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双基限时练(一) 环境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中,属于自然环境因素的是( )
A.过度抽取地下水 B.过度放牧
C.滥捕野生动物 D.水旱灾难
解析 自然环境因素是指人类没有干预或无力量影响的环境因素。“过度抽取地下水”“过度放牧”“滥捕野生动物”都是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
答案 D
2.沙尘暴属于( )
A.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B.自然环境因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C.社会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共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D.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它的产生也有人类社会不合理活动的影响,“沙尘暴”是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反作用。
答案 C
3.下列关于环境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制度是社会环境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是固定不变的
C.社会环境因素不影响自然环境因素
D.宗教信仰不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解析 社会环境因素通常指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法律法规等。自然环境因素是时刻变化的,与社会环境因素是相互影响的,宗教信仰也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答案 A
4.下列选项不属于自然 环境的是( )
A.原始森林 B.城市建筑
C.大漠盐湖 D.极地苔原
解析 城市建筑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不属于自然 环境。
答案 B
5.下列环境都是依据时间尺度分类的一组是( )
A.聚落环境、现代环境、土壤环境、星际环境
B.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土壤环境、现代环境
C.古代环境、近代环境、现代环境、将来环境
D.现代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
解析 本题是教材“活动”的变式题,只有C选项是依据古代、近代、现代、将来的时间尺度分类的。
答案 C
6.下列行为中可以提高环境质量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总产量
B.用菜篮或布袋买菜
C.大规模围垦洞庭湖
D.垃圾集中填埋或焚烧
解析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到污染影响的程度。垃圾集中填埋或焚烧,会影响地下水或空气的质量;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必定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现象;大规模围垦洞庭湖,会造成对湿地的破坏;用菜篮或布袋买菜可以提高环境质量。
答案 B
陈凯歌导演的巨片《无极》除了拥有豪华的明星阵容,另一大吸引人之处就是浩大的外景。《无极》的外景地主要有云南元谋、浙江横店、云南香格里拉三处。读《无极》的几处外景地景观图,回答7~9题。
7.这四处外景地中,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假如依据空间尺度划分,属于聚落环境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松赞林寺景观图反映的各种环境要素中,最主要的是( )
A.岩石 B.阳光
C.科学技术 D.宗教信仰
7~9.解析 第7题,四幅外景地中,横店影视城和松赞林寺属于人类活动所制造出的人工环境,是社会环境;元谋土林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千湖山是凹地积水成湖,属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进展的自然物质,是自然环境。第8题,从环境的空间尺度分析,土林和千湖山属于地理环境;横店影视城和松赞林寺属于人类生产或生活聚居的场所,属于聚落环境。第9题,松赞林寺主要是藏传佛教寺院。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宗教信仰。
答案 7.C 8.D 9.D
在日本冲绳以南20—100英尺深的海底竟然存在着像谜一般的远古建筑体,科学家将它称为“失落的文明”,一些持怀疑态度的争辩员却猜想这种大型、有序排列的建筑很可能源于自然形成。阅读材料,回答10~11题。
10.假如这些远古建筑属于“失落的文明”,则按环境的属性分属于( )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聚落环境 D.古代环境
11.假如这些大型、有序排列的建筑源于自然形成,按环境的空间尺度分,属于( )
A.水环境 B.地质环境
C.聚落环境 D.古代环境
10~11.解析 第10题,“失落的文明”是人类制造的,属于人工环境,按属性分,是社会环境;聚落环境是按空间尺度划分环境中的一种;古代环境是按时间尺度划分环境中的一种。第11题,假如它们源于自然,应当是地质活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不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场所,不行能是聚落环境;水环境是按环境要素划分的一种环境。
答案 10.B 11.B
12.下列环境,需要人工干预调整才能维持平衡的是( )
A.原始的热带雨林 B.城市聚落
C.极地苔原地区 D.海洋生态系统
解析 A、C、D均为自然 环境,受人类的影响小而独立存在。而城市聚落是一种人工环境,人类只有不断向其输入物质和能量,输出废弃物,它才能维持系统的平衡。
答案 B
13.读下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
A B C D
解析 自然资源的概念是人类直接从自然环境中猎取,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全部物质和能量。依据定义很简洁得出答案为B。
答案 B
14.下列能够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因素是( )
A.合理排灌 B.寒潮
C.地震 D.大量施用化肥
解析 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因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的还是人为因素。合理排灌可以保持土壤质量,但大量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质量明显降低。
答案 D
15.下列关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文遗迹不属于环境,风景名胜属于环境
B.随着社会的进展,人工环境类型越来越少
C.公园应当属于人工环境
D.早在人类消灭之前,人工环境早已消灭
解析 公园是人类通过劳动制造的,故应为人工环境。
答案 C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86年,美国人巴斯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区兴建了世界瞩目的“生物圈2号”。它是一个人工建筑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试验场,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游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1)这个小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请说明理由。
(2)“生物圈2号”的建立,说明白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有怎样的关系?
答案 (1)社会环境。“生物圈2号”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人工环境,维持它的存在必需有人类介入,因此它是一个社会环境。
(2)二者构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
17.阅读材料和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2008年奥运会二级标志:环境标志。
材料二 北京2008年奥运会环境标志以人与绿树为主要形态,绿色的线条形如舞动的彩带,环绕交叉,一笔描出,仿佛茂密的树冠,又似盛开的花朵,布满无限生气和期望,充分体现了自然环保的可持续性进展。树冠与人组成参天大树,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1)北京空气质量最差是在哪个季节?主要的污染物有哪些?
(2)改善北京空气质量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1)冬春季节。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2)防治北方土地荒漠化;进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工业结构,限制耗能多、污染大的工业的进展;鼓舞市民乘坐公交车;扩大绿地面积;制定相关法律等。
18.阴霾是大量极微小的固体物质悬浮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浑浊的天气现象。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工业城市近年来月均阴霾天数与月均气温的年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冬、夏季节阴霾天数的差异,并从气温角度分析其成因。
(2)简述治理城市阴霾可实行的交通措施。
答案 (1)冬季多,夏季少。
相对于冬季,夏季近地面气温更高,对流更旺盛,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稀释集中。
或:相对于夏季,冬季近地面气温较低,大气较稳定,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稀释集中。
(2)优先进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改善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费构成,削减汽车尾气排放;合理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整治交通拥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