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贵州省十二五工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013344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十二五工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贵州省十二五工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贵州省十二五工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贵州省十二五工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贵州省十二五工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贵州省“十二五”工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4/5/21 11:22:00 来源:贵州省发展改革委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依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以及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一、规划背景“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6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全省生产总值跨越了4000

2、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2000元;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贵阳连接周边各省会中心城市2小时和通往全国主要经济区3至7小时的快速铁路系统和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正在加快构建,“滋黔”一期、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工程扎实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正在逐步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积极成效;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十一五”工业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我

3、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依托本省优势资源,努力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工业。能源工业特别是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烟酒工业实力有所增强;食品、制药等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一个以优势资源为基础,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支柱产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符合省情的特色工业体系正在形成。工业保持持续增长,对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十一五”时期,全省工业保持持续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585.8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227.17亿元,年均增长14.1

4、%。是支撑全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解决城乡居民就业的重要渠道。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多点支撑格局初步形成“十一五”以来,以能源、化工、有色等优势原材料为主的新兴支柱产业,以烟酒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以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等加快发展,这些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工业多点支撑经济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有了长足的发展,企业素质明显提高。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推进“百亿元企业”建设取得成效,全省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

5、达到9户,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技术进步加快,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断增长,以企业为主体实施了一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级重大专项项目,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产品,推广应用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实施了一批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改项目,产学研联合及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取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截至2010年,建成了1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2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670亿元。循环经济发展取得进展,节能减排目标基本完成贵阳市、瓮福集团、开

6、磷集团、赤天化集团和贵州茅台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等五个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城市)的试点工作取得成效。贵阳市开阳循环经济型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黔西南州循环经济型安龙重化工基地等建设进度加快。能源、水资源等利用水平不断提高,节能降耗取得进展。2010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2.25吨标煤,比2005年下降20.0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3.90吨标煤,比2005年下降27.70%,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的目标。“十一五”时期,我省工业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工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产业链短产业幅窄;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小发展慢;工业投资不足

7、,技术创新能力弱,工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大企业大集团少;人才匮乏;资源约束矛盾逐渐凸显,生态和环境压力增大。这些问题既是“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更是“十二五”工业发展的机会,把这些问题转化为工业发展的机会,将为我省“十二五”工业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二)“十二五”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对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十二五”时期,国家将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支持西部地区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我省改善工业发展条件、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特色

8、优势产业创造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国内产业梯度转移步伐加快带来的历史机遇,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将继续深化,有利于我省承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调整工业布局;中央企业将加快中西部地区拓展布局的步伐,为引进央企入黔,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提高集中度,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带来机遇。同时,“十二五”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严峻的挑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国际环境更趋复杂。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一方面我省要继续加快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发展,另

9、一方面国家对资源环境方面的限制和宏观调控日益强化,能源和资源价格不断上涨,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结构调整压力增大,国家将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和结构调整的力度,我省正在和将要加快发展的部分特色原材料产业是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也是明确要求加大淘汰落后力度、优化升级的产业,我省产业升级、淘汰落后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挑战,只要我们找准差距、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就能扬长避短、积聚力量、发挥优势,加快我省工业发展,进而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以

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按照“扩张总量,调整结构,强化集聚”思路,坚持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进步、人才开发为动力,千方百计扩大总量,在扩大总量中调整和完善工业行业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强化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竞争力,努力构建工业发展的文化价值体系、金融体系和政策体系,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挥工业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增强工业对民生的保障和改善能力,走出一条具有我省特

11、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基本原则坚持跨越发展原则。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先进组织形式,吸引新产品、新产业率先在我省投资设厂,特别注意采用循环经济工艺和低碳技术,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在保持工业快速发展中推动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开放发展原则。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方位吸引外来投资,借力发展,借“梯”发展,引进增量,扩大总量。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

12、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工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坚持聚集发展原则。打破地区、部门和行业界限,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着力培育具有全省意义的增长极,促进产业和企业聚集化、集约化和集群化发展。坚持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企业投资主体的作用,加强政府对整合各种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三)发展目标总量大幅增长。到2015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20%以上,在西

