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3课时间的脚印教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022130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课时间的脚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3课时间的脚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   时间的脚印 第一课时 前提测评及导入新课 时间会留下脚印吗?在世界上还没有钟表,甚至没有人类的时候,地球用什么来记录所发生的一切呢?,人类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1、 查字典,掌握本课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通过汉字的意义和组合关系,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3、 联系已学过的词语,会说话造句。 4、 掌握词语例释里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及其处理 1、通过词语学习,掌握重点词语: 填充、磨损、沉积、渗等重点词语 2、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正确区分词语的词性,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手段 教材、教案、黑板、粉笔、现代汉语词典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对话法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1、读词语 (个别读、齐读、纠正读音) 2、词语讲解 1、山麓(名):山脚下 2、帷幕(名):悬挂起来用于遮挡的大块布、绸、丝绒等。 3、烘烤(动):由加热作用而使其(如面包)发脆、受热、变为棕色. 4、砂轮(名):天然沙石制成的扁平圆石,它绕轴旋转,用以磨快刀具或使物件成形或磨光. 5、平卧(动):平躺 6、鹅卵石(名):小圆石,尤指被流水磨圆了的石头。 7、法子(名):方法、办法。 8、低洼(形):比四周低的地方. 9、生成(动):(自然现象)形成;经过化学反应而形成。 10、浑浊(形):不清洁,不新鲜,浑浊. 11、填充(动):填补(某个空间)。 12、海枯石烂(组):直到海水干枯,岩石风化成土。形容经历千年万年那么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 13、腐蚀(动):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指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变质。 14、磨损(动):机件或其他物体由于摩擦和使用而造成损耗. 15、沉积(动):水流、风等流体在流速减慢时,所挟带的沙石、尘土等沉淀堆积起来。 16、转眼(动):形容极短的时间。 17、坚固(形):坚固;结实。 18、经受(动):承受;禁受. 19、渗(动):液体慢慢地透过或漏出。 20、缓慢(形):不迅速;慢 作业 1、抄写所学词语,并造句。 2、预习课文。 板书设计            第3课 时间的脚印 1、解释词语          2、词语组词      3、用重点词语造句 课后反思 第3课 时间的脚印 第二课时 前提测评及导入新课 时间会留下脚印吗?在世界上还没有钟表,甚至没有人类的时候,地球用什么来记录所发生的一切呢?,人类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1、能够基本理解课文讲述的道理,能够按照顺序复述课文大意,达到理解文章的主旨。 2、联系作者简述的道理,理解文章的条理,体会并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信念。 3、学会写作手法,组织材料。 教学重难点及其处理 熟读课文,了解本课说明顺序:岩石的风化和形成—岩石形成后的变化—从岩石上如何看出地壳的活动—化石显示的地球发展过程—努力读懂这些“文字"—寻找地下宝藏 教学手段 教材、教案、黑板、粉笔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谈话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串讲课文 1、 课文层次: 第一段(1--4):由生活时间到地质时间,引出话题: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最重要的一种记时方式. 第二段(5—-22):岩石记录时间之一:毁灭与新生。 第三段(23—-30):岩石记录时间之二:无字的史书. 第四段(31——32):我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2、整理课文说明顺序:岩石的风化和形成—岩石形成后的变化-从岩石上如何看出地壳的活动-化石显示的地球发展过程-努力读懂这些“文字”-寻找地下宝藏 3、中心思想:自然界的一切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改变着,人类社会也一样。因此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并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去读懂大自然的记录,造福人类. 4、学生熟读课文。 作业 1、 熟读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3课 时间的脚印 岩石---—记录时间 崩裂—旅行—沉积 岩石厚度、排列层次 保存历史 岩石结构——-地壳活动 石头岩石-—-远古气候 生物化石—-—历史的发展 见证发展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 课后反思 第3课 时间的脚印 第三课时 前提测评及导入新课 听写本课词语 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 1、能够独立正确的完成课后练习. 2、增强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 3、学会写作手法,组织材料。 教学手段 教材、教案、黑板、粉笔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谈话法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基础知识归纳能力测评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 一、 汉语知识练习 1、 选择带点词语的恰当解释:CADA 2、 用指定的词语完成句子:经受、覆盖、渗、转眼、放弃 二、 词语练习讨论 1、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BCDCCD 2、 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文中有许多承上启下的句子自成一段,请你将它们找出来,并说说它们分别承启了什么内容? (2)、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以后,接着有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3)、岩石是怎样变成砂砾的? (4)、文中提到的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有哪些? (5)、岩石的形成及其被破坏的过程是怎样的? (6)、仔细观察你生活的周围,你能找到一些大自然记录历史的痕迹吗? 3、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化的写法,将没有生命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请找出文中拟人化用法的句子,并说说它们分别产生了怎样的效果。 三、交际训练 四、写作训练 五、阅读训练 作业 熟读课文 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第3课 时间的脚印 学生将部分习题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教师指导、纠正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