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F 1245.4-2019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特殊要求和安全要求-(高清原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00011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71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1245.4-2019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特殊要求和安全要求-(高清原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JJF 1245.4-2019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特殊要求和安全要求-(高清原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JJF 1245.4-2019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特殊要求和安全要求-(高清原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JJF 1245.4-2019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特殊要求和安全要求-(高清原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JJF 1245.4-2019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特殊要求和安全要求-(高清原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 J F1 2 4 5.42 0 1 9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特殊要求和安全要求P r o g r a mo fP a t t e r nE v a l u a t i o no fF i x e dA CE l e c t r i c i t yM e t e r sS p e c i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a n dS a f e t yR e q u i r e m e n t s 2 0 1 9-1 2-3 1发布2 0 2 0-0 3-3 1实施国 家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安

2、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特殊要求和安全要求P r o g r a mo fP a t t e r nE v a l u a t i o no fF i x e dA CE l e c t r i c i t yM e t e r sS p e c i a lR e q u i r e m e n t sa n dS a f e t yR e q u i r e m e n t sJ J F1 2 4 5.42 0 1 9部分代替J J F1 2 4 5.1 62 0 1 0 归 口 单 位:全国电磁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国网浙江

3、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全国电磁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邓凌翔(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李 博(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江 洋(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参加起草人:邵羽达(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李保婷(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姚 力(国网浙江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朱中文(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2)4 概述(3)5 法制管理要求(3)6 计量和技术要求(4)6.1 额定工作条件(4)6.2

4、 准确度要求(4)6.3 允许的影响量(5)6.4 允许的干扰(6)6.5 功率消耗(6)6.6 无线电干扰抑制(7)6.7 安全要求(7)7 型式评价项目表(1 1)8 申请单位应提交的技术资料和试验样机(1 1)9 型式评价项目的试验方法和条件(1 1)9.1 通用试验条件(1 1)9.2 准确度要求(1 2)9.3 允许的影响量(1 3)9.4 允许的干扰(1 5)9.5 功率消耗(1 6)9.6 无线电干扰抑制试验(1 8)9.7 安全要求(1 9)1 0 型式评价记录格式(2 5)附录A 试验项目列表(2 6)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引 言

5、安装式交流电能 表 型 式评 价 大 纲参 照 国 际 建议O I ML R4 6-1/-2:2 0 1 2和G B/T1 7 2 1 5系列国家标准的内容,并按照J J F1 0 1 62 0 1 4 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编写导则的要求编制而成。包含如下5个部分:J J F1 2 4 5.12 0 1 9 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有功电能表;J J F1 2 4 5.22 0 1 9 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软件要求;J J F1 2 4 5.32 0 1 9 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无功电能表;J J F1 2 4 5.42 0 1 9 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特殊

6、要求和安全要求;J J F1 2 4 5.52 0 1 9 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功能要求。在使用 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进行交流电能表的型式评价试验时,应根据电能表的特征选择大纲相应的部分。本系列大纲替代原系列大纲J J F1 2 4 5.162 0 1 0,与J J F1 2 4 5.162 0 1 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采用新的框架结构:不再采用通用要求-特殊要求的结构。以国际建议O I MLR4 6-1/-2:2 0 1 2为主,增加G B/T1 7 2 1 5系列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J J F1 2 4 5.12 0 1 9和J J F1 2 4 5.22 0 1 9基

7、本涵盖了O I MLR4 6-1/-2:2 0 1 2的内容;J J F1 2 4 5.32 0 1 9参照了国家标准中无功电能表计量和技术要求的内容,按照J J F1 2 4 5.12 0 1 9的架构编写;J J F1 2 4 5.42 0 1 9按照J J F1 2 4 5.12 0 1 9和J J F1 2 4 5.32 0 1 9未涉及但国家标准包含的 计 量 和 技 术 要 求 以 及 安 全 相 关 要 求 的 内 容 编 写;J J F1 2 4 5.52 0 1 9在J J F1 2 4 5.62 0 1 0的基础上修订。增加了软件要求:J J F1 2 4 5.22 0 1

