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分析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李井小学 吴伟欣一、基本情况:本卷为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应考39人,实际参考39人,及格29人,优秀15人。二、答题情况:总体来看,学生答题情况不够好,发挥一般.此次质量检测,共分六道大题,总分100分,下面逐题进行分析:第一大题填空题.学生得分在一半以上,其中大部分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仔细计算,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或者缺乏认真分析的过程,以致于计算错误,填空出现错误。第二大题选择题,学生得分不高,主要是因为一部分学生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理解不够,或者缺乏认真分析的过程,以致于理解偏颇,选择出现错误。第三大题判断题,学生
2、平均得分在一半以上,但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判断,如:第2题“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第9题“圆柱体的高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2倍。( )”,主要是因为对知识的掌握不牢或理解不够造成的.第四大题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这一部分学生做得不错,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计算.但一小部分学生没有做对,主要是因为解比例掌握不熟练,失分较多。第五大题,解决问题.第1题、第2题、第3题失分比较多,这些题都是很容易错的。有些同学不理解题目就做题,有的是不认真审题。三、不足:1、正比例和反比例区分不够,需加强训练。2、圆柱和圆锥的知识须加强训练。四、改进措施:通过本次测试,我认为今后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3、1、继续加大基础知识的训练力度,特别是圆柱和圆锥知识的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2、加强题型练习,训练学生解题技巧.3、加强应用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李井小学数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2009-2010年度第二学期一、工作目标.小学数学备课组本学期将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并依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工作思路。1、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工作计划、教导
4、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和数学教学计划的相关内容,制定本组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任务。2、按教导处要求,本学期活动4次。原则上3、4、5、6每月1次.三、工作措施.1、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教科研工作计划、数学教学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本组的备课研究,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2、严格按教导处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精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3、备课探讨时,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倡多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4、集体备课的教案,只是作为参考样本,每一位老师要根
5、据自己理解、班级学生实际,本校教学条件,作出相应的修改,防止两种情况:把集体备课的教案“冷”在抽屉,凭“经验上课. “死记硬背”,全盘照搬。5、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6、提倡多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报刊资料,努力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高效率的教学设计,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课。四、活动安排。月份集体备课内容负责人3六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4五年级集体备课 吴伟欣5四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 6二、三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李井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计划(2009-2010年度第一学期)一、指导思想:“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
6、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日渐兴起的一种教研新模式,更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集体备课”最突出的功能是萃聚集体智慧,有道是“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通过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互惠,相得益彰,优化教学方案,减轻教师负担,增强课堂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二、“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集体备课离不开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共同研讨,他要求同科或相关学科的教师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通过相
7、互讨论、集体研究等形式制定出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执教者还要再次进行归纳、提升和再创造,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三、“集体备课的具体形式和做法:1、制定集体备课的实施程序。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应按“集合研讨分工备课验收检查形成个案交流反思”五个环节进行。2、固定时间、地点、研讨内容,以年级为单位,在各自办公室进行集体研讨。四、“集体备课”活动的安排顺序表:月份集体备课内容负责人9六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10五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11四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 12二、三年级集体备课吴伟欣 稍复杂的方程 第一课时 稍复
8、杂的方程(一)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1.练习十二的第13题.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正确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解方程.X2.5=10 0。 4X=12 3。2+X=402根据下列句子说出其数量间相等的关系.1)女生比男生人数的3倍少10人.2)这个月比上个月水电费的2倍多20
9、0元。二、情景导入:同学们见过足球吧?(出示1个足球)(出示例1)一起观察挂图,问:图中的哪些信息是解决“共有多少块黑色皮?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三、探究新知:1师:要想知道黑色皮有多少块,就必须了解黑色皮的块数和白色皮的块数有什么等量关系?老师可以用线路图表示帮助学生分析题中的等量关系。2请学生依据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还有另外的学生找到另外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3师:大家依据不同的等量关系列出较复杂的方程,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板书课题)4探究求解过程。1)生:我们可以用“黑色皮的块数24=白色皮的块数 这个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可以怎么解呢?2)强调:把2X看作一个整体,先
10、求出2X等于多少,再求出X等于多少.3)最后求出 X=12,还要检验12是不是这个方程的解。(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解方程的步骤)4)2X20=4 这样的方程能转化成我们原来学过的简单的方程再解答吗?(在黑板上展示方程的解法步骤)5)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几个同学解答较复杂的方程都是先转化成简单的方程,然后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不要忘记,最后要检验结果是否正确。5大家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步骤是什么呢?(生答完特点后,师生共同总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表示; 分析、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解方程; 检验并写答语。)四、巩固拓展:1P66 第
