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一)加法与减法 第1课时 9.1 教学内容:第2页第3页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们大家经过了一个开心的暑假都升入四年级了,成为了学校的大哥哥和大姐姐。小胖他们也都顺利地升入了四年级。让我们到小胖所在的四(
2、1)班去看看吧!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1)出示:(第2页) 四(1)班有男生21人,女生17人,一共有( )名学生。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男生21人女生17人一共?人(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211738(人) 或 172138(人)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尝试用线段图表示:男生?人女
3、生17人一共38人男生21人女生?人一共38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382117(人) 或 381721(人)(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 减数 差21 17 38 38 21
4、1717 21 38 38 17 21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出示:12050170 1201705050170120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试一试:利用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125( )1125 *( )2872(注意部分学生会做加法得到100) ( )25645 150( )1000 (或150A1000)(在练习中指导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问:在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350800450问:通过观察这组
5、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2)试一试: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程( )64100 87( ) 18124( ) 99 *( )94 94(注意部分学生会做减法得到0)问:在计算时,你的依据是什么?四、综合练习:1、判断(1)100( )159 ,( )里应填59。( ) (2)18( )18 ( )1818 ( )36( ) (3)( )72100 ( )10072 ( )18( )小结:求( )填几,我们要熟记加、减法关系式,这样才能做得又对又快。2、笔练(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括号中的数,并写出计算过
6、程)42( )18 *( )2771( )2957 62( )12463( )33 *( )2424(*题的易错,可指导学生如何验算)小结:求( )填几,我们还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五、总结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六、课后作业:(1)课本书P3/试一试 (2)列式计算 568加上什么数等于851? 什么数减去134的差是731?教后反思: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转换”是这课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时,对不同书写格式进行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7、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乘法与除法 第2课时 9.2 教学内容:第4页第5页教学目标:1、从实例中归纳乘除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乘法与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习利用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乘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在探究乘除法关系及求解乘除法算式中未知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计算习惯。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探究乘法意义:1、游戏:比一比谁最快任务条:看图写算式(1) (2) ?颗五角星 ?个小方格生汇报,师板书师:
8、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特别快,我很想知道你怎么会那么快呀?你是怎么会想到用乘法来计算的?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呢?请你举例验证自己的观点。(生小组活动)2、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法算式:222222214 乘法算式:加法算式:33333318 乘法算式:加法算式:77777777763 乘法算式:加法算式:11111117 乘法算式:3、引导提问:(1)比较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哪个算式比较简便?(2)想一想,乘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简便运算)(3) 乘法是一种求什么的简便运算?4、乘法的意义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5、复习乘
9、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二、再次探究,理解除法意义:师:刚才你们学得很棒!现在还有一个任务等着大家。1. 看图写算式1212?34?复习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2、讨论理解板书两个除法算式及任务一中的乘法算式 3412 12431234师:观察这三道算式,你认为除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设计说明: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理解概括等一系列过程,学生能清晰地看到用除法解的问题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从而概括出乘除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3、学生讨论得出除法的意义4、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三、理解除法和乘
10、法之间的关系:1、观察讨论,思考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出示:3412 12342、归纳小结因数 因数 积 被除数 除数 商被除数是乘法算式里的积,除数和商分别是乘法算式里的两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师:你觉得学习了乘除法的关系后会有什么作用呢?可以解决一些什么题目?3、探究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 101111010110( )11110( )观察这组算式并填空讨论归纳得: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101011 10110( ) 10()()讨论归纳得: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四、综合练习1、跟进练习:填表因数930因数7125积3601000被除数124除数44商252、利用乘
11、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 )中的数(1)( )1111 (2)35( )105 (5)( )250(3)96( )12 (4)( )2448注:指导学生书写格式。3、学做小老师(下面的题目有错吗?把错误的改正)(1)1818 (2)120 (3)640 1818 012 064 1 0 0( ) ( ) ( )4、火眼金睛,更上一层楼;( )640 ( )( )640 ( )64( )64 ( )( )6464 ( )64( )1 ( )A1 B.0 C.64这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五、课后作业:练习部分P6、7教后反思:本学期所学的内容是整数笔算乘、除法的最后阶段。这
