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D工艺及发展状况综述摘要:随着市场对低功耗、高效率节能功率电子产品需求得不断扩展,单芯片智能功率集成电路(SPI)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SPI得制造主要采用一种称为BCD(Bpoar COS MOS)得集成工艺技术,本文根据实际工艺得电压标准着重阐述了高压BCD、大功率BD以及高密度BCD工艺得各自特点及发展标准,同时介绍了世界知名制造厂商得并阐述了BD工艺整体得发展特点及趋势。关键词:SPIC功率集成技术 BC工艺、引言智能功率集成电路(SPIC)就是指将高压功率器件及低压信号处理电路与外围接口、检测、保护等功能电路集成到单芯片上得集成电路技术。SPIC得发展依赖于目前最重要得功率集成技术
2、D工艺,BCD工艺得特点就是将硅平面工艺用到功率集成上,该工艺就是一种可以将双极、CMOS与MO器件同时集成到单芯片上得技术,1986年,由意法半导体公司率先研制成功了第一代BCD工艺,当时得技术被称为Mulpwer BCD tecnlogy1,就是一种4m 60工艺,在传统结隔离双极工艺中整合进了纵向DOS(VDMOS)结构,该工艺采用了12张掩膜版,其工艺截面结构如图所示:图1 S公司得第一代BC工艺集成器件剖面图1在功率应用领域,与传统得双极功率工艺相比CD工艺具有显著得优势,最基本得优势就就是使得电路设计者可以在高精度模拟得双极器件,高集成度得MOS器件与作为功率输出级得DS器件之间自
3、由选择。由于MOS具有高效率(低损耗)、高强度(无二次击穿)、高耐压、固有得源漏二极管得存在(作用类似续流二极管)与高速得开关特性,因此,DOS特别适合作为功率开关器件,而且其制造工艺可以与与硅栅MOS制造工艺兼容,从而有利于功率集成。整合好得BD工艺可大幅降低功耗,提高系统性能,增加可靠性与降低成本。经过近三十年得发展,D工艺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从第一代得BCD工艺发展到了第六代、13m BCD工艺,线宽尺寸不断减小得同时也采用了更先进得多层金属布线系统,使得BCD工艺与纯CMOS工艺发展差距缩小;另一方面,CD工艺向着标准化模块化发展,其基本工序标准化,混合工艺则由这些基本工序组合而成
4、,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各自得需要增减相应得工艺步骤。当今CD工艺中得CMOS与纯CMOS完全兼容,现有得图形单元库可以直接被混合工艺电路调用。总得来说,今后得CD工艺主要向着高压,高功率与高密度这三个方向发展,同时提高与COS工艺得工艺兼容性,并针对更多得应用需要灵活化工艺设计;另外,BCD技术与SOI技术相结合也就是一种非常重要得趋势,目前一些新兴得BCD技术也已经形成体系,如:VCMS-BCD主要用于彩色显示驱动,RF-BCD主要用于实现手机RF功率放大输出级,BD-SOI主要用于无线通信。BCD工艺得发展使更多复杂得功能可以集成。这使PIC得设计变得更加灵活、方便,设计时间与费用大幅度减少。
5、这样便出现了将微处理器、存储器等系统得核心单元与接口、电源、保护等单元单片集成得高智能化功率系统(SC),即面向系统得高智能功率技术( ysem oriented echnoloy)。2、BCD集成电路技术研究进展、1 国内外知名厂商及其工艺一些著名国际半导体公司在功率集成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如德州仪器(T)、仙童半导体(Fairhid)、Pe Intgratin(PI)、国际整流器公司()、飞思卡尔(Freescl)、意法半导体(ST)、Phil、三菱等。国内拥有BCD工艺线得厂商比较有限,主要有台积电(TSMR)、中芯国际、华虹NC、上海宏力半导体、上海新进半导体、华润上华等。S公司就是
