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县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县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高举发展大旗盘活乡土人才县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竹溪县位于大巴山南麓,处于鄂渝陕三省结合部,属山区农业县。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针对发展茶叶、魔芋、药材等特色产业实际需要,把农村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抓手,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走出了一条培养、开发、使用农村乡土人才的新路子。目前,全县入库乡土人才1名,占全县农业人口的%。通过农村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使人才资源变成了经济优势。全县以茶叶、魔芋等特色产业基地总规模已达30万亩,茶叶、魔芋等支柱产业年实现综合收入亿元,提供财政收入1360万元,带动8000余名贫困人口解
2、决了温饱问题,使近万名低收入人口实现了稳定增收。一、主要做法拓宽选拔渠道,让乡土人才队伍“壮”起来。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人才挖掘培养渠道,重点从大中专与高中毕业生、退伍军人、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打工回乡人员、民间艺人等五类人员中挖掘培养乡土人才1400余名,大大优化了乡土人才的结构,乡土人才带头致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增强。蒋家堰镇徐荣奎,原为该镇”露水集”做小本生意的个体经营者,纳入乡土人才库后,通过帮扶,他组建竹溪县汇源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公司现占地面积3400多平方米,资产总额1400万元,年销售收入2500多万元,带动200多户600多名农民加入他的产业链,帮助8
3、0多名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着力营造环境,让乡土人才在成长中“红”起来。县上成立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强化了对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的管理,着力营造领导重视的组织环境。并把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和乡镇党政“一把手”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了乡镇农村人才开发职能,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制发了竹溪县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开发11222规划,力争到2010年全县农村乡土拔尖人才总量达到0多名,其中,在国家、省、市、县、乡镇富有影响力的分别达到1名、10名、20名、200名和0名。同时,加强宣传,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方面,利用各种媒体在全县大力宣传新时期党
4、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宣传人才强县的战略方针,引导干部群众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另一方面,本着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举的原则,自今年起,在全县各乡镇乡土人才中进行县级、乡级“行业之星”评比活动,在给予较高的物质奖励的同时,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对其成才事迹和创业经历进行广泛宣传,使他们真正“红”起来。大力实施素质工程,让乡土人才在本领上“硬”起来。一是坚持政策理论培训与产业技术培训相结合。在开展现行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等政策理论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与华中农业大学联合举办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专科函授班,培训茶叶、魔芋等产业骨干人才近100名。今年又委托华中
5、农业大学为我县培训了32名农业技术人员。二是普及培训与新知识培训相结合。一方面,通过鼓励乡土人才通过自修、函授学习等途径和联合办班的方式,提高农村人才素质;另一方面,进一步丰富培训内容,不断加强网络知识、wto等新知识的培训。目前,一部分农村人才已能熟练地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寻找商机,并开展网上交易。去年,我县协力魔芋食品公司等民营企业通过中国魔芋之乡网站吸引外资880万元,签定精粉购销合同余吨。三是基地集中培训与分散流动培训相结合。投资100多万元,建立了15个乡镇培训基地,在龙王垭茶场和前进茶场建立了两个县级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并充分发挥村、组党员活动室、电教室的作用,定期对农村人才进行
6、集中培训。同时,组织农业、林业、科技、科协、扶贫办等单位送科技下乡,免费赠订党员生活、脱贫与致富等杂志报刊,赠送科技光碟与其它技术信息资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四是引进培训与输出培训相结合。一方面,从华农大、西南农大等高等院校聘请专家、教授指导、培训现代农业技术,从山东、安徽等地聘请蔬菜、中药材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传授生产与加工技术。在华中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提高了我县有机茶的市场竞争力。6月,我县龙王垭的茶叶顺利通过了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拿到了进入国际市场的入场券,产品远销欧盟。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外地培训资源开展外训活动,有计划地选派村组干部、各类乡土人才到省、
7、市培训基地参加培训,到沿海发达地区实地考察学习。近几年来,共选派了22名优秀村干部到省、市基层干部培训基地接受农业产业化知识培训,组织了100余名农村人才分批赴山东寿光、陕西杨凌、安徽亳州等地考察学习。近年来,累计培训各类农村人才就达8500余人次,绝大部分农村人才都掌握了2门以上农村实用技术。全面实施“四培”工程,让乡土人才在政治上“香”起来。结合在全县开展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实施“把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科技致富带头人、把党员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三个代表忠实实践者”的“四培”工程。对表现突出的农村乡土人才,优先发展为党员,优先选拔为