12、节课把乘法和除法的知识集中复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这部分内容的复习重点是笔算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我在计算过程中灵活应用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使学生会利用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复习时,我先引导学生复习乘、除法口算,把因数和积的关系、商变化的规律和乘、除法口算结合起来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口算算理,并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口算,使口算更正确、快速(三)复习用两位数乘、除 第3课时 9.3 教学内容:第6页第7页知识与技能:1.复习两位数的乘除法;2.复习乘除法计算的实际应用。过程与方法: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
13、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1.渗透节约用水的教育;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好习惯。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节水的资料。一、新课导入竖式计算:(课本P6)2545师:说一说,在做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生:数位要对齐。生:横式上不要漏写答案。生:计算后可以验算一下。填空:(课本P6) 3 2 1 2 61 8 92 0 1 6师:中填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32126,126263;62189,189633。递等式计算:(课本P7)45024(3728)师: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小结:在计算的时候,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圆括号的,先算圆括号里的,再算圆括号外的。二、新课探究(一)探究一师:小胖
14、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出示:我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二、新课探究(一)探究一师: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出示:我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师: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学生反馈:一周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师: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学生练习、汇报师: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师: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得到的积的末尾
15、添上几个零。设计说明:主要复习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二)探究二师:实际上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学生练习、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一年的水费12个月=平均每月要缴的元数 122412=102(元)问: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出示: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够除就用“0”来占位。设计说明:主要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三)探究三出示:小胖家今
16、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问:这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来?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样”的计算呢?师:请大家自己试着做一做,有困难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学生尝试、汇报交流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1024)12 1224412 10212412=9812 =122448 =122448=1176(元) =1176(元) =1176(元) 师: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这样的两、三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设计说明:主要复习两、三步计算的计算顺序三、课内练习练习一:计算下列各题50414=
17、428414= 3264032= 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练习二:括号中应填几? ( )32=256 1430( )=13 ( )109=109 128( )=2987师:括号里的数该如何求?练习三:实际运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馆练习游泳。(从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样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他们俩谁游得快呢?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四、本课小结教后反思:1、注意让学生自主掌握乘法运算的基本方法。本单元学习的乘法运算,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计算,其
18、基本算理和运算方法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在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乘法计算的基本技能。仅仅是运算的数据由万以内扩充到亿以内。所以再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自行总结出口算、笔算、估算的一般方法。难点是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写法。 2、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在教学过程( )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的技能,还应当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常见关系。 3、以探索运算中的数值规律的联系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口算、计算、交流等活动,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学生在探索活动过程中
19、兴趣很高,交流得也很积极,由于前面的练习的渗透,学生较容易地说出积的变化规律。另外,对于积的变化规律的运用,学生对于基础的练习能够运用自如,但是灵活度较高的练习却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在选择练习时应该关注练习的广度和新鲜度,让学生见多识广、灵活运用。(四)分 数 第4课时 9.4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2.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3.初步体会分数所含有的“比”的含义。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感悟知识。2.在比较、实践反思中学会归纳知识。情感与态度:在学生主动学习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交流的学习热情
20、。教学准备:小木块、小圆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揭题:分数说说你知道的有关分数的知识? 2.复习有关分数的知识(1)说说你对平均分的理解,可举例说明。(2)出示一些分数,学生一起读一读,说一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此分数所表示的意义。(3)学生动手实践:把一个圆折一折平均分,取部分涂色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二、实践体验1.出示:书本练习1。用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涂色部分。(1) 学生看图进行尝试练习;(2) 仔细观察分数与图,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体验相等分数,感知不同分数表示同一部分)归纳:虽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同,但是所表示的部分是相同的,这两个分数或几个分数是相等的。(3)你还能举一些相
