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样本.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4013383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东胜区智能化建筑设计及实施标准QA/T1000/02-智能化建筑设计及施工 合格评定第1部分:通用设计技术要求-1-1 公布 -XX-XX 实施_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信息化委员会 公布前 言请注意,本部分基础内容有可能包含专利和版权,本部分公布机构不应负担识别这些专利和版权责任。伴随东胜区经济快速发展,东胜区对于智能建筑需求越来越强烈,参考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 东胜区智能建筑设计及实施标准 编制组在认真总坚固践经验,结合东胜区具体情况并充足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制订了东胜区智能化建筑设计和实施标准QA/T1000/02-。 智能化建筑设计及施工 合格评定分为6个部分:第1部

2、分:通用设计技术要求;第2部分:建筑智能化设计分级标准;第3部分:分类配置要求;第4部分:系统功效性能检验规范;第5部分:管理软件测试规范;第6部分:系统验收规范;本部分为智能化建筑设计及施工 合格评定第1部分。本部分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信息化委员会、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计划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建设局提出。本部分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信息化委员会、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计划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建设局。本部分起草人:马迎春、马千里、张彦成、秦超等 智能化建筑设计及施工 合格评定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1. 范围本部分要求了智能化建筑(简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设计

3、要素、功效及性能要求、系统设备要求、信息传输要求、安全性要求、电磁兼容性要求、电源要求、环境和环境适应性要求、可靠性要求、运行和维护要求等通用性技术要求,是进行智能化建筑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检测、完工验收依据。本部分适适用于东胜区社会公共建筑、商业住宅小区建筑物智能化方案设计、工程实施、系统检测、完工验收等步骤。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条款经过本部分引用而成为本部分条款。通常注日期引用文件,其随即全部修改(不包含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适用于本部分,激励依据本部分达成协议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最新版本。通常不注日期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适用于本部分。GBT 20271 信息安全

4、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TIA/ EIA-568A 商业大楼电信布线标准EIA/ TIA-569 电信通道和空间商业大楼标准EIA/ TIA-570 住宅和N型商业电信布线标准TIA/ EIA-606 商业大楼电信基础设施管理标准TIA/ EIA-607 商业大楼接地连接要求GB/T50311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 建筑及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YD/T926.197 大楼通用综合布线系统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AT 36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79.1379

5、.10 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信息格式和协议(IEC60839-7-160839-7-10:,IDT)YDT 1171001 IP网络技术要求 网络性能参数和指标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2.3.3.1. 智能建筑 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化支撑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楼宇自控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大家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境保护、健康建筑环境。 3.2. 智能化集成系统 将不一样功效建筑智能化系统,经过统一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含有信息聚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效系统。 3.3. 信息化支撑系统 为确保建筑物和外部信息通信网

6、互联及信息通畅,对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各类信息给予接收、交换、传输、存放、检索和显示等进行综合处理多个类信息设备系统加以组合,提供实现建筑物业务及管理等应用功效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3.4. 楼宇自控管理系统 对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公共安全系统等实施综合管理系统。 3.5. 信息化应用系统 以建筑物信息化支撑系统和楼宇自控管理系统等为基础,为满足建筑物各类业务和管理功效多个类信息设备和应用软件而组合系统。 3.6. 公共安全系统 为维护公共安全,综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应对危害社会安全各类突发事件而构建技术防范系统或保障体系。 3.7. 应用系统应采取某种方法传输信息系统,这个系统能在综合布

7、线上正常运行。3.8. 线缆线缆是指和信息技术设备相连电缆、光缆及多种软电缆。3.9. 综合布线综合布线是由线缆及相关连接硬件组成信息传输通道,它能支持多个应用系统。综合布线中不包含应用系统中多种终端设备和转换装置。3.10. 建筑群、园区一个或多个建筑物组成区域。比如:学校、工厂、机场、小区或军事基地等。3.11. 建筑物干线电缆、光缆在建筑物内连接建筑物配线架和楼层配线架电缆、光缆。这种电缆、光缆还可用来直接连接同一建筑物内两个楼层配线架。3.12. 建筑群干线电缆、光缆在建筑群内,连接建筑群配线架和建筑物配线架电缆、光缆。这种电缆、光缆还可用来直接连接不一样建筑物间建筑物配线架。3.13

