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1.《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首演于1977年,主人公:龙梅和玉容,(一)草原放牧;(二)与暴风搏斗;(三)在寒夜中前进;(四)关怀记心间;(五)千万朵红花遍地开。
曲作者: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吴祖强,交响音画《在祖国的大地上》,舞剧《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合作);刘德海,琵琶演奏家,演奏的代表曲目:《十面埋伏》、《瀛洲古调》、《阳春白雪》、《浏阳河》等;创作的琵琶曲《天鹅》、《老童》。
2.柴可夫斯基,俄国,创作前期,作品充满了明朗、乐观、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创作后期,常表现出一种苦闷彷徨,不知所措的思想情绪【第六(悲怆)交响曲】。
3.长江之歌(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王世光曲,胡宏伟填词。是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
4.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5.《森吉德玛》,管弦乐曲,贺绿汀曲。森吉德玛,一蒙古族女孩的名字。
第二节 高亢的西北腔
1.《上去高山望平川》(男独),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2.《刨洋芋》山西民歌,用起兴的方式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
3.《脚夫调》陕西民歌,流传于陕西北部的一首信天游。
4.西北民歌 是指流行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以花儿(流行于青甘宁)和信天游(流行于陕甘宁)最具代表。
第三节 独特的民族风
1.《辽阔的草原》内蒙古民歌,是一首长调歌曲,1995年,宝音德力格尔用这首歌参加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并获得金奖。
2.《宗巴朗松》西藏民歌,一首传统歌舞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才旦卓玛演唱。
3.《牡丹汗》,新疆民歌,一首爱情歌曲,具有浓郁的维吾尔族民歌特色。
4.《嘎达梅林》,蒙古族叙事民歌。
第四节 醇厚的中原韵
1.《沂蒙山小调》,山东民歌,又名《沂蒙山好风光》,其旋律来自花鼓戏《十二月调》,抗日时期,这首曲调曾被填上《打黄沙会》的新词,带有明显的山歌风格。
2.《王大娘钉缸》,河南民歌,是一首轻松、明快、幽默、诙谐的民间曲。是流行于河南的一种“地花鼓”中的代表曲目,由一旦一丑共同表演。
3.《孟姜女哭长城》,河北民歌;《孟姜女》江苏民歌。
第五节 飘逸的南国风
1.《弥渡山歌》,云南民歌,具有南方山歌的独特风格。
2.《对鸟》,浙江民歌,采用吴地方言演唱。 3.《幸福歌》,湖北民歌,民间歌手蒋桂英根据一首湖北天门的民间小调改编而成,采用了领、合的演唱形式。
4.楚声,长江中下游两湖一带民歌;吴声,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民歌。
第六节 鼓乐铿锵
1.锣鼓乐音色丰富,节奏性强,擅长表现热烈活泼的生活场景;弦索乐文雅抒情、优美质朴,适合室内演奏;丝竹乐细致轻快,多表现活泼愉悦的情绪;
吹打乐风格粗狂,适合室外演奏,擅长表现热烈欢快的情绪。
2.《锦鸡出山》,湖南民间乐曲,依据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编的一首器乐曲。“打溜子”,通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
3.《滚核桃》,山西绛州民间乐曲,依据山西绛州鼓乐改变的,包括头、身、尾三个部分。
4.《童谣》,北京民间乐曲,根据北京儿歌转化而来的民间器乐曲。以“吹歌”的形式出现,管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汉魏时期,鼓吹乐分四类,即:黄门鼓吹(用于宫廷宴饮)、骑吹(用于帝王、贵族的马上演奏)、短箫铙歌(狩猎、祭祀)、横吹(随军演奏)。
第七节 丝竹相和
1. 中花六板,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又名《薰风曲》或《虞舜薰风曲》,是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的放慢加花。
2.《娱乐升平》,广东音乐(流行于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既保持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有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1.《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是京剧《霸王别姬》中虞姬的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是京剧《贵妃醉酒》杨玉环唱段。
