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前历史学科的复习和解题一、高考历史试题考什么?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2、考学养:历史学科素养(历史主干知识 、基本脉络、史观(史学观念)、史思(历史思维)史计(史学方法(技能)3、高频考点中国古代史政治: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科举制、内阁制等经济:土地兼并现象、均田制、小农经济、租佃经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思想文化:先秦儒家和法家的
2、主要思想、 董仲舒新儒学、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 印刷术的社会影响、天文历法的发展及地位、传统科技的特点、汉字字体演变、文人画、京剧、唐诗、明清小说发展趋势:政治:由分封制到郡县制、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进、(中央机构、地方机构、选官制度、发展趋势等)、经济:唐宋经济革新(土地制度、赋役制度、商业活动和政策等变化)、明清工商业的变化(区域长途贸易、民营手工业飞跃发展)、经济重心南移等思想:儒家思想的主张和地位演变宋以来市民世俗平民化文化的发展转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阶段特征: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4、高频考点世界古代史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3、直接民主、轮番而治、狭隘性、民主政治的一般特征等)十二铜表法罗马法的特点(公民法特征、万民法特征) 等思想:人文主义5、高频考点世界近代史:思想:人文主义、因信称义、启蒙运动中的三权分立、天赋人权、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学说经济: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政治:英国代议制的形成、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德国1871年宪法,现代化特点(经济市场化政治集权化)法国1875年宪法及共和制的确立(2013年海南卷28题)巴黎公社政权特征等6、高频考点中国近代史政治: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经济: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民族工业的兴起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近代前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器物制度思想)近代后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探索(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7、高频考点世界现代史政治: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等经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欧共体和欧盟、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思想文化:牛顿和爱因斯坦8、高频考点世界现代史经济:一五计划、大跃进前后的建设探索、78年后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9、史学观念: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唯物史观、革命史
5、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参看一轮复习书第二部分)现代化史观:思维方式的理性化,价值观念的人本化,交换方式的市场化。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分配方式的普惠化,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组织方式的民主化,管理方式的法制化,活动范围的全球化。从农耕文明进入一个商工文明。 张恒山 中央党校政法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表现为:市场化、工业化; 民主化、法治化;人本化、理性化主要应用于世界和中国的近现代史。 如:英、美、法、德的民主化和工 工业化进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和启蒙运动等例如: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
6、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促进全球化的主要因素:商业和工业的革命;交通和信息的革命;殖民扩张和征服;一体化组织的建立等、整体史观主要用于世界近现代史部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0、史学方法:(异同)比较法(比较史学)、实证法(史料的举证)(史料学)统计法(数据、图标的制作、信息数字化的整合和分析)等(计量史学)以上多种史学方法的并用11、史学思维:论从史出(归纳法、一分史实一分话等)逻辑推导(演绎法)辩证分析(联系、发展、全面地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小见大等)等例如: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
7、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12、历史素养:第一,通过对史料的探究考证能力和论从史出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塑造我们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品格。说话做事,养成“言必有据,据必有核,核比确实”的习惯。例如: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份材料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表2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市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A. 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 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 吴虞在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 当时成都的享
8、受型消费场所过少第二,通过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联系比较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由此养成通达权变的态度和性格,说话做事,具有“通观全局、与时俱进”的长远眼光。识大体,明大势。例如:(2013年甲卷29)现代化是晚晴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 与2012年41题“冲击反映论”中的阶梯图似曾相识?二、文综历史选择题部分解题技巧探索1、构成选择题的四部分:时间;材料:设问:选项2、第一:要全读;读完整个题干;读完整个选项;比较四个选项第二:要两遍:沿着正确思路推一遍,