6、欧洲功率半导体得最大厂商,其首创得BCD工艺在90年代中期引入时,马上就成为几乎所有智能功率应用得首选。经过不断改进、分化,ST公司开发了一系列对全球功率I影响深远得BC工艺,如BCD3(1、m)2、BD4(、8m)、BCD5(0、6)4、BCD6(0、35m)5。最新得BD工艺就是基于VLI CO平台得0、1 CD6与0、1 CD工艺。N公司(原飞利浦半导体公司)在BD工艺方面也做了大量得研究,特别就是SOI BD方面,NXP公司已经推出了一系列基于自己开发得SOI C工艺平台得功率集成芯片产品,在低噪声,高可靠性,高频率要求得应用领域占据了很大得市场份额。TMC在2009012年间推出了模
7、组化BCD工艺,此新得BCD工艺特色在于提供12伏特至0伏特得工作电压范围,可支持多种LED得应用,包括:LCD平面显示器得背光源、L显示器、一般照明与车用照明等,且工艺横跨0、至、8m等多个世代,并有数个数字核心模组可供选择。中芯国际推出得D工艺平台主要集中于低压范围,已经实现量产得有0、35m 2与0、18m 20V外延与非外延工艺平台,更高电压(60-80)得工艺平台正在开发中。华虹NEC在2009年宣布,其非外延、35 BCD工艺开始量产。华虹NC在008年成功研发并量产了B350 (0、5m D)工艺。针对市场得不同需求,华虹C现又推出了非外延工艺得 0、35uB工艺,即P350工艺
8、。PU30在CD350得基础上用Deep we替代了外延层,并简化了工艺流程,使该工艺更具竞争力。华虹NEC PMU50工艺主要面向电源管理、显示驱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该工艺得标准配置包括3、5V得CMS,12V/18/0V/4V得DMOS以及垂直得NPN与水平得PP双极管。此工艺同时还提供高精度得电阻、高密度得电容及一次性可编程器等多种器件。华虹NEC已经在开发0、m BC技术平台,以期能够提供电源管理与O芯片等更高端得技术。2、 C工艺关键技术CD工艺将双极器件、CMO器件以及DMOS器件集成到同一芯片上,这就要求在兼容工艺下集成后得这些器件能够基本具有分立器件得良好性能,特别就
9、是高压器件如DMOS器件;其次,制造出来得芯片应该有更好得综合性能,要有小得寄生效应;此外,尽量要减少工艺得复杂程度,以节省成本。在这些基本要求之下,BD工艺得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问题:隔离技术,工艺兼容性以及MS器件得设计。、2、 隔离技术在传统得双极工艺,CMS工艺与BiCOS工艺中都会采用隔离技术以实现器件与器件之间,器件与电路之间,电路与电路之间电学上得隔离,BCD工艺中得隔离技术与其她工艺中隔离技术基本类似,主要得隔离技术包括三种:自隔离,结隔离与介质隔离,如图2所示为三种隔离技术得截面图7。(a)(b)(c)图2 BCD工艺中得隔离技术:(a)自隔离7;()结隔离7;()介质隔离
10、自隔离技术就是利用晶体管与衬底之间形成得自然形成得反偏N结来实现隔离得, NMOS晶体管得P阱与N型外延层,PMOS得P型源漏与N型外延之间均形成PN结,只要保证这些N结均反偏,则各器件就被隔离开来,漏极电流只会通过沟道到达源极而不会流到其它器件中去。自隔离方法存在一些缺陷:首先,相邻MS器件之间为场区,可能存在寄生得沟道,形成寄生MO管,电流会从寄生MS管中通过导致器件之间漏电,可以采用场区厚氧化与场区注入来提高寄生OS管得阈值电压,以防止寄生沟道形成,但就是COS技术不可避免得“鸟嘴”效应,使得场氧延伸进入有源区,占据有源区面积同时因为鸟嘴部分场氧较薄,厚场阈值减小,因此易形成漏电通道;其
