不开文化。一个成功的管理,应该是适应文化特点、激发文化内在的创造力的管理。先进性与适用性构成科学管理的内涵。中国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必须富有中国的特色性、民族性。(1)人性与管理理念。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现代企业管理都是以人性假设为出发点,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经济人与
14、社会人.经济人理论的内涵是,企业中的管理者和员工都有独特的经济利益,并把经济动机作为激励因素的人性假设。社会人理论的内涵是,在企业中活动的员工,不是各自独立的存在,而是社会存在。不但要求在社会寻找收入的源泉,而且作为人,还需要得到友谊、安定的归宿感.社会人是以集团一员而行动,以人类社会需要为动机的有关人性假设。中国文化的“人”是伦理人。中国文化是以血缘为根基与原理的伦理型文化。企业管理应该吸收“经济人”的商品竞争观念,“社会人”的自我实现与社会归宿的观念,“伦理人中义务感、能动性与社会责任的观念,实现中西管理理念的整合。(2)人格与管理形象.管理者人格有三类:强者型;能者型;贤者型。强者型人格
15、是权力管理;能者型人格是技术管理;贤者型人格是人心管理。中国伦理文化中传统的管理者人格为贤者型人格。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管理人格应当是强者、能者和贤者的整合,它应以在深层次上的文化的融和为背景。(3)人伦与管理关系。人际关系说到底就是人伦关系,其特点主要有:一是强调人际关系的结构性。要加入这种人伦关系,要想获得这种人伦关系的领导权,首先要变成“自己人”,没有这层关系,则要拉为“自己人”。二是在人伦关系中,人际交往遵循的法则主要是情感法则,它对理性、权威、外在命令往往具有抗拒性。三是人伦关系强调安分守己,安伦尽份.(4)人情与管理机制.人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人情以人伦为本质,以心意相通为原理
16、,以和谐为价值目标。在传统文化中,人情不但是伦理,而且具有政治的性质,是传统的政治形态伦理政治的重要内涵。人心与管理手段.现代管理理论一般注意治身,而中国传统管理理论则强调治心.所谓治心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心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心统性情,是以情感为主体的情感与理性的统一。这就是所谓以良心对良心的管理。“人道管理”也就是“仁道管理”,处理任何事情,都要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管理者重视仁道,才能得到员工的爱戴和衷心的拥护,做到人心所向,同舟共济。6 结语有一句话说得好,视野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经济全球化对企业家的视野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之前,众多企业服务的对象
17、是国内市场上的国内客户,他们在熟悉的国内环境下调配资源,与处于同样环境下的对手进行竞争,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一方面企业有了更大的想象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外竞争对手进入,使竞争更为激烈,中国企业在过去依靠着低成本优势、对本土运营环境、本土消费者的深入了解及快速决策能力,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成功,但当企业开始走向世界,直面跨国公司的竞争时,这些优势将难以复制。经济全球化使中国企业处在一次战略性机遇的关键时刻,中国企业有了一次做大做强的机会,但能否抓住经济发展契机,扬帆直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开拓全球市场?应对来自巨型跨国公司的挑战?还取决于中国企业家的视野与胸怀。就如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先
18、生提倡的:中国企业应以“大我的视野和心态超越中西体用之争,以“站在月球看地球”的全球视野,以“共赢”的心态和“和而不同”的胸怀并通过创新来整合全球资源而跻身于世界级企业之林。参考文献【1】 竞争战略分析方法 孙希有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年【2】 韩诗超.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中国商贸. 2011(12)【3】 朱久兵。 我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 2014(36)【4】 贾文慧.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J. 今日湖北(理论版)。 2007(07)【5】 吴东晓,杨吉锋. 浅析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J. 特区经济. 2005(11)【6】 陈文华.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之我见J。 地方政府管理. 2001(11)【7】 马力,乐菲菲. 论全球化经济中中国企业的管理变革对策J。 理论学习.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