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计划目录序言第一部分“十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回顾一、产出和效益跃上新台阶二、城市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三、建筑业素质深入提升四、科技进步能力显著提升五、建筑节能工作成效显著六、行政管理能力逐步增强第二部分“十一五”时期建筑业面临机遇和挑战一、发展机遇(一)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连续发展(二)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四)未来北京城市建设新格局实施(五)京津冀区域城市圈计划建设开启(六)外埠建设工程市场发展前景宽广二、关键挑战(一)奥运会以后建设总量缩减带来挑战(二)环境和能源资源原因制约带来挑战(三)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带来挑战(四)投资体制
2、改革和主体多元带来挑战第三部分“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一)战略关键(二)关键指标第四部分“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关键任务一、突出工程质量安全地位,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一)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二)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三)改善质量安全监管方法(四)建立安全生产预防体系二、全方面落实“四节”方针,促进建筑产品节能环境保护(一)加强“四节”宣传和法规标准建设(二)完善建筑节能环境保护导向和激励机制(三)加大“四节”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四)强化建筑产品节能环境保护监管和服务三、认真推行职责职能,确保奥运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一)切实加强奥运工程建设组织协调(二)切
3、实加强奥运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三)切实加强奥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四)切实加强绿色奥运工程建设管理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协作水平(一)引导大型企业调整经营结构(二)引导中小企业立足专业承包(三)着力提升建筑劳务企业素质(四)推进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发展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一)明确产业技术创新方向(二)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三)加强产业科技结果转化(四)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六、转变传统施工理念,推进行业绿色施工(一)树立绿色建筑施工理念(二)提升绿色施工管理水平七、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一)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二)完善建筑工程确保
4、担保制度(三)主动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建设(五)切实发挥社会监督机制作用八、强化行政能力建设,提升市场监管水平(一)深入明确市场监管内容(二)深化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三)强化行政监督执法体系建设(四)加强行业管理基础建设工作九、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一)推进优势企业快速全方面发展(二)支持强强联合和境外投资(三)建立“走出去”服务协调机制十、强化各类人才培养,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一)培养高素质公务人员队伍(二)培养高素质经营管理队伍(三)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四)培养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十一、加强工程建设指导,推进村镇建设进程(一)加强工程建设指导服务
5、(二)强化对村镇建设管理第五部分“十一五”计划实施保障方法一、加强计划实施政策研究二、加强计划实施资金投入三、加强计划实施组织落实序言“十一五”时期,是北京市实施“新北京、新奥运”发展战略关键时期,是北京建筑业在本世纪前20年发展关键战略机遇期,是实现连续健康发展关键阶段。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布署,全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足利用良好发展机遇,加紧转变城镇建设方法和建筑业生产方法,提升建筑业产业素质,深入完善建筑市场机制,圆满完成奥运工程建设和其它各项城市建设任务,为做大做强建筑业奠定坚实基础,特制订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计划。本计划编制依据是中共中央相关制订国民经济和社
6、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提议;中共北京市委相关制订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提议;北京城市总体计划();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建设部颁布建设事业“十一五”计划和相关加紧建筑业改革和发展若干意见;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北京工作一系列关键指示;和北京建筑业发展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本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调整,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友好社会宏伟目标和科学发展观后,北京市编制第一个建筑业发展计划,是指导本市建筑业发展纲领性文件,也是制订建筑业其它各项发展计划和政策关键依据。第一部分“十五”期间建筑业发展回顾“十五”时期,北京建筑业以结构调整为根本,以确保
