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一、常见的输血危害包括输血反应(溶血反应、发热反应、细菌污染、过敏反应)和输错血(将错误的血液制品输给不恰当的受血者) 。其他输血危害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输血后紫癜(PTP)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L)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循环超负荷、血栓性静脉炎、空气栓塞、免疫性出血倾向、输血相关免疫抑制(TRIM) 、枸橼酸中毒反应、非免疫性溶血反应、电解质紊乱、肺微血管栓塞等. 二、主要不良反应症状及临床处理: (一)发热反应:一般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 1-2h 出现体温升高 12,可有寒战,一般为致热原或白细胞引起的同种免疫反应,也应除外细
2、菌污染或溶血所致,应立即中止输血,对症处理。 (二)过敏反应:以荨麻疹、眼面部血管性水肿为特征,严重者出现会厌水肿、支气管痉挛和过敏性休克,轻症可放慢滴速经抗过敏等对症处理后好转,重症者除立即中止输血外,应给予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升压药,有会厌水肿者,应作气管切开以防窒息。 (三)溶血反应:最严重的是急性血管内溶血,一般发生于ABO血型不合的输血者,多在输血开始1030分钟出现寒战、发热、心悸、头胀、面红、腰背痛、恶心、呕吐、腹痛、呼吸困难、烦躁等症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出现血红蛋白尿。可引起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应立即中止输血,给予输液、纠正酸中毒、升压
3、药物抗休克治疗等。 迟发型溶血反应常发生在有输血史者或经产妇输血后一天或数天发生,偶尔数周后发生溶血反应。一般症状同血管内溶血,表现为黄疸、发热、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加等,血红蛋白血症或血红蛋白尿少见. (四)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一般情况以高热、休克、皮肤充血为主要特征。 三、当发现急性输血不良反应后(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时: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同时观察剩余血外观;采病人对侧肢体血(血常规管和肝素抗凝管)及血袋中剩余血( 最好和血袋一起),送输血科检测分析;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由血管内溶血引起,尿中含血红蛋白);进行再次核对,确保输血无误.抢救后填写专用的患者输
4、血不良反应回报单 ,一式两份,一份送输血科,一份科室留底,各科护士长将结果回报护理部。 输血科收到输血反应的报告后,应立即做以下检查:复核用血申请单、患者血标本标签、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确认是否将患者血标本或血袋弄错;立即离心观察受血后血样血浆颜色;复核患者ABO 和RhD 血型(输血前留置样本,反应后采集的样本);复核供者ABO 和 RhD 血型(输血前留置样本,血袋中剩余血);患者输血前、后样本与血袋中剩余血交叉配血试验. 若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应加做以下试验: (一)输血前后患者标本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及鉴定; (二)其他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测,输血反应后第一次尿液常规和尿血红蛋
5、白,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清结合珠蛋白浓度检测,必要时进行反应后5-7小时血清胆红素含量检测.尿血红蛋白、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胆红素含量升高,血清结合珠蛋白含量降低均提示溶血反应. (三)为排除细菌污染所致输血反应,应加做以下试验:患者输血后血标本和血袋剩余血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分别 4、22、37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热原检查:医院药检室检查. (四)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 (五)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 (六)医务科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及时评价, 并将结果反馈给临床,对临床严重输血危害患者进行跟踪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