8、. 水平电缆、水平光缆连接楼层配线架和信息插座之间电缆、光缆。3.14. 设备电缆、光缆、软线把应用系统终端设备连接到配线架电缆、光缆组件。3.15. 工作区电缆、光缆、软线在工作区内,把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电缆、光缆组件。工作区电缆、工作区光缆通常称为软电缆或跳接线。3.16. 电缆单元、光缆单元型式和类别相同电缆线对或光纤组合,电缆单元能够带有屏蔽层。3.17. 非屏蔽双绞电缆、对绞电缆由非屏蔽线对组成电缆(简称非屏蔽电缆)。当有总屏蔽时,称作带总屏蔽非屏蔽电缆。3.18. 屏蔽双绞电缆、对绞电缆由屏蔽线对组成电缆(简称屏蔽电缆)。当有总屏蔽时,称作带电总屏蔽屏蔽双绞电缆。3.19. 混

9、合电缆、光缆两个或多个不一样型式或不一样类别电缆、光缆单元组成组件,外面包覆一个总护套。护套内还能够有一个总屏蔽。其中,只由电缆单元组成称为综合电缆;只由光缆单元组成称为综合光缆;由电缆单元组件和光缆单元组件组成称为混合电缆。3.20. 跳线不带连接器电缆线对或电缆单元,用在配线架上交接多种链路。3.21. 接插线一端或两端带有连接器软电缆或软光缆。用在配线架上连接多种链路,接插线也可用于工作区中。3.22. 配线架使用接插线连接链路一个交接装置,经过配线盘能够方便地改换或断开链路。3.23. 交接使用接插线或跳线连接电缆、光缆或设备一个非永久性连接方法。3.24. 互连不用接插线或跳线,一根

10、电缆或光缆直接连接到另一根电缆或光缆及设备一个连接方法。3.25. 配线架电缆或光缆进行端接和连接装置。在配线架上可进行互连或交接操作。3.26. 建筑群配线架端接建筑群干线电缆、光缆连接装置。3.27. 建筑物配线架端接建筑物干线电缆、干线光缆并可连接建筑群干线电缆、干线光缆连接装置。3.28. 楼层配线架水平电缆、水平光缆和其它布线子系统或设备相连接装置4.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基础标准1.2.3.4.4.1. 互通性子系统之间均应能有效地进行通信和共享数据,应能够实现不一样厂商、不一样规格设备或系统间兼容和互操作。4.2. 实用性系统应能满足当地环境条件、维护保养和投资规模等原因。应根据“

11、贴合实际、总体计划、高度集成”标准,合理设置系统功效、正确进行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确保含有较高性价比。4.3. 扩展性系统设计应采取模块化设计,以适应系统规模扩展、功效扩充、配套软硬件升级需求。4.4. 易操作性系统管理软件应提供清楚、简练、友好汉字人机交互界面,操控应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管理和维护。4.5. 安全性系统应采取有效安全保护方法,预防系统被非法接入、非法攻击和病毒感染;系统含有防雷击、过载、断电、电磁干扰和人为破坏等综合安全防护方法。4.6. 可靠性系统应采取成熟技术和可靠设备,关键设备应有备份或冗余方法,系统软件应有备份和维护保障能力,并有较强容错和系统恢复能力。4.7.