8、村委会干部,优先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仅县人大、政协换届,就有138名农村乡土人才被推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来,农村新发展党员的80%以上为农村乡土人才,并通过组织培养,先后把300余名农村乡土人才培养成村组干部。县河镇青年农民柯昌松是当地有名的农村能人,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担任新一届村主任后,带领群众走茶叶兴村富民之路,使村集体经济得到跨越式发展。“七一”,他被中共十堰市委授予十佳富民型村干部称号。加大帮扶力度,让乡土人才在经济上“富”起来。一是印发了关于农村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为496名农村人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引导农民技术人才进入人才市场和提供有偿技术服务。
9、二是推行干部联系帮带责任制。明确规定县、乡、村三级干部联系帮带乡土人才的责任。全县县级领导干部、乡镇班子成员、县直各单位领导成员等均有自己的联系帮扶对象。水坪镇金铜岭村青年农民吴志卫,在县委书记的帮助指导下,发展有机生态茶园60亩,年生产高中档绿茶1500多斤,销售收入突破16万元。他在自己脱贫致富的同时,还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消化本村剩余劳动力20余人。三是帮扶拓宽致富渠道。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农村人才创业园区等多种渠道,把农村人才组织起来,有目的、有组织地实施集团作战,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丰溪镇针对发展中药材的需要,大力培植营销大户。如中药材销售大户刘定龙销售各种药材,个人年收入达60
10、多万元,年上交利税6万多元。二、我县乡土人才资源开发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源头不够足。据调查,全县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的有35000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致使乡土人才队伍的充实与结构优化源头不足。观念不新。受传统体制和小农经济模式的影响,思想解放力度不够,缺乏改革的意识,无远大理想和追求,“小富即安、满于现状、固步自封”的状况仍然存在;同时,受农民集体观念、道德法律观念的影响,群众自治能力不强,农民文明程度不高,不时暴露出“怕自己穷,怕别人富”的阴暗心态,动不动就犯“红眼病”,打击了乡土人才带头致富、带动一方致富的热情和信心。目前乡土人才中高层次典型仍显不足,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乡土人才仅100多
11、人,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只有20人。在培养农村各类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农民经纪人上有待进一步加强,典型带动、示范推动、整体联动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发挥。整体素质不高。乡土人才的专长和技能大多是在后天的劳动实践中学习或摸索出来的。因缺乏牢固的科学基础和系统的理论培训而显得底气不足,培训提高乏力。同时,由于农民在筛选致富项目方面,把握致富信息上目标不准、方向不明,导致乡土人才培训针对性不强。再者,培训方式和方法不够活。注重了普及培训,没有充分考虑农村乡土人才的文化结构参差不齐的因素,个性化培训做得不够。服务不够到位。受交通、信息及经济实力、生活水平的影响,乡土人才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学习技术所需
12、的资金、设备、技术难以得到满足。少数部门在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作用发挥得不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鼓励、支持人才创业的良好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机制不够活。由于少数基层组织及乡土人才自身对其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致使乡土人才开发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外部环境仍不够宽松。在人才资源开发与使用上,县委、县政府虽出台一系列制度和优惠政策,但从整体上来看,落实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乡土人才自我发展、自主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激发。三、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开发的思路与对策更新观念强动力。要进一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增强领导干部“为官一
13、任,兴一方人才,保一方发展”的责任感,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咬定目标不放松,把乡土人才开发建设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两个目标一起订,两个成果一起要,切实增强抓好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信心和动力。创新机制强引力。首先,建立选拔培养机制,开辟乡土人才成长的“快车道”。要根据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制定科学的乡土人才建设规划和选拔标准,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跟踪培养,切实达到选一个人才、树立一个导向、兴一个产业的目的。其次,要建立健全人才资源调配机制和管理制度,在各类人才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依托人才市场,做到人才合理开发,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不断完善农村人才资源信息化备案管理制度,以便及时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其三,健全激励机制。拓宽渠道,多方筹措农村乡土人才开发专项基金,加大奖励和扶持力度,充分调动乡土人才队伍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