7、工程质量安全和提升经济效益为中心,较圆满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目标和任务,有力地促进了本市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建筑业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产出和效益跃上新台阶“十五”期间,北京建筑业保持了连续快速发展态势,累计完成总产值7589.3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1.3倍,年均增加17.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9.9%。累计完成增加值1312亿元,年均增加11.8%,比“九五”时期提升3.7%。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64.5亿元,年均增加达37.7%,效益情况显著好转。建筑业为推进国民经济增加和社会全方面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二、城市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十五”时期,本市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
8、投资10857.4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44亿元,相当于“九五”时期1.6倍,年均增加14.4%,为各个历史时期之最。共提出关键建设工程243项,其中奥运场馆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16项。大量投资和关键建设任务完成,推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累计建成各类房屋23691.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4182.4万平方米,分别比“九五”时期增加83.9%和110%。住宅建设进程加紧,深入改善了城镇居民住房条件,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由16.8平方米上升到19.5平方米。工程质量保持全国优异水平,共创28项“鲁班奖”工程,余项“长城杯”工程。建筑业为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生产条件和环境,增强首全部城
9、市整体功效,确保奥运会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三、建筑业素质深入提升截至底,根据建设部颁布新资质标准,就位和新设置建筑施工企业总数达成4894家,其中总承包特级企业12家,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分别占施工企业总数16.6%、78.8%、4.6%,产业组织结构日趋合理。共有相关工程服务性企业771家,其中,工程监理企业254家,招标代理企业266家,造价咨询企业251家。初步形成了层次较为明晰、门类较为齐全产业队伍。技术、人才和装备实力有所提升,施工技术总体上达成全国领先水平,软弱地基处理、深基础施工、工程爆破、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大型设备和结构安装等技术已达成或靠近国际优异水平。建筑企业
10、技术装备实力逐步增强,机械化施工能力不停提升。行业从业人员中,取得职业资格、注册执业资格数量和百分比显著增加,已形成一批含有较高素质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四、科技进步能力显著提升“十五”期间,紧密围绕重大工程进行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较大成效。取得省部级(判定评定)科技结果150余项,取得专利技术60余项,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8项;共有12项工程项目经过北京市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颁布实施了北京市建设领域百项关键推广项目;颁布工程技术标准60多项,建立了以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验收标准为龙头,涵盖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检测标准等8大方面地方标准体系。企业编制
11、工法100余项。钢结构施工、模板技术、装饰技术等处于中国领先地位,在浅埋暗挖、盾构和沥青混凝土生产技术等方面亦有长足进步。科技结果推广转化和新技术新标准应用,有力地推进了行业科技进步。五、建筑节能工作成效显著“十五”期间,投入墙改专题基金7265.8万元,促进了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和墙体材料生产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累计建成节能住宅17520万平方米,占现有住宅总量65.1%,占全部建筑总量36.3%,居中国领先水平。在中国第一个公布了第三步节能65%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地方标准);第一个公布了建筑节能施工验收规范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保温工程质量验收规程;关闭了全部粘土砖生产企业,成为首个不生
12、产粘土砖省级行政区。六、行政管理能力逐步增强深入落实行政许可法,根据市政府布署,加紧政府职能转变,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清理,行政审批由62项降低到15项。逐步实施了全程办事代理制,建立行政服务办事大厅,设置了施工许可、企业资质、安全生产等一站式办公窗口,开发了企业资质审批系统、工程完工立案系统、施工许可证网上预约办理系统等软件,缩短了审批时间,提升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充足尊重公众知情权,建立起较通畅信息互动渠道。法规体系不停完善,共制订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近百件,为依法监管提供了有力依据。加大了对多种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切实做到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3、完善有形市场建设,建立了分专业评标教授库,加大对招投标各步骤监管力度,市场交易环境和秩序有所好转。建立了不良行为提醒、不良行为警示、良好行为等三个层次企业信用系统,初步实现了企业资质和市场准入动态管理。经过强有力方法,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比全国提前十二个月完成此项任务,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十五”期间,建筑业在快速发展同时,还存在部分和首全部城市建设和发展不相适应矛盾和问题。关键包含:市场运行机制尚需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和工程确保担保制度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还未得到根本遏制,市场秩序需深入规范;行业发展仍关键依靠于低成本扩张,产业结构
