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测试试卷
姓名: 考试日期: 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三违”,即__违章指挥__、__违章操作___、___违反劳动纪律__.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___安全第一______、____预防为主_____、___综合治理___。
3、职业病的危害分类:(1)__化学因素___(2)_ 生物因素__(3)__物理因素____
4、灭火器使用时,先查看灭火器压力表是否在正常范围内,使用灭火器灭火时要站在_____上风向__,对准火焰__根部__左右扫射灭火。
5、电焊工应戴____防护罩____和___绝缘手套__,禁止使用简易无绝缘外壳的电焊钳。
6、高处作业所使用的工具、材料、零件等必须装入____工具袋_____,上下时手中不得___持物______;不准投掷工具、材料及其他物品。
7、拆除临时用电线路的电气作业人员,应持有___电工作业操作证 ______.
8、使用氧气瓶、乙炔瓶焊接时,氧气瓶与乙炔瓶要间隔___5___米,与明火间隔_10___米,氧气、乙炔瓶必须装有_____防回火 ____装置.
9、 吊装作业时应明确__指挥____人员 ,起吊重物就位前,不许解开吊装锁具______.
10、修理调试机械、电气设备时,必须在动力开关处挂上__有人工作,禁止合闸______的警示牌。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
1、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2、 与施工单位签订的安全管理协议中必须要明确施工单位的管理职责,施工单位对施工安全全面负责( ×)
3、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4、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大四个等级。(√)
5、 人体触电有电击和电伤两类.电击是指电流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以及电流本身作用下造成的人体外伤.(×)
6、有毒物逸散的作业,应根据毒物的毒性、浓度和接触人数等对作业区实行区分隔离,以免产生叠加影响。有害物质发生源,应布置在上风侧。( × )
7、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有3种,即隔离储存、隔开储存、分离储存( √ )
8、短时间暴露于高浓度的有毒、有害的气体,如一氧化碳或硫化氢,不会导致急性中毒.(×)
9、我国国标定义为“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10、通风系统的类别种,按工作动力分为全面通风、局部通风、混合通风。( × )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 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它严重后果的,处( A)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 )年以上( )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A。 3 3,7 B。 4 4,7 C. 5 5,7 D. 3 3,5
2、 如果电气发生火灾可以用(B )进行扑救。
A. 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B. 干粉、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消防水枪 D。 泡沫灭火器、消防水枪
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对安全事故进行了划分,下列哪项属于一般A安全事故(B )
A。 4人以下死亡 B。 7人重伤 C. 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 D。 10人重伤
4、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 D)
A. 50v、36v、24v、12v、6v
B。 40v、36v、24v、12v、6v
C。 50v、42v、36v、24v、12v
D。 42v、36v、24v、12v、6v
5、 5、发放的特种劳动保护用品应具有“三证”,“三证"不包括(B). A。 A.生产许可证 B。安全许可证 C。安全鉴定证 D.合格证
6、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包括( C ).
A. A。上岗前、在岗期间、复岗前、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B. B。上岗前、在岗期间、退休前、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C. C.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D. 7、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A)、爆炸下限越( )和爆炸上限越( )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E. A.宽、低、高 B。窄、低、低 C、宽、高、低 D.宽、低、高
8 8、根据国家标准,火灾分为A、B、C、D、E、F六种,分别代表(A )
A。固体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火灾、金属火灾、电气火灾、烹饪火灾
B.固体火灾、气体火灾、液体火灾、金属火灾、电气火灾、烹饪火灾
C。固体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火灾、电气火灾、金属火灾、烹饪火灾
9、 高处作业为防止高处坠落应佩戴安全带,下列关于安全带的使用错误的是( B)
A。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 B.安全带必须低挂高用 C。系安全带后应检查扣环是否扣牢
10、根据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动火期间距动火点(C)米米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气体;距动火点( )米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液体;不得在动火点( )米范围内用火点下方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 A。30,10,15 B。35,15,10 C。30,15,10 D。30,15,15
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33分)
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危害因素( BC ).定期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
A. 抽检 B. 检测 C。 评价 D.抽查
2、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针对的情况不同,可分为(ABC )
A.综合应急预案 B。专项应急预案 C.现场处置方案 D、现场专项演练
3、 下列关于特种作业人员的说法正确的有( ABCD )
A。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
B。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效操作资格证才能上岗作业.
C。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
D。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年满18周岁,具备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4、下列伤害属于机械伤害的有(BCD)。
A.烫伤 B。刀片划伤 C。压伤 D.绞伤
5、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ABCD )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
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A。生产 B。使用 C.加工 D.搬运
6、(BC)由依法设立的取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给予资质认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
进行
A。危害评价 B.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C。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D。 危害验收评价
7、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即LEC评价法,以下的说法正确的有(AD )
A。“L”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B。“L”是指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C。“E”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D。“C"是指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8、 风险控制措施类别有(ABCDE )
A。工程技术措施 B.管理措施 C.培训教育措施 D。个体防护措施 E.应急救援措施
9、受限空间动火前的气体检测应当包括( BCDE )
A。二氧化碳气体浓度 B。可燃气体浓度 C.有毒气体浓度 D.氧气浓度 E.有害气体浓度
10、化学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 ABC )。
A。 呼吸道 B. 皮肤 C. 消化道 D. 泌尿系统
11、下列关于发生安全事故后的正确做法有(AC )
A。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B。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C。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采取措施组织抢救
四、简答题(共7分)
人员进入容器检修必须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答:(1)必须申请,并得到批准.
2、 (2)必须进行安全隔绝。
3、 (3)必须进行置换、通风.
4、 (4)必须按时间要求,进行安全分析。
5、 (5)必须配戴规定的防护器具。
6、 (6)必须在容器外有人监护。
7、 (7)必须有抢救后备措施。
8、 (8)监护人必须坚守岗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