11、1题 解下列方程 3X+6=18 2X7。5=8。5 16+8X=40 4X3x9=292P66第2题五、全课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P66 3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方程 例1 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黑色皮块数x24=白色皮块数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答:共有12块黑色皮。稍复杂的方程教学反思一、从简单习题入手,降低问题的难度。练习填空是找题里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找准题量的等量关系。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为学习新知识做了很多的铺垫。二、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选性.让学生当小老师,从问题中
12、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展示讲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这样既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然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方法来解答例3,最后老师让学生把各种不同的解法板演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析哪种解法合理,再从中选择最佳解题方案。这样既突出了最佳解题思路,又强化了列方程解题的优越性和解题的关键,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三、教会知识,不如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应用题的教学,关键是理清思路,教给方法,启迪思维,提高解题能力。这节课的教学中,以地球的表面积、海洋面积、陆地面积的关系来引导学生.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再以练习题中看图列方程激发学生
13、的兴趣,然后指导学生根据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所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总之,这节成功之处是教会学生好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教师的地位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3、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着被除数或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 3、体会
14、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 活动一:认识商的变化规律 (1)学生口算,把算式分类,再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师:同学们,前一单元咱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今天咱们一起来研究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揭示课题)叶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计算学的很棒,老师也带来了几道口算试题,咱们一起来算一算,好吗?请在老师喊开始后,想出得数的同学就可以直接在座位上回答。 出示口算卡片 2002= 20020= 20040= 168 = 1608= 3208 = 生:快速抢答后把这六道算式进行分类.(指名板演师帮忙调整)
15、再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分?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除数不变的一组算式,发现、归纳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师:我们先来观察这一组中的三道算式,它们的除数不变(标上“不变),那被除数和商怎么变的,有什么规律吗?和同桌说一说。 生:反馈。(师注意引导学生规范的说,并用彩笔标出变化过程.) 师:谁能把我们从上往下观察到的规律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师:你真聪明,那么在这句话中,前后两个几是怎样的数? 生:相同的数. 师:所以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边说边出示)除数不变,被除数乘一个数,商也乘一个相同的数.全班一起把这个规律说一遍。(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是从上往下观察这三道
16、算式,如果从下往上观察呢? 生:反馈。(师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出变化过程。) 师:谁也能用一句话说一说? 生:小结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3)指导学生观察比较被除数不变的一组算式,发现、归纳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 师:你们真了不起,懂得用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发现除数不变时,被除数和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再来观察这一组,被除不变(标上“不变”),除数和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和同桌说一说。 A:如果学生直接说出规律,请学生具体地说一说是怎么发现的吗?(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读) B:如果学生说的是算式间的变化过程,请学生像刚才那样也用一句话来说一说。(师把规律补充完整,全班齐
17、读) (4)每个学生各写一组除法算式(2-3道),验证这两个商的变化规律的普遍性。 2、活动二:认识商不变规律 (1)学生口答出表格中的商,然后观察表格,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并提出问题.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在4人小组内合作探究. 被除数141402805605600 除数2204080800 商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又研究了被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继续来研究一组除法算式.请同学们口答出商是多少。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商不变。 师: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反馈.(师出示问题: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商才不变.) 师:老师请1、2两组的同学从左往右观察,请3、4两组的
18、同学从右往左观察,然后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商不变规律,师把规律补充完整。 (3)应用商不变规律填一填:248=3 (24)(8)=3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发现的这个规律,想一想要使商不变,这里的和应该怎样填?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在填写过程中会出现乘0或除以0,教师借机教学0除外。】 师:很好,可见这句话不完整,那应该怎样补充?(生说0除外,师再补充0除外)然后介绍这个规律叫“商不变规律”,全班齐读,再找关键词. 二、巩固练习 1、听故事,说理由.2、独立完成课本94页练习十七第4题.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3、判断改错: 12040=(1204)(402
19、) 1806=(1803)6 1255=(1255)(255)4、举例说说其它两条商的变化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这堂课的内容跟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学阶段,商不变的性质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给今后分数和比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新教材却把商不变的规律及商的变化规律都放在一块,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同时也加大了课堂容量,导致课堂教学不完整,这样别人会以为没有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没有达到本课的目标,上课真难! 在数学课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平衡的问题情境,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不求十全十美