12、 可维护性系统应含有自检、故障诊疗及故障弱化功效,在出现故障时,应能快速地确定故障点,并立即恢复。4.8. 可管理性系统内设备、网络、性能和安全应便于管理和配置。4.9. 经济性系统在确保符合标准规范、满足使用要求前提下,系统应尽可能简化,降低运行维护成本,达成系统一次性投资和长久运行维护成本最优要求。5. 通用设计要求1.2.3.4.5.5.1. 通常要求1.2.3.4.5.5.1.5.1.1. 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宜由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化支撑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楼宇自控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等设计要素组成。5.1.2. 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应含有进行各类公共服务计费管理、电

13、子账务和人员管理等功效,并能向公众提供信息检索、查询等功效。5.1.3. 鄂尔多斯市民卡技术应广泛使用在身份识别、门禁、地下停车计费、食堂刷卡、资料借阅、物品寄存和会议签到等应用系统中。5.1.4. 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应确保信息网络运行保障和信息安全。 5.1.5. 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应依据建筑物规模和功效需求等实际情况,选择配置相关系统。5.2. 智能化集成系统1.2.3.4.5.5.1.5.2.5.2.1. 智能化集成系统功效要求1) 应以满足建筑物使用功效为目标,确保对各类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化管理。 2) 应以建筑物建设规模、业务性质和物业管理模式等为依据,建立实用、可靠和高效信息

14、化应用系统,以实施综合管理功效。 智能化集成系统组成宜包含智能化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功效实施。 5.2.2. 智能化集成系统配置要求1) 应含有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行数据通信、信息采集和综合处理能力。 2) 集成通信协议和接口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3) 应实现对各智能化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4) 应支撑工作业务系统及物业管理系统。 5) 应含有可靠性、容错性、易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5.3. 信息化支撑系统5.3.5.3.1. 信息化支撑系统功效设计要求1) 应为建筑物使用者及管理者发明良好信息应用环境。 2) 应依据需要对建筑物内外各类信息,给予接收、交换、传输、存放、检索和显示等综合处

15、理,并提供符合信息化应用功效所需多种类信息设备系统组合设施条件。 信息化支撑系统宜包含通信接入系统、电话交换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无线网络覆盖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广播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公布系统和其它相关信息通信系统。5.3.2. 通信接入系统设计要求1) 应依据用户信息通信业务需求,将建筑物外部公用通信网或专用通信网接入系统引入建筑物内。 2) 公用通信网有线、无线接入系统应支持建筑物内用户所需各类信息通信业务。 5.3.3. 电话交换系统设计要求1) 宜采取当地电信业务运行商所提供虚拟交换方法、配置远端模块或设置独立综合业务数字程控用户

16、交换机系统等方法,提供建筑物内电话等通信使用。 2) 综合业务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系统设备出入中继线数量,应依据实际话务量等原因确定,并预留裕量。 3) 建筑物内所需电话端口应按实际需求配置,并预留裕量。 4) 建筑物公共部位宜配置公用直线电话、内线电话和无障碍专用公用直线电话和内线电话。 5.3.4. 信息网络系统设计要求1) 应以满足各类网络业务信息传输和交换高速、稳定、实用和安全为计划和设计标准。 2) 宜采取以太网等交换技术和对应网络结构方法,按业务需求计划二层或三层网络结构。 3) 系统桌面用户接入宜依据需要选择配置 101001000Mbits 信息端口。 4) 建筑物内流感人员较多

17、公共区域或布线配置信息点不方便大空间等区域,宜依据需要配置无线局域网络系统。 5) 应依据网络运行业务信息流量、服务质量要求和网络结构等配置网络交换设备。 6) 应依据工作业务需求配置服务器和信息端口。 7) 应依据系统通信接入方法和网络子网划分等配置路由器。 8) 应配置对应信息安全保障设备。 9) 应配置对应网络管理系统。 5.3.5.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求1) 应成为建筑物信息通信网络基础传输通道,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多种业务信息传输。 2) 应依据建筑物业务性质、使用功效、环境安全条件和其它使用需求,进行合理系统布局和管线设计。 3) 应依据缆线敷设方法和其所传输信息符合相

18、关涉密信息保密管理要求要求,选择对应类型缆线。 4) 应依据缆线敷设方法和其所传输信息满足对防火要求,选择对应防护方法缆线。 5) 应含有灵活性、可扩展性、实用性和可管理性。 6)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 相关要求。 5.3.6. 室内移动通信覆盖系统设计要求1) 应克服建筑物屏蔽效应阻碍和外界通信。 2) 应确保建筑多种类移动通信用户对移动通信使用需求,为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综合性发展预留扩展空间。 3) 对室内需屏蔽移动通信信号局部区域,宜配置室内屏蔽系统。 4)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环境电磁卫生标准GB 9175 等相关要求。 5.3.7.