8、 9参照国际建议O I MLR4 6-1/-2:2 0 1 2计量性能保护章节的内容,结合我国电能表的技术特点和管理要求对电能表提出软件要求,并给出验证方法。增加和修改了计量和技术要求:增加了耐久性、高次谐波、差模电流干扰、电流快速变化、振铃波等项目,修改了电压和电流谐波、恒定磁场、射频电磁场辐射、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振动、阳光辐射防护、防水等试验项目。本系列大纲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 J F1 2 4 5.12 0 1 0 安装式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通用要求J J F1 2 4 5.22 0 1 0 安装式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特殊要求 机电式有功电能表(0.5、1和2级)J J F1 2 4

9、 5.32 0 1 0 安装式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特殊要求 静止式有功电能表(0.2 S、0.5 S、1和2级)J J F1 2 4 5.42 0 1 0 安装式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特殊要求 机电式无功电能表(2和3级)J J F1 2 4 5.52 0 1 0 安装式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特殊要求 静止式无功电能表(2和3级)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J J F1 2 4 5.62 0 1 0 安装式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特殊要求 功能类电能表本规范的特殊说明:本规范主要参照G B/T1 7 2 1 5.2 1 1以及I E C6 2 0 5 2-3 1的

10、内容编制而成。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特殊要求和安全要求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频率为5 0H z或6 0H z单、三相安装式有功和无功电能表(以下简称仪表)的特殊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型式评价。本规范不适用于标称电压超过6 0 0V(多相仪表为线对中线电压)的仪表、用于连接电子 式 互 感 器(G B/T 2 0 8 4 0.82 0 0 7)的 仪 表、用 于 连 接 低 压 电 流 传 感 器(I E C6 1 8 6 9-1 0:2 0 1 7)的仪表、携带式仪表、标准电能表及仪表寄存器的数据接口。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

11、文件:J J F1 2 4 5.12 0 1 9 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有功电能表J J F1 2 4 5.32 0 1 9 安装式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无功电能表G B/T5 1 6 9.1 12 0 1 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 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GWE P T)G B/T1 6 9 2 7.12 0 1 1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1部分:一般定义和试验要求G B/T1 7 2 1 5.2 1 1 电测量设备(交流)通用要求、试验和试验条件 第1 1部分:测量设备G B/T1 7 6 2 6.1 22 0 1 3 电磁兼容 试验和

12、测量技术 振铃波抗扰度试验G B/T1 7 6 2 6.2 92 0 0 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G B/T2 0 8 4 0.82 0 0 7 互感器 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I E C6 0 0 6 8-2-7 5:2 0 1 4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 h:锤击试验(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t e s t i n gP a r t 2-7 5:T e s t s.T e s tE h:H a mm e r t e s t s)I E C6 1 0 0 0-4-8:2 0

13、0 9 电磁兼容(EMC)第4-8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EMC)P a r t 4-8:T e s t i n ga n dm e a s-u r e m e n t t e c h n i q u e sP o w e r f r e q u e n c ym a g n e t i c f i e l d i mm u n i t yt e s t)I E C6 1 0 0 0-4-1 9:2 0 1 4 电磁兼容(EMC)第4-1 9部分:试验和测量技术 交

14、流电源端口信号频率范围为2k H z 1 5 0k H z的差模传导干扰试验(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EMC)P a r t4-1 9:T e s t i n ga n dm e a s u r e m e n t t e c h n i q u e sT e s t f o r i m-m u n i t y t o c o n d u c t e d,d i f f e r e n t i a lm o d ed i s t u r b a n c e s a n ds i g n a l l i n g