9、再用排除法反证一遍。(选与不选都知晓)第三:五项标准:是否符合材料(正确选项是材料完整意思或核心意思的体现。)是否符合史实(当时的实情)是否符合常识(自然社会(地理政治经济哲学等)常识)是否符合逻辑(逻辑一:正确逻辑:论从史出;错误逻辑:文不对题。逻辑二:正确逻辑: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错误逻辑:以偏概全(选项夸大或缩小题干意思) 逻辑三:正确逻辑:抓住主流(最重要、最根本的因素)错误逻辑:以次代主(用次要、表面因素代替主要、根本因素) 逻辑四:正确逻辑:因果匹配;错误逻辑:因果倒置 逻辑五:正确逻辑:时序正确;错误逻辑:时序颠倒是否符合语感是否体现了高(主干知识、基本趋势、高度升华,不是
10、浅显直白)、新(一般是当前主流的表达术语、观念、方式)、全(全面的概括)、严(不说绝对,留有余地)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C,按以上三个方法都可得出正确的答案。)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
11、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B是否符合材料)24、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A,B项文不对题(甲骨卜辞是用来占卜的不是祭祀活动)而且本身逻辑错误。)32、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
12、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 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 D历史上关系紧密 (A是否符合材料、史实)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民主政治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A 是否符合常识:民主政治运作的一般程序:公开集会演讲拉票投票表决)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
13、移 (A是否符合正确的逻辑二)3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杜会的影响越来越大(A是否符合正确的逻辑二)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
14、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B 是否符合逻辑三)3、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C 是否符合逻辑四)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A 是否符合逻辑四)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
15、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C 是否符合逻辑五)14、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B语言的“高”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16、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语言的“新”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C 语言的“全” )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宁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
17、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 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B 语言的“严” )25、韩国建立后,仿效欧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迟缓。20世纪60年代初,军人集团执掌政权,实行威权政治,经济高速发展。进入90年代后,韩国确立了政党政治。这反映出在韩国 A只有威权政治才能干预经济 B欧美式政治体制不适合发展经济 C经济发展与推行政党政治必须同步 D民主体制的确立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D 语言的“严” )三、主观题解题技巧1、每一个设问都由五部分构成.例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
18、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信息来自哪里?概括指出考查什么能力?我国古代考查什么时段?海洋利用的考查什么内容?特点考查什么能力?10分10分值多少?技法1:根据材料: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研读该材料,逐句地从中提炼与设问相关的有效信息,或者对几句话进行高度的概括。注意不能简单的抄材料,要进行概括(换词),见技法5材料中任何一句话没有应用到都可能造成相应的得分损失。技法2:语言的转换(换词)把具体个别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一般规范结论型学科性型甚至时代性的语言 。技法3:结合所学:从时间、地点、人物、内容、特点等多方面联系,“所学知识”包括书本(高中各版本、初中历史教材)
19、、以往高考真题、报刊、网络、新闻等等,只要对解答本题有重要帮助皆可。技法4:联系与该事物相似的事物,与该问题相似的问题;(问题的转化、知识的迁移能力)技法5:围绕核心词,多角度多层面的发散分点 技法6:问题的拆分技法7:三种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发散式思维 (从不同角度);演绎式思维:(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归纳式思维:(合并同类项)技法1根据材料 例题(2010年全国文综新课程二卷40)(37分) 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
20、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答案: 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根据材料:(1)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官营手工业衰落;(2)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3)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
21、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4)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5)“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技法2:语言的转换(换词) 例题(1) 如:冲击衰落指南针先进技术“瓷器”(如:说说瓷器在古代文明中的地位)能转换成哪些语言?日常生活用品、高端技术产品、紧俏外贸商品、文化艺术精品(2)好词来源:教科书中的结论语句、政治