19、 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设计要求1) 宜向用户提供多个电视节目源。 2) 应采取电缆电视传输和分配方法,对需提供上网和点播功效有线电视系统宜采取双向传输系统。传输系统计划应符合当地有线电视网络要求。 3) 依据建筑物功效需要,应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管理要求,配置卫星广播电视接收和传输系统。 4) 应依据各类建筑内部功效需要配置电视终端。 5)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 相关要求。 5.3.8. 广播系统设计要求1) 依据使用需要宜分为公共广播、背景音乐和应急广播等。 2) 应配置多音源播放设备,以依据需要对不一样分区播放不一样音源信号。 3) 宜依据需要配置传

20、声器和呼叫站,含有分区呼叫控制功效。 4) 系统播放设备宜含有连续、循环播放和预置定时播放功效。 5) 当对系统有正确时间控制要求时,应配置标按时间系统,必需时可配置卫星全球标按时间信号系统。 6) 应急广播系统扬声器宜采取和公共广播系统扬声器兼用方法。应急广播系统应优先于公共广播系统。 5.3.9. 会议系统设计要求1) 应对会议场所进行分类,宜按大会议(汇报)厅、多功效大会议室和小会议室等配置会议系统设备。 2) 应依据需求及相关标准,配置组合对应会议系统功效,系统宜包含和多个通信协议相适应视频会议电视系统;会议设备总控系统;会议讲话、表决系统;多语种会议同声传译系统;会议扩声系统;会议签

21、到系统、会议照明控制系统和多媒体信息显示系统等。 3) 对于会议室数量较多会议中心,宜配置会议设备集中管理系统,经过内部局域网集中监控各会议室设备使用和运行情况。 5.3.10. 信息导引及公布系统设计要求1) 应能向建筑物内公众或来访者提供通知、信息公布和演示和查询等功效。 2) 系统宜由信息采集、信息编辑、信息播控、信息显示和信息导览系统组成,宜依据实际需要进行系统配置及组合。 3) 信息显示器应依据所需提供观看范围、距离及具体安装空间位置及方法等条件合理选择显示器类型及尺寸。各类显示器应含有多个输入接口方法。 4) 宜设专用服务器和控制器,宜配置信号采集和制作设备及选择相关软件,能支持多

22、通道显示、多画面显示、多列表播放和支持全部格式图像、视频、文件显示及支持同时制多台显示器显示相同或不一样内容。 5) 系统信号传输宜纳入建筑物内信息网络系统并配置专用网络适配器或专用局域网或无线局域网传输系统。 6) 系统播放内容应顺畅清楚,不应出现画面中止或跳播现象,显示器视角、高度、分辨率、刷新率、响应时间和画面切换显示间隔等应满足播放质量要求。 7) 信息导览系统宜用触摸屏查询、视频点播和手持多媒体导览器方法浏览信息。 5.3.11. 楼宇可视对讲系统设计要求1) 分机应能和管理中心、围墙机及单元门前主机双向呼叫,显像屏上能清楚显示来访者图象及门口状态,室内人能够遥控开锁。2) 应能够监

23、视及监听单元门口情况。3) 含有密码开门功效,密码在管理员机设定或修改。4) 发生异常应立即在显示器上显示故障信息。5) 应有夜间红外补光功效,使夜间仍能清楚看到图象。6) 应含有紧急求援功效,如遇紧急事故,可按紧急键约2秒(防误触保护功效),求援信号立即传送至管理中心并能显示求救房间号,使求救人得到立即支援。7) 应含有保密功效,任何双方对讲,第三方均无法窃听。 5.3.12. 物业管理系统功效设计要求1) 物业管理系统应含有房产资源管理、用户管理、租赁管理、收费管理、用户服务、设备管理、仓库物料、保安消防、保洁绿化、办公管理等功效。2) 房产资源管理应含有楼宇、房间基础资料和房产状态管理。

