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教学论重点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文化的关系:1、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结果和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创造出一种精神财富,属于文化的一部分 语言是人们是人们后天可得的,语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文化的不同特质影响语言的特质2、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条件: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思维的方式,范围与程度间接影响文化。语文课是什么课:文学(语言)课和语言(文章)课行为主义的语文课程观:第一、 在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定位设置上,主张应该把基本目标确定为: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言语行为(或语言习惯)。第二、 在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上提倡根据程序教学原理编制教材第三
2、、 在语文课程实施方面强调模仿练习和强化的运用。第四、 在语文课程的评价方便,主张测验外显和进行客观测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第一、 强调人的因素和以学生为中心第二、 主张意义学习及自发的经验学习第三、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并增强适应性第四、 倡导学生的自我评价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观:第一、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加工信息和构建意义的过程第二、 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是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第三、 认知策略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第四、 元认知对认知我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使学生能自觉进行自我调控第五、 认知动机指导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第一、 复杂的学习环境和
3、真实的任务情境第二、 学习依赖与共有的理解,这种共有的理解来自社会协商第三、 第三主张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第四、 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重视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意识和监控第五、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第六、 强调“少就是多”和“学会如何学习”语文课程性质:1、 工具性2、 工具性和思想性或文道同一3、 兼具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综合性等4、 人文性5、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理念:一般是指人们对课程的价值追求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
4、目标: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全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1.教育民主2. 国际理解3. 回归生活4. 个性发展5. 关爱自然语文课程的内容:课程论研究中一般称为“课程要素”,指特定形态的课程中学生需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课程研制中的“课程内容选择”,则表述为“根据特定的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语文教材内容:范文、语文基础知识、作业、助读内容语文教学内容:是教学层面的概念,从教的方面说,主要指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在
5、教学的实践中呈现的种种材料。定篇:是语文课程规定的内容要素之一,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思考“定篇”要不要标准答案:作为“定篇”,分析和评价应该是有“标准答案”的;尽管往往不存在唯一的答案。这答案的“标准”,便是施蛰存先生所说的“全国最具有权威的学者”的意见。新课程语文教材的基本特色:1.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2. 新教材贴近生活世界3. 新教材重视言语实践活动4. 新教材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5. 高中实验教材努力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认知型作业的优点:1.有利于发展和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有利于发展和考查学生的语言和表述能力3. 有利于发展和考查学生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6、题的能力4. 有利于给学生传播科学的方法论5. 题目灵活,便于根据教学要求拟定习题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负载着语文教育内容并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一切材料。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开发主体,语文学习所利用的各种课程资源的总和就是语文校本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校本课程资源中校内资源主要有:由学生、教师、学校物质条件和管理水平等因素构成。语文校本课程资源中校外资源主要有:民族文化背景、世界文化遗产、时代变革特征、社区资
7、源、大众传播媒体以及家庭等。了解传统的四段论、五环节在语文教学过程的共同特点:四段论指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五环节指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共同特点:在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上都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在对待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上,都主张“教师中心”;在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方法上都没有从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来反映教学的整体特征。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教学目标与学生现实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新的
8、语文教学过程区别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 教学指导思想的根本性转变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学生智能的发展,把自学作为课堂改革的一大进展。充分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提高了思维的强度和时效。2. 教与学关系的转变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注意了两者的统一,体现了教学过程辩证发展的规律。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过程的根本关系。两者是相互制约,彼此促进的。3. 师生之间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突破了点面结构传统框架的局限,建立起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结构。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关系:一方面,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说在前,读写在后;另一方面,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相互制约,相互作
9、用,相辅相成。阅读能力的构成: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阅读、速读阅读感知力:这是指对字、词、句等语义的识别能力,它属于对作品语言形式的微观感受,是最低层次的阅读能力。感知能力的构成要素基本有六项:1.具备基本识字量和词汇量;2.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能辨析词语之间在语义方面的内在联系;3.能依据上下文或语速独立推断陌生词语的近似义;4.能在熟悉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5.能辨识印刷字号字体和图像、表格、标点等非文字符合,乃至书写的格式;6.能辨识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各种表达语体。阅读策略教学的内容:1.确定重要内容(区分重要和非重要信息)的策略2. 概括信息策略3
10、. 推理信息策略4. 质疑释疑策略5. 监控理解策略6. 激活原有知识策略激活原有知识策略对阅读认知过程的作用:1.在阅读前激活原有知识,能使学生产生阅读期望或图式2. 阅读时激活原有知识,能使学生运用原有知识来补足文章里省略的信息3. 阅读后激活原有知识,能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回忆。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1、 重“知”轻“能2、 重“外”轻“内”3、 重“写”轻“说”4、 重“理”轻“情”5、 重“文”轻“境”课程改革背景下写作教学的新理念:1、 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2、 刷新写作观,恢复写作的本体意义3、 提倡个性化写作,凸显写作主体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使用相比,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1、
11、 全面性,为所有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学习机会2、 反思性,是要求学生在具有口语交际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有感知、概括进而分析和研究的能力3、 思辨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的课程取向: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有效地进行人际交流,引导学生发展实用的言语技能。语文教学设计的几大元素:1、 研读语文课程标准2、 充分了解学生3、 正确选择和使用教材4、 教师对自身的认知与了解5、 熟悉知识的类型与教学语文教学范式:语文教师群体对语文教学共同的认知、公认价值和常用技术的总和。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思想观念、意识层面的东西,而不是具体的事物,但它通过具体的模式、方法、行为等得以体现。根据这样一种理解,我
12、们把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语文教学界定为“授受范式”,而把对话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称之为“对话范式”。语文对话教学的理论支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察1、 指向自我实现的教学目的观2、 教学合作观3、 交往生成方法论4、 深度师生关系的建构语文教学中假对话的表现:1、 掩盖真实意图的变化2、 有理主题的对话3、 不具实质的对话4、 独白式对话5、 自说自话、互不碰撞的对话避免教学假对话的措施:1、 警惕并学会识破“对话陷阱”2、 及时规劝对方回归对话主题3、 对话者自觉遵守对话规则4、 选择富有价值的话题 5、教师要提高对话素养传统语文课程的评价的问题与不足:1.评价目的片面2. 评价范围狭窄3
13、. 评价手段单一4. 评价主体局限语文新课程的评价方式与传统的评价方式的区别:它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具体方式以及评价的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别。1.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在课程评价的取向上摒弃片面的评价观念,尽可能全面真是地反映课程的全貌。3.在课程评价手段上,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4.在课程评价主体上,注意将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家长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如何完善语文考试:1.要突出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2. 语文考试应加强综合性3. 注重语感,知识的查考要尽可能地结合语境4. 主观式试题与客观式试题相结合,应更重视主观式试题。5. 加强对语言文化积累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