2.古希腊的悲剧和戏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3.四大徽班: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和春台班。
第九节 现代京剧
1.《雄心壮志冲云天》现代京剧《红灯记》李玉和的唱段。
2.《家住安源》现代京剧《杜鹃山》选段。 3.《甘洒热血写春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第十节 亚洲传统音乐
1.《四岁的红鬃马》,蒙古民歌,呼麦(是一种由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是蒙古国人民和我国蒙古族人民中特有的一种民间唱法)。
2.《星星索》,男声合唱,印尼克隆宗(印尼本土音乐与葡萄牙音乐相融合的产物)民歌。
3.《欢迎》,萨朗吉演奏,印度拉贾斯塔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萨朗吉,被称为“印度的小提琴”,善于模仿人声。
4.《巴雅提木卡姆》,卡曼贾演奏(伊朗和高加索等国的民间乐器),阿塞拜疆民间乐曲。《木卡姆》,是波斯、阿拉伯、突厥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是一种由多首乐曲组成的组曲。
第十一节 非洲歌舞音乐
1.《非洲赞歌》,歌唱和马林巴演奏,加纳民歌,由卡拉巴罗比演唱,伴以马林巴琴。加纳首都阿克拉,曾名“黄金海岸”。
2.《鼓舞》,布隆迪民间舞曲,布隆迪圣鼓表演。
3.《门库尔雅》,(Mkuya)坦桑尼亚民间乐曲,马林巴琴(流行于非洲木琴的总称)二重奏。
4.《男孩之舞》,塞内加尔民间乐曲,舞蹈鼓乐。
第十二节 欧洲民间音乐
1.《鸟儿在歌唱》,多声重唱,是一首用欧亚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亚民歌。
2.《优雅》,苏格兰民间乐曲,风笛演奏。风笛源于亚洲,现今风行全欧洲。分为爱尔兰风笛和苏格兰风笛。
3.《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们的舞蹈》,罗马尼亚民间乐曲,排箫演奏。
第十三节 拉丁美洲音乐
1.《告别》,秘鲁民间乐曲,器乐合奏,安第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乐曲,采用五声音阶。
2.《美丽的小天使》,独唱,具有浓郁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
3.《小天使》,阿根廷最著名的探戈(阿根廷的一种城市舞蹈)舞曲,由乌拉圭著名作曲家G.M.罗德里格斯作曲。
第十四节 巴赫(德)
1.1600—1750,巴洛克时期(baroque).
2.《马太受难曲》,被称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
3.复调音乐是指将几条旋律线,按照一定的规则加以结合的一种多声音乐,这几条音乐线都具有独立意义,注重各自的横向发展,彼此形成对比或相互补充。
第十五节 贝多芬(德)
1.1750—1820,古典主义时期。
2.《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 《第九(合唱)交响曲》(晚期作品,创作的高峰和总结,第四乐章以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歌词)
3.交响曲,按照奏鸣曲式原则做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
第十六节 舒伯特(奥地利)
1.1820—1910,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
2.《魔王》,歌德词,戏剧性很强的叙事歌曲。《鳟鱼》,舒尔巴特词,后来,舒伯特将其曲调用于他的《A大调钢琴五重奏》,被人们称作《“鳟鱼”钢琴五重奏》。《菩提树》,缪勒词,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第五首,共24首。
3.声乐套曲,有若干首内容有某些关联的声乐曲组成的套曲。舒伯特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致音乐》《听,云雀》《爱的使者》《幻影》《海滨》《圣母颂》。
第十七节 钢琴音乐奇葩
1.《C小调练习曲》,后人称为《革命练习曲》,波兰的肖邦曲。
2.《爱之梦》,匈牙利李斯特将自己的三首歌改编为三首抒情性钢琴小品,总标题为《爱之梦》。李斯特创立了“交响诗”体裁,代表《前奏曲》《塔索》。
第十八节 标题性交响曲的诞生
1.《幻想交响曲》,柏辽兹(法)最著名的交响乐作品。他一生不断从莎士比亚巨著中寻得创作灵感,管弦序曲《李尔王》、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第十九节 对祖国河山的礼赞
1.《捷克的原野和森林》,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四乐章,【《维谢格拉德》《沃尔塔瓦河》《莎尔卡》。《的原野和森林》《塔波尔》和《勃兰尼克》,作者斯美塔那(捷克),民族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