13、部地区位次提升1-3位;“十二五”时期,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5万亿元以上。结构明显改善。到2015年,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烟酒、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产业等八大支柱产业产值分别超过1000亿元;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升到45%,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到20%,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提升到20%。空间布局优化。到2015年,“一区两翼多组团”的工业发展布局初具雏形,黔中经济区工业得到进一步提升,“西翼”毕水兴经济带能源、资源深加工基地和“东

14、翼”东南部特色综合经济区特色工业基地得到较快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组团初步成型。基本建成空间布局合理的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优质轻工产业基地。集约化程度提高。到2015年,培育20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大中小企业分工协作、专业互补关联;力争全省新增上市公司20户以上;建成100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技术创新和进步取得成效。到2015年,全省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1.2%和8%以上;力争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年增20%左右;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

15、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达到200家以上。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到2015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耕地保有量指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面达到国家要求。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三、“十二五”工业空间布局按照工业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协调、工业化和城市化联动的原则,以高速公路、快速铁路为骨架的综合运输通道为依托,以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和重点城市为载体,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引导产业向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带和工业园区集中,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趋优分布。(一)总体布局基本架构依据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黔中经济区为中心,以省级重点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部分,以快速铁路系

16、统和高速公路网络节点上的城市为支撑,构建“一区两翼多组团”的工业发展布局。全力打造以贵阳为核心,以快速铁路为主轴的贵阳至遵义、贵阳至安顺、贵阳至都匀凯里和贵阳至毕节产业带的“一核四带”;推动“西翼”毕水兴经济带做大做强;促进“东翼”东南部特色综合经济区加快发展;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的城市、城市群(或城市组团)和重点区域布局开发、建设一批产业发展组团。(二)大力推动黔中经济区工业率先发展黔中经济区区位优势突出、资源优势明显、工业基础较好,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构建我省产业集群的重点区域。推动黔中经济区工业率先发展,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推动产业

17、集聚,建设贵阳至安顺、贵阳至遵义、贵阳至都匀凯里和贵阳至毕节产业带,大力发展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全省工业化的带动区。集中各种生产要素,将黔中经济区打造培育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特色轻工产业基地。(三)加快建设“西翼”毕水兴经济带能源、资源深加工基地毕水兴经济带是以上海至瑞丽综合运输大通道、内昆、水柏铁路、成都至贵阳快速铁路、毕节经六盘水至兴义快速铁路和杭瑞高速毕节至都格、威宁至板坝、大山至六盘水高速公路为轴线发展的重点区域,是我省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最富集地区,也是国家规划的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云贵基地的核心地区

18、,是辐射周边地区能源和原材料的基地。推动煤炭、电力、煤化工、冶金、建材产业向“西翼”的六盘水、毕节、兴义聚集,统筹规划一批能源、原材料产业园区,鼓励相关产业向产业园区集聚,构建起煤-电-煤化工-建材产业链、煤-焦化-金属冶炼、煤-焦化-精细煤化工、煤-电-冶金产业链等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形成一批生态工业群落。“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能源、原材料及其深加工、煤及煤化工、黄金工业、特色食品、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初步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深加工基地和黄金工业基地,区域性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烟草基地。(四)依托“东翼”东南部特色综合经济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基地东南

19、部特色综合经济区是以上海至瑞丽、包头至广州综合运输大通道,杭瑞高速公路和区域内规划建设其他交通通道为轴线发展的重点区域,包括黔东南州、黔南州和铜仁市,是我省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发展特色资源深加工产业的重点地区。“十二五”时期,强化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发展能源、原材料、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特色食品、加工制造等新型工业,建设区域性能源、冶金、化工、绿色食品及旅游商品产业基地。(五)加快建设北部地区新型工业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基地以遵义市的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遵义市其他县区市和铜仁市部份县及毕节市金沙县等为节点,构建黔北工业综合经济区,重点发展能源