15、 i n t h e f r e q u e n c y r a n g e2k H z t o1 5 0k H za t a.c.p o w e rp o r t s)I E C6 1 8 6 9-1 0:2 0 1 7 仪表变压器 第1 0部分:低功率无源电流互感器的附加要求(I n s t r u m e n t t r a n s f o r m e r sP a r t1 0:A d d i t i o n a l 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 l o w-p o w e rp a s s i v ec u r r e n t t r a n s f o

16、r m e r s)1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I E C6 2 0 5 2-3 1:2 0 1 5 电测量设备(交流)通用要求 试验和试验条件 第3 1部分:产品安全要求和试 验(E l e c t r i c i t y m e t e r i n ge q u i p m e n t(A C)G e n e r a lr e q u i r e-m e n t s,t e s t sa n dt e s t c o n d i t i o n sP a r t 3 1:P r o d u c t s a f e t yr e q u i r e m

17、 e n t sa n dt e s t s)I E CC I S P R3 2:2 0 1 5 多媒体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辐射要求(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o fm u l t i m e d i ae q u i p m e n tEm i s s i o nr e q u i r e m e n t s)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 术语J J F1 2 4 5.12 0 1 9、J J F1 2 4 5.32 0

18、1 9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保护连接 p r o t e c t i v eb o n d i n g为可接触带电部件或保护屏蔽与一个外部保护导体的连接装置提供电气连续性的电气连接。3.2 保护接地端子 p r o t e c t i v ec o n d u t o r t e r m i n a l为安全目的而与仪表的导电零部件相连接的,而且预定还要与外部保护接地系统相连接的端子。3.3 最大过载电流 m a x i m u mo v e r l o a dc u r r e n t(Io v l)直接接入仪表在限定的持续时间内能够承载的并保持安全的最大

19、电流值,此最大电流并非短路引起的。注1:除另有规定外,术语“电流”指电流的方均根值。注2:该值至少等于最大电流Im a x,它还受制于制造商和购买方之间的协议,并考虑电气安装中使用的过载保护单元的特性,该值是计量设备预定的安装条件以及其他的安装条件。注3:该电流不是一个额定值,并且不强制要求标志在设备上,目的在于保护。3.4 正常条件n o r m a l c o n d i t i o n防止危险的所有防护措施均完好无损的条件。3.5 单一故障条件 s i n g l e f a u l t c o n d i t i o n一个单一防护失效(加强防护除外)或一个元件或器件失效的条件。注:如

20、果某个单一故障条件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个或多个其他故障条件,则所有这些故障均被视为一个单一故障条件。3.6 危险带电 h a z a r d o u s l i v e导致电击或电灼伤的可能性。3.7 电气绝缘 e l e c t r i c i n s u l a t i o n电工产品的组成部分,它在工作期间隔离不同电位的导电部件,或将这些部件和周围环境隔离。3.8 基本绝缘 b a s i c i n s u l a t i o n能够提供基本防护的危险带电部分上的绝缘。注:本概念不适用于仅仅用作功能用途的绝缘。2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3.9 附

21、加绝缘 s u p p l e m e n t a r y i n s u l a t i o n在基本绝缘之外,为了基本绝缘发生失效事件时提供防电击保护的独立绝缘。3.1 0 双重绝缘 d o u b l e i n s u l a t i o n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两者组成的绝缘。3.1 1 加强绝缘 r e i n f o r c e d i n s u l a t i o n对电击的防护提供不低于双重绝缘防护的绝缘。注:加强绝缘可以有几层,但是它们不能作为附加绝缘或基本绝缘各自单独进行试验。3.1 2 类设备 c l a s s I e q u i p m e n t类防护设备 p r

22、 o t e c t i v ec l a s s I e q u i p m e n t以基本绝缘提供防电击保护,以保护连接提供故障保护,这样,设备外壳上的导电部件在基本绝缘失效事件中不会成为危险带电部件。3.1 3 类设备 c l a s se q u i p m e n t类防护设备 p r o t e c t i v ec l a s se q u i p m e n t设备具有:以基本绝缘提供对电击的基本防护,以及以附加绝缘提供故障保护;或者 加强绝缘提供基本防护和故障保护。注:出于安全目的,类防护设备不应该提供保护导体或依赖安装条件。然而,类防护设备为了功能目的(例如EMC)有可能