14、有待深入优化;行业人才总量、结构和开发机制和行业发展还不够适应;技术创新进程有待加紧,建筑节能和节省资源意识还需深入增强,现有建筑改造还缺乏切实可行激励政策和监管手段等。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将成为“十一五”期间关键任务。第二部分“十一五”时期建筑业面临机遇和挑战一、发展机遇(一)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连续发展“十一五”时期,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关键时期,也是北京总体计划实施开局起步时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连续升级,市民生活向愈加富裕小康前进,为建筑业在“十一五”时期保持较快增加提供了需求空间和基础动力。(二)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举行奥运会,本市计划新建或改扩建33个比赛场馆及相关
15、配套设施。是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关键年,不仅为北京建筑业提供了市场机遇,还拓展了一个向世界展示实力机会和舞台,将有力地促进建筑业技术升级和管理升级,加紧建筑业和国际接轨进程。(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十一五”时期,为促进城市整体功效提升和协调发展,北京将深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关键集中在城市交通和环境、资源和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这些投资额大、技术复杂工程项目标实施,不仅能够促进建筑业经济总量增加,还能提升建筑企业技术、管理和专业化水平,优化建筑业产品结构。(四)未来北京城市建设新格局实施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计划(),城市发展关键要逐步从城区向郊区转移,市区建设要从外延扩展向调
16、整改造转移。未来北京城市“两轴两带多中心”新格局建设,将给建筑业发展提供宽广内部市场空间。(五)京津冀区域城市圈计划建设开启“十一五”时期,国家将开启京津冀区域城市圈建设,这将为建筑业发展提供难得发展机遇。关键建设任务包含:向外转移和首全部功效不相适应产业,所带来旧厂区改造和异地新厂区建设项目;为推进“京津塘产业带”加紧形成而进行新区建设项目;区域构建所需要快速轨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六)外埠建设工程市场发展前景宽广“十一五”时期,国际和中国工程建设市场将仍然维持庞大建设总量,发展前景宽广。伴随加入WTO和全国统一大市场逐步形成,国际和中国市场壁垒将逐步消除,北京建筑业只
17、要发挥本身优势,根据“立足本市,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出去”发展战略标准,不停提升本身竞争力,就会发明出宽广外部市场发展空间。二、关键挑战(一)奥运会以后建设总量缩减带来挑战现在,本市很多建设项目是围绕奥运会展开,前,投资和建设项目将展现“提前支出”态势;后,北京建筑市场将出现投资规模缩减引发需求不足和进入企业过多产生供给过剩矛盾。所以,制订合理对策,扶持和激励企业寻求新经济增加点,避免产业出现大起伏,是面临一个严峻挑战。(二)环境和能源资源原因制约带来挑战首全部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计划更要求北京必需发展节省资源、能源和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建筑业。全方面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粗放型经济增加方法,
18、提升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产品全寿命周期环境影响,对建筑业发展方向和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三)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带来挑战“十一五”时期,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将结束,外商被许可以独资方法进入北京建筑市场,外商将凭借其资金、管理、人才和综合服务能力优势,给北京建筑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所以,立即提升企业关键竞争力,是本市建筑企业肯定面临挑战。(四)投资体制改革和主体多元带来挑战“十一五”期间,投资体制改革和投资主体将愈加多元化,社会资本投资领域限制逐步降低,将许可各类企业以股权融资方法筹集资金,对建筑企业融资、综合服务能力和沿产业链、价值链生产增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投资和需求多元化和行
19、政许可法实施,也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市场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出新挑战。第三部分“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关键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战略布署,紧密围绕构建友好社会首善之区目标和办好奥运会历史性任务,牢靠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促进建筑业增加方法转变,增强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深入健全市场机制,加紧市场监管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在确保奥运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基础上,圆满完成“十一五”时期首全部城市建设各项任务,实现建筑业健康、稳定、连续发展。二、发展目标(一)战略关键
20、高质量完成北京城市建设任务。认真落实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计划()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奥运建设为契机,高质量地完成首全部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基础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各类施工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万人事故死亡率低于0.65,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水平继续保持全国优异水平。深入增强建筑节能和环境保护意识,加紧推广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本市市场需求建筑节能环境保护新技术、新产品,主动推进现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强化奥运工程质量、施工安全、节能监管和服务,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任务。主动配合本市新农村建设和郊区城镇化发展战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技术指导和服