21、等分数的例子吗?(4)我们来验证一下这些分数相同吗?有什么方法?(5)同桌合作验证。2出示:书上练习2:绿色部分是长方体的几分之几?用分数表示。(1) 出示图,如何用分数表示?(2) 讨论,操作(学生可用学具小方块搭一搭,观察。也可在书上图中画一画)(3) 小结,归纳:你是如何想的?3出示:补充练习先把下图中的圆平均分成六份,再用阴影部分表示各圆下方相对应的分数:二分之一 六分之五 三分之二 六分之六4.出示:书本练习3:他们得的巧克力一样多吗?(1) 学生使用学具自己动手操作找答案(2) 圈一圈,说说实践后的结果他们各得到多少巧克力。(3) 质疑思考:同样都是表示二分之一,为什么得到的巧克力
22、不同?实践、交流后感悟:整体不同因此得到的它们的二分之一也就不同。(4) 拓展思考:如果想拿到同样多的巧克力,他们应各拿几分之几?三、巩固练习 请你把下面三个图中的各圈出三分之一,三次圈出的个数一样吗?为什么?四、小结(略) 五、作业(练习册)教后反思:我在做教学设计时力图体现以下三点:一、让学生更系统的认识分数, 二、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分数。三、力争凸显帮助学生发展的理念。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敢于质疑,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展自己,通过这种方式,力图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通过活动迸发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但课堂教学的实施总是和预设的理想化状态有一
23、定的偏差。一是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意义时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再加之学生自己兴趣盎然,又举了不少例子来帮助理解,占用了大量时间,导致后续预设的课堂练习和课堂总结尚未完成,已然下课,课堂结构不够合理、完整。二是对于几分之一的理解所安排的操作感悟活动由于教学实施时遗忘,致使这一环节后置于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之后,显得教学环节不够流畅。鉴于此,日后教学中一定要在教学时间的把握和环节的调控上多下功夫,同时对于自己所做的教学预设应烂熟于心,而在执行教学预设时又应灵活应变,锤炼自己的教学机智。执教者:陶如义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评析及反思 第6课时 9.8 第一单元的检测是全面的考查了学生对
24、教材第一单元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四则运算的具体算法、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就是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来计算;以及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 本次检测的情况不是很理想,以四(2)班为例,全班55名学生,90分以上的学生只有十几个学生,平均分只有69分,不及格的达10个,还有4个低分率。这虽然是小小的单元测验,但这样的结果不得不令我深思,为题到底出在哪里了? 我根据本次考试情况作了如下分析:由于我们只上了第一单元,所以式题内容覆盖面不广,但题量却较大,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列式计算题、应用题,且个大题中的小题页比较多。本卷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就是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以及能按四则运算方法进
25、行脱式计算,并解决十几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试卷中的看图填空是让学生先观察后再填空,考查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实践效果以及实际运用能力。学生在完卷中存在的问题。计算能力差,不管是填空题,还是计算题以及应用题,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不好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丢分,有的失分还相当严重。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发散思维能力差。如计算题722-2218,有很多学生就是先算减法,再算乘法,这就是典型的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表现;应用题的第4、5题学生失分页特别严重。其实这样的题目以前也经常做,只是题目的类型不太相同,但学生不会变相思维,导致很多同学无从下手,产生错误。由于我们刚刚接触到四则混
26、合运算,又加之学生刚从暑假里过来 有些学生还不在学习状态里,也是导致本次考试失败的原因。 总之,通过这次测试,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更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和学习,今后,我的教学不仅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认真钻研课程理念,理解和研究教材,以极大程度地提升我的课堂教学的效能。第二单元 数与量大数的认识 (1) 第7课时 9.9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和十亿等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2、初步会读出一般的多位数,并说出数的组成。(中间不含0的多位数)过程与方法:能借助生活中的大数,使学生探究得出相关的概念及基本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让学生感受到数
27、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2000年我国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谁知道,我国目前的总人口呢?2、出示媒体:这些数是多少?你会读吗?(自由答、自由尝试)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大数。二、认识数位名称及计数单位师:要认识这些大数必须要一些辅助工具。想想还需要什么工具?我们以前学的够吗?1、认识数位名称及计数单位。1)我们曾经学习了哪些数位?计数单位又是什么?(个别答) (师按数位板书)2)一万一万的数,10个一万是多少?计数单位又是什么呢?(独立数数个别答)3)10个十万呢?10个一百万呢?(依次数数回答)师按数位顺序依次板书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28、几?也叫什么计数法?板书:十进制计数法5)小知识介绍:古代,人们用双手十指计数,成语“屈指可数”就是这样得来的。但超过十的数,双手的手指用完时,就在地上搁一块石头或一根树枝,让手指伸直再数。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经验,人类就发现了十进制了。2、练一练:1)口答;5个一万是( )2)数一数:从九十五万起,一万一万地数,数到一百一十万。 从八百六十万起,十万十万地数,数到一千万。 从四千万起,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到一亿。3)算一算:十万里有( )个一万,一百万里有( )个十万。一千万里有( )个一百万。一亿里有( )个一千万。三、数级认识1、为了读数方便,按照我国习惯,把数位进行了分级。介绍四位分级法
29、。2、试读:P11表中读数。注意每级读数要加计数单位。3、数的组成 16737700里有( )个万和( )个一。1295330000里有( )个亿和( )个万。4、针对练习1)读读第10页中北京市、河南省、台湾省、浙江省、西藏自治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的人口数。2)说说上述这些数的组成。5、介绍国际3位一级法。6、总结:计数单位和数级四、回家作业记熟计数单位 教学反思1. 对四年级的学生而言,要理解计数单位与数位两个概念是不大容易的。计数就是“数数”,学生并不清楚。而要理解计数单位,就必须从计数谈起;要理解数位,计数单位又是基础。 2.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认数时,已经初步认识了“万”,并能正确地