20、、有色、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名优白酒、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巩固提升能源、原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优质白酒、原材料、航天、汽车及零部件、电器设备和特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强化与黔中和成渝地区的产业配套;重点推进务川-正安-道真铝工业基地,仁怀-习水-赤水名酒产业带,桐梓、绥阳和习水煤电化产业基地,湄潭-凤冈-余庆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德江-思南加工制造产业基地等重点产业带和基地建设,构建贵州北部新型工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六)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城镇,推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发展组团黔东南部工业组团。都匀、凯里、麻江、瓮安、福泉、贵定等城镇地处贵阳至广州、长沙至昆明客运专线铁路、厦蓉高速、沪昆

21、高速、兰海高速公路、贵阳至都匀的辐射范围内,是联系东部沿海与贵阳的重要节点。发挥西联贵阳,东进湖南,南下北部湾,东南直达珠三角开放前沿的理想交通区位优势,“十二五”时期,通过布局重点工业项目,优化调整域内以磷化工为主的产业布局,壮大经济规模,强化服务功能,拓展辐射能力。安顺城市带工业组团。贵阳至黄果树是由上海至瑞丽综合运输通道连接,是我省公路和铁路最密集、运输能力最大的交通走廊。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航空国防军工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以西秀区为中心向东延伸平坝,向西连接镇宁、黄果树景区、关岭,向北拓展融合普定,向南辐射紫云构建城市经济带,充分共享资源,整体联动、协同发展,逐步实现一体化,与东部贵阳对

22、接,打造贵州装备制造及高新技术产业带。兴义-兴仁-安龙-贞丰工业组团。兴义市是黔西南州首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包括兴仁、安龙、贞丰在内。依托区域中心城市和丰富的煤炭、黄金等矿产及水能资源,进一步与六盘水地区融合,以能源原材料产业为支撑,加快建设能源、资源深加工基地,壮大工业经济规模。毕节-大方-黔西工业组团。毕节、大方、黔西地处贵州西北部乌蒙山腹地,依托川、滇、黔三省要冲的区位优势和煤炭等矿产资源,积极推进毕节-大方一体化,通过拓展省际贸易,强化服务功能,逐步确立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承接成渝经济区和东部沿海产业转移,逐步建成我省重要的能源、资源深加工

23、、装备制造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铜仁-玉屏-松桃工业带。发挥贵州东出口和对接“长株潭”城市群门户的区位优势,强化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推动铜仁融入“长三角”和“成渝经济圈”,推进玉-铜-松产业带和锰工业等基地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和要素集聚能力,重点培育成为贵州东部前沿重要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进一步拓展经济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和层次。多点开发,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在各区(带)、组团扩展区域经济联系弱,处于离散均衡结构的其他广大地区中,选择一批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镇和区域,发挥优势,因地制宜,重点布局培育为特色产业基地,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发挥独山县交通区位优势,面

24、向广西及北部湾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承接产业转移。围绕贵广快速铁路和厦蓉高速公路,推进丹寨县与凯里市及周边城镇的融合发展,发展新型工业。依托贵阳-长沙快速铁路和玉凯高速,以三穗、镇远和岑巩县城为支撑,全力推进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建设。(七)依据工业空间布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实施工业园区建设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工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不断提高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和承载能力,推动产业集聚,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优势资源整合。到2015年,全省建成100个以上产业优势突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其中工业产值20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10个,工业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工业园区20个;

25、全省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创建8-10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工业园区的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值建设用地使用、污染物排放率先达到省控指标。“十二五”时期,全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等投资500亿元以上。以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城乡规划为依据,依托重点交通体系、工业基地、资源聚集区、电源电网等条件,强化区域分工和经济联系,着力打造工业“走廊”和产业带,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建设,形成“以带为主,以块为辅,带块结合”的园区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园区空间布局。专栏一 重点产业园区贵阳

