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案 渔夫和金鱼是一则寓言故事,适合孩子阅读,意义颇深。大概讲的是老人捕到了一条有神力的金鱼,可以给他任何东西,但是贪得无厌的老人的妻子什么都想要,最终什么都没有获得的故事。 【一】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本单元专题是“中外古典名著”,我们已经学了哪些内容?(师生共同回顾,包括课外阅读的内容,目的是引导课内外结合,课内学方法,课外大量阅读实践。) 2.今天学一篇诗歌体裁的外国名著。关于普希金,大家了解些什么? 3.(板书课题)本课是一首童话诗,又是外国文学作品,在表现形式和语言习惯上与已往学过的诗歌有较大的差异。如有小节间隔,有诗句上的重叠表现,有括号内的注
2、解说明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反馈。(渔夫打到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渔夫的妻子老太婆向金鱼提出各种要求,金鱼一一答应了她。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时,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3.分组分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快速阅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全诗线索。 第1节:交代故事的起因。(老头儿打鱼网上了一条会说话的金鱼,金鱼哀求渔夫放了它,并许诺要用贵重的报酬答谢老人。) 第29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经过。(老太婆向金鱼提出要木盆、要木房子、
3、要当贵妇人,金鱼一一答应。) 第10、11节:讲述事情发展的结果。(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老太婆回到了从前,变得一无所有。) 2.按“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探究人物特点。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的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用“”标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诗句;用“”标出老太婆态度变化的词句。 2.讨论交流。 (1)研读描写老太婆的诗句。 老太婆向金鱼提出了几次要求?每次的要求是什么?(四次。她向金鱼“要新木盆要木房子要做贵妇人要做海上女霸王”。) 她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指着老头儿就骂骂得更厉害指着丈夫破口痛骂脾气发得更厉害。) 老太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
4、象?(贪得无厌、凶狠残暴) (2)研读描写渔夫和金鱼的诗句。 渔夫做了哪些事情?说明了什么?(帮助老太婆做了不安守本分的事。如:帮助老太婆向金鱼不断地索要不属于自己的物品、权力、地位:要洗衣服用的木盆子;要住的木房子;要贵妇人的名分;要女霸王的权力,甚至要求金鱼供她使唤。说明他心地善良,但对老太婆一味姑息,显得过分软弱。) 金鱼面对老太婆的要求是怎样做的?(老太婆提出的前三次要求金鱼都一一答应了。当老太婆提出要当海上的女霸王,金鱼收回了她的一切。) 3.课文中的几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老太婆凶狠残暴、贪得无厌;渔夫心地善良,但过分软弱;金鱼心地善良,知恩图报,并信守诺言,言而有
5、信。) 4.引导学生了解“大海”在诗中的态度变化和它的象征意义。 (1)用着重点标出描写大海风浪变化的语句。(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 (2)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诗中“大海”没有说一句话,但在全诗中它是“正义”的化身。“蔚蓝的大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随着老太婆“蛮横无理、贪得无厌”一步步升级,大海随之变化:轻微地起着波浪海水发起浑来海水不安静起来海面上起了黑色的大风浪,激怒的波涛翻动起来,奔腾、狂吼。它在诗中的态度变化既代表着金鱼姑娘,也代表着人世间一切正义人们的共同心声。) 五、表演故事,深化理解。 1.分角色朗
6、读课文。 2.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画,看看谁能按照故事的剧情把它们按顺序排列出来? 3.师:今天我们来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一个小音乐剧,为了让观众看得清楚明白,我们需要把它划分出几幕来演,你们觉得把它编成几幕比较合适? 指导学生把握诗中不同人物形象的语气,展开想象,补充情节、补充语言。 在小组内表演。 指名表演,评议。 六、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读了普希金的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什么?(贪得无厌终归是没有好下场的。美好的生活要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去创造。) 2.如果请你去和课文中的角色交谈,你准备和谁说些什么? 课外实践 1.朗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2.把课文改成课本剧演一演。 3.课外阅读其他古典诗歌
7、名著。 【二】渔夫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脉络,能够简要地概括课文内容。 2、体会渔夫的智慧勇敢与魔鬼的凶恶狡猾。 3、对比阅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与东郭先生和狼,了解民间文学的特点。 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1、从图入手:(播放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觉渔夫此时怎样?你推测事情会有怎样的结果呢?投影巨大的魔鬼,披头散发,高高地耸立在渔夫面前。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师:孩子们,如果是你,你看到这样一个凶恶的魔鬼,你还不害怕?那渔夫呢? 2、导语:图中反映的是古代阿拉伯著名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故