2.《芬兰颂》,交响诗,西贝柳斯曲。
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1.《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格林卡作(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第一部歌剧《伊万。苏萨宁》,首开俄罗斯民族爱国主义历史歌剧的先河;第二部《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确立了俄罗斯民间神话歌剧的样式;管弦乐《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树立起运用民间素材交响化自由变奏的典范。
2.《荒山之夜》,管弦乐曲,穆索尔斯基(俄罗斯),代表作:歌剧《俄狄浦斯在雅典》《鲍里斯。戈都诺夫》;歌曲《跳蚤之歌》。
3.强力集团中,只有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
第二十一节 德彪西(法)
1.印象派曾被称为“一个人的流派”。
2.《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交响素描《大海》(进一步巩固他作为印象派大师的地位)第一乐章,其他【《波浪的嬉戏》《风与海的对话》】;创作的康塔塔《浪子》获罗马大奖;抒情歌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未出版)
第二十二节 勋伯格(奥地利)
1.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勋伯格、贝尔格和韦伯恩。
2.《五首管弦乐曲》,是勋伯格从调性音乐转向无调性音乐的重要作品之一。【预兆、往事、湖边晨夏:色彩、突变和带变奏的宣叙调】,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
第二十三节 爵士乐
1.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新奥尔良的黑人舞蹈音乐,源自美国的黑人歌曲和“拉格泰姆”,格什温《蓝色狂想曲》把爵士乐元素用于音乐会作品;贝尔格的歌剧《璐璐》也采用了。
2.《南部之子》,爵士乐,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被称为“爵士乐之父”
3.不知为何(Don,t know why)杰斯。哈里斯曲,是民谣音乐、乡村音乐、蓝调以及印度音乐元素的融合。
第二十四节 高山流水志家园
1.《广陵散》,古琴曲,描写聂政刺韩王。《流水》,谱源于《神奇秘谱》.
第二十五节 西出阳关无故人
1.《阳关三叠》,唐代著名歌曲,歌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震亚将此改编为合唱曲。
2.《扬州慢》,南宋歌曲,姜夔词。
第二十六节 沈心工和李叔同
1.《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沈心工词曲,上海人,在东京留学生中创办“音乐讲习会”。
2.《祖国歌》李叔同词曲,浙江平湖人,创办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3.学堂乐歌,以李、沈为代表,多数是填词歌曲。《送别》李叔同填词;《竹马》沈心工填词。
第二十七节 萧友梅与黄自
1.《问》,艺术歌曲,萧友梅曲,广东香山,今中山县,1927年到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为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国民革命歌》。
2.《渔阳鼙鼓动地来》,男声独唱,清唱剧《长恨歌》第三乐章,韦瀚章词,黄自曲。代表作:抗敌歌《旗正飘飘》《抗敌歌》。
3.《长恨歌》:一、《仙乐飘飘处处闻》,二、《七月七日长生殿》,三、《渔阳鼙鼓动地来》、五、《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婉转蛾眉马前死》,八、《山在虚无缥缈间》,十、《此恨绵绵无绝期》。
1.新音乐运动是以聂耳和冼星海为代表的革命运动。另外几位:张寒晖、贺绿汀、呂骥等。
2.《金蛇狂舞》,民乐合奏,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乐合奏。江南人民赛龙舟。
3.《毕业歌》,影片《桃李劫》主题歌。田汉词,聂耳曲。
4.聂耳,云南玉溪人,作品《卖报歌》《毕业歌》《码头工人》《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民乐合奏曲《翠湖春晓》《金蛇狂舞》。第一个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他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第二十九节 冼星海
1《黄河大合唱》,声乐套曲,光未然词,冼星海曲,全曲由《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中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