23、接到一个接地导体上。3.1 4 电气间隙 c l e a r a n c e两个导电零部件在空气中的最短距离。3.1 5 爬电距离 c r e e p a g ed i s t a n c e两个导电零部件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3.1 6 破坏性放电 d i s r u p t i v ed i s c h a r g e在电应力作用下的绝缘失效,这种失效中放电完全桥接了受试绝缘,使电极之间的电压几乎降低到零。3.1 7 火花放电 s p a r k o v e r气体或液体介质中发生的破坏性放电。3.1 8 闪络 f l a s h o v e r沿气体或液体电介质表面发生的破坏性放电。3.

24、1 9 击穿 p u n c t u r e透过固体电介质发生的破坏性放电。4 概述见J J F1 2 4 5.12 0 1 9的第4章。5 法制管理要求见J J F1 2 4 5.12 0 1 9的第5章、J J F1 2 4 5.32 0 1 9的第5章。3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6 计量和技术要求6.1 额定工作条件见J J F1 2 4 5.12 0 1 9的第6.1条、J J F1 2 4 5.32 0 1 9的第6.1条。6.2 准确度要求6.2.1 重复性同一被测信号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应产生接近一致的连续测量结果。每个试验点最大测量值与

25、最小测量值之间的绝对差不应超过表1和表2的限值。表1 有功仪表的重复性限值电流值c o s有功仪表各准确度等级的重复性限值/%ABCDEIm i nIIt r10.2 50.1 50.10.0 40.0 2It rIIm a x10.20.10.0 50.0 20.0 2It rIIm a x0.5 L,0.8 C0.20.10.0 60.0 30.0 2表2 无功仪表的重复性限值接入方式电流值s i n无功仪表各准确度等级的重复性限值/%321 S和10.5 S直接接入0.0 5IbI0.1Ib10.40.2 50.1 50.10.1IbIIm a x10.30.20.10.0 50.1Ib

26、I0.2Ib0.50.40.2 50.1 50.10.2IbIIm a x0.50.30.20.10.0 50.2IbIIm a x0.2 50.40.2 50.20.1经互感器接入0.0 1InI0.0 5In10.1 50.10.0 2InI0.0 5In10.40.2 50.0 5InIIm a x10.30.20.10.0 50.0 5InI0.1In0.50.40.2 50.1 50.10.1InIIm a x0.50.30.20.10.0 50.1InIIm a x0.2 50.40.2 50.2 00.16.2.2 变差要求仪表电流电路施加1 0It r进行重复测试,相邻测试结果

27、间的最大误差变化的绝对值不应超过表3的限值。4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表3 变差限值电流值c o s有功仪表各准确度等级的变差限值/%ABCDE1 0It r10.5 L0.40.20.10.0 40.0 3 注:本试验仅适用于有功电能表。6.2.3 负载电流升降变差同一被试仪表在相同试验电流点处的误差变化的绝对值不应超过表4的限值。表4 负载电流升降变差限值电流值c o s有功仪表各准确度等级的负载电流升降变差限值/%ABCDEIt rIIm a x10.50.2 50.1 20.0 50.0 3 注:本试验仅适用于有功电能表。6.3 允许的影响量除

28、了电流和c o s(无功为s i n)在额定工作范围内的某点保持恒定外,仪表工作在参比条件下时,任何单一影响量误差偏移应满足表5规定的限值。每一个影响量试验结束后仪表应能正常工作。表5 由影响量引起的误差偏移极限影响量电流值直接接入经互感器接入c o s(无功为s i n)有功各等级仪表误差偏差极限/%无功各等级仪表误差偏差极限/%ABCDE321/1 S 0.5 S传导差模电流1 0It r(无功为Ib)1 0It r(无功为In)16.0 4.0 2.0 0.8 0.5 6.0 6.0 4.02.0辅助电源电压改变1 0It r(无功为Ib)1 0It r(无功为In)10.4 0.2 0

