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废墟的召唤教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022569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废墟的召唤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废墟的召唤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废墟的召唤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体会文章所流露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 2、 理解句子的含义。 3、 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4、 理解拟人手法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 教学重、难点:结合语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三、 课时安排:2课时 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生字词: 远瀛(yng)观 甲胄(zhu) 充塞(s) 碣(ji)石 嗫(ni)嚅(r) 迤逦(y l)窸窣(x s) 2、解释: 莽苍苍:郊野苍茫广大的景色. 奇耻大辱:难以想象的极大的耻辱。 若无其事:就像没有那么一回事一样。形容遇事镇定,不动声色;也形容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怅然:形容闷闷不乐或失望的样子。 如

2、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 慷慨激昂:形容说话时满怀正气、情绪、语调激动昂扬。 嗫嚅: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 瞬息万变:形容短时间内就发生很多变化。 迤逦:曲折连绵。 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 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一、 情境导入: 1、 放映有关圆明园遗址的幻灯片,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谈谈这段历史,并说说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2、 (没有条件的可以由废墟的认识引入)废墟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在你的脑海中,有哪些废墟的映像?(9.11世贸大楼的废墟;唐山大地震的废墟;太平洋海啸造成的废墟;拆迁时造成的废墟等等)可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 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内容 思考:1、作者写了一个怎样的废墟? 2、作者是单纯地描绘废墟吗?还是有什么目的? 3、题目为什么叫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整理课文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突出其凝固、停滞的现状,透视出作者面对圆明园废墟所表现出的忧患和惆怅,抒发了作者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 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直抒胸臆,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第三部分(11-20段)作者通过“我”与年轻人的对话,由前面自我情感的直接表达,转而全社会呼唤尤其是对青年人的呼唤。 第四部分(20、22段)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第二课时 三、 深入探讨;

4、 1、课文对废墟进行了一番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些描写有什么不同?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出怎样的景,就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大家小组讨论一下.比较几处景物描写的异同,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1) 第一段景物描写:运用了一种近乎凄怆的笔调,着重渲染荒凉衰败的景象:斜阳无力,田地干皱,断石残碑,枯荷衰草,寂寂寥寥,凄凄切切. (2) “空中一阵鸦噪摸得着的寒意这段景物描写,在情调和色彩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空中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色的西天与暗影下的废墟对比,既是写实景又把人们的视线由地面引向透着美丽夕阳的空中.作者的心情由阴转晴,表达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

5、向往和憧憬。 (3) “迤逦行来,已到水边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远处娇红艳丽的晚霞和如酒似梦的朦胧山色,与近处的枯树残荷、断碣寒冰,在色调上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落霞的美丽娇艳,突出地反衬了废墟的荒凉和清冷。这里不仅仅是客观逼真的客观描绘,它既传达了作者改变现状的迫切情感,也寄托了她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4) “通红的火球消失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作者笔调由冷暗阴沉转为浓墨重彩.用“铺天的霞锦”象征着百废俱兴、重新腾飞的祖国前程。用漫天的紫藤萝之美,来表达她的美好希望和赞美。用“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呼唤每一个人都要在民族振兴之际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 重点句子理解: 1、 拟人手法的运

6、用:“远瀛观的石柱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把废墟几十年来未能刻上一点时代运行 的痕迹的现状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到历史在这里停滞了,凝固了,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2、 “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它不仅表现了作者内心时不我待的情怀,而且是在召唤人们尽“每一个我的责任,号召人们投射到改革开放的大潮,读来耐人思索。 3、 最后一段: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意图,抒发内心渴望变革的激情,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凝固的历史。 4、 “我”与年轻人的对话:对话情景是假设的,但对话内容却是作者和当代“年轻人”真实心境的写照.作者希望 年轻人在时代大变革之际,积极投身变革,为民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和热情。当做,面对时代的变革,不是每个人的利益都可以得到满足的,也不是第个人的愿望都可以实现 的,况且承担社会责任就意味着要牺牲和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但是,为了民族的腾飞,青年人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所以作者写年轻人的笑介于冷和苦之间。 五、 总结: 本文通过对圆明园荒芜景象的描写,在凭吊历史的同时,抒发了内心渴望更新、渴望变革的激情,号召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中去。 六、 拓展延伸: 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尽每一个我的责任。请同学们谈谈在当今时代,中学生应该尽的责任是什么,怎么尽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