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市城乡人畜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想 市农业局调研报告进入21世纪,追求环保、生态、绿色、健康的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既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解决温饱之后的人们的普遍追求。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成为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我市人畜粪便污染问题却十分突出。做好我市人畜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尽快解决人畜粪便污染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因此,将其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明智选择。根据钱书记的指示精神,我局组织人员,对全市人畜排泄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我市城乡人畜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提出几
2、点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一、我市人畜粪便排泄物污染现状(一)人排泄物情况调查(二)畜禽排泄物现状调查由于我市人口密度大,外来人口多,畜产品供应绝大部分依靠外调,每年调入达40万头、调入菜牛5000头、调入家禽上千万羽。4、部分畜牧场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情况。NextPage二、人畜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措施(一)突出重点,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尽快整合现有资源,加快污染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集中为主”的原则,采用大中小相结合的处理方式以适应各种不同情况进行规划,按照城市规划道路网格、结合地形河道等实际情况,并考虑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的可能性,进行污水处理系统设计。(二)
3、因地制宜,推广农村净化沼气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遵循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有条件纳入城镇排污管网的住户,统一纳入城镇排水截污体系进行治理。其他住户采用净化沼气池对生活污水进行厌氧发酵,以村为单位或建筑连片区,建设净化沼气池,推广净化沼气池应用技术,沼液、沼渣可返作为肥料还农田,以达到资源化利用。(三)种养结合,合理建设田中储粪池。以“种养结合”的原则,结合农业园区的建设,合理规划畜禽场布局,以就近原则对需要整治的小型畜牧场进行搬迁,将畜牧场合理分布在农田中,并建设好储粪池,将畜禽粪使集中处理后,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农田,用作肥料,既可以解决畜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又可以用作肥料发展无公害
4、农业,推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四)科学规划,发展集中式养殖小区。借鉴金华、义乌等地的经验,通过制定经济和管理政策调整现有畜禽场的布局,鼓励发展集中式养殖场,鼓励散养户主动搬迁,鼓励畜禽养殖场的综合环境整治。建设有一定规模养殖小区,可以打破镇、街道的界限,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几个集中养殖小区,既节省配套费用,又利于污染处理。此外,对饲养小区进行合理选址,要求远离城区和生活区,尽可能靠近市中心排污管系,使污水可直接排入管中,而不需另建处理中心,减少配套设施投入。(五)干湿分离,创建有机肥加工企业。把附近畜牧场的畜禽粪全部收集起来,加工成高效有机肥。畜禽养殖场应采取干法清粪工艺,有效地将粪及时、单独清出,
5、不与尿、污水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运至贮存或处理场所,实现日产日清。对于已采用水冲粪、水泡粪湿法清粪工艺的养殖场,要逐步改为干法清粪工艺。(六)综合利用,建设养殖场沼气工程。部分大型规模畜牧养殖场由于排放量大,可以通过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废水进行综合利用和有效处理,建设沼气化粪池,回收有机肥资源,将治理污染、净化环境、回收能源、综合利用、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走绿色生态型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落实有关措施的建议(一)以”领导管理,政策法规”为保障,明确落实部门职责。人畜排泄物的整治涉及到方方面面,特别是对畜牧场的拆迁极有可能部分农民的抵触。为保障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必
6、须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依法治理,使整治工作万无一失。因此,建议市政府尽快成立畜禽业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加强对畜禽业综合整治工作的领导。协调好环保、土地、农业、规划、财政、经贸、科技、卫生、能源、公安等相关部门间的工作,明确其工作职责,落实其工作任务。畜禽养殖场的拆迁工作,由各相关乡镇政府牵头,组织土地、建设、公安等有关部门实施;畜牧企业污染源整改治理的由环保部门具体负责,并提出具体方案;建设畜牧养殖小区或适养区内需要新建规模化畜牧场的,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项目建设,土地、规划要积极参与,结合生态市建设的总体要求,规划落实我市畜牧养殖用地等。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各自职责,绝不能推卸责任,也不能越权治
