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景观文化表达手法分析
学 院:农 学 院
班 级:园林08班
姓 名:张 林 叶
学 号:2008123831
景观文化表达手法
中国园林无论是商周时期周文王“灵囿”还是汉武帝 的“上村苑"或是明清时期的“拙政园"、“颐和园”,无不折射出各个时期厚重的历史文化,无不流淌着东方文化之美。这种从“囿”、“苑"到“园”的演进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园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赋予园林景观丰富的内涵。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通常包括 两个层面:一是各园林要素所表达的主题内容;二是设计理念和审美情趣的表现手法.
一 文化内涵的挖掘
(一)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包含了民族心理素质、风俗习惯乃至人们的思维、行为、生活方式等等,特别是那些人类文化史上留下的无数符号在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极为有用。中国传统符号种类很多,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凤、玉兔等中国传统的吉祥物;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有十二干支纪法;有中国结、窗花、剪纸、生肖、祥云、日、月、山、火、云、水、太极等象征民族特色的图案;有福、禄、寿等吉祥文字;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如牡丹、荷花、松、竹、梅等;有流传千年的诗词曲赋等等。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结合现代设计语言形成适合于当代审美取向的设计理念,以此召唤深植于人们内心的文化认同和情感需求,是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新发展方向。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结合城市设计的文化主线,充分挖掘我国丰富的传统符号资源,采用抽象、简化或模拟的手法来体现传统文化内涵,运用各种形式在城市环境中满足当代人对文化的精神需求,让城市充满文化的氛围,是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极大考验。其前提是对城市文化运用自如,运用得当,能够塑造具有感召力和文化特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的影响下,需要对文化符号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便于景观设计的内容更加丰富.任何一个景观设计都有一个文化主线,在把握文化主线的前提下,传统符号作为“枝叶"来充实景观空间,是城市景观的一贯做法。如何发掘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层次内涵,在于对文化理念的理解,从中吸取对景观有意义的文化元素,将这些元素通过实体符号运用于景观空间。如赤峰市在以红山文化和契丹文化为背景的景观体系下将玉龙、陶器、图腾柱、契丹雕像等元素符号在景观建设过程中加以运用,体现本地的两大文化底蕴.而城市普通空间对景墙、大门、廊架、景窗、景亭、地面铺装、座凳、灯饰、雕塑小品等的特色设计来表达人们对文化的认同与追求.如中国结是幸福安康的象征,如意是生活幸福如意隐喻等,这些以灯饰、雕塑为内容展现,则是体现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愿望。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从而来丰富园 林文化内涵,在中国十大园林中比比皆是。如拙政园的 “待霜亭”便是取自于唐人韦应物“洞庭须待满林霜”一诗; 而“枇杷园”取自宋人戴敏的“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 一树金”,并为其中之亭取名为“嘉实";“听雨轩"营造了 “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的诗情画意;长沙岳 麓山的“爱晚亭"则是取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 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诗。“留听阁”一名取自唐代李商 隐“秋阴不散雪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 山水诗、山水画为写意山水园林创作提供了极为丰富 的素材,同时也使园林的构成要素更加富于文化内涵和景 观厚度。
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 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挖掘提炼历 史文化的典范.(二)名人文化
名人的风姿映射了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域的人文特 征,是不可多得的社会财富.名人文化,其实质就是精神 和意识、观念和理论、知识和素质、情操和品格以及美学情 趣的高度凝聚.名人文化折射的是一束 束智慧的花朵,是一道道思想的光芒,通过名人文化的不 断渗透,来振奋和弘扬民族精神,激励人们不断奋进.
古今的园林景观中有不少应用名人文化的成功先例。
代表孔子文化的夫子庙、孔庙、文庙、雕塑几乎遍及全国各 地,成为中华民族的文脉所在。“六朝金粉”的南京以夫子 庙和中山陵为代表的名人文化,构成了古城与文化交融, 成为南京最为显著的特色,体现南京的文化底蕴。湘潭市 人文荟萃,英雄辈出,近代和现代就涌现出了毛泽东、彭德 怀、齐白石、曾国藩等众多名人。为了传承名人文化,先后 建成白石公园、东方红广场、乌石彭德怀纪念馆、韶山毛泽 东铜像广场,使古城湘潭充满名人文化气息。其中东方红 广场,则是以陕西民谣“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 东"为背景,毛泽东等领袖人物的群雕,展示了一代伟人的 风采,构成了湘潭市特有的文化现象.同时,也确立了湘 潭作为中国红色旅游城市无可取代的地位。
(四)中西多元文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文化活动的频繁交流,中西 文化已呈现多领域全方位的融合互动之势。中西园林由 于历史背景和传统文化的不同,形成哲学思想、美学思想 差异,由此,导致了不同的中西审美文化和迥异的园林风格。
与中国园林相比,西方园林体现的是一种人工美,常 采取对称、规则的布局,有明显的轴线,讲求方方正正,从 而呈现规则的几何图案,与中国园林追求的意境美不同, 其以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和强烈的韵律节奏 感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其园林景观强调空间的开 放性和外向性,意在用一种令人震撼的大尺度的空间表现 一种庄严、气派而华丽的氛围。西方文化认为,自然美是 一种素材,自然美存在缺陷,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 美的境地,不能升华为艺术美.