26、市。重点建设和发展贵阳麦架-沙文高新技术产业园、贵阳市小河-孟关装备制造业生态工业园区、开阳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清镇市铝煤生态工业园区、息烽磷煤化工生态工业基地、贵阳国家高新技术铝及铝加工基地、龙洞堡食品工业园、修文扎佐医药工业园、乌当医药食品工业园、贵阳金石石材工业园、贵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新特材料循环经济工业基地等工业园区。遵义市。重点建设和发展遵义汇川机电制造工业园区、仁怀名酒工业园区、遵义市湘江工业园区、遵义市和平工业园区、桐梓煤电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遵义苟江冶金工业园区、绥阳循环经济型煤电化工业基地、赤水竹业循环经济基地、桐梓煤电铝化工产业园区。六盘水

27、市。重点建设和发展六盘水红桥新区、董地-老鹰山产业园区、六盘水钟山区水月循环经济园、首黔公司盘县新技术新工艺循环经济基地、发耳煤电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六枝煤化工基地等工业园区。安顺市。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建设和发展安顺市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西秀工业园区、黔中新产业示范园区、平坝夏云科技工业园区、普定循环经济工业基地等工业园区。毕节市。重点建设和发展织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煤、磷化工工业园)、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工业园)、毕节试验区药品食品工业园、黔西煤电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等工业园区。铜仁市。重点建设和发展大龙经济开发区、大兴科技工业区、松桃城北工业园等工业园

28、区。黔南州。重点建设和发展福泉市磷化工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瓮安磷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聚集区、长顺威远工业聚集区、惠水长田中小企业成长示范基地、都匀甘塘工业园区等。黔东南州。重点建设和发展凯里市炉山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凯里炉山、麻江碧波)、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区、洛贯产业园区等。黔西南州。重点建设和发展兴义清水河(威舍)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兴仁、兴义(顶效、郑屯)轻工业园区、郑鲁万工业园区等工业园区。四、“十二五”重点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省特色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重点做大做强以煤、电为主的能源工业,改造提升以煤化工、磷化工、铝工业和冶金工业为主的资源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以航空航天、汽

29、车、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完善以烟、酒和特色食品工业为主的特色优势轻工业,加快培育壮大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电池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扩张工业总量,推进工业更好更快发展。(一)进一步做大做强能源支柱产业,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加大能源支柱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和集团化发展路子,整合小、散能源资源和企业,提升能源供应水平,积极推进煤、电、化、铝、冶金、建材等一体化联产联营的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努力建设规模、清洁、循环、经济、安全的能源体系,增强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

30、到2.5亿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500万千瓦,能源产业增加值超3000亿元,“十二五”时期累计投资3500亿元以上,基本建成中国南方能源基地。煤炭工业按照“能大则大,大中小协调发展”的思路,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和集团化发展路子,优化提升煤炭产业结构,稳定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煤炭供应能力,确保煤炭供需平衡。力争到2015年,煤炭产量达到2.5亿吨,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累计投资1800亿元;建成1个年产5000万吨以上和2个年产3000万吨以上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企业集团控制在200个以内;全省规模以上矿井占30%以上、产量占70%以上;全省矿井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矿井采区回采率达到8

31、0%以上;原煤入洗比例达到60%,其中炼焦煤全部入洗。加快煤炭资源勘查和矿区总体规划工作,进一步改善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加强矿井建设,合理布局煤矿,重点抓好盘江、普兴、水城、六枝、织纳、黔北等一批矿区规模以上矿井建设。加快以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大中型骨干矿井为主体,以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小型矿井为补充的电煤、出口煤、优质工业原料煤基地建设,进一步鼓励现有小煤矿进行资源整合和升级改造。提高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全省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大力推动煤电联营,加快煤-电、煤-化工及煤-电-铝一体化步伐,培育2-3家具有洗选加工、焦化、煤层气(煤气、煤矸石、煤泥)发电等综合能力以及煤-电联合、煤

32、-化工联合的大型企业集团,提高煤炭行业集中度。加大煤层气开发利用力度。充分发挥我省煤层气资源丰富,可开采量大的优势,开展煤层气资源地质研究、地面抽采技术研发,到2015年力争形成煤层气地面抽采和井下抽采相结合格局。依托大型企业,在六盘水煤田、织纳煤田、黔北煤田等煤层气资源主要集中地,加快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步伐,建设大型煤层气发电厂,2015年煤层气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50万千瓦;引进先进技术通过对煤层气的提纯,积极开发煤层气民用燃料、汽车燃料和化工原料;积极开发煤层气等优质新型清洁能源,发展煤层气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矿井煤层气发电、民用、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