7、理,要依法整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冲突,保障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二)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为载体,广泛深入宣传教育。面源污染的产生和控制与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直接相关,很多面源污染控制措施的实施需要在农民的生产实践中完成,技术设施的维护也需要农民的直接投入,农民既是污染的产生者,又是污染控制的主体,因此,要通过宣传教育对农民进行能力建设,调控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产行为,使农民以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实践,是保障面源污染控制规划有效实施的重要举措。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为载体,广泛深入宣传环保的意义和相关措施,在广大群众中宣传人畜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相关政策,努力做到人人参与
8、,以社会的力量进行环境整治;在广大畜禽养殖户中,认真宣传畜牧业整治有关政策和知识,科学地引导专业户走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的发展之路。及时向畜禽业单位宣传畜禽业整治的有关规定、措施和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规模化养殖的形成,使有关单位和业主主动、积极、尽早的投入到畜禽业搬迁和污染治理环节中去。(三)以“政策优惠,资金扶持”为手段,鼓励改善基础设施。据初步估算,2005年至2007年,畜禽业综合整治及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总投资达40270万元,其中包括拆迁养殖场、交易场所、加工场地补尝的经费,养殖场新建、拆建经费,养殖场整改经费,交易场所、屠宰场排污设施整改经费等。建议采取“财政拨一点,农户出一点,社会
9、筹一点”的方式,坚持“民办公助”的原则,并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投资渠道,加大对人畜粪尿排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扶持力度。采取整治经费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业主加大对畜牧业污染的主动投入,逐步使业主的环保意识不断加强,责任感不断提升。建议非经营性项目的投资主体由政府承担,资金来源以政府财政收入为主,按政府投资运作模式进行;经营性项目则可以由社会投资,资金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四)以“土地置换,综合利用”为抓手,解决畜牧用地问题。由于在畜牧业污染源整治过程中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畜牧业用地。对“散、乱、脏、小”的畜牧场进行整治与搬迁需要一定的用地,而我市土地资源又非常紧张,农村土
10、地又大部分属于农保地,绝大部分为临时性租用,不少为未批先建的违章建筑。因此,发展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的畜牧企业几乎是纸上谈兵。根据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建设用地要列入市县重点项目,结合城镇功能区划和用地功能区划调整予以重点支持,如不破坏耕作层,作为农业用地。”的精神要求,可将现有需要整治的畜牧场的土地,以置换的形式,将畜牧场进行集中规划,以达到现代化、规模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五)以“净化环境,生态建市”为目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市政府领导下,农业、环保、土地、规划、水利、公安及财政等多部门的协调统一、积极合作,建立一个有效可行的面源污染防治管理体制和协调运行机制。健全人
11、畜排泄物综合整治领导机制,采取政府为主、企业主动、部门协调、乡镇辖地管理和因地制宜规划畜牧业生产小区集中整治的长效管理办法,将整个治理工作逐步推进。市城乡人畜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想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关于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思考内容提要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是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山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的重要途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我县欠发达地区实际,全面贯彻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作会议精神,阐述了我县下山脱贫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对策。指出在工作形势上要把握四大机遇,在软环境上要出台三级政策保障,在硬件建设上
12、要抓好三种形式开展,在配套工作上要坚持三方面工作并举。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基本现状;第二部分,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三部分,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对策与措施。由于受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等具体情况的约束,我县一些欠发达地区的确出现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现象,这些地方大部分呈现为“三少四缺”(少水、少电、少路,缺能源、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状态,就地脱贫制约因素多,难度较大。只有把握机遇,立足实际,充分利用我县欠发达地区优惠政策,大力实施下山异地脱贫战略,才能实现这些地区的农民稳步脱贫。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县欠发达地区
