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鳟鱼教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041667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鳟鱼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鳟鱼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唱歌《鳟鱼》教学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鳟鱼》 2.欣赏《索尔维格之歌》(选听) 教学目标 1.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通过学唱歌曲《鳟鱼》,能够从歌词、旋律中感悟人世间的单纯、善良与欺诈、邪恶并存的事实,明白正义必须与邪恶进行斗争的道理。 (2)欣赏《索尔维格之歌》,感受歌曲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感受、对比、探究等方法,使学生了解音乐故事,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 (1)了解舒伯特、格里格的简要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 (2)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鳟鱼》。 (3)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简单分析《索尔维格之歌》。 教学过程 1.聆听歌曲《鳟鱼》 (1)聆听歌曲《鳟鱼》(完整版)。教师提问: ①这首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②钢琴伴奏塑造了什么形象? (2)教师总结: ①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歌词描写狡猾的渔夫搅浑了河水,使小鳟鱼迷失了方向而受骗上当的故事。作者用渔夫代表当时的统治者,用小鳟鱼比作群众,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②钢琴伴奏采用了流水般的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鳟鱼悠然自得游动的形象。 2.简介舒伯特 (1)教师或学生简介舒伯特及其代表作品。 (2)教师补充: 19 世纪初叶的奥地利是欧洲封建反动势力的大本营,舒伯特就是在这样黑暗的环境中生活和进行创作的,他笔下的“鳟鱼现象”是他所处时代的真实写照。词作者舒尔巴特因政治上的原因曾被关进监牢,此间他创作了很多诗,以表达他对自由的向往。 【设计意图】 初步感受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了解歌词内涵以及歌曲结构,初步感受两个乐段在情绪上的对比。 3.音程练习 (1)用“搭桥构唱”的方法练习带有变化音“”的音程。 (2)用柯尔文手势练习减五度音程。 【设计意图】 练习带有变化音“”的音程,巩固大跳音程的构唱方法,练习减五度音程的音准, 解决歌曲难点,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4. 发声练习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1)教师提出练声要求:积极的歌唱状态,打开口腔,声音圆润。 (2)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做发声练习。 【设计意图】 用歌曲的第一乐句旋律当作发声练习,既使学生巩固了对弱起节奏的认识,夯实节奏上的难点,又让学生掌握了这首歌曲的基本节奏型。同时,通过这条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声音的弹性和对声音的控制力,强调歌唱习惯的养成,建立良好的发声状态。 5. 学唱歌曲     (1)学生随琴跟唱歌谱。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 和“”的音准。 (2)学生视唱歌谱。 (3)学生填词演唱。教师提出要求:注意歌唱时的咬字,音色圆润。 (4)教师伴奏,学生以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5)教师提问: ①两段歌词在演唱时情绪上有何变化? ②哪些音乐要素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 (6)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第一段情绪活泼欢快,第二段在情绪上略显不安,表达了一种伤感和惆怅的情绪。 ②力度和音色的变化造成了前后两段情绪上的对比。 (7)教师启发学生表现歌曲。 ①教师提问:前后两段在力度和音色上怎样设计? ②教师补充:两种不同的情绪和力度表现,使人感受到鳟鱼命运的戏剧性。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歌曲,这是感受与欣赏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是保证唱歌、创作等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 (8)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力度、音色、情绪演唱歌曲。 (9)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并相互评价。 6. 欣赏童声合唱《鳟鱼》 教师提问:同样一首歌曲,它们在表现手段上有什么不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7. 欣赏《索尔维格之歌》 (1)导入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了解易卜生创作的诗剧《培尔·金特》?能为同学们讲述一下诗剧的故事梗概吗? 【设计意图】 用故事的形式导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欣赏《索尔维格之歌》 ①聆听歌曲。教师提问:索尔维格怀着怎样的心情在等待培尔·金特的归来?(忧虑的心情) 【设计意图】 通过聆听,学生初步感受歌曲音乐情绪。 ②歌曲介绍:《索尔维格之歌》是格里格应易卜生之邀,为其诗剧《培尔· 金特》所作配乐中的一段,表现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丽姑娘索尔维格,痴心等待培尔· 金特归来的形象。 (3)欣赏主歌部分。教师提问: ①主歌有几个乐句?表达了怎样的情绪? ②主歌在速度、力度、旋律进行上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歌曲,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4)欣赏副歌部分。教师提问: ①调式转换后音乐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副歌与主歌相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感受主歌、副歌在音乐情绪、色彩上的变化,加深对副歌音乐形象的理解。 (5)复听《索尔维格之歌》,对主歌、副歌音乐要素进行对比、总结。 【设计意图】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重要作用。 (6)学生完整欣赏《索尔维格之歌》,感受歌曲音乐形象。 (7)教师总结 歌曲主歌部分以小调的暗淡色彩,表现索尔维格的忧虑心情;副歌部分大调的特性使得情绪变得明朗起来,表现了索尔维格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以及对培尔· 金特必将归来的信心和希望。这是一首表现忠贞之情、永恒之爱的歌曲。这个音乐故事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索尔维格对感情的执着追求令人感动。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