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4032469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04KB 下载积分: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几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本单元的例1,即认识倍的概念.倍的认识是以前老教材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现在的新教材是拿到三年级来上的。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学生学习“倍”有一定的困难,但它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分数、百分数、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后续这些概念的学习基础。所以这节课一定要让学生建立“倍”的模型,清晰地理解“倍”的内涵,.如果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必然导致片面的理解成“见倍就乘"高年级就不好纠正了。   二、教学目标: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几何直观.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模型。 教学难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模型. 四、教法:  教学时,我主要采用电化教学、启发谈话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小棒和图片,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学法:   (1)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五、教具:课件 学具:小棒或圆片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通过拍手游戏,巩固“几个几”的知识。游戏一:教师拍2下,学生拍3个2下。游戏二:教师拍3下,学生拍4个3下。游戏三:学生拍6下,教师拍2个6下。提醒学生注意停顿和思考拍的次数。通过游戏使学生轻松地进入教学环节,为教学新知做准备,同时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课件出示第50页的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认识倍的概念 首先让学生观察课件中的主题图,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再引导孩子说出红萝卜与胡萝卜的关系。让学生说出胡萝卜2根,红萝卜有3个2根,同时课件演示圈图,把红萝卜2根2根的圈起来.让学生在几个几的基础上认识“倍"的概念,板书课题。  其次,再让学生观察胡萝卜和白萝卜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摆,有什么发现。再用课件演示圈一圈,组织学生继续表达,胡萝卜2根,白萝卜有5个2根,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让他们初步感知倍的含义,与“几个几”建立起联系。 2.在变化中,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 (1)小兔子吃掉了2根红萝卜和2根白萝卜,现在红萝卜和白萝卜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交流:现在是哪两个量在比较,以谁为标准,白萝卜里面包含了几个红萝卜的数量.再汇报说出:是白萝卜和红萝卜比较,以红萝卜为标准,红萝卜有4根,白萝卜有2个4根,白萝卜的根数是红萝卜的2倍。 (2)增加了2根红萝卜,现在红萝卜和胡萝卜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交流:现在是哪两个量在比较,以谁为标准,白萝卜里面包含了几个红萝卜的数量.再汇报说出:是红萝卜和胡萝卜比较,以胡萝卜为标准,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3个2根,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通过设计动画情境,不断改变所比较的两个量的数量,在丰富的比较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认识到倍的本质是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以数量少的这个量为标准,另一个量包含了几个这个量就是它的几倍,感受比的标准的重要。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汇报。第1题故意把标准量放在下面,目的是通过变式练习,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式,深化对倍的概念的认识。第2题让学生明确是哪两个量比较,以谁为标准量.让学生圈一圈.第3题设计成一个开放题,先让学生摆一摆,再说一说,然后再改变第一行和第二行小棒的根数,再让学生说,让学生认识到倍的本质.感受比的标准的重要.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组织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概念。(设计意图:在认识了倍之后,让学生从这一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生活中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说一说学到了什么知识。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再布置作业. 七、教学评价 1。评价内容:根据小组的组织纪律性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准确度。 2。评价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奖励☆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