13、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状况,笔者对2000年全省百乡扶贫攻坚工程实施以来的全县下山异地脱贫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全县25个欠发达乡镇20032007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作规划展开了调查研究,以期为我县下一步实施下山异地脱贫战略提供决策依据。一、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基本现状单位:万户、万人、元、主要指标地区状况总人口(万人)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贫困人口人均收入户数人数占该区域人口百分比户数人数占该区域人口百分比数值比上年增长百分比全县总体状况123.23.311.59.40.942.62.143629.625个欠发达乡镇总体状况42.92.69.3220.631
14、.94.419821512个省重点扶持乡镇状况13.71.03.8270.270.755.5197317二、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问题新情况也层出不穷,概括起来主要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对农民来说有四难:一是下山难。山区广大农民家庭经济困难,下山脱贫搬迁成本较高,经济上的制约成为山区贫困农民下山最大的障碍。此外贫困地区有些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也不想下山。二是扎根难。一些贫困地区农户下山来,受各种社会因素影响而举步维艰。由于政策影响而带来的诸如户口、孩子入学、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
15、下山脱贫的农户。由于小聚居的风俗习惯作用,当地居民的排他性出给下山脱贫居民带来了不便。三是就业难。山区农民的自身素质普遍不高,劳务就业信息闭塞,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市场对人才资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受市场经济影响而产生的激烈竞争使贫困地区的农民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占有一席之地。一些已经外出就业的山区劳动力由于素质普遍较低,在当前较为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中渐趋淘汰,成为下山农民就业新的问题。四是断奶难。由于长期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影响,使下山脱贫农户和山上的土地资源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方面,有些下山脱贫的农民不想舍弃原有的祖业,继续刀耕火种,另一方面山上的粮食蔬菜也是他们一部分生活之源。断奶
16、难的现象,束缚了下山农民的思想,使他们放不开手脚,下山脱贫变成了一种形式,一旦由于经济等因素冲击,又会把他们打回到下山上山的老路上去。另一方面对社会和政府来说有四差:二是社会生活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差。各欠发达乡镇总体上路面窄,铺筑率小,等级低。不仅是昌禅、莒溪等贫困乡镇,像望里、括山等平原乡镇,沙石路段还大量存在。全县目前机耕路完好率不到70%,平原和半山区还有部分贫困村没通机耕路,如昌禅乡9个行政村就有4个行政村不通机耕路。义务教育基础条件落后,全县还有破旧危房3万多平方米亟需改造。乡村医疗设施简陋,安全卫生用水在欠发达地区基本上是空白,导致肠道病、皮肤病频发,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基础设施的落
17、后,成了阻碍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瓶颈因素。三是我县欠发达地区农业龙头企业起步晚、见效差。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农业生产初步形成了八大企业、八大基地,但是,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规模小。到目前为止,我县上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还没有;二是档次低。像我县马站四季柚、沿浦紫菜等,分别有上万亩的基地,但是只是低层次的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社会再生产附加值小;三是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像我县岱岭乡前年由于蘑菇市场波动,加上本身产品品质问题,仅此一项就损失230多万元,全乡人均收入降低200多元。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还未形成一套规范的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机制。从村级下山农户申请,乡镇汇总上
18、报,到县级论证审批,各地在时间进度和程序上都不一致,年初应该上报的,有些乡镇拖到年中报表才上来,而有些乡镇没有统一汇总,由村民直接送到县一级。在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当中,也存在工作不协调的现象,如我县龙港新美洲下山异地脱贫点,在2002年末就已经做好征地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由于土地政策处理等问题,现在工程还没有启动建设。二是下山异地脱贫工作政策还未落到实处。2000年,我县针对下山脱贫农户搬迁落户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县府专门召开县长办公会议,出台了县下山脱贫工作实施办法,协调下山异地脱贫点用地审批手续,为移民建房提供优惠政策,明确免收耕地开垦费,水电费,副食品基金,耕地占用税;白蚁防治费,图纸设
19、计费,测量费按最低标准的50%收取等等,为下山脱贫提供政策保障。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局部利益,往往置这些政策于不顾,导致农户下山异地脱贫成本一再增加,下山路上困难重重。四是有些干部在思想上对下山异地脱贫工作还未引起高度重视。一些干部认为山区农户下山异地脱贫难度较大,周期长,工作见效慢,还不如花时间做点别的事情;而由一些干部认为山区农户下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政府参与不参与他们都会去做,对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缺乏热情;甚至有些乡镇领导把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看成是乡镇增收之路,从中挤兑和移用下山异地脱贫专项资金,如2003年年初全县扶贫资金大检查发现,百乡扶贫工作中,我县个别欠发达乡镇存在移用、