在相互 比照中寻求相互认识,重建审美文化的意识和理念,实现 园林审美文化的多元化。事实上,现代中西园林已经形成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二 文化内涵的表现手法任何一处园林景观,都有一定的立意和主题,都有一 定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反映不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 色。或讲究形式美,或追求意境美,或二者兼而有之。通常 有外在形式表现法和内在意境表现法.
(一) 外在形式表现法
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法,通以文字、园林建 筑等形式渲染气氛,直截了当地表达主题和情感。这在纪 念性广场、纪念馆、纪念碑、碑林、雕塑、小品等场所或景点 十分常见这类园林的布局形式多采用中轴对称规则严 整和逐步升高的地形,创造出雄伟崇高庄严肃穆的气氛, 如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由题词、 碑文和八幅浮雕为主要内容,碑文简洁,但揭示了中国3个 历史时段的革命斗争,八幅浮雕共约170个人物,概括而生 动地表现出我国鸦片战争以来惊天动地的革命历史,雄伟 挺拔的碑体,简洁的文字、精美的浮雕都直奔主题,表达对 人民英雄的无限敬仰之情
号称中国近代建筑上的第一陵中山陵,是我国伟大的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陵园由台阶、牌坊、陵门、 碑亭、祭坛和墓室等构成建筑主体,以钟山地形和树木造 势,以通天台阶相烘托,以雕像和“天下为公”等众多题字 横幅、浮雕来表现其内涵,从牌坊开始拾级而上到达祭坛, 共有石阶392级, 8个平台,游览者不难悟出“革命尚未成 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对中山先生的政治思想和革命 主张了然于胸.其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处理 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产生出强烈的感染力,从而更增 强了庄严的气氛,置身其中,油然而生敬意。
园林文化内涵的外在形式表现法最为典型的是西方园林。他们讲究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从属关系明确,以几何图案构图,整齐对称,边界和空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分 明.这主要是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追求形式美,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 其习惯和观念,由于其文化背景和审美观的差异,其设计 理念和表现手法更多的是注重场地、空间、实效、简约、生 态等原则,表现自然与人工这一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以及个 性化的理念,因此其文化内涵的表现方法始终围绕形式美 和理性美来展开的。
(二)内在意境表现法
通常以某种场境,让人触景生情,使人深思,给人启 迪。其特点是含蓄、深刻,有无穷意味。意境美是中国园林的特色,意境一直被认为是园林的灵魂.
1。运用诗文、楹联、碑刻表现意境 运用古人的诗文、楹联、匾额和碑刻来表现意境,在中 国园林中比比皆是。明代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建成中国四大园林之一的拙政园,借西晋文人潘岳的《闲居 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 名“拙政园”,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 “政"事.拙政园其中一景点远香堂,堂前满植荷花,园主 以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香远溢清,亭亭净植"之 句,体现园主洁身自好的品格;与“远香堂”有着完全不同 心境的是“留听阁”,该景点名取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秋 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园主借诗喻己,流露自 己晚年的孤独凄凉的意境。此外,拙政园的“听雨轩”,“嘉 实亭”,留园的“逸翠阁”,无一不以诗取名,以诗造景,取其 意境.
2.运用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意境 在主题公园中,为突出其主题,往往在最显要的位置 构造核心景点,或雕塑、或喷泉、或中心花坛,造成一种气 势和场境,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游人产生一种心灵 震撼,并领悟其含义。如美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公园,来 到入口处,一条弯曲的道路便进入游人视线,它似乎告诉 人们越战是美国历史上走过的一段弯路,一场错误的战争 使这些美国士兵成为战争的牺牲品。设计别出心裁,寓意 深刻,立意巧妙,既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思,也是对越战 亡灵的悼念.
三 结语
园林文化应植根于地域文化之中。所谓地域文化,是 指该地的民俗、风情、自然资源与人文历史。其文化内涵 要反映地域文化特征,而不能违背历史文化,牵强附会,移花接木。比如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李时珍的雕像立在 西方肯定不会被接受,名人文化是这样,自然资源文化也 是这样.近些年我国内地某些地方,模拟热带风光景观, 引种大量的热带植物,这种不顾自然规律和地域文化的园 林理念,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城市景观特色日趋重要.一个有独特魅力的城市景观,不再仅仅是追求图案化的形式与功能的简单满足,而是通过对文化元素的发掘与提炼来提升景观设计的内涵。在当今的城市环境设计中,设计师们努力协调现代城市发展空间与人的精神需求之间的关系,力争使其达到和谐.试图在打造现代城市空间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元素揉入现代设计语言中,使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塑造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城市景观空间,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
所以,通过以上可以总结出景观文化表达手法应做到:1、传统的符号、现代的精神;2、现代的外壳、古典的精神;3、在细节上体现人文关怀与对地方的尊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