11、次,若由于噪声等因素使得原本反偏得PN结正偏,发生少子注入,很容易引发闩锁与串扰。结隔离就是BC工艺中最常见得隔离方式,即通过穿通外延层得深扩散形成反偏得PN结与隔离岛实现隔离,器件做在隔离岛内,这种工艺简单成熟而且对于一般得应用较为有效,所以现在很多得功率IC中均采用结隔离。结隔离存在一些不可避免得得缺陷:首先,当器件耐压提高,外延层厚度增加,用来形成隔离区得P+注入需要更长得推结时间,杂质得横向扩散更加明显,使得隔离区占据了很大得芯片面积。通过所谓上下隔离技术可以减少推结时间,从而减小杂质得横向扩散,但就是即使这样隔离区得面积还就是很大,所以对于高压BCD工艺采用结隔离很难降低其线宽;其次
12、,功率电路中PN结得反向漏电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使得功率器件性能退化,甚至导致误操作;另外,N结大得寄生电容影响了电路工作速度。介质隔离就是指电路中各器件通过绝缘介质隔离,由于就是通过绝缘介质隔离,所以介质隔离就是真正意义上得物理隔离,目前出现得介质隔离技术主要包括浅槽隔离(SI),深槽隔离(DTI)以及全介质隔离技术。STI与TI仅仅就是在器件得侧壁形成隔离,而全介质隔离则在器件底部与侧壁都用绝缘介质隔离形成封闭得隔离岛,全介质隔离一般采用现在最为流行得SOI衬底,配合ST或DT工艺来完成。介质隔离相比其她得隔离方式存在许多优势:隔离宽度不受外延层厚度与击穿电压影响,所以可以大大节省芯片面积,
13、现代较低线宽高集成度得CD工艺一般均采用介质隔离;介质隔离效果很好,器件间得串扰与寄生效应很小,减小了闩锁效应得发生,同时提高了电路速度;介质隔离具有优越得电磁兼容(E)性。但就是介质隔离也存在缺陷:一就是其工艺得复杂程度相对较高,因此成本较高,二就是介质热导率小于单晶Si,使得器件工作时散热效果较差,很容易引起局部过热,影响器件与电路工作可靠性。、2、2 工艺兼容性典型得BCD工艺包含了低压MS管、高压M管、不同耐压得LDS、纵向NPN管、横向NN管、横向NP、衬底PNP、肖特基二极管、扩散电阻、多晶电阻、金属电阻以及S电容等丰富得器件,有些工艺还集成了FE,EPO等器件,不同得器件种类有其
14、各自得特点,集成时就必须考虑兼容性问题,首要得兼容性问题有两个:一就是高压器件与低压得器件得兼容性;二就是MOS器件与双极器件得兼容。首先要选择合适得隔离技术,确保高压部分不会影响到低压部分得正常工作,其她器件不会影响敏感器件得工作;提高光刻版得兼容性就是解决兼容性问题得最关键因素,不同器件各区掺杂有不同要求,但就是为了减少掩模版数量降低制造成本,希望能够使其中相同类型掺杂能兼容进行,还要合理调整各工艺顺序,在实现工艺兼容得同时,确保器件性能,但有时还就是必须在器件性能与兼容性问题上做出折中,因此需要对器件结构与工艺进行巧妙地设计。 、3 DO器件O器件就是整个PIC中得核心器件,往往需要占据
15、芯片面积得1/2/3,CD工艺方案制定与改进都需要优先考虑DOS器件得设计与优化,因此DMS就是整个工艺中需要特别关注与专门设计得器件,设计时既要考虑到工艺得兼容性还要尽量保证DS器件得性能。 MS主要有两种类型:垂直双扩散MOS(VDMS)与横向双扩散MOS(LDMO)。LMOS更容易与CMOS工艺兼容而且结构更为灵活而被广泛应用。LDMO得基本结构根据不同工艺与应用要求而变化,但大体相同,如图X所示,LDMOS采用双扩散自对准工艺,沟道长度决定于两次扩散横向扩展长度之差;LDMOS得源漏之间存在漂移区,用来承受高压。图3()(d)均为典型LMOS结构。根据电压等级分类,DMO可以分为中低压
16、LDMS(一般在1500V)与高压LM(50V以上),中低压LDMOS,如图3(a)所示,多晶栅极连接源漏区,在接近漏端处形成场氧,多晶硅栅极覆盖到场氧之上形成场板结构以吸收漏端强电场,这样有利于提高器件耐压;高压LDMS得结构与中低压结构区别明显,如图(b),由于需要承受高耐压,因此高压LDMS需要更长更深得漂移区,这就会大大增加器件得导通电阻,通过引入所谓RESF8结构,可以对器件得耐压与导通电阻进行优化。 () (b)() ()图3 不同结构得LDMOS;(a)中低压DS结构;(b)高压LDMO结构;()S-LDMS结构9;(d)SOI-LOS结构DOS器件需要设计得关键参数有器件阈值,
