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三章消化系统护理教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024195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消化系统护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三章消化系统护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课题 胃炎 学 时 2学时 教 学 目 的 1。掌握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身体状况和饮食护理。 2.熟悉慢性胃炎的病理分型和辅助检查.    教 材 分 析 重 点 胃炎病人的身体状况;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和健康指导。 难 点 慢性胃炎新悉尼系统的分类方法;非甾体类抗炎药、乙醇、急性应激与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的关系。 教 学 方 法 1。讲授。 2.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各类胃炎的区别. 教 学 手 段 粉笔板书、举例、图示、引导、提问、综合、归纳 教 学 过 程 【讲授新课】 一、概述 概念:胃炎是指任何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常伴有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 分类:按临床发病缓急和病程长短,一般将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 1、概念: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2、分类:我国目前采用国际上新悉尼系统的分类方法:将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3类。 3、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慢性疼痛:腹痛.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护理目标 1、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 2、病人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体重恢复正常。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1休息与活动 急性发作或伴有消化道出血病人,应卧床休息,病情缓解,可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1.2饮食护理 饮食原则:定时定量,少量多餐,细嚼慢咽,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咸、过甜及过辣的刺激性食物。 2、病情观察 主要症状及治疗后的变化,有无消化道出血。 3、腹痛的护理 避免精神紧张,转移注意力、深呼吸、热敷等. 4、用药护理 遵医嘱应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及应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时,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多潘立酮及西沙必利具有刺激胃窦蠕动,促进胃排空的作用,应在饭前服用,不宜与阿托品等解痉剂合用。 5、心理护理 向病人说明忧虑、焦急的情绪会诱发和加重病情.告知病人本病经过正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对于异型增生,经严密随访,即使有恶变,及时手术也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消除焦虑、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6、健康指导 6。1疾病知识指导 指导病人避免诱发因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坚持定期门诊复查. 6。2饮食指导 说明饮食调理对预防慢性胃炎反复发作的意义,指导病人加强饮食卫生和营养,遵循饮食治疗计划和原则。 6.3用药指导 向病人及家属介绍药物应用知识,指导病人遵医嘱服药,如有异常及时复诊。 作 业 无 教学课题 消化性溃疡 学 时 2 学时 教 学 目 的 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身体状况和饮食护理。 2。熟悉消化性溃疡的病理分型和辅助检查。  教 材 分 析 重 点 消化性溃疡病人的身体状况;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和健康指导. 难 点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理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 教 学 手 段 粉笔板书、举例、图示、引导、提问、综合、归纳 教 学 过 程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2、非甾体抗炎药 3、胃酸分泌过多 4、应激和心理因素,遗传、吸烟等因素 (二)发病机制 1、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侵袭力的增强有关 2、胃溃疡的形成与粘膜防卫力不足关系密切 (二)发病机制 1、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与侵袭力的增强有关 2、胃溃疡的形成与粘膜防卫力不足关系密切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和体征 1、腹痛为主要症状,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疼痛. 2、常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可有失眠、多汗、脉缓等表现 3、发作时剑突下可有固定而局限的压痛点 (二)并发症 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三、辅助检查 1、纤维胃镜和胃黏膜活组织检查 是确诊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方法. 2、X线钡餐检查 直接征象是龛影。 3、大便隐血试验 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有溃疡活动,GU患者持续阳性提示可能癌变。 四、护理措施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疼痛原因,消除紧张心理,帮助病人减少或去加重或诱发疼痛的因素 2、观察及详细了解病人疼痛的规律和特点 3、用药护理 (1)抗酸药 应在饭后1小时和睡前服用,避免与牛奶和酸性食物及饮料同服 (2)H2受体拮抗剂 应在餐中或餐后即刻服用,不能与抗菌素酸药同时服用,静脉点滴时要注意控制速度,用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和血象 (3)奥美拉唑 用药期间避免开车或做其它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事 六、保健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引起溃疡病的主要病因; 2、指导病人合理安排休息时间,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良好心态; 3、指导规律进食,少量多餐,戒烟、戒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 4、嘱病人慎用或勿用致溃疡药物; 5、嘱病人按医嘱服药; 6、嘱病人定期复诊。 作 业 无 教学课题 乙型肝炎 学 时 2 学时 教 学 目 的 1.掌握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 2。熟悉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性及免疫性。 教 材 分 析 重 点 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及防治原则 难 点 无 教 学 方 法 讲授法 教 学 手 段 讲解、举例、图示、诱导提问 教 学 过 程 1导入:故事(插入视频):乙肝病毒携带者“锄草"走遍各大城市征集饭友共餐的事迹.“你愿意和我一起吃饭吗,我是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锄草”举着“征人吃饭"的牌子对一名男孩微笑着发出邀请。 并引出以下问题:你了解乙型肝炎么?你了解乙型肝炎病毒么?你身边有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么?乙型肝炎病毒是否会通过共餐而引起传播?分组讨论,并由此引出目前全球及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现状。以问题串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入教学主题。 阅读教材,呈现乙型肝炎病毒结构图,让学生读图,总结、归纳乙肝病毒的结构. 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引入图片及视频,动与静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获取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提出:乙型肝炎病毒有哪些形态?是否都具有传染性?乙型肝炎病毒属于DNA病毒还是RNA病毒? 2授新课: 提出:与乙肝病人共餐是否会被传染?从而引出乙肝病毒的三大传播途径,在解析三大传播途径时引入生活中或临床上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视频导入,形象展示乙型肝炎病毒入侵人体感染肝细胞,从而解析乙肝病毒的致病性。直观的呈现更易于学生理解. 问题导入,联系实际,引起关注,刺激学习欲望。 提出问题: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感染乙肝病毒?引入“乙肝两对半”检测,即分析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及其临床意义,通过列表、对比、举例子、动画解析的方式形象的向学生们进行展示,易于理解.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分析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 传播途径 乙型病毒性肝炎( 简称乙型肝炎) 是由乙型肝炎病毒( HBV) 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 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因此了解其传染途径尤为重要。 (1).血液或血制品 其中医源性感染占首位。注射器的针头、手术器械,尤其是输血和血制品,可使乙肝病毒侵入体内。所以主要途径是“病从血入”。 (2).母婴围产期传播 ①. 宫内感染 ②。 羊水、血、阴道分泌物而引起感染(产时感染) ③。 母乳喂养感染(分娩后感染) ④。 生殖遗传传递 (3).性接触亦可可能传播乙肝 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 乙型肝炎的性 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 这种传播也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4).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 唾液、尿液、血 液、胆汁及乳汁, 均可污染器具、物品, 经破损皮肤、黏膜而传播乙型肝炎。[5] 防御措施: 要求学生在了解乙肝病毒的致病性后,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乙肝病毒的措施:1、掐断传播途径措施为:①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采血针等应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20min;②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④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 2、计划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 反馈练习 我通过布置基础知识题、分析思考题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反馈情况,了解到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基本掌握,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作 业 乙肝的传播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