21、务,确保村镇建设质量和安全,引导农民建设节能省地型住宅。着力转变建筑业经济增加方法。深入优化调整产业组织结构,逐步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和专业型企业相互依存、协调发展产业队伍格局,同质恶性竞争得到有效遏制,行业生产协作化和专业化水平深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以企业为关键技术创新体系,优异适用技术集成化和工程应用水平有显著提升。建筑“四节”、奥运工程等新技术和关键领域技术研发和推广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关键建设领域施工技术达成发达国家优异水平。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电子商务和现代网络技术应用水平深入提升。大力提倡清洁生产和绿色施工理念,推进行业向资源节省型和
22、环境友好型生产模式转变。符合清洁生产理念施工方案、工艺和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施工噪声、污染物排放和固体废弃物弃置得到深入控制。深入完善建筑市场运行机制。市场机制对市场主体约束作用显著增强,市场主体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竞争秩序显著好转。构建社会化和跨部门联动行业信用体系,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机制作用切实得到发挥。深入推进工程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充足利用市场手段防范和降低工程风险。深入优化政府监管职能,加大对建筑市场监管力度,形成“主体自控,经济制约,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为特征公开、公正、公平建筑市场运行模式。大力提升建筑企业关键竞争力。深入提升大型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
23、比较优势不停增强,企业资源有机整合水平和专业配套程度有较大提升,沿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能力有所增强,生产经营方法逐步向工程总承包方法转变,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服务方法加紧和国际接轨,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效益实现较大增加。深入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经过市场培育和政府引导,使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协作意识不停增强,竞争力有较大提升。深入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人才和人力资源队伍。(二)关键指标产业产出效益。奥运前,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加率9.5%,奥运后,年均增加2.5%。“十一五”期间年均完工各类房屋42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年均完工为260
24、0万平方米。奥运前,年均总产值利润率保持在2.5%,奥运后,保持在2.0%。劳动生产率年均增加7%。产业技术进步。到,推广新技术100项;建立新技术示范工程50项;编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50项;编制市级工法100项。节能节省资源。到,完成25%现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除农民自建低层住宅外,新建居住建筑全方面实施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新建公共建筑全方面实施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全市建成采取太阳能进行建筑供热建筑100万平方米,采取地热源、污水源、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建筑供热建筑1500万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供热、空调和照明利用率达成建筑总能耗4%以上;全市建筑单位面积平均采暖能耗降低
25、17%,其中,住宅建筑采暖平均能耗降低23%,公共建筑采暖能耗降低14.5%。产业人才发展。到,各类执业注册人员达成5万人。技师和高级技师总量努力争取达成4000人,比年末增加一倍。高级技师和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比重分别达成8%、20%、52%和20%。第四部分“十一五”时期建筑业发展关键任务一、突出工程质量安全地位,提升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一)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要深入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好质量、安全、进度和效益关系,切实把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引导企业建立落实到人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工程建设不一样步骤人员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经过完善监
26、督管理机制,有效监管企业落实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完善工程建设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和追究机制,确保各类从业人员愈加好地推行职责、发挥作用。(二)完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要深入健全企业和工程项目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机制,确保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责、权、利相统一,加强全员培训教育,提升各类人员质量、安全综合素质,确保工程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得到有效落实。深入加大对政府投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力度,逐步放开对非政府投资工程技术步骤监管,充足发挥社会监督机构技术性监督作用,把对非政府投资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关键逐步转向各方主体行为。主动推进建立工程风险管理机制,防范和降低工程质量安全风