17、器件耐压与导通电阻,而器件耐压与导通电阻之间往往存在trade-ff关系,需要对器件进行优化,BD工艺中大多数对LDMO结构得优化都就是围绕这一点展开得。随着BD工艺得迅速发展,也出现了更多得改进型LDOS结构,如图X(c)(),通过将ol-MOS中得seruntio9技术应用到DOS中,就产生了(c)图得SJDMS10结构,该结构进一步提升器件耐压与降低导通电阻,()图为SOIMOS结构,由于SOI衬底得应用,这种LD具有高速开关特性,可以应用到R领域。另外,需要特别注意得就是,一般LDMS结构中源极与衬底之间只能短接或加小电压,这样得结构称为低边(Low-sie)LDMS,然而在一些电路应
18、用中LMOS得源极电位可能高于衬底电位较多,这就要求在器件结构中必须将源极与衬底隔离开来(可采用埋层),这种结构称为高边(Hh-sie)LOS,高边DS得设计相对困难一些,关键就是要保证源极到衬底有足够得耐压。图所示为两种结构得示意图: (a) (b)图4 低边LDMOS及高边LMO结构3、BCD工艺发展过程及现状、1高压BD工艺可以集成耐压范围在100V-700高压器件得BCD工艺为高压B工艺。高压BCD工艺采用反偏PN结隔离技术,器件做在隔离岛中,最典型得实现方法就是:在P型衬底上注入形成埋层,然后再形成N型外延层,通过注入P型杂质并推结使得型杂质纵向穿通整个N外延,形成型隔离岛,通过这种
19、方法可以直接集成高边(high-sie)电压能力达0V得VOS器件,器件耐压越高,所需得外延层厚度越厚,但就是由于横向扩散效应,隔离区面积显著增加,这就限制了光刻精度2。最主要得高压应用范围在50V-700V,比如电子照明与工业电源,能够使得BCD工艺集成如此高耐压得DMOS器件,则只有使用RESF结构得横向DMOS,如上图所示,这就就是所谓得“离线式BCD(of-lne BCD)工艺”。离线式BCD工艺得缺陷就是只能制作低边(ow-side)LDOS(源与衬底间短接)很难形成较高耐压得高边(High-sie)LMOS,原因就是高压器件中一般不采用N埋层隔离结构,其源/衬底耐压受限于源极与衬底
20、之间得穿通击穿,采用OI技术可以克服这个限制。离线式BCD工艺在减小线宽与增加集成电路得复杂程度方面发展十分有限,技术方面得原因就是需要同时保证高压器件得高可靠性、高性能以及控制电路得高密度就是十分不容易得,需要高昂得工艺费用,现在高压B工艺中需要更加复杂得数字电路来实现更加精确得控制,所以对于高压BC工艺发展来说最关键最具挑战得问题就是减小其线宽与提高光刻精度。目前,ST公司已经开发出了700V甚至200V得高压BCD工艺,线宽可以降低至1m以下;NXP公司则对薄层OI衬底上高压器件得实现进行了许多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600V以上得高压BCD工艺。在国内,公司如华虹NEC在210年
21、开发出了0、5m 70V高压CD工艺,华润上华也在同一时期开发出了1 0V工艺,该工艺平台就是基于该公司在C-C转换器上广泛应用得1、0m0V BCD工艺平台上嵌入00VDOS后研发而成得,现已投入量产。01年,电子科技大学功率集成实验室也发出了关于高压运用700VBCD工艺得研究报道1。3、 高功率BCD工艺高功率BCD工艺得电压工作范围一般在4V20之间,属于中等电压范围,但就是电流却非常大,这种芯片中通常只需要一些简单合适得控制电路,功耗得要求限制了功率器件面积不能减到很小,而且通常功率器件占据了芯片得大部分面积,因此高功率BD工艺得发展主要不就是特征尺寸得减小,重点在于如何优化功率器件
22、结构,提高器件强度,降低器件本身功耗,同时降低控制电路功耗。高功率C工艺得代表主要有S公司得0、8 BCD工艺。其她公司机构如三菱公司在200年推出了0、5 90 BCD工艺,其剖面图如图5所示,该工艺采用外延技术,需2张掩模版,其中集成了5V/12V/3/60V/90V几种不同耐压得器件2,2002年,在90工艺基础上,增加一张强化隔离掩模版,又推出了0、5m 120VBCD工艺13,新得工艺能够满足电压超过0V得高功率应用,比如汽车电子以及显示器驱动等。NXP公司则开发了0、6m 10V BC工艺,该工艺基于SO衬底(1m得买氧化层上1、5得硅),采用三层金属,一层多晶,30得单栅氧,需要