20、挪用下山异地脱贫资金等问题。这些因素存在,进一步制约了我县下山异地脱贫工作进程。三、我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对策与措施要做好新时期欠发达地区的下山脱贫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要求,把欠发达地区农民下山脱贫工作放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全局之中,认真贯彻吕祖善省长在省扶贫办关于2003-2007年欠发达地区下山脱贫规划实施进展情况的汇报上提出的“下山脱贫还是要走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路子,省里对一些贫困面较集中的欠发达地区给予重点支持,面上的应以地方为主。下山脱贫要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县域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的重要批示精神。同时大力发展特色
21、产业、扩大劳动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城乡互促、区域联动的扶贫开发机制。当前我县欠发达地区异地脱贫工作要在工作形势上把握好四大机遇,在软环境上要出台三级政策保障,在硬件建设上要抓好三种形式开展,在配套工作上要坚持三个方面工作并举,推进全县下山脱贫工作有效开展。(一)把握四大机遇,推进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大跨越。当前我县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由四达有利机遇:一是入世后,国际国内大融合的市场进一步放开,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需求的扩大,给贫困地区大量闲置的社会劳力和有特色的山区资源提供填补市场的空白机会。我县五凤乡引进的海马电子加工厂,马站镇创立的天丰实业有限
22、公司促进下山农民充分就业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占地3000亩的家具城落户我县,温福铁路的贯通都为下一步下山脱贫工作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二是省市县优惠的政策资金大力支持。2004年省里在“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6500万元下山脱贫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将总数翻了一翻,增加到1.3亿元左右,并加大对农民的直接补助力度,市财政也相应安排异地脱贫专项资金,县本级每年确保财政资金不少于150万,并落实了相应政策,为异地脱贫工作提供了保障。三是我县可开发资源丰富。在全县共有14.6万亩可开发的海涂资源,其中约有一半以上分布在水土条件好,光热充足,且交通便利的浅海,土地资源亟待开发。目前全县4.5万亩海涂围垦造
23、地工程已经开始实施,这将是下山脱贫工作和产业经济发展大融合的契机。四是我们有许多取得成效的异地脱贫经验可供借鉴。外部看,自八十年代中期全国就陆续展开异地脱贫试点工作,各省各市都有成功的经验可参照,内部而言,我县像矾山藻溪等乡镇异地脱贫工作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异地脱贫工作的信心。(二)出台三级政策保障,为下山异地脱贫创造良好的软环境。要保障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可持续开展,就要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上下协调联动。一是县委县政府要总揽全局,为下山脱贫提供政策保障。随着新时期扶贫下山脱贫工作的展开,县委、县政府要统筹全局,抓住历史机遇,针对我县欠发达地区的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下山脱贫工
24、作可持续开展。当前尤其重要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县委县府制定出台的县下山异地脱贫实施办法和县下山异地脱贫实施计划,并针对实际采取一系列财政信贷、税收等向山区倾斜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为下山异地脱贫提供政策支持。二是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下山脱贫提供服务。一方面相关的职能不满要为农民下山铺平道路,促进农民早日下山。县扶贫办在作好调查、论证、指导,审批工作的同时,要为下山农民提供政策和资金帮助;县土管部门在办理手续时,要把下山脱贫建房户作为农村居民建房优先办理;县规划部门在规划设计时,要无偿提供劳务服务,其他相关费用减半收取。另一方面要做好下山群众就业等服务工作。县劳务输出服务中心要进一
25、步发挥好龙头作用,充实各欠发达乡镇劳务输出咨询服务站,实行专人负责,为下山脱贫的农户劳务输出提供信息服务和外出指导,同时要加强与外出人员的联系,尽力保护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各乡镇要因地制宜,加快下山脱贫工作有效开展。各欠发达乡镇要立足乡情民意,从解决下山群众一些直接需要入手,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下山脱贫。如对下山农户购买宅基地时要给予优惠,无条件做好脱贫点水、电、路等下山农民负担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信息入户和教育帮扶工作,以优惠价为下山农户安装电话、有线电视等硬件设施,确保下山农户子女就近就便在下山脱贫点施教区就学,并将这些学生作为学费减免的重点对象考虑;做好下山农户就业
26、工作,要优先转包下山农户所在村集体的田地及其他农户的田地,农业税给予适当减免,农户定居后户口可迁移至所安置的村,并享有当地村民的以系列民主权利,当地村委会有责任和义务对下山农户进行管理和服务。通过这些优惠政策的落实来打消原来有些农户对下山脱贫的顾虑,使他们在政府的引导下,有计划地下山脱贫。(三)抓好三种形式开展,推进下山脱贫点硬件建设。形式是载体,一个适应配套的下山脱贫点建设形式无疑可以促进下山脱贫工作更快推进。根据我县实际,下一步我县下山异地脱贫点建设要按照“群众自愿,政府鼓励,相对集中,自力更生,有利生产的原则,全面启动异地脱贫工程。主要抓好三种形式:一是整村搬迁。我县规划2004年-20
27、06年实现30个村实现整村搬迁,一般是从深山等交通不方便、基础设施落后的自然村搬迁到同一乡镇的中心村或者发达乡镇的平原村。2004年准备开始启动的有22村,需要搬迁农民共700户2899人。通过整村搬迁,直接改变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使他们的身分实现由山里人直接到集镇或城市人转变的跨越,使他们从事的职业由一产向(四)做好三方面配套工作,促进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下山异地脱贫工作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抓好这项战略工程,要同时做好一系列配套工作。一是坚持产业扶贫与基础扶贫并举,促进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可持续发展。在保证农民下的来的同时,要保证农民富的起。当前