20、,只求一得。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尽量体现这一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放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等活动去发现规律。首先我打乱了教材例5中呈现的两组题的顺序,让学生计算、分类、观察、探讨除数不变商随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被除数不变商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在探索这两个规律中,我把时间主要放在指导学生观察发现除数不变时,商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一环节的指导,学生掌握了规律探索的方法,因此在探索第二个商的变化规律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体现了由扶到放的思想.最后在探索商不变规律时,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发现并熟悉规律。在新课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是直接教
21、授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观察、比较和讨论、交流,经历了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过程而得出结论. 在巩固练习时,创设了不同层次的四个栏目,既有通过填空巩固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又有运用商不变规律解决计算及生活实际问题。采用不同的呈现方式,从不同的侧面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加深了理解,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梯度,还有课后延伸,比较全面。但由于这节课的课堂容量比较大,因此,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面花的时间较多,导致练习的时间较少;回答问题没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气愤不够活跃,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简单的组合(一)教学内容: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数.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
22、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师:谢谢.你们的建议都不
23、错.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到底有几种呢?(二)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试一试师: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如果你觉得直接想象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有的漏写了.3小组讨论师: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4小组汇报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无序的。用学具卡
24、片或实物摆,然后再数。(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三)拓展应用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例如: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排列与组合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两个例题(搭配衣服 )时,我们采用的是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设计教学时,考虑到让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互相交流、补充,有利于活跃、启迪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合作精神。小组的汇报进一步扩大了交流的范围,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加
25、深了学生对排列组合方法的认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教学搭配衣服时,问题抛给学生的过早,导致了一部分好的学生已经能够有序的将5件衣服的6种搭配表达出来,而还有一部分学生的思维仍然停留在2件上装和2件下装的搭配上,操作也显得过于重复,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搭配的思维过程,再动手就显多余.考虑至此,就认为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2+2和2+3的搭配过程,小组动手操作交流之后再进行全班的反馈,这样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较大,也节省了些许时间.分数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
26、能力。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
27、面的。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428+639175 (2)1。8+1。5430。4(3)3.2(1。6+0。7)2.5 (4)7+(5。783。12)(41。239)二、新授1、教学例4(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思路: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 ,每朵花用 m 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3)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后,让他们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2、巩固练习:P34“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第一题,然后全班校对.引导学生比
28、较计算分数连除或连乘除的两种算法,通过比较,使学生发现统一约分后再计算比分步计算简便.(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三、练习1、练习九第1题:前三题提倡学生选择统一成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2、练习九第24题(1)第2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2)第3题可引导学生形成两种思路:A、先求每小时录入了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再求8小时可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B、先求8小时是3小时的几倍,再求8小时录入几分之几.(3)第4题同样有两种方法:A、可以先求一共能装多少袋,列式:240
29、;B、可以先求装完的 有多少千克,综合算式是240 。四、布置作业练习九第5-9题.教学反思本节课根据运算概念课的教学流程:问题情境需要计算-思维加工与认知重组提供反馈与矫正提供技能运用。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运算概念的自主建构规律,让学生充分体验运算顺序的生成过程,从解决问题中获得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悦。、重视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在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把它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新课前为学
30、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对自己或他人的活动过程、结果进行评价反思,从而使学生正确地选择了计算方法,按照一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列出分步、综合算式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学生在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受运算顺序的自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成功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生成.、重视学生数学的现实,实现了学生认知的自主建构.本节课的设计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准确地掌握了计算课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了落实双基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
31、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体验,达到了师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设计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数学的体验,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的理解。如在“通过画示意图,列分步、综合算式,着重说明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这个环节上和通过让学生分组解答不同的提问,回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等思维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又体验到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