8、事,名字叫渔夫的故事。正如同学们看到的一样,故里讲述了渔夫和魔鬼之间的事。渔夫是怎样遇见魔鬼的呢?在比自己不知强大多少倍的魔鬼面前,渔夫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个故事,一定会吸引你的。 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快速地默读课文,简要地概括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注意课文中难读的生字,并能简要地概括课文。 师:为什么渔夫救出了魔鬼,而魔鬼却要杀了渔夫?(课件出示) 师:这渔夫可真倒霉,如果他四百年前把胆瓶捞上来,那他可要发大财了,他可以终身拥有荣华富贵,可以拥有世界上的所有宝库,可以实现三个愿望,他怎么这么倒霉,四百年后才把它捞上来。 师:你们相信魔鬼的话
9、吗?为什么? 生:不相信,他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和所罗门作对,所罗门把他装在胆瓶,还用锡封严,盖上印。 师:这魔鬼,杀就杀吧,为什么还找这么多理由?(他想让渔夫心甘情愿地死)你觉得魔鬼是一个怎样的人?(凶恶、狡猾、愚蠢)渔夫呢?(善良、机智、勇敢) 下面小组合作,找一找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魔鬼的凶恶、狡猾、愚蠢和渔夫的善良、机智、勇敢。 生:讨论、展示。 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 预设一 A:一会儿,他听见魔鬼叫道:“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背您的命令了!” B:一听所罗门死了,魔鬼立刻凶恶地说:“渔夫啊,准备死吧!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抓住“立刻凶恶”,明白魔鬼
10、的狡猾。 预设二 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 抓住“无恶不作”感悟魔鬼的凶恶。 感悟渔夫的“智慧、勇敢” A“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呢?”(出示) 师:渔夫难道不相信魔鬼会钻进胆瓶里吗?那他为什么要明知顾问呢?(感悟渔夫的智慧) B“我没有亲眼所见,绝对不相信。” 抓“绝不”,感受渔夫装的逼真。 C“告诉我吧,魔鬼,你计划怎样死?” 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这是个智慧、勇敢渔夫 师:孩子们,其实在勇敢与智慧的渔夫的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出示“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学生单
11、读) 师:是的呀,孩子们,这么一个贫穷的渔夫,居然战胜了凶恶的魔鬼。正是他的心里有样一个信念。 (学生齐读) 师:是的呀,孩子们,这么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渔夫,居然战胜了无恶不作的魔鬼。正是他的心里有样一个信念。 (学生齐读) 学生汇报后出示句子 “凭着神的名字起誓,我要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 “你不是说你住在这个胆瓶里吗?照道理说,这个胆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条腿,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整个身体呀?” “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 “告诉我吧,魔鬼,你希望怎样死?现在我决心把你投到大海里去。”? “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说谎呀!”比赛读感受渔夫的勇敢、机智 二、拓展阅
12、读,了解民间文学 师:孩子们,像这样歌颂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民间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打开资料袋,渔夫的故事出自一本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一本神奇的书,请默读有关一千零一夜的简介。 (学生默读) 师:这里有一个地方需要大家去了解,一千零一夜是一本民间故事集。通过课前的预习,结合刚刚学过的课文,大家对“民间故事”又有哪一些了解。(口头流传,情节夸张,歌颂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表达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1、对比阅读渔夫的故事与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片段,说说故事的相似之处(歌颂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 2、对比阅读东郭先生与狼与渔夫的故事 师:孩子们,渔夫的故事与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都是
13、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那咱们中国的民间故事是不是也有相似的情节呢? 三、布置作业 阅读一千零一夜,找出歌颂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小故事。 【三】32渔夫的故事 教材分析: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 2、领会本文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渔夫是诚实善良、机智勇敢的劳动者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觉醒过程,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完成预习提纲 教学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