33、NG)和煤层气化工等产业集群。发展煤的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启动水煤浆、煤炭液化、煤炭地下气化、工业型煤等项目的研发,适时推广应用和生产。积极发展煤矸石资源化、无害化利用产业。大力提高煤矿回采率、原煤洗选比率和煤矸石利用率,加快矿井及配套选煤设备更新、扩建项目建设,争取在煤的液化、气化等煤加工转化以及综合利用方面有较大突破性进展,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80%以上。专栏二 煤炭工业重大工程项目1、煤炭重点矿区建设。加大盘江、水城、六枝(黑塘)、普兴、织纳、黔北六大矿区建设力度。盘江矿区建设重点矿井8处,水城矿区建设重点矿井6处,六枝(黑塘)矿区建设重点矿井5处,普兴矿区建设重点矿井8处,织纳矿区建设

34、重点矿井13处,黔北矿区建设重点矿井47处。2、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建设五轮山矿一期(240万吨/年)、文家坝一矿(240万吨/年)、文家坝二矿(240万吨/年)、新华矿(120万吨/年)、玉舍东矿(240万吨/年)、小屯矿(120万吨/年)、马依西一矿(240万吨/年)、马依西二矿(240万吨/年)、茨噶矿(120万吨/年)、米萝矿(120万吨/年)、马依东一井(240万吨/年)、马依东二井(240万吨/年)、发耳矿二期(300万吨/年)、五轮山矿二期(210万吨/年)、黑拉嘎矿(120万吨/年)、化乐矿一期(300万吨/年)、黑塘矿(120万吨/年)。3、矿井。规划新建矿井65处,规模685

35、5万吨/年;建成投产矿井214处,新增生产能力1.2亿吨/年。电力工业按照建成全国重要综合能源基地的要求,继续以“西电东送”和资源就地转化为重点,坚持水火并举,多元发展,优化发展火电,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深度开发水电,积极发展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加快建设大型电源基地,优化调整电源点布局,大力推进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建立适应新能源接入和能源布局需要的现代化电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充分发挥我省电力工业“水火互济”的优势,挖掘潜力,发展水电,2015年电网统调水电装机容量不低于1400万千瓦,根据省内乌江、北盘江两条主要河流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空间达到极致的实际,积极推动地方中小水电站开发建设,重

36、点开展乌江流域抽水蓄能项目工作;进一步加快火电的发展,努力建成一批以煤炭资源为依托、单机容量在60万千瓦以上的大型坑口电厂;在“十一五”关停小火电的基础上,关停20万千瓦以下小火电机组并建设相应替代容量的大型高效环保火电机组;在有资源条件的地区积极发展煤矸石、煤泥和煤层气发电;火电厂全部安装脱硫装置。大力推进城乡电网建设改造和农村水电配套电网建设,建立适应新能源接入和能源布局需要的现代化电网。“十二五”时期贵州电网新增500千伏变电容量900万千伏安,新增220千伏变电容量1500万千伏安,新增110千伏变电容量800万千伏安,新增35千伏变电容量1000万千伏安。加快省内500千伏及以下网格

37、型电网建设和改造,形成“三横一中心”,即遵义东湄潭铜仁西大兴组成的北通道,安顺贵阳西贵阳醒狮福泉施秉铜仁组成的中通道,兴仁换流站罗甸独山榕江黎平组成的南通道等“三横”和以黔中电网为中心。重点建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和22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煤矿双电源工程和城市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力争到2015年,全省电力总装机超过4500万千瓦,新增装机1700万千瓦,其中,火电1000万千瓦、水电500万千瓦、风电200万千瓦,形成500千伏电网外送通道和“三横一中心”省内500千伏骨干网架;电力行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累计投资1600亿元以上。专栏三 电力工业发展重大工