22、学科中的术语、网络报刊杂志的新闻话语以往的高考真题及参考答案中的妙语妙词 等 (3)如:专有名词:(与古代农业相关的)土地高度集中、自耕小农经济、租佃关系普遍化、契约关系、依附关系等;常用书面名词:意识、价值、规则、观念、文明、(制度)设计、物化、结构、素养、认同、(社会)转型等常用动词:规范、协调、整合、拓展、质疑等技法3 结合所学 例题试题见技法1例题(1)人教版、人民版必修二:古代手工业分为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2)人教版必修二第10页: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据全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3)人民版: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生产关系(4)北师大
23、版必修二11页:到明代中期,家庭手工业的许多产品也日益商品化。(5)以及之前通过做题积累的答案。技法4:联系与该事物相似的事物,与该问题相似的问题; 例题(1)2014年海南卷27:(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日文化统一战线的特点。答案:广泛性;以抗战为共同目的;既统一又斗争;没有严密的统一组织。联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2)2014年全国课标乙卷40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联系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发展的原因(人民版必修三30页(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
24、自然的关系。(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等)技法5:围绕核心词,多角度多层面的发散分点: 例题(1)2014年全国二卷40:(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12分) 答案:清政府由禁止到时开时禁再到鼓励由自发移民为主到政府主导为主;移民政受外来侵略影响;移民主要来自邻近省份;移民禁而不止,规模逐渐扩大;从非法移居到合法定居、生产。(12分)角度:(1)移民都是什么人?移民从哪里来?移民到哪里去?什么因素推动移民?移民的途径有什么变化?移民的规模有什么变化?移民的政策有什么变化?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25、13分)答案:缓解关内人口压力;增加政府收入;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先进技术的传播;有助于抵御列强侵略;促进东北开发。(13分)角度:移民对国家、对民众、对移出地区、对移入地区各有哪些影响? 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民族等方面各有哪些作用?(3)2013年全国课标乙卷40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
26、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答案: 从沿海利用到远洋开拓;范围先进技术应用于航海;技术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和平利用;内容以民间交流为主;主体海洋意识不足。 主体政府角度1:商朝贝币、海上丝绸之路
27、、鉴真东渡、指南针用于航海、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 角度2:海洋利用的范围?海洋利用的内容?海洋利用的技术(工具)?海洋利用的主体?政府?民间?技法6:问题的拆分 例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态度,并予以析评。某考生答题:态度:由对科学充满希望到现在失望,反对西方科学,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梁启超)评价:积极传承传统文化,认识到了科学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弊端消极: 只看到西方科学的缺点,没有看到优点。 夸大了传统文化的作用,有迷信等封建色彩。态度:推崇西方科学,主张学习。新文化运动打出民主科学的大旗。评价:积极:认识到西方科学对社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认识到改变中
28、国现状必须学习西方先进思想 消极:过分抵制中国的传统文化他的得分是10分主要失分:没有“析”(分析产生某种态度的理由)(2)2013年全国文综新课程二卷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7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图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12分设问分解:太和殿是什么建筑风格? 体现什么政治特点?白金汉宫是什么建筑风格? 体现什么政治特点?唐宁街是什么建筑风格? 体现什么政治特点?白金汉宫和唐宁街组合体现什么政治特点?中、英建筑有什么共同?说明什么问题?
29、中、英建筑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问题?(某学者:解题关键:由建筑转移到清朝君主专制制度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对比。)某考生本题解答:1.我认为政治与建筑有密切联系,建筑反映了政治。2.中国太和殿是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建筑面积广大,居于故宫正中央,体现了中国大一统王朝中央集权的体制。3.英国王宫占地面积小,首相官邸占地面积也较小,体现了英国地域狭小,权力集中度较小,首相权力制约君主权力。4.中国太和殿为全国政务中心,皇帝治国理政,体现中国君主专制体制,皇权至高无上。导致秩序不可僭越的体现,其建筑模式有利于政令传达,加强中央集权,等级严格。5.与中国相比,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建筑高度较高,周围有围栏且
30、门窗高大,更为高大宽敞明亮,反映出英国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特点,人民主权,议会为权力中心,首相为政府首脑,因而首相官邸较威严,君主立宪制政府英王权力较小,门窗较多。体现便于监督,对群众开放的公开性特点,更为亲近民众,英王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如上,不同建筑风格是其政治制度思想的体现。他的得分:9分(得分率0.75) 主要失分点:英国王宫与首相官邸的对比特征不明显,各自特征不清晰。最后结论不准确(过于绝对)四、最后阶段复习的最主要内容:1.回归学科体系,完善知识网络。依据高考真题补充完善知识体系。依据通史体系,构建知识网;依据专题体例,构建知识链;依据五个什么深挖知识点。(什么缘由、什么内容、什么影响、什么特点、什么启示)2.回归高考真题,熟悉解题思路。 社会上流传的复习题往往粗制滥造,不得要领,不分良莠地抓着就做,最容易产生误导。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当你真正把格式搞透了,这些试题便有如己出,临考时对试卷就绝无陌生之感,并会触类旁通。 刘芃考试文集476-477页五、热点问题(见第三轮的复习)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亚投行;(PK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周年纪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市场经济的决定作用(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调整、苏联中国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反腐风暴、APE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