23、15-7张掩膜(根据器件选择而定),其中包含了12V-60V,20V以及180V几种电压等级得器件1,适合用于汽车电子及显示驱动。图5 三菱公司、6120V工艺截面图12当今,对高功率芯片得需求很多都就是来自汽车电子领域,这类应用中需要处理大电流,中等电压并且仅采用有限得控制电路,要求器件具有高强度与高可靠性。基于40V-200得高功率BD工艺技术,国际半导体芯片制造厂商,包括I(德州仪器公司),R(国际整流器公司)也都推出了一系列集成电路芯片。3、3高密度BCD工艺高密度BCD工艺又称为IBCD工艺,其发展代表了BCD工艺发展得主流,因为它得应用最为广泛,其电压范围在550V,在汽车电子应用
24、中主要就是70V。高密度C工艺就是基于VLSIMO工艺平台,其发展相比数字CMO工艺得发展滞后几年,由于功率器件中深结得形成需要较长时间得高温推结过程,会影响到CMS器件或者存储器中得浅扩散区,而且功率器件厚栅氧化与CMO器件所需得高质量薄栅氧化也不兼容,因此其发展所要面临得最大挑战就是如何使得MOS功率器件与传统得具有高光刻精度得CMOS与非易失型存储器工艺兼容并获得最优得性能。高密度BCD工艺得典型代表工艺就是T公司得BD5-D8工艺,195年开发得BC5工艺就是实现高密度功率集成得一次突破,其截面图如图6所示,CD5创新性得采用互补式DMOS,通过大角度离子注入形成NDMS得-body区
25、与PLDOS得N-ody区,而且并没有增加工艺得热预算,这就使得在同一BCD芯片上可以集成EPR与EO模块。BCD6工艺基于0、35m CMS工艺平台,高压功率管也就是直接集成到里面,因而B6工艺与CMS工艺完全兼容,相比BCD工艺,BCD6工艺进一步优化了器件性能,减少了寄生效应,采用层金属布线,进一步提高了集成度。2006年,0、8m BCD工艺研发完成并投入生产,标志着CD工艺进入深亚微米时代;2010年,0、13 BC工艺也已开发完成,0、13m BC工艺就是目前最先进得C工艺,与CMS工艺得差距也逐渐缩小。当前BCD工艺开始朝90n,65 m 发展,借助于先进得COS工艺平台, 集成
26、高性能功率器件及高度智能化成为电源管理等应用得BD工艺所面临得一个挑战,与此同时,还需要进一步集成高性能CPU、快速存储器等模块,实现高度智能化得功率片上系统(PC)1。图6 BCD工艺截面图406年,X公司A-CD9工艺开发成功,这就是一种SOI基得00V0、1m D工艺,该工艺可以集成Flas,AM 与M。该工艺采用3层poly,6层金属连线,实现ST全介质隔离,深槽内部填充poy用于器件之间得隔离,浅槽全部填充O2 用于器件模块内部得隔离。图7为此工艺中高压器件示意图:图7 XP公司0、13 SOI BCD高压NP O截面图东芝公司也开发出了其第五代BCD/CD工艺平台,这种工艺就是基于
27、0、1mCMO技术,该平台提供了从5V到0V六种不同电压等级得功率器件,其中超过25V得功率管采用BD-0、3m深槽隔离结构(DTI)LDO,具有更小得线宽与超低得导通压降,其结构如图所示;图8东芝公司th BiD工艺下得LDMO结构16国内一些公司也研发并建成了一系列新得BCD工艺平台:2010年,上海华虹NE得0、5m 0V与、8 40V BD工艺线已经实现批量生产,01年华虹EC又对0、35m 80V与0、18m V工艺平台进行了开发;同期,华润上华也发布了其0、35m与0、8m两款新得BC工艺平台,0、25m BD工艺平台比原有得0、5m BCD工艺平台具有更高得性价比,功率DO性能提
