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 江 大 洋 建 设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浙江大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汇编
目录
1 总则 1
1.2 编制依据 1
1.3适用范围 2
1.4工作原则 2
1.5 预案体系 3
2 公司危险性分析 5
2.1公司概况 5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5
2.3突发事件分级 5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6
3.1 组织机构 6
3.2主要职责 7
4 预防与预警 8
4.1 危险源管理 8
4.2 预警行动 8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8
5应急响应 9
5.1应急响应分级 9
5.2 响应程序 9
5.3应急结束 11
6 信息发布 12
7 后期处置 12
8 应急保障 12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12
8.2其他保障 13
9 培训与演练 13
9.1培训 13
9.2演练 14
10 奖惩 14
11 附则 14
11.1 术语和定义 14
11.2 备案 15
12附录 15
浙江大洋建设集团公司突发事件
总体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提高浙江大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本预案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1.2.1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
(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主席令第69号(2007年);
(5)《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
(6)《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相关的应急预案
(1)《浙江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台州市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4)台州市公路水运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5)浙江省交通运输系统“三防”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公司及下属项目部,针对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突发事件管理工作。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集团公司统一领导和集团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下,各项目部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1.5 预案体系
公司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
1.5.1 综合预案
综合预案是总体、全面的预案,主要阐述公司应急救援的方针、政策、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是集团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总纲。
1.5.2 专项预案
主要针对某种特有或具体的事故、事件或灾难风险出现的紧急情况,应急而制定的救援预案。公司本部和各项目部制定的专项预案如下:
(1)自然灾害类
针对可能面临的气象灾害(雨雪冰冻、强对流天气(含暴雨、雷电、龙卷风等)、台风、洪水、大雾)、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自然灾害编制的专项应急预案。
包括雨雪冰冻应急预案、抗洪减灾应急预案、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应急预案、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等。
(2)事故灾难类
针对可能发生的人身事故、触电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交通事故及环境污染事故等各类生产事故编制的专项应急预案。
包括人身事故应急预案、全厂停电应急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等。
(3)公共卫生事件类
针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编制的专项应急预案。
包括发生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集体食物中毒应急预案、员工餐厅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
(4)社会安全事件类
针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突发新闻媒体事件等社会安全事件编制的专项应急预案。
包括重大治安事件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1.5.3 现场处置方案
在专项预案基础上,企业结合现场实际而制定和实施的应急处理预案。
项目部要针对特定的具体场所(如预制场、桥隧施工现场等)、设备设施(如空压机、起重设备等)、岗位(如设备操作岗位、消防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在详细分析现场风险和危险源的基础上,针对典型的突发事件类型(如人身事故、触电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等),制定相应的现场处置方案。
2 公司危险性分析
2.1公司概况
公司总部位于浙江省临海市,是一家集公路、市政、建筑、地基基础、环保、园林、航道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专业施工企业,其前身为成立于 2001年的临海大洋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于 2010 年 12 月批准更名为“浙江大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具有注册资金 31000万元,银行信用等级为 AAA 级。公司先后获得台州交通系统先进集体、台州市重点骨干企业、临海市重点骨干企业等称号,并连续三年被浙江省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AAA”级单位、连续三年被省建行评为“AAA”级信用企业。公司近几年来,一直以“今日质量,明日市场”为宗旨,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大力推进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积极参加市场竞争,狠抓工程施工管理。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存在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并对企业安全生产构成重大威胁的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引起企业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及以上或对施工现场影响较大的设备等风险,施工现场的烟尘、二氧化硫、废渣等污染物或废弃物的储存、排放等也可能造成不良的环境影响。
2.3突发事件分级
各类突发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具体情况如下:
Ⅰ级:造成或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人身死亡事故,特大或对公司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各类突发事件。
Ⅱ级:造成或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9人,或一次死亡和重伤10人及以上人身事故,未构成特大人身事故的,重大事故对公司产生较重负面影响的各类突发事件。
Ⅲ级: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死亡或重伤,未构成重大人身事故的,一般事故等各类突发事件。