24、3) 应含有居民信息管理功效。建立住户信息库,实现住户档案数据计算机化管理,使居民登记和查询简易而快速,对居民信息查询按权限进行查询,分级管理。4) 系统应含有物业收费自动化管理功效。对纳入小区收费管理收费项目进行电子收费管理(关键是指对煤气表、电表、水表自动抄表和电子收费),提供网上应缴费用查询,定时催缴,并含有收费登记、转帐、统计功效,同时将其它各子系统对应收费信息递交收费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结算,居民也可经过市民卡缴费。5) 系统应含有日常设备维护和报修管理功效,对设备报修、维护管理情况有查询、考评和统计等管理功效,定时产生考评情况明细。6) 应含有物料基础资料管理、物料领用、物料归还管理功

25、效。7) 应含有保安排班、保安巡查管理功效、保安器材和消防器材分发管理功效。8) 含有保洁计划、保洁排班、园林绿化、苗圃管理功效。9) 应含有小区管线信息管理功效。小区内管线分布情况有登统计入、维护、查询等管理功效,可在小区网上进行查询。10) 应含有来客访问管理。对出入小区外来人员进行出入信息登记、汇总、监督管理,可查询。5.4. 楼宇自控管理系统5.4.5.4.1. 楼宇自控管理系统功效要求1) 应含有对建筑机电设备测量、监视和控制功效,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和可靠并达成节能和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2) 宜采取集散式控制系统. 3) 应含有对建筑物环境参数监测功效。 4) 应满足对建

26、筑物物业管理需要,实现数据共享,以生成节能及优化管理所需多种相关信息分析和统计报表。 5) 应共享所需公共安全等相关系统数据信息等资源。 5.4.2. 楼宇自控管理系统宜依据建筑设备情况选择配置下列相关各项管理功效1) 压缩式制冷机系统和吸收式制冷系统运行状态监测、监视、故障报警、启停程序配置、机组台数或群控控制、机组运行均衡控制及能耗累计。 2) 热力系统运行状态监视、台数控制、燃气锅炉房可燃气体浓度监测和报警、热交换器温度控制、热交换器和热循环泵连锁控制及能耗累计。 3) 空调机组启停控制及运行状态显示;过载报警监测;送、回风温度监测;室内外温、湿度监测;过滤器状态显示及报警;风机故障报警

27、;冷(热)水流量调整;加湿器控制;风门调整;风机、风阀、调整阀连锁控制;室内 CO:浓度或空气品质监测;(严寒地域)防冻控制;送回风机组和消防系统联动控制。 4) 送排风系统风机启停控制和运行状态显示;风机故障报警;风机和消防系统联动控制。变风量(VAV)系统总风量调整;送风压力监测;风机变频控制;最小风量控制;最小新风量控制;加热控制;变风量末端(VAVBOX)自带控制器时应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联网,以确保控制效果。 5) 给水系统水泵自动启停控制及运行状态显示;水泵故障报警;水箱液位监测、超高和超低水位报警。污水处理系统水泵启停控制及运行状态显示;水泵故障报警;污水集水井、中水处理池监视、6

28、) 供配电系统中压开关和关键低压开关状态监视及故障报警;中压和低压主母排电压、电流及功率因数测量;电能计量;变压器温度监测及超温报警;备用及应急电源手动自动状态、电压、电流及频率监测;主回路及关键回路谐波监测和统计。 7) 采取声控、光控等技术智能控制照明,在充足利用自然光基础上,利用最少能源确保所要求照度水平。大空间、门厅、楼梯间及走道等公共场所照明按时间程序控制和声光感应控制(值班照明除外);航空障碍灯、庭院照明、道路照明按时间程序或按亮度控制;泛光照明场景、亮度按时间程序控制;广场及停车场照明按时间程序控制。8) 电梯及自动扶梯运行状态显示及故障报警。 9) 建筑内应预留实现分户供热,分