诗朗诵)、《黄水谣》(女声、混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重唱、混声合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八个乐章组成.。1939年4月13日在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
2.冼星海,歌曲《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和具有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气派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二月里来)。最后的作品《中国狂想曲》。
第三十节 祖国颂歌
1.《忆秦娥。娄山关》独唱,毛泽东词,陆祖龙曲。合唱《祖国永远是春天》《一束山茶花》,独唱曲《娄山关》《心中的玫瑰》《长城永在我心上》《花溪水》。
2.《谁不说俺家乡好》,影片《红日》插曲,女声独唱。音乐采用了山东沂蒙山地区民歌素材,歌曲结构为起承转合式四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吕其明,曾为《铁道游击队》《城南旧事》《庐山恋》《雷雨》《焦裕禄》等影片作曲。
3.《我和我的祖国》,爱国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秦咏诚,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
4.《祝酒歌》,表现了粉粹四人帮,举国欢庆胜利,为再现的复二部曲式结构。施光南曲,代表作:《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歌剧《伤逝》等。
第三十一节 乐坛新曲
1.《乱云飞》民族管弦乐,根据现代京剧《杜鹃山》同名唱段改编,彭修文曲,被誉为“中国民族音乐大师”,创作改编《步步高》《彩云追月》《花好月圆》《瑶族舞曲》等。出版的音乐作品有:板胡独奏《大姑娘美》、民间音乐《紫竹调》、广东音乐《凯旋》、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伟大的北京》、《丰收锣鼓》、《乱云飞》、二胡与乐队《二泉映月》、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等。
2.《御风万里》交响序曲,应香港特区庆委会之约而作。郭文景曲,歌剧《狂人日记》《夜宴》;交响合唱《蜀道难》,交响诗《川崖悬葬》,协奏曲《愁空山》,室内乐《戏》《甲骨文》《社火》等。
3.新中国成立以来器乐创作曲: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高胡、筝三重奏《春天来了》,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板胡曲《红军哥哥回来了》,笛子曲《早晨》,筝曲《战台风》,古琴曲《三峡船歌》。
第三十二节 歌剧艺术
1.《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歌剧《小二黑结婚》选曲,女独唱,赵树理同名小说,马可曲。以山西的民歌和山西、河南、河北的地方戏曲音乐为素材。
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男声合唱,歌剧《洪湖赤卫队》中合唱歌曲。歌剧由张敬安、欧阳谦叔曲,1959年首演于武汉。
3.《蝴蝶夫人》,意大利普契尼创作,其中巧巧桑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最为著名。
第三十三节 流行风
1.《思念》,女独唱,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毛阿敏演唱,乔羽词,谷建芬曲。乔羽《我的祖国》《祖国颂》《让我们荡起双桨》《爱我中华》《难忘今宵》。
谷建芬,女,《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校园的早晨》《那就是我》《歌声与微笑》《烛光里的妈妈》。
2.《懂你》把目光和歌声投向母亲,《好大一棵树》歌颂默默奉献的人,《从头再来》关心下岗工人。
3.《好汉歌》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男声领、合唱,赵季平曲。
第三十四节 豫剧大师常香玉
1.河南素有“中州”“中原”之称。豫剧五大名旦: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阎立品、马金凤;豫剧唱腔的“四大正板”:慢板 二八板 流水板 非板;
常香玉的“红”“白”“花”:《拷红》《断桥》《花木兰》。
2.《目连救母》搬演于开封,标志着戏曲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开始成熟 。
3.《在绣楼我奉了小姐言命》,豫剧《拷红》红娘唱段。源于元杂剧《西厢记》,是以红娘为主角的“旦”本戏。
第三十五节 现代豫剧
1.《新一代要继壮志汗洒高山》,《朝阳沟》银环和栓保的对唱。《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豫剧《刘胡兰》选段。
2.豫剧的角色行当分:四生、四旦、四花脸。
第三十六节 新时代