Ⅳ级: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重伤或轻伤,一般事故等各类突发事件。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由公司应急指挥机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共同组成,负责公司系统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详见附录1)。
(一)领导小组
总 指 挥:李建宏
副总指挥:杨勤足、沈坚
成 员: 叶国洋、吴焕勇、徐招平、包荣达、王敏辉、金文明
(二) 工作小组
组 长:叶国洋
副 组 长:徐招平
成 员:郭红会、朱坚锐、董玲珠、陈国萍、娄浩、徐健峰、何胜武
3.2主要职责
(一)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 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重大突发事件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执行政府部门关于重大突发事件处理的重大部署;
2. 监督公司本部及各项目部的应急管理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协调各部门职责的划分;
3. 部署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善后处理及生产、生活恢复工作;
4. 及时向政府部门报告公司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处理情况;
5. 签发审核论证后的应急预案。
(二)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1. 具体负责应急指挥机构的日常工作,及时向应急指挥机构领导小组报告重大突发事件;
2. 归口公司的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负责传达政府、行业及公司有关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3. 组织落实应急指挥机构领导小组提出的各项措施、要求,监督各企业的落实;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管理
公司系统重大危险源管理按照《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Q/CDT1090005-2008)进行登记、建档、评估和备案。
4.2 预警行动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公司安全部负责对所管理范围内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信息、常规监测数据等,定期开展跟踪监测、信息接收、报告处理、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
公司预警信息的发布一般通过绿色通道、视频会议、通信、信息网络等方式进行。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单位等。
预警级别依据突发事件分级划分,集团公司只对Ⅰ级、Ⅱ级突发事件进行预警。
4.3 信息报告与处置
4.3.1突发事件发生后,各项目部要立即用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逐级上报公司,报告时间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同时按规定通报所在地区和相关政府部门。
4.3.2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4.3.3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按照响应由组织单位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并报公司备案。
4.3.4造成事故的突发事件在事故结束后上报《事故调查报告书》
《事故调查报告书》由事故调查的组织单位以文件形式在事故发生后的30天内报出。特殊情况下,经公司同意可延至45天。由政府部门组织调查的事故上报时限从其规定,但事故单位在接到地方政府批复事故结案后7日内逐级上报集团公司。
5应急响应
5.1 应急响应分级
按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一般分为特别重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
Ⅰ级和Ⅱ级应急响应由集团公司组织实施,Ⅲ级和Ⅳ级应急响应由分、子公司、基层企业组织实施。
5.2 响应程序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Ⅰ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人身死亡事故,特大或对公司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各类突发事件。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Ⅱ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一次死亡3-9人,或一次死亡和重伤10人及以上人身事故,未构成特大人身事故的,重大事故对公司产生较重负面影响的各类突发事件。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Ⅲ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死亡或重伤,未构成重大人身事故的,一般事故等各类突发事件。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Ⅳ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重伤或轻伤,一般事故等各类突发事件。根据应急管理需要,集团公司,分、子公司和基层企业联合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和协调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5.2.1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和要求:
(1)公司安全部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在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启动公司应急预案,控制事态影响扩大;
(2)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重大突发事件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调集事发地周边地区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增援。
5.2.2 项目部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程序和要求:
(1)接到报告后立即与公司联系,掌握事件进展情况,启动项目部应急预案,控制事态影响扩大;
(2)立即向公司报告,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3)及时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等报告突发事件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根据地方政府的要求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组织专家组分析情况,根据专家的建议,通知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为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5)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调集事发地周边地区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增援。需要有关应急力量支援时,应及时向地方政府和集团公司汇报请求。
5.3 应急结束
5.3.1应急终止条件: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
(2)环境符合有关标准;
(3)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4)经应急指挥部批准。
5.3.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5.3.3 突发事件结束后要向集团公司上报突发事件报告以及应急工作总结报告等。
6 信息发布
公司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等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职工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生产和人员安全事故、重大金融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群体性上访等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和稳定的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和其他重大突发事件后,要做好对外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等工作,统一对外进行信息发布。