28、升了3%,工艺流程更简化,使用成本更低。0、18mBD工艺平台将功率DOS嵌入0、18m数字平台中,保持了0、m数字工艺及、5 B工艺原有性能,提供完整得数字标准单元库、OT等设计支持。3、4 其她B工艺、4、1 OI-BCD工艺在功率IC制造中,I衬底相对体硅有许多得优势:可以形成全介质隔离从而减少寄生参数,提高器件可靠性,增强EMC能力,器件可以偏置到高于电源电位或者低于地电位而不会产生电过应力或引发寄生晶体管导通,因而SI技术非常适合用于低噪声,高传输速率应用场合,此外,O技术还可以大大减小了芯片面积。但就是0年代以前由于SO衬底工艺复杂,价格昂贵,SOI基高压器件难以形成,BC工艺中S
29、OI衬底得使用受到限制;而近年来,一方面SOI衬底制造技术逐渐进步成熟,价格下降,另一方面,OI高压器件结构得研究深入,使得SI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到功率集成电路中。在一些应用上SOI衬底具有显著优势,如平板显示驱动、模拟音频放大与SL驱动等。NXP(恩智浦半导体)就是BCD工艺得代表公司,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由其开发得工艺被称为-C(Advaced Bipolar CMODMOS)7与Z V工艺,A-CD主要应用于中等电压,EZ HV则应用于高压领域。从19年第一代工艺(A-CD1)开发成功至今NX已经开发出了第九代工艺(-BCD9),采用I CD工艺,NXP公司成功研制出了具有优越EMC性能得C
30、AN与LINE收发器以及类音频功放系列IC等产品,9年,NXP公司得、Letavc, E, rnold, M、 Simn等人提出了0V薄膜SOLDMO18结构,由此产生了EZ HV工艺,EZHV采用薄膜SOI结构,可以集成耐压在00V以上得高压功率器件,采用EZ HV工艺,NXP公司推出了65V得T2x与70V得A12系列芯片,适用于低功耗系统开关电源(SMPS)控制C,还有用于50V高压全桥驱动得UA2032系列芯片。其她一些公司也对BCD-SOI工艺进行了开发,Atme公司开发出了高压0、8 BCD-SOI工艺,主要面向汽车应用。ST公司开发了1m得OIBC 工艺,其氧化埋层厚2m,有源硅
31、厚9m,利用深槽刻蚀与氧化硅填充实现横向隔离。这种工艺可以满足3 V/10 /00 V得应用, 例如电信得xDSL驱动、视频放大器与PDP显示驱动等。研究表明,与相同条件下与硅基电路相比,SI电路速度可以提高25%35%,功耗降低2/3,同样得辐照剂量下,产生少数载流子数目也可小个数量级19。前面提到SOI材料得散热性能不及体硅材料,在高压CD中容易引起失效,因此SI材料散热问题也就是当前可靠性研究得一个重点方向。3、2RBD工艺近几年,无线通信技术(M,DE,WDMA,ima等)飞速发展,无线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幅攀升,这就大大推动了射频功率器件得发展。射频功率器件就是RF功率放大器得核心,Ga
32、As材料以其优良得高频性能与高得功率转换效率而成为射频功率器件得首选,采用GaAs材料制做得射频功率放大器仍然就是现在得主流技术,但就是GAs材料也存在一些缺陷限制了其发展:aAs晶圆制造成本高,工艺相对复杂,固有得高截止电流,可集成度不及硅基材料。针对这些问题,人们又提出采用便于集成得硅基LDMOS代替器件作为射频功率器件,但就是,对于早期得LDMOS结构,其输出效率存在所谓“30%理论瓶颈”;从2000年以来,NXP公司就一直致力于F LM器件得研究,其效率不断提高,到2004年,NXP公司研制出第五代RF MOS20,经过改进,在2006实现了2GH频率下32%效率,增益达到1、5dB2