30、读、写10 000。这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的基础,也是本节课的教学起点。教学时,通过对五位的整万数的读、写,使学生自然地产生“要写几万,就先写几,再添四个0”的感受。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将这种感受明晰起来,并引导学生通过类推,正确地读、写六位的整万数,逐渐将这种明晰的感受抽象为写整万数的方法。同时,运用这一方法正确地读、写七位、八位的整万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五、六位的整万数的写法,它是学生探索和理解整万数写数规则的基本材料。越在基础处,越要花时间。只有基础处想通了,想透了,后面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教学时,我设计了在计数器上拨数、写数、说理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31、与交流,理解并掌握整万数的写法。这样,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信度高,可迁移性强。3. 在写数中感受,在读数中应用。对学生而言,读数的难度要比写数要大,因为读数首先要会将整万数进行分级,而分级是建立在对万级数意义的理解基础之上的操作行为。所以学生写数时,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万级数的意义,这种感受是学生理解分级的基础。在了解分级知识之后,通过对整万数读法的学习,在读数的过程中不断地应用,进一步加深对万级数的理解。教学时,我力求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达到自觉迁移的目的。大数
32、的认识(2) 第8课时 9.1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巩固多位数的计数单位及相应数位(2) 能够较熟练的按照四位一级的分级方法,正确读出多位数(3) 掌握多位数各个数级中末尾“0”及中间“0”的正确读法过程与方法(1) 以旧引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2) 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掌握规律,培养学生抽象、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填空:(1)10个一万是( ) 10个一百万是( ) (2)10个一亿是( ) 10个十亿是( ) (3)一百万里有10个( ) 有100个( )生归纳:上节课所学的计
33、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2填空(1)2100350里有()个一 1023003405里有()个亿 ()个万和()个一师:你是怎么想的?(复习从右起每四个数是一级,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级表示多少个亿)3 回忆多位数读法:指名学生读一读普陀区人口:845339;杨浦区人口:1081693归纳多位数读法:四位一级,从高位读起,读亿级和万级时,按照个级读法来读,然后再读出一个“亿”字和一个“万”字,最后读个级4 分一分 读一读:P1415各区具体人口5 想一想 读一读8500和85000000 8050和80500000 8005和80050000二、 引入新知1(1)小组讨论:
34、“万以内的数中“0”的读法是怎样的?而在多位数中出现一个或若干个“0”该怎样读?得出规律后,读一读每组数体会一下(2)生归纳:在读个级数时末尾的“0”不读,如果中间连续出现2个“0”都只读1个零。而万级和亿级读法和个级一样,所读“0”的读法也是一样的。(3)全班读一读这3组数,体会一下多位数中“0”的读法师:第一组数中为什么一个“0“也不读?(在末尾)第三组数中为什么中间的“0“只读一个?(是连续的)小白兔的话:每一级末尾所有的“0”都不读2难点练习103|0000 13|0030 3693|0005 1005|0432师:中为什么只读一个“0”?(其它的零在数级末尾)和中间都有三个零,为什么
35、只读1个零,而要读2个零?(中间的零是连续的只读一个,中间的千位上零是不连续的,不在末尾,所以要读出来)3读一读 填一填(a )60000006 (c )60006000 (e )60600606(b )60000060 (d )60060006 (f )600600665只读一个零( ) 读出两个零( ) 读出三个零( ) 一个零也不读( )4生归纳:多位数中每个数级末尾的零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三、巩固练习(1) 先分级,再说出最高位,读一读370500 5108000 2030082400135648 20100590 100140000060(2) 读一读P
36、10 全国人口调查四、总结(略)教后反思:本节课在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掌握更大数的读写,并能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近似数。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亿以内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以及近似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比较少,但现在的学生聪明可爱,课外知识丰富,喜欢有挑战性的数据学教学内容,虽然这些大数更抽象,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他们非常乐于接受挑战。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
37、问题的能力。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人口普查、土地面积、生产总值等数据,使学生的学习情趣高,学习氛围浓。对于数一数,我加强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小方块,合作数小方块,给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十万在多大,一百万有多大,借助计数器掌握大数的数法,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对于数位顺序,数位,数级,计数单位及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位数等知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从而理解这些知识。大数的认识 (3) 第9课时 9.14 教学内容:教材第七册(P14)教学目标
38、:知识与技能:1.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能正确的写出整万的数和含有两级的数 2. 掌握大数中间有“0”和末尾有“0”数的写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辨析比较能够正确掌握大数的有关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学生说出亿以内数的顺序表,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级的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出数位表(板书如下)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读亿以内的数659200 60027800 230060400(学生个别准备,集体反馈)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怎样写万以内的数七、七十、七百零八4根据
39、学生回答,复习万以内数的写法(板书)(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 ;(2) 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3)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二学习新知谈话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万以内数的写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的数的写法(板书课题)1 学习写整万的数(1)媒体出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四十四万 请同学们在数位表上试一试,写一写(2)提问:你们是怎么写的?(这个数都是整万的数,只要在万级上写44,然后在个级上写四个0就可以了)(3)练习:出示: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呢?这些都是整万的数,请同学们在数位表上试一试,写一写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700007000007000000 引导学生小结:整万的数的写法?2学习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写法(1) 媒体出示:西藏自治区人口:二百六十一万六千三百 福建省人口:三千四百七十一万(弹性处理:如果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有困难,教师可以提示:二百六十一万在什么级上写?然后再写六千三百)(2)师:写数的顺序和读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万级,再写个级(3)练习写数:三十二万零六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