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土建09标段
大中区间竖井及横通道
冬季冬休监测
中铁七局集团
乌鲁木齐地铁1号线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3
一、巡视、监测频率及监测方法
1.1安全巡视
(1)现场安全巡视的目的
现有的监测方法及监测手段对于监测点的数量、间距有限制,大多分布于常见的重要位置,有时仅从监测数据上并不能完全预测到竖井横通道及周边的各个部位,通过现场安全巡视弥补监测的间隙,能较及时、有效准确的发现问题,结合数据分析其发展趋势.而目测有时则能及时发现质变的前兆,对现象做出定性。
(2)现场安全巡视对象及范围
现场安全巡视的主要对象为竖井横通道和周边环境。巡视的范围包括所有的现场安全监测对象以及有关的被动影响对象。
(3)现场安全巡视内容
①周边道路(地面)地表变形及开裂、附近地面隆起沉陷情况
②竖井、横通道隧道的变化情况
③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④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1.2巡视及监测频率
(1)冬期停工期间,巡视人员每天对竖井周边及施工影响的道路进行巡视,并留存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处理。监测过程中或是日现场巡视时若发现监测点破坏或被积雪封冻,应及时修复及清理,做好施工现场巡视检查记录。
(2)冬休停工期间监测频率为每次/天,连续监测一周后监测点变形速率小于0。5mm/天时,通过数据结合现场巡视分析,且数据稳定时可根据现场情况调整监测频率次/3天、次/5天、次/周监测至复工,如监测点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或超过规范时,监测人员应及时和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数据对比,并及时将书面监测成果提交给上级单位.。在大雪过后具备监测条件后,立即进行竖井横通道及周边监测,并将监测数据与大雪前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异常的部位加强监测,若监测趋势继续增大,则需要对该部位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加固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复工后按前期监测方案继续进行。
监测项目及频次如下表
施工区域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备注
竖井及周边建筑物
地表沉降
连续观测一周后当速率±0.5(mm)稳定时频次改为次/3天
三天后当速率±0.5(mm) 稳定时频次改为次/5天
五天后当速率±0。5(mm) 稳定时 频次改为次/周
施工完毕
管线沉降
周边建筑物沉降
横通道上方及隧道
净空收敛
连续观测一周后当速率±0。5(mm)稳定时频次改为次/3天
三天后当速率±0。5(mm) 稳定时频次改为次/5天
五天后当速率±0.5(mm) 稳定时 频次改为次/周
正施工
拱顶沉降
地表沉降
管线沉降
1.3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同前期监测方案。
二、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2.1、监测数据、设备的整理
1)事先准备好除雪工具,准备雪后及时进行除雪.保证监测工作正常进行。
2)量测人员要固定,以保证资料、数据的准确与连续性。
3)对量测设备、仪器应专人负责保管、使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检验,认为合格后方可使用。保证量测数据准确.
4)对量测的数据必须换手复核,与第三方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认为准确无误后方可上报.
2.2、监测过程中安全措施
1)对冬期施工监测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进行监测及巡视工作必须按规定配戴安全防护用品.
3)进行监测工作时避开当天寒冷时段,选择较暖和的时段进行监测.
4)监测过程中严禁嬉戏打闹。
三、应急处理措施
1、 异常情况处理
当施工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加大监测及巡视频率,采取措施处理:
◇支护结构有较大开裂;
◇监测数据有不断增大的趋势;
◇支护结构变形过大,超过控制基准或出现明显受力裂缝并不断发展;
◇时态曲线长时间没有变缓的趋势等。
2、 成立应急抢险组织机构
为保证在异常情况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抢险,确保施工安全,防止事故发生,一旦出现险情,能够做到指挥正确、果断,抢险迅速有效,将险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特成立抢险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机械物资部、工程部、财务部、安质部、办公室、冬休值班人员组成.
领导组下设抢险小分队,小分队成员冬休值班人员组成。
3、施工环境协调措施
安排专人负责与周围和各施工单位联系,互通联系电话,落实到人,保证出现险情时可立即进场.
四、人员组织与仪器配置
4。1、人员组织
姓名
职务
职责
赵 瑛
监测组长
负责指导监测
骆传万
监测副组长
负责现场监测及巡视工作
江凯旋
监测员
负责现场监测
吴瑞章
监测员
负责现场监测
4。2、监测仪器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生产厂家
全站仪
TC402
1台
索佳
电子水准仪
DINI03
1台
天宝
条码水准标尺
LD12
2把
天宝
水位计
/
1台
金坛华兴
收敛仪
JSS30A
1台
金坛华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