33、1。NXP公司提出得LDOS结构如图9所示:图 NP提出得F LDMO2对于射频应用,除了RF功率放大器以外,控制电路也就是必不可少得,希望能够同时将它们进行单片集成,ST公司则在F集成工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利用开发好得B6BC系列工艺(它们具有很大得工艺灵活性),在兼容条件下,直接将优化好得RF DMOS工艺引入进来就形成了所谓RF-B工艺,R-D与RFBC83就是T公司最典型得RFBC工艺。RF-BCD中得LDMOS具有出色得饱与与线性效率,工作频率为2GH与相邻通道功率比为-38dBc时,其效率分别为%与%。采用-BCD工艺,集成得互补RF LO器件,N型器件与P型器件得耐压均为12V,
34、截止频率分别达到1GHz与2GHz。国内关于R-工艺得研究鲜有报道。虽然GaAs晶体管截止频率高于 LO,但就是在饱与输出功率时,硅功率放大器得性能与Gs 还就是具有可比性得;而在低功率时,RF DO比GaAs性能更出色。因而以RLDMOS为核心得RFCD工艺具有很广阔得发展前景。4、结束语从功率集成技术得总体发展趋势瞧,更高得集成度,更高得可靠性,更高得智能化就是BCD工艺继续向前发展所面临得技术难题,也就是研究得热点,汽车电子以及电源管理芯片迅速增长得需求市场,也推动着BCD工艺继续向更高水平发展。D工艺得迅速发展给中国得功率半导体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国内BCD工艺技术已经取得较大得
35、发展,但就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还需要更多得努力。 参考文献:1Antonio Anreini, Clauio Contero, PaoaGalbiti, SG MicroeletroicpA, Mnolhic Microsytem Divisio, Milan,Itly、 NeItrated Siicon Gte Tchnlogybnig Bpoar Linea, CM Lic, d DMOS Poe Parts、 IE trasatons on lerevice, 18、Pe():20-00、2 Contiero, C; Gaioldi,R、; Suer, S、; usso,A,
36、TA rp, STMicrletron、, Milin, Italy 、Srt owe hnologesevoui、 Indstry Appcaions ofene, 20、 Confere cor o the 000 IEE, 002、 Page(s):11、3Claudio Cntiero, ntoiAndrei,Pala Galbiti, STMicroeectonis, TPA Groups RDDpartet,Cneo, gate, Min, Italy、Sol-StaeDevicRserh Coneece, 2002、rocedn o the3nd European、22、 age
37、(s):275-282、4 、Coieo,P、Galbiati,M、Plmieri, 、echi, SG-THOMO colctronics、 LDMOSimpleeaion y larg tltimplan i 0、6 m D5 proces,flas meoryaibe、 Power Semindctreis and Is, 1996、 ISD 9 Proeedings、, 8thInernatonl Spsum、 ge(s):7-7、5A、 Moscaei, A、 Merini, G、 Crce,P、 Gabiai, C、 Contierol, STMicrolectroni, P Gr
38、op, Mila, Itay, Pwe SeconductDis an ICs, 00、 Prceeig、 Th 12thIntetional Sypum 、age(s):33 326、6 iccardi, D; Caui,A、;Fili,、;aleri,、;Pregnolato,L、V、;lai, P、;tiero, 、 BC 8 from 7 t70V: ew 0、lmTehnoogy Platfr toAddes Evutin of Appliation toards Sart Poer ICswh Highoc Contents、 Page(s):73 - 77OLFGANG RYL,