29、.10.0 50.0 50.6 0.4 0.20.1负载电流快速改变1 0It r(无功为Ib)1 0It r(无功为In)13.0 2.0 1.0 0.50.2 53.0 3.0 2.01.0 本试验适用于具有辅助电源的仪表。5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6.4 允许的干扰仪表应能够承受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出现的干扰,在表6所列任何干扰下不应出现重大缺陷,即仪表在表6所列条件下运行,且电流电路无电流,寄存器的变化量和测试输出等量电能的变化量不超过mUn o mIm a x1 0-6kWh(无功仪表为k v a r h)(临界改变值),不应视作重大缺陷。其中m

30、是测量单元数,Un o m单位为V,Im a x单位为A。表6 干扰干扰量干扰等级允许的影响外部工频磁场(无负载条件)0.5mT(4 0 0A/m),2 0倍的理论起动时间仪表的测试输出不应产生多于一个的脉冲振铃波差模方式:2k V;共模方式:4k V无重大缺陷直流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电压中断3 0%1 0 0%;持续时间0.0 0 1s 1s无重大缺陷 本试验适用于由直流辅助电源供电的仪表。6.5 功率消耗对仪表每一电压电路和每一电流电路,测得的有功功率消耗和视在功率消耗不应超过表7给出的值。表7 功率消耗仪表电路单相两相每相三相每相仪表通过电压电路供电电压电路2W、1 0VA2W、1 0VA

31、2W、1 0VA电压电路,对多功能仪表5W、2 5VA3.5W、1 7.5VA3W、1 5VA仪表通过辅助电源电路供电电压电路通用值为每相0.5VA;其他值可由制造商与用户之间协商一致辅助电源电路,标称电压时测量通用值为2 W、1 0VA;其他值可由制造商与用户之间协商一致机电式仪表的电流电路A级、2级、3级:2.5VAB级:4VAC级:6VA静止式仪表的电流电路1VA 注:为了仪表与电压、电流互感器之间的匹配,制造商宜注明仪表负载是感性的还是容性的(仅对经互感器接入仪表)。对多相仪表,功率消耗期望在两相或三相供电之间均匀分配。在一相电压缺失时,允许每相的最大功率消耗高于规定值,但任何情况下不

32、应超出独立一相允许极限的3倍。任何情况下,仪表应持续正常工作。6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6.6 无线电干扰抑制仪表的电源端子传导骚扰和辐射骚扰应满足I E CC I S P R3 2:2 0 1 5中对B级设备给出的限值要求。注:如仪表安装在住宅环境以外的区域,则可满足I E CC I S P R3 2:2 0 1 5中对A级设备给出的限值要求,此时应在产品说明书中明示为A级。a)当频率在0.1 5MH z 3 0MH z范围内,电源端子传导骚扰限值见表8。b)当频率在3 0MH z 60 0 0MH z范围内,辐射骚扰限值见表9。表8 电源端子传导骚

33、扰限值频率范围MH zB级设备限值/d BVA级设备限值/d BV准峰值平均值准峰值平均值0.1 50.5 06 65 65 64 67 96 60.5 05.0 05 64 65.0 03 0.06 05 07 36 0 注 1:在过渡频率处(0.5 0MH z和5MH z)应采用较低的限值。2:在0.1 5MH z 0.5 0MH z频率范围内,B级设备限值随频率的对数呈线性减小。表9 辐射骚扰限值测试距离m频率范围MH zB级设备限值/d B(V/m)A级设备限值/d B(V/m)准峰值峰值平均值准峰值峰值平均值1 03 02 3 03 04 02 3 010 0 03 74 733 0