1.《走进新时代》印青曲,创作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前夕。《你是这样的人》三宝曲,为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作。《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原是彩色宽荧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的插曲。 初中教材音乐家及作品
1.《国歌》田汉词,聂耳曲;《多情的土地》施光南曲;《爱我中华》乔羽词,徐沛东曲;《走向复兴》印青曲;《军民大生产》张寒晖填词;《少林少林》《牧羊曲》王立平词曲;《一二三四歌》石顺义词,臧云飞曲;《解放军进行曲》郑律成曲;《唱脸谱》阎肃词,姚明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刘锡津曲;《祝你平安》刘青词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谷建芬曲
2.刘天华,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良宵》《空山鸟语》《光明行》;琵琶曲《歌舞引》
3.《雷鸣电闪波尔卡》小约翰斯特劳斯(奥)【波尔卡,19世纪源于波西米亚的二拍子舞曲】;《蓝色的探戈》安德森曲(美);《婚礼进行曲》,德国瓦格纳管风琴独奏;《葬礼进行曲》肖邦钢琴独奏
4.《银杯》蒙古族民歌(短调);《牧歌》(长调);无伴奏合唱《牧歌》瞿希贤;《哈腰挂》黑龙江;《催咚催》打场号子,湖北;《青春舞曲》维吾尔族;《我的金色阿勒泰》哈萨克族;《在那银色月光下》塔塔尔族;《我的家乡多美好》《乌苏里船歌》赫哲族;《阿里郎》《迎春谣》朝鲜
5.《无锡景》江苏;《一根竹竿容易弯》湖南;《桃花红,杏花白》山西;《龙船调》湖北;《小放牛》河北;《正月十五那一天》藏族;《我的祖家是歌乡》高山族;《五指山歌》黎族;《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撒尼族;《五月蝉虫唱得好》侗族;《阿西里西》彝族;《黄河水手歌》陕北;《上去高山望平川》青海;
《蓝花花》《三十里铺》陕北
6.《我不挂帅谁挂帅》京剧《穆桂英挂帅》选段;]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京剧《铡美案》选段;
《智斗》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
《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歌剧《洪湖赤卫队》;
《十八相送》越剧《梁祝》;
《祖国的大建设一日千里》豫剧《朝阳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豫剧《红灯记》
7.《万马奔腾》马头琴(蒙古族);
《雨打芭蕉》广东音乐;
《八骏马》福建南音;
《豫北叙事曲》二胡独奏,刘文金曲;
《二人转牌子曲》唢呐独奏
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斯特劳斯;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斯特劳斯 (奥地利);
歌曲之王—舒伯特(奥地利);
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奥地利);
协奏乐之父(红发神父)—维瓦尔第(意大利);
音乐神童—莫扎特(奥地利);神剧之父、
清唱剧大师—亨德尔 (英籍德国);
近代音乐之父—巴赫(德);
现代音乐之父—梅西安(法);
乐圣—贝多芬(德);
钢琴诗人—肖邦(波兰);
交响诗首创(标题交响诗之父)、钢琴之王—李斯特(匈牙利);
第一部协奏曲—科雷利(意大利)所作;
法国歌剧创始人—吕利;和声学之父—拉莫(法);
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简谱首创—舒威;
音乐诗人—舒曼(德);乐剧工匠—瓦格纳(德);
歌剧之王—威尔第(意大利);现代管弦乐之父—柏辽兹(法);
音乐绘画大师—穆索尔斯基;捷克音乐之父—斯美塔那;民族乐派大师—格里格(挪威);印象派大师—德彪西(法);兰音乐之父—西贝柳斯;德国音乐的“救世主”—勃拉姆斯;犹太的苏格拉底、无言歌首创—门德尔松(德国犹太籍);洞察女子心灵的诗人—马斯内(法);民歌制作者—斯蒂芬.福斯特(美);音乐太空时代的鼻祖—霍尔斯特(英);社会音乐家—兴德米特(德);
20世纪微分音音乐代表人—巴哈;音乐科学家—布列兹(法);
当代实验音乐之祖—约翰.凯奇(美);
爵士乐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美);进行曲之王—苏沙(美);指挥界帝王—卡拉扬(奥地利);当代钢琴泰斗—鲁宾斯坦(波兰);法国音乐之父—保罗.莫里亚;神弓—海菲兹(俄国);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意大利);大提琴之王—卡萨尔斯(西班牙);高音c之王—帕瓦罗蒂(意大利);歌剧界女王—卡拉斯(美);男高音歌王—卡鲁索(意大利);音乐之都—维也纳;艺术学之父—黑格尔(德);美国音乐教育之父—洛威尔.梅森;开创音乐心理学独立学科—卡尔.西肖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