28、要以我县一批重点企业为龙头,构建“特色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基地+贫困农户”的产业扶贫基本框架,通过这种模式和利益机制,把贫困纳入产业一体化的链条中,克服贫困户资金少,技术缺,信息不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困难,使贫困户不仅在种养环节能增加收入,而且在加工环节也能获得相应利益。当前要抓紧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灵江山海协作区的建设,在税收、工商等政策上降低门槛,鼓励欠发达县和欠发达乡镇引进企业入区,企业上缴税收仍划归引进企业的欠发达乡镇。以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配置为主要内容,以项目合作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推动发达地区部分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欠发达地区部分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实现优势互补、互惠
29、互利、合作双赢、共同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对下山异地脱贫点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科技、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坚持产业扶贫与基础扶贫并举,努力加强以水电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生产条件建设,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等社会服务条件。二是坚持自力更生与结对扶贫并举,巩固下山脱贫成果。要加强对下山异地脱贫户思想教育,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教育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消除他们等、靠、要的思想。同时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为农村脱贫致富创造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有效的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下一步要以省农民培训基地县农民培训中心为依托,加强与县职技校等劳动培训部门联系,专门对贫
30、困山区初中学生开展劳动职业技术培训,要重点加强民爆作业劳务、印刷劳务、塑编行业劳务、家政服务劳务培训,提高他们劳技水平和就业能力。加强县劳务输出服务中心和乡镇劳务输出咨询服务站建设,畅通劳务信息渠道,健全全县劳务输出信息网络,为欠发达乡镇的劳务输出提供信息服务和外出指导。同时要加强与温州、乐清、瑞安等市县的就业与劳务信息交流,组织这些地区的企业到我县欠发达地区招收民工。要全方位地展开领导驻点帮扶责任制和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结对帮扶责任制,做到下山群众不脱贫,干部不出户,目标达不到,单位不脱钩,巩固现有的下山脱贫成果。三是坚持扶贫与减负并举,增强下山异地脱贫户的再生产能力。要进一步加大对下山脱贫工
31、作的投入,县财政每年从扶贫资金中切出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下山移民点的水电路等建设和特困农户的下山补助。要把下山农户的减负工作摆上日程,从明年开始,我省将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收取,实现欠发达地区农民零负担,各欠发达乡镇要高度重视下山农民的减负工作,要停止一切需要贫困户出钱、出工、出物的集资活动,取消所有的违规项目,通过减负调动贫困户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减负来保存和发展下山脱贫户的生产力。对要求下山的群众,要在入城门槛、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尽可能使他们搬得下、留得住。对下山移民新区的建设,要在用地指标、资金补助特别是各级财政支持方面,要给予更大的倾斜,尽可能降低下山移民
32、的安居成本。对已经下山的群众,要在管理服务上给予适当的照顾,尽可能降低他们的负担费用。总之,农民下山异地脱贫是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县所处的宏观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健全与完善,我县的下山异地脱贫工作必将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还必须继续从领导重视,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进行多方努力,不断拓展新时期下山异地脱贫工作的新思路。县欠发达地区下山异地脱贫调研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拥有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而当前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并且未来20年到30年
33、,老龄化高峰即将来临。在老龄化和独生子女的双重压力下,传统养老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问题正日益突出,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如果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拟通过对我市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的分析,提出几点应对之策,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一、我市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一)当前我市农村的基本养老方式。我市现有农村人口90多万,其中老年人达十二三万之多,和全国几乎所有农村地区一样,我市农村的养老方式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一是家庭养老。这是当前中国农村使用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