38、程项目1、火电重点建设项目。在建项目:塘寨电厂(260万千瓦)、都匀电厂(260万千瓦)、桐梓电厂(260万千瓦)、兴义电厂(260万千瓦)。规划建设:六枝电厂(440)万千瓦,一次建设、黔西电厂(260万千瓦)、织金电厂(260万千瓦)、金沙电厂以大代小一期(260万千瓦)、盘北煤矸石电厂一期(130万千瓦)。储备项目:清江电厂(260万千瓦)、盘南电厂二期(260万千瓦)、大方电厂二期(260万千瓦)、安顺电厂三期(260万千瓦)、普安电厂(260万千瓦)、桐梓电厂二期(260万千瓦)、威宁电厂(260万千瓦)、盘县电厂以大代小二期(160万千瓦)、金沙电厂以大代小二期(260万千瓦)、盘

39、北煤矸石电厂二期(130万千瓦)、盘南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六枝煤矸石电厂(330万千瓦)、老屋基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汪家寨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二塘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兴义电厂二期(260万千瓦)。2、水电重点建设项目。续建项目:乌江、北盘江流域大型水电站收尾工程,中小型水电站建设。拟建项目:沙沱电站(112万千瓦)、马马崖电站(54万千瓦)、乌江流域抽水蓄能电站。3、电网重点建设项目。遵义东、毕节、凯里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赤马、后午等22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煤矿双电源工程和城市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拟建项目:遵义东500千伏变电工程

40、、六盘水500千伏变电站2#主变扩建工程、毕节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松桃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凯里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醒狮500千伏变电站2#主变扩建工程、贵阳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二)改造提升优势原材料产业,加快建设国家重要资源深加工基地围绕建设国家重要资源深加工基地的目标,坚持技术先进、环境友好、严格准入的原则,引导原材料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煤化工、磷化工、铝及铝加工、钛及钛加工、锰及锰加工、镁及镁加工、金及金加工、重晶石及其加工、林纸一体化及林化工、石材加工等十大资源加工业,努力延长产业链,拓展产业幅,提高附加值,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到2015年,全省资源加工业总产值达到3

41、500亿元以上;“十二五”时期累计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化学工业按照大型化、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多联产的要求,加快化工产业发展,实施一批现代煤化工、磷化工项目,大力建设循环型化工基地,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及配套能力,着力发展精细化工,加大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力度,推进伴生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到2015年,化工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累计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煤化工依托六盘水、毕节、黔西南、遵义等优质煤炭产区,以煤制醇醚燃料、烯烃、煤焦化、合成氨和煤炭气化、液化、焦化等深加工转化为重点,优化布局,加快推进毕清(毕节市、清镇)、六兴(六盘水、黔西南)、黔北(遵义)三大煤化工基地建设,有

42、序发展煤化工产业。布局建设织金煤、磷、电、化多联产一体化基地,建设以醇醚、醋酸、煤间接液化制燃料油、煤制烯烃为主导的毕节-织金煤化工产业带;打造以合成氨、醇醚及其下游深加工产品为主导的黔中煤磷化工产业带;以煤焦化和液化制油为主导的六盘水-威赫焦化产业带;以乙炔化工产品和甲醇转化烯烃为主导的黔北煤化工产业带;以化肥和氯碱工业为主导的黔西南煤化工产业带。形成结构相对优化、品种比较齐全、产业链较长、有一定竞争力的煤化工产业体系,逐步建成国家级化工、原材料产业基地、中国新能源产品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到2015年,煤化工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速20%以上,累计投资500亿元以上。形成年产

43、煤制合成氨200万吨、电石150万吨、聚氯乙烯80万吨、醇醚300万吨、烯烃60万吨、大型机焦1000万吨、焦油深加工系列产品100万吨的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醇醚和煤制烯烃。鼓励建设大型煤制甲醇装置和回收利用焦炉煤气联产甲醇。以发展替代石油的民用清洁燃料和车用燃料为重点,大力推动醇醚燃料生产;积极发展煤基合成材料、烯烃及后续产品。在控制传统焦化总量,提高行业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和引进炼焦新技术,推进焦炉大型化、焦化产业新型化、焦炉煤气及焦油加工的深度化,实现高温余热回收、焦炉气的有效利用,延伸焦化产业链。加快研究开发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新技术,创造条件,力争在煤基合成油方面取得突