7 后期处置
应急结束后,系统各企业要对设备和设施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必要时,应开展技术鉴定工作,认真查找设备和设施在危急事件后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污染物处理等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消除,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应急结束后妥善处理相关损失的善后理赔工作,对整体应急能力(包括对应急预案的评价和改进等)进行评估总结并记录在案。
8 应急保障
8.1 通信与信息保障
8.1.1公司安全部联系电话:
0576-835710005
8.1.2 政府相关单位联系电话: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010-64463924;传真:010-64463924
8.2其他保障
(1)成立以公司各部门负责人为组长的层层连接、环环相扣的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以及突发事件专项小组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任务、目标和运作程序等。
(2)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熟悉应急知识,充分掌握各类突发事件处置措施,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
(3)配置完善的应急物资和技术装备,建立并落实严密的日常检查、维护等标准化管理制度,使各类事故处于可控状态,应急系统处于完备状态。
(4)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针对每一类突发事件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报上级管理公司审批或备案。
(5)各项目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9 培训与演练
9.1 培训
各项目部要将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要求生产一线人员100%经过心肺复苏法培训,100%经过消防器材使用的培训,电工人员100%经过触电急救培训。
各项目部应该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管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构成,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程序、应急资源保障情况和针对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措施等。
9.2 演练
应急预案的演练方式可以选择实战演练、桌面演练其中的一种,但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10 奖惩
10.1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责任追究制。
10.2 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10.3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与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 附则
11.1 术语和定义
11.1.1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破坏等危及企业、社会公共安全稳定,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紧急事件。
11.1.2 应急预案:指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11.2 备案
本预案按照要求向上级单位备案。
11.3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至少三年修订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及时修订,修订后按照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1)公司生产规模发生较大变化或进行重大调整;
(2)周围环境发生变化,行成重大危险源;
(3)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变化;
(4)应急预案评估报告提出整改要求;
(5)上级有关部门提出要求。
11.4 本预案由公司安全部负责解释。
11.5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12附录
12.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
12.2公司应急救援电话
12.3应急救援物资设备汇总表
12.4 突发事件报告单
12.5 应急预案启动令
12.6 应急状态终止令
附录1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
序号
姓 名
领导小组
职 务
联系方式
1
李建宏
总指挥
总经理
13906553387
2
杨勤足
副总指挥
副总经理
13058680770
3
沈 坚
副总指挥
副总经理兼总工
13819661716
4
叶国洋
成员
安全部部长
15067668282
5
吴焕勇
成员
工程部部长
13566652799
6
包荣达
成员
经营部部长
13625767999
7
金文明
成员
财务部部长
13175889975
8
王敏辉
成员
综合部部长
13175355858
9
徐招平
成员
设备物资部
13958577162
10
11
12
13
14
15
附录2
公司应急救援电话
联动部门、成员
电话
火警
119
急救中心
120
公安局
110
交警
122
安全部
0576-851310005
总指挥: 李建宏
13906553387
副总指挥:杨勤足
13058680770
副总指挥:沈 坚
13819661716
附录3
应急救援物资设备汇总表
单位名称
浙江大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详细地址
临海市柏叶中路650号
应
急
物
资
安全帽15顶、防护手套15双、安全绳3条、救生衣15件、防毒、防尘面具15只、雨衣15套、雨鞋15双、干粉灭火器6只、铁锹15把、担架1付、手电筒15只、喊话喇叭3个、急救药箱1只
其它
附录4
突发事件报告单
报告单位
报告编号
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收到时间
时 分
报告人姓名
电 话
报告地点
信息联系人
姓名
联系电话
移动电话
传真电话
电子邮箱
事件简要情况
事件发生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事件发生地点
事件发生单位
事件类型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 □自然灾害 □社会安全 □其它
事故经过
简要描述
目前人员
伤亡情况
目前环境
污染情况
目前造成
周边影响
现场负责人姓名
联系电话
应急
人员情况
应急职务
姓 名
联系电话
移动电话
总指挥
信息联络
现场指挥
事件初步
原因描述
已经实施或正在采取的控制措施
事件潜在后果以及可能对周边造成的影响
现场气象情况
信息报送情况
□本企业领导 □本企业有关部门 □上级部门 □政府部门
此报告信息
接收人
接受时间
时 分
备注
附录5
应急预案启动令
签发人
签发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传令人
传令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命令内容:(包括信息来源、事件现状、宣布事项)
受令单位:
受令人:
时间:
备注:
附录6
应急状态终止令
签发人
签发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传令人
传令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命令内容:
(宣布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基本结束,现场基本恢复,现场指挥部(小组)撤销,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善后恢复工作。)
受令单位:
受令人:
时间: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