29、户计量专用管线,方便后期智能供热工程大规模实施;智能供热应实现用户按需供热,用户能够依据需要自动调整室内温度;智能供热应可实现按时间段编制合理供暖方案。用户可依据不一样时间段对室内温度不一样要求,编制供暖方案。5.4.3. 楼宇自控管理系统应对相关公共安全系统进行监视及联动控制。 5.5. 公共安全系统5.5.5.5.1. 公共安全系统功效设计要求1) 含有应对火灾、非法侵入、自然灾难、重大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故等危害大家生命财产安全多种突发事件,建立起应急及长久有效技术防范保障体系。 2) 应以人为本、平战结合、应急联动和安全可靠。 公共安全系统宜包含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周界

30、防护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 5.5.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功效设计要求1) 建筑物内关键场所宜选择智能型火灾探测器;在单一型火灾探测器不能有效探测火灾场所,可采取复合型火灾探测器;在部分特殊部位及高大空间场所宜选择含有预警功效线型光纤感温探测器或空气采样烟雾探测器等。 2) 对于关键建筑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机宜设有热备份,当系统主用主机出现故障时,备份主机能立即投入运行,以提升系统安全性、可靠性。 3) 应配置带有汉化操作界面,操作软件配置应简单易操作。 4) 应预留和楼宇自控管理系统数据通信接口,接口界面各项技术指标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5) 宜和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实现互联,

31、可实现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效辅助手段。 6) 消防监控中心机房宜单独设置,对于相关键消防隐患地方不能和和楼宇自控管理系统和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等适用控制室。 7)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 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等相关要求。 5.5.3.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功效设计要求1) 应以建筑物被防护对象防护等级、建设投资及安全防范管理工作要求为依据,综合利用安全防范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等,组成优异、可靠、经济、适用和配套安全技术防范体系。 2) 系统宜包含安全防范综合管理系统、入侵报警系统

3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访客对讲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及各类建筑物业务功效所需其它相关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3) 系统应以结构化、模块化和集成化方法实现组合。 4)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 等相关要求。 5.5.4. 周界防护系统功效设计要求1) 周界防护系统应在防护区围墙上设置主动红外对射式探测器,采取红外线探测来有效预防外来入侵,预防罪犯由围墙翻入防护区作案,确保防护区内财产和人身安全。2) 在布防期间,当有非法入侵时,对应报警探测器能将报警信号送到警卫值班室或控制中心主机,发出声光报警、并能显示报警位置。3) 当有报警事件发

33、生时,应能自动开启探照灯,起到威慑不法分子作用。4) 应能和监控系统联动,报警时监控中心图像监视屏上立即显示报警点相关CCTV图像,值班保安可经过操作对应CCTV摄像机监视报警区域人员活动情况,同时进行实时图像录像。5) 周界防护系统应无盲区、无死角、无漏洞。6) 假如有飞禽(如小鸟、鸽子)飞过被保护区域,不能向报警主机报警。7) 整个系统应在通讯上安全可靠,预防恶意复制和侦测。从而确保报警信号有效,快速传输到报警中心。8) 系统应含有完备防卫能力,入侵者无法以快速跳跃、匍伏或其它动作经过隐形红外防卫射束网防范范围。9) 系统应含有严密防破坏能力,当红外接收端电源线或信号线被剪断时,报警信号输

34、出电路将自动输出无线报警信号。5.5.5. 电子巡更管理系统功效设计要求1) 电子巡更系统应能有效督促保安员巡查工作。在每个需要巡视地点设一巡更点(纽扣式ID卡),巡更人员抵达巡视地点时用巡更棒轻轻触碰镶在墙上(树上或其它支撑物上)巡更点(纽扣式ID卡),即把抵达该巡更点时间、地理位置等数据自动统计在巡更棒上。巡更员完成巡更后,把巡更棒插入适配器,计算机管理软件读取巡更员统计后,立即显示出该巡更员巡更路线、抵达每个巡更点时间和巡更点名称和漏查巡更点。2) 系统中心包含通讯控制器、管理 PC及汉字管理软件。通讯控制器带有计算机接口,在接收巡更棒传送来信息后,经过软件能对保安人员巡查情况进行显示、