34、民族传统美德之具体体现。这是一种最完美的养老方式,它所具有的优越性是任何其他养老方式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在现有经济水平条件下及传统文化模式下,家庭养老仍然是我国农村的主流养老方式。二是集体养老。集体养老就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四是储蓄养老。依靠平时的积蓄用来防老,在农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一些农民对养儿防老已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只有钱财是可靠的,因而尽可能省吃俭用,节约储蓄以备老年之用。(二)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挑战在现代化与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许多挑战,具体表现在:一是家庭规模缩小、家庭功能弱
35、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和居住方式的分离使得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产生了许多困难。独生子女现象的出现使得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变得异乎寻常的困难。有调查表明,38的独生子女父母最担心的是孩子发生意外事故或生病;90%的独生子女父母认为“只生一个孩子对父母未来的生活和养老不利”。他们担心惟一的孩子因工作或其他原因离家远去后,自己的生活没有依靠。家庭的小型化,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也意味着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二是人口流动加快、代际倾斜严重。现代社会人口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农村的年轻人进城打工。迫于岗位竞争压力,使
36、他们无暇顾及在农村的父母;同时,一些青年夫妇较重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财力都向独生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这对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的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三是老年人平均寿命延长、自理能力下降。目前我市许多老人并不具备维持生计的充分收入,他们属于最为脆弱、不受注意和得不到保护的群体。在经济衰退或者经济调整时期,老龄人尤其面临着风险。在农村这种情况更甚。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超过75岁之后),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自理能力下降,将更多地需要日常护理、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这一切必将加重
37、家庭负担,也必将导致年轻人消极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现实各种因素的结合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子女对老年父母的照料和慰藉也不像过去传统模式下那么密集和经常了。随着家庭人口外流,子女在外地学习或工作,两代人只好分居两地。而由于经济市场化所带来的“孝”文化的衰落以及老人自身经济能力的弱小,决定了农村养老质量的下降。(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太小,社会化程度低,保障功能差。目前我市农村以养老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小范围内实行,农民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家庭经济困难,对保险政策不了解,积极性不高等原因,致使参保率太低,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围小,在如何确定福利水平与
38、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没有一个具有法律意义上的数量规定。目前全市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仅为2.3万人,只占农村总人口的2.5%。现在领取养老金的只有850余人,比例小得可怜。正在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解决部分群众“病有所医”的问题,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与集体在保健医疗上的依附关系,医疗保障只是社区化,而不是社会化。这种状况不仅削弱了社会保障对农民的生活保障作用,而且成为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因此从整体上看,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无法承担未来农村老龄化高峰到来的冲击。二是农村养老保障基金难以保证保值增值。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尚未确立,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
39、形成法律体系,致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障资金使用存在风险大,无法解决保值增值的问题。三是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有待于尽快解决。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招商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千百年来被视为根基所在的“土地保障”正遭受日益严重的冲击,耕地被大量征用,大批农民离开了黄土地,变成了务工经商的主力军,由此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一些土地被集中征用的村庄,农民未来的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他们一无技术、二无专长,不仅面临着如何择业、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挑战,而且还存在着怎样养老、有谁养老的后顾之忧,农村人口“老有所养”问题更加突出。尽管建立以失地农民生活保障为重点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工作已被市委、