27、险。加大对社会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监管,加大对工程各参建单位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支持力度。高度重视多种社会力量对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投诉、举报工作,深入提升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透明度。(三)改善质量安全监管方法根据突出关键、分类监管标准,集中资源加强对关键领域、关键步骤和影响突出问题监督。建立建材质量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监督检验机制,经过和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综合执法等部门配合,形成信息共享、部门联动监督检验机制。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以信息化技术提升监督部门业务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深入完善工程质量安全、建材使用等方面管理相关法规,提升监管方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升监管效果和效率提供坚实保障。(
28、四)建立安全生产预防体系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预警制度,指导各方责任主体提早做好安全生产布署,最大程度降低各类事故发生。建立安全生产应抢救援机制,完善安全生产应抢救援预案,配置训练有素应急抢险救援人员和必需设备,提升突发事故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另外,还要深入规范和完善事故汇报和事故处理相关制度,健全事故处理机制,提升事故处理效率。二、全方面落实“四节”方针,促进建筑产品节能环境保护(一)加强“四节”宣传和法规标准建设宣传建筑“四节”意义和相关政策,增强全社会节能环境保护意识。根据建筑“四节”要求,适时编制公布配套法规和实施措施,从立项、设计、施工、验收、销售、用能设备运行等步骤进行规范管理。主动研究
29、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相衔接建筑业循环经济促进法规政策。落实落实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施工验收规程,适时公布可再生能源利用、现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技术和监测标准,立即修订供热采暖相关标准,将安装气候赔偿系统、平衡调整阀、恒温阀、楼宇热计量表及水质标准等作为强制性条文实施。(二)完善建筑节能环境保护导向和激励机制落实国家资源节省战略,将推广资源节省型和环境保护型建材作为以后政策调控关键。完善建材使用宏观导向机制,公布中长久建材使用导向和每两年一批淘汰落后建材产品目录,调控建材使用结构。加强节能技术和产品认证,不仅要对建筑节能单一产品能耗、综合利废水平、功效质量进行判定,而且要考评单一产品组合成一个分部工程
30、系统后质量性能和技术指标,确保认证工作科学性、产品质量优异性和适用性。推行节能建筑标识制度,引导和激励消费者购置取得节能标识房屋。完善激励机制,推进建筑节能资金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和实施。建立节能专题资金,激励和支持建筑节能科研开发、试点示范、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关键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三)加大“四节”技术产品研发推广研发推广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市场需求节能环境保护新技术、新产品、节能型结构体系。研发符合本市实际节能环境保护优异设备和产品生产应用技术,对建筑“四节”技术创新给政策和资金支持。开展建筑“四节”技术综合试点示范,制订节省型住宅小区指标并开展试点工作。落实落实国家节
31、能中长久专题计划提出十大关键节能工程,关键推广集中供热锅炉节能改造和管理、热电冷联供、垃圾焚烧和余热利用、太阳能和地热等新能源应用、现有建筑节能改造、节能灯具和绿色照明、多种综合利废和生产能耗低建筑材料等技术。关键推广应用节水器具,降低供水和排水管网漏损水。(四)强化建筑产品节能环境保护监管和服务加强新建民用建筑全方面实施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监管,严把设计、施工、完工验收和房屋销售关,确保新建民用建筑达成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加强关键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监管,不符适用能设备节能运行标准和合理用能定额要求,要依法进行对应处罚。经过全方面调研,制订切实可行现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大力推进政府机构和高
32、能耗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探索现有住宅节能改造评定措施、管理要求、资金筹措方案和激励政策,有计划地推进现有非节能住宅节能改造工作。三、认真推行职责职能,确保奥运工程建设顺利实施(一)切实加强奥运工程建设组织协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和“”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联络和协调,建立完善工程建设管理保障体系。加强对奥运工程各参建单位监督和服务,主动帮助各相关单位处理工程建设中碰到困难和问题。根据“质量、安全、工期、功效、成本”五统一标准,确保奥运工程高质量、高标准实施,全力完成北京奥运会历史性建设任务。(二)切实加强奥运工程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奥运工程建设特点,在钢结构安装施工、膜结构施工、玻璃幕墙节能、体育设
33、施施工、绿色奥运建筑、奥运场馆供热供水、奥运场馆室内空气质量、奥运智能化系统(安防、通讯、服务、保障)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专题研究攻关。立即总结提炼研究结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形成企业关键技术。(三)切实加强奥运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严格落实奥运工程各参建单位质量安全责任,切实加强对各参建单位质量行为和安全施工监督管理。依据奥运工程建设进度,采取定时和不定时相结合,普查和关键抽查相结合,巡查和驻场监督相结合方法进行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督。制订从招投标、施工许可、施工过程到完工验收立案等各阶段质量安全监督关键和对应监督检验方法,建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层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监督责任落实到人。研究利用市场手段和