35、统计并依据需要产生不一样报表。管理人员可随时查询各项报表,掌握保安职员作第一手资料,也能够按月、季度、年度等方法查询,有效评定保安员工作。3) 巡更棒应能防震、防磁、防拆,坚固耐用,没有开关,也没有按钮,操作使用很方便。棒内可存数量较多巡更统计。4) 系统应含有高可靠性,安全性,可预防已获取数据和信息被恶意破坏或修改。5.5.6. 停车场管理系统功效设计要求1) 应实现入口无人值守,车辆可从任意入口凭市民卡刷卡进场,任意出口出场,出口电脑自动收费。支持月租卡、永久卡和临时卡工作方法。2) 应含有图像对比功效,车辆进出场时,自动开启摄像功效、自动切换视频,计算机能自动对比两次图片,判定进出小区车

36、辆是否为同一辆车,并将其图像保留在电脑硬盘中。3) 应含有防砸车功效,当车辆处于道闸正下方时,地感线圈检测到车辆存在,道闸不会落杆直到车辆驶离正下方。4) 电脑死机等通讯故障发生时仍能确保车辆正常进出,临时车辆仍能正常缴费。发生异常情况系统能自动报警,并在脱机情况下不影响车辆正常进出。5) 应能对用户管理,对各类用户进行设置,包含卡号、部门、使用期限、用户类型等。6) 应能对收费人员管理,能够实现收费员增加、删除、考勤、统计、权限设定等。7) 应能对收费信息管理,能够设置用户类别费率,计费单位、收费时段等。5.6. 机房工程5.6.机房工程范围宜包含信息中心设备机房、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设备机房

37、、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消防监控中心机房、安防监控中心机房、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通信接入系统设备机房、有线电视前端设备机房、弱电间及其它智能化系统设备机房。机房工程内容宜包含机房配电及照明系统、机房空调、机房电源、防静电地板、防雷接地系统、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和机房气体灭火系统等。5.6.1. 机房建筑计划和设计要求1) 通信接入交接设备机房应设在建筑物内底层或在地下一层(当建筑物有地下多层时)。 2) 公共安全系统、楼宇自控管理系统、广播系统可集中配置在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内,各系统设备应占有独立工作区,且相互间不会产生干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机及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备均应设在其中相对独立空

38、间内。 3) 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宜设于建筑(单体或群体建筑)中心位置,并应和信息中心设备机房及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设备机房计划时综合考虑。弱电间应独立设置,并符合布线传输距离要求情况下,宜设置于建筑平面中心位置,楼层弱电间上下位置宜垂直对齐。 4) 对电磁波敏感信息中心设备机房、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设备机房、通信系统总配线设备机房和智能化系统设备总控室等关键机房不应和变配电室及电梯机房贴邻部署。 5) 各设备机房不应设在水泵房、厕所和浴室等潮湿场所正下方或贴邻部署。当受土建条件限制无法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有效方法。 6) 关键设备机房不宜贴邻建筑物外墙(消防控制室除外)。 7) 和智能化系统无关

39、管线不得从机房穿越。 8) 机房面积应依据各系统设备机柜(机架)数量及布局要求确定,并宜预留发展空间。 9) 机房宜采取防静电架空地板,架空地板内净高度及承重能力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和所安装设备荷载要求。 5.6.2. 机房工程电源设计要求1) 应按机房设备用电负荷要求配电,并应留有裕量。 2) 电源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或所配置设备技术要求。 3) 电源输入端应设电涌保护装置。 4) 机房内设备应设不问断或应急电源装置。 5.6.3. 机房照明设计要求1) 消防控制室照明灯具宜采取无眩光荧光灯具或节能灯具,应由应急电源供电。 2) 机房照明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相关要求。 5.6.4. 机房设备接地设计要求1) 当采取建筑物共用接地时,其接地电阻应小于 1Q。 2) 当采取独立接地极时,其电阻值应符合相关规范或所配置设备要求。 3) 接地引下线应采取截面 25ram2 或以上铜导体。 4) 应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5) 不间断或应急电源系统输出端中性线(N极),应采取反复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