40、市政府纳入议事日程,并确定为2005年要办的重点工作之一。由劳动保障部门拟稿的即墨市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试行方案)已经市长办公会原则通过后,并开始转入模拟试点阶段。但离这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式、全面实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四)其他养老方式局限性太大。集体养老方式存在的物质基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完善和村庄经济实力的雄厚,存在的心理基础是老人社会交际的广泛和子女对养老认识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农民意识的落后直接影响了集体养老的普及化和规模化。因此集体养老只能作为农村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而不可能成为家庭养老的替代形式。储蓄养老虽然在农村还有一定市场,但低利率、高膨
41、胀、天文数字的医疗费以及农民收入的降低,使得储蓄养老已失去太大价值。二、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对策选择当前农村养老的确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总的来说我们应该从以下角度入手:(一)通过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尊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和范畴。几千年来,孔孟首倡的孝道,历经朝代更迭而日臻完善,成为维护家庭养老的重要根基。改革开放后,一些人极端利已主义思想膨胀,不仅不履行对父母、对老人应尽的义务,反而刁难甚至虐待老人,败坏了社会风气,也给社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因此通过多种宣传工具,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张旗鼓地做好尊
42、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工作,仍有其现实意义。通过这种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老人不仅是家庭奠基人,为社会创造过财富,年老后理应受到尊敬和照顾,不尊重甚至虐待老人于法于理于情皆不容。并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从道义和制度上规范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过去片面的女儿不养老和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使老人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颐养天年。(二)立法保障老年人的社会经济权利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除了加强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外,在依法治国的今天,还要依靠制度建设。我国到目前没有一部单独的养老法,有关农村养老的问题散见于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继承法、保险法、民法通则等等之中
43、,这不仅容易造成彼此的不协调,而且影响到农村养老制度的实施。我国法律体系中农村中老年人处于底层:权利少,义务多,尤其需要通过制度建设,使老年人的各种权利得到宪法和法律的切实保障。(三)全面实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强化社会保障职能据预测,我国到2030年前后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期,那时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22.29%。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形势越来越严峻,仅靠传统的家庭养老是难以支撑的,完全依靠国家包下来也是不现实的。只有抓住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到来前的一二十年时间,逐步建立起以国家、社区、个人三方负担、农民自我储蓄积累式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才能够有效地缓解白发浪潮的冲击。
44、就欠发达地区而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立足于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坚持低标准,多档次,大保面,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为目的,根据农民个人经济条件自由选择,投保档次不搞一刀切。在资金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国家和集体给予适当扶持补助,做到三方合理负担。在保险形式上实行农村务农、务工、经商等各业人员社会保险制度一体化,凡属农村人口,年满2060岁的农民均可投保。收取的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用来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特种债券和按照保值利率存入银行,以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保险基金的效益,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日趋完善,并和家庭赡养相结合,共同促进农村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现状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25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