44、破。积极发展煤、电、化、建材等多行业、多产品相互关联的多联产系统,建成具有贵州特色的乙炔化工产业。提高产业准入门槛,提升装备水平,推进节能减排,提升装置效率和碳转化率,实现清洁发展。专栏四 煤化工产业重大工程1、产业基地。毕节、清镇、普定、西秀区、六枝、兴义新型煤化工基地,黔北氯碱化工基地,六盘水老鹰山煤电化一体化基地,安龙兴义普安循环经济煤化工基地,织金煤、磷、电、化多联产一体化化工基地,绥阳煤电化多联产一体化基地,习水煤电化多联产一体化基地,瓮福地区煤、磷、电、化一体化基地,盘南煤化工基地。2、重点项目。在建项目:桐梓贵州金赤化工有限公司煤化工项目一期、贵州鑫晟化工有限公司老鹰山煤电化一体

45、化基地项目一期、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化工项目、安龙循环经济生化工二期工程、红果煤焦化项目、水城发耳煤化工项目等。拟建项目:水钢异地建设项目、盘江煤电集团盘北和盘南煤化工项目、黔北氯碱化工基地一体化项目、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兖矿)贵州开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化工金煤化工项目、六枝煤化工项目等。磷化工立足贵州丰富的磷矿资源及已形成的国内大型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和具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磷复肥生产基地,依托开阳磷矿、瓮福磷矿和织金磷矿三大磷矿资源和瓮福集团、开磷集团两大矿肥基地及其配套条件,按照“科学发展、优化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发

46、展战略,着力发展精细磷化工,控制磷系复合肥产能规模,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有序开发利用磷矿资源,着力提升现有矿山装置及配套能力,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精细磷化工产业基地,全省磷化工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年均增速20%以上,累计投资300亿元以上;形成年产磷矿石1500万吨、磷酸500万吨的生产能力,其中食品级和电子级磷酸年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以上;高浓度磷复肥控制在800万吨以下;磷石膏及磷渣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进一步优化布局。构建福泉瓮安开阳息烽织金磷化工产业带。积极发展精细磷化工,打造世界级的大型磷化工基地。在严格控制磷肥产能基础上,开发智能型、功能性

47、控释、缓控释、有机、无机复合肥等新肥种。大力发展精细磷制品及精细磷酸盐产品,推进黄磷深加工、热法磷酸深加工和湿法磷酸深加工,延伸磷产业加工链条,提升磷产品精细化和专用化程度,推广低品位或高硅磷矿选矿技术、湿法磷酸净化及下游精细化产品、无水氟化氢及精细氟化工产品生产技术、磷矿中提取稀土化合物及其他伴生资源技术等工艺技术。专栏五 磷化工产业重点工程项目1、产业基地。福泉磷化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织金磷煤化工基地,开阳大水磷煤化工园区,息烽磷化工多产业耦合工业园,瓮安磷化工循环经济型工业聚集区。2、提升矿山配套能力建设项目。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山二期接替、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矿

48、山技改扩能、息烽磷矿露天转井下采矿技术改造等。3、精细磷化工项目。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子级磷酸、碘氟回收,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子级和食品级磷酸,贵州锦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织金精细磷化工等。4、综合利用项目。加快开磷集团公司磷石膏系列新型建材,瓮福集团公司磷石膏制硫铵、磷石膏板等。橡胶加工业及其他化工调整橡胶工业产品结构,压缩斜交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子午线轮胎,开发新一代无内胎、低断面高速子午线胎、工程用轮胎。发展高性能V带、高强度皮膜、汽车无级变速带等橡胶配件,力争在开发新品种方面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积极发展其他精细化工。重点扶持无汞电解二氧化锰和锑、铅、锌、汞、锰、碘、硒等金属和非金属的无机化工产品。限制发展不具规模优势的一般通用型碳酸钡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