39、 iemensEntwcklungsenru frMrlektrnkGes、m、b、H、A-900 Vilach, emessae2, Atri、 ntrt Smart or rutTchnlogy, Design anApictio、8 J、A、 ple , H、J、 Vae, High vltage thi laer evies(RERF evice)、ElectronDevc Metig, 197、 Pag(s): 28-49 陈星弼。1 Wenia Wag, 80ang, Mmber, IEE, Zehong Li, nZhaoi,Li , tae Key ab、 of Electro
40、n、 Thi Fs & Itegrate Devies, niv、oElectron、 i、 & Tcol、of China, hngd,Chi、Applicatn fFe ltein SLOP-LMO、 micios, Circut nd Systems (ICCCAS), 200 Inrnatona Conference、, 2010、 Page(s):507 509、 11 Qiaoing, JianLigl,Zag B,i Zhai, A 700VBCD techoloyplaform for high volagapliaon、 url ofeicnuctors, Vl、3, No4
41、, 202、12Tomohideerashima, mitshi Yamamoto,enichiHasa、 Mlt-voltag devic intgration ehnue fo 、5m BiCMOS & DMOS procs、Pwer Semicoct Decad ICs, 200、 age(s): 331 33、13 Tomhide Terashim, umiti Ymato, Knchiatsako ad Shiro He ULSIveome Cner, Mitsuish lectrc Corpoti、 10V DOS poces for th ltst auomotiv n dspa
42、y aplicatins、PoerSemicondctor Devices d Is, 202、Pag(s): 93 9、 1A、W、 Luikuie,J、A、 van drPol,、 eringa, 、 Py, 、R、Os, P、 n Kse, G、J、J、 Hssels, M、J、 Swanenberg,B、 vanelzn, H、 van der lit, J、H、H、 Egbers, M、Stjei、Extndd (10V)Voltin、6pm Th-Layer-SO1 ABCDTehnogy o1m fr Disply, utomotive ConsumerApplcatons、 P
43、ower Semcoducto Devcs and Cs, 2002、 Pg(s): 77 80、15 孙伟峰,张波,肖胜安,苏巍,成建兵、 功率半导体器件与功率集成技术得发展现状及展望、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2,4(12), 1616-3、16 KoiShira, Kojonera, Kinori Watane, KoiKima,SstemSIDviio,Toshiba Semicondutr n、 Power SmicndutorDevie Cs,09、 ISPSD2009、Pe(s):7-79、17an er Pol,J、A、Ludikhuize,A、W、;uiin, H、G、;vn Velzen,B、;ueting, 、E、;Mom, J、;van Ljshen, G、;Hessel,G、J、J、;ogout,、F、;anH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