34、社会资源,处理监管力量不足问题,有效降低工程风险。(四)切实加强绿色奥运工程建设管理建立从设计、施工、监理、完工验收、关键设备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各阶段相互衔接管理机制,将节能工作贯穿于奥运工程建设程序各步骤。根据奥运工程绿色施工指南手册各项要求,监督施工企业编制实施绿色施工方案情况。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评定标准、绿色建筑评定标准,对奥运工程进行评定,落实“绿色奥运”承诺。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协作水平(一)引导大型企业调整经营结构营造大型企业发展环境。努力争取在建筑法修订草案中明确设计施工一体化、EPC等工程总承包市场主体法律地位。研究制订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管理规范,推进工程总承包规范化发
35、展。在总结工程总承包试点经验基础上,分析工程总承包存在障碍,研究制订设计施工一体化、EPC等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管理措施,营造公平、有序、开放工程总承包市场环境。和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推进政府投资工程以工程总承包方法组织实施建设,促进工程总承包企业积累经验,提升工程总承包实践和管理能力。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方法。主动引导和推进大型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整合企业内部资源,调整专业分工,形成专业配套、分工明晰企业经营结构。深入增强市场适应能力,逐步由单一生产经营方法,向设计、采购、施工管理一体化工程总承包模式转变,提升沿产业链、价值链生产增值能力。推进BOT等新型经营方法试点和推广。激励企业优化资源配置
36、。根据“市场需求、优势互补、企业自愿、政府引导”标准,激励有较强国际竞争实力大型建筑企业,联合、吞并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咨询服务等企业,逐步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技术优异,含有科研、设计、采购、施工管理和融资能力建筑企业集群,深入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专业化、协作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建筑业国际竞争力。(二)引导中小企业立足专业承包激励中小企业结合本身实际,转变经营思绪,调整经营方向,逐步拓展专业承包范围,主动开拓市政、路桥、环境保护、钢结构、古建筑、装饰装修、防腐保温、地基基础、建筑智能化等专业市场,提升专业承包能力。同时大力提倡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经过提升著名度,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
37、场竞争力。(三)着力提升建筑劳务企业素质促进劳务企业实体化经营,加紧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体系实施工作,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推进劳务企业规范化发展。加强劳务企业管理者培训工作,组织制订培训计划,强制劳务企业管理者接收培训,立即提升劳务企业管理者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规范劳务企业承包活动,强化企业协议管理,经过交流、教授讲座和培训方法提升企业协议管理水平。(四)推进工程咨询服务企业发展支持智力密集型工程勘查、设计、咨询、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优势企业拓宽服务领域,发展成为独立于业主和承包商且和政府脱钩各类工程咨询企业,形成和国际接轨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公正客观地为政府、业主和承包商服务。关键培育计划咨
38、询、代建和评定服务、可研汇报编制等咨询企业发展。激励设计、施工、监理企业建立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在政府投资工程中,主动开展优化设计、全过程管理等咨询业务,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五、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一)明确产业技术创新方向制订关键领域技术发展指南。组织编制技术发展指南,以处理盲目研究开发、低水平反复研究等问题。编制关键应包含建筑能源利用形式、建筑结构体系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发展、绿色建筑、建筑信息化等方面内容。制订关键领域科技发展计划。以提升劳动生产力,提升工程质量,改善建筑功效为关键,组织制订城市建设重大科研攻关计划和关键应用技术领域发展计划,明确工程技术发展方向
39、,提升优异适用技术集成化水平和工程应用水平。同时立即编制关键领域施工技术工法,指导施工和验收,推进新技术应用。推进高新技术和产业有机结合。主动推进以信息技术、项目集成化管理技术、绿色施工技术、新型工业化技术和环境生态技术改造建筑业,提升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形成新经济增加点,提升建筑业可连续发展能力。(二)完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主动开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政策研究。在企业资质管理、质量管理、招标投标等步骤中,制订推进技术进步激励方法和政策,发挥科技在市场竞争中作用。改革现有立项、判定验收、评奖模式,形成市场经济下技术评定系统。完善并落实重大工程论证制度,紧密围绕奥运场馆、地铁
40、等重大工程建设,充足发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作用,对包含工程质量安全和公共利益关键工艺、部位、方案,组织开展教授咨询和论证工作。完善应用基础研究体系。充足发挥本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优势,主动推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工程建设基础性研究。着力研究开发重大关键技术,推进技术系统集成和工程应用水平,提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研究开发体系。推进企业制订技术发展战略,建立研究开发专门机构,落实研究开发发展基金和专题基金。配合设计施工一体化、EPC等工程总承包模式推行,增强企业施工图设计阶段技术创新和革新挖潜能力,切实提升建筑业效益水平。根据单项技术优异、专题技术体系化、综合技
41、术成套化要求,引导企业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符合现代化工程要求成套技术和关键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培育发展专业新技术开发企业,独立经营,做大做强,以专题知识和技术实力处理工程建设中碰到难题,使之成为技术进步关键推进力。(三)加强产业科技结果转化主动推进北京建设领域百项关键推广项目和建设部十项新技术工作落实,进行示范工程交流,提升示范工程社会影响,带动建筑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对含有推广价值最新科技结果立即给予组织推广,引导和监督技术依靠单位编制实施推广项目标技术规程、工法、标准图、操作手册、运行管理指南,并引导企业根据要求实施立案管理,满足工程应用需求。(四)强化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应结合施工技术特
42、点,做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工作,实施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战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将制订方法加大商业秘密(专有技术和企业标准)保护力度,维护企业正当权益。(五)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在建设部建设领域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布署下,根据“市场需求导向、分类分级发展”标准,研究制订本市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和相关配套政策方法,引导各类企业实现信息化。提倡联合,激励有类似需求、有纵向关联需求机构联合提议信息化建设项目。拓宽投资渠道,关键支持基于项目群企业综合项目管理系统、企业集成管理信息系统、施工设计和管理一体化系统研究和推广。六、转变传统施工理念,推进行业绿色施工(一)树立绿色
43、建筑施工理念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建筑业施工企业,应不停树立绿色施工理念,采取有效方法,推进建筑生产“高效、低耗、环境保护”目标实现。逐步建立健全绿色施工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监管,规范企业施工行为,促进企业提升绿色施工管理水平。研究建立激励机制,调动企业实施绿色施工主动性。企业要转变粗放施工观念,提升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把绿色施工理念贯穿施工全过程。(二)提升绿色施工管理水平要主动激励建筑施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改善施工工艺,提升施工工业化水平。制订符合清洁生产理念绿色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使其达成节水、节材、节能、环境保护相关要求。推广计算机辅助管理,实现对现场材料和能源消耗
44、情况实时监控和动态分析,立即修订施工节能和节材方案。加强清洁生产所需技术研究开发,推广施工现场太阳能应用技术和使用环境保护型建材,制订相关政策和方法,激励施工现场雨水、污水搜集和循环利用,推进施工现场安装节能灯具、节水器具和节能环境保护机械设备,要高度重视固体废弃物、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严格控制施工现场扬尘、道路遗洒和噪声污染。主动激励含有条件建筑企业建立和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七、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一)加强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诚信标准。依据国家和建设部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本着简便易行、科学实用标准制订建筑市场主体行为诚信标准,关键评价从事建筑
45、活动企业和执业人员诚信行为。结合政府监管和执法工作需要,对市场主体在实施法定建设程序、招投标交易、协议签署推行、业主工程款支付、质量安全管理、建材使用等方面对诚信标准进行细化。对建筑执业人员,依据其职责建立诚信行为评价标准。发挥失信惩戒作用。在现有不良行为公告制度基础上,建立更为完善有效失信惩戒机制。健全企业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信用档案信息系统,制订市场诚信信息管理和使用措施,联合相关部门,采取社会、行政、经济、法律等综合惩治方法,切实发挥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机制作用。主动推进和其它地域诚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作衔接,建立失信惩戒跨部门跨地域联动协调机制。对有失信行为企业和人员,将采取依法公布、行
46、政处罚、经济制裁等方法,尤其恶劣要果断清出建筑市场,提升其失信成本。(二)完善建筑工程确保担保制度完善担保配套法规制度。适时制订和公布工程确保担保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明确担保活动实施程序、担保百分比、担保期限、担保费率、责任界定、索赔程序、债务赔偿、市场监管等内容,规范建设工程中担保确保活动。扩大试点范围,愈加好地指导和推进工程确保担保工作开展,逐步建立起有效转移和规避工程风险,和处理拖欠工程款问题长久有效机制。培育工程风险保障市场。加强和银监、保监部门合作和协调,整合各自优势和资源,主动扶持有发展潜力工程担保和保险企业成长。推进工程担保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工作,逐步提升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形成规范工程担保人市场。主动培育工程风险管理中介机构市场,发挥中介机构作用,降低供需双方因为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过高而造成市场运行效率低下问题。(三)主动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充足利用市场手段和社会力量,主动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尤其是在重大工程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强制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合理化解工程质量风险,降低因为工程质量缺点造成不良影响,提升行业质量安全水平。加紧质量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培训、咨询等中介机构建设,提升质量安全中介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中介服务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为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奠定良好基础。(四)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制度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有形建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