34、2 3 04 05 02 3 010 0 04 75 7310 0 030 0 07 05 07 65 630 0 060 0 07 45 48 06 0 注 1:在过渡频率处(2 3 0MH z和30 0 0MH z)应采用较低的限值。2:当出现环境干扰时,可以采取附加措施。3:测量频率上限的选择:仪表内部源的最高频率指在仪表内部产生或使用的最高频率,或仪表工作或调谐的频率。如果仪表内部源的最高频率低于1 0 8MH z,则测量只进行到1GH z。如果仪表内部源的最高频率在1 0 8MH z 5 0 0MH z之间,则测量只进行到2GH z。如果仪表内部源的最高频率在5 0 0MH z 1G

35、H z之间,则测量只进行到5GH z。如果仪表内部源的最高频率高于1GH z,则测量将进行到最高频率的5倍或6GH z,取两者中的小者。6.7 安全要求6.7.1 机械危险的防护所有仪表易接触的部件应光滑圆润,从而在仪表正常使用期间不引起伤害。7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6.7.2 弹簧锤试验仪表外壳的机械应力应进行弹簧锤试验,试验后表盖和端钮盖不应出现可能触及带电部件的损伤,或轻微损伤不应削弱对间接接触的防护或对固体物质、灰尘和水的侵入等的防护。6.7.3 保护连接措施6.7.3.1 保护接地端子类防护仪表应当具备保护连接措施,其保护接地端子应符合以下

36、要求:保护接地端子应与可接触的金属部件作电气连接,并能容纳一根导线,其截面至少等于电流端子导线的截面(截面参数见表1 0)。表1 0 电流和开关端子的铜导线电流范围/A截面积/mm20I81.08I1 21.51 2I1 52.51 5I2 02.52 0I2 54.02 5I3 26.03 2I5 01 05 0I6 51 66 5I8 52 58 5I1 0 03 51 0 0I1 1 53 51 1 5I1 3 05 01 3 0I1 5 05 01 5 0I1 7 57 01 7 5I2 0 09 52 0 0I2 2 59 52 2 5I2 5 01 2 02 5 0I2 7 51

37、5 02 7 5I3 0 01 8 53 0 0I3 5 01 8 53 5 0I4 0 02 4 0 保护接地端子应尽可能成为仪表表底的部件,并尽量靠近端子座;采用保护接地图形符号清晰标识。安装后,不使用工具应不能松开保护接地端子。8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如果保护接地端子是一个紧固螺钉组(如图1所示),它应有一个适合于连接导线的尺寸,其螺杆直径应不小于4.0mm,并至少有3个拧紧的螺牙;对于紧固连接的接触压力不能因形成连接的部分的材料变形而被降低。(a)(b)A 固定部分;B 垫圈或压板;C 防伸展装置;D 导体部分。图1 接线螺钉组示例6.7.3

38、.2 保护连接阻抗作为永久连接设备的类防护仪表,其保护连接应是低阻抗的。6.7.4 防火焰蔓延端子座、端子盖和表壳应具备合适的安全性以防止火焰蔓延。不应因与之接触的带电部件过热而着火。试验应按G B/T5 1 6 9.1 12 0 1 7规定,在下列条件下进行:端子座:9 6 01 5;端子盖和表壳:6 5 01 0;作用时间:3 0s 1s。如果端子座与表底为一整体,仅对端子座进行试验。6.7.5 仪表温度限值及耐热6.7.5.1 防止灼伤的表面温度限值环境温度4 0 时,仪表易接触表面的温度在正常条件下不应超过表1 1中给出的值;环境温度超过4 0时,仪表易接触表面的温度允许超过表1 1中

39、给出的值,但超出值应不大于环境温度与4 0之间的差值。被端子盖盖住的端子盒的表面,或通过栅栏保护的板面安装式仪表的表面不作为易接触表面。表1 1 正常条件下的表面温度极限部分温度限值/外壳的外表面(非故意接触)a)金属,未经涂覆或阳极氧化b)金属,外面涂覆(油漆、非金属)c)塑料d)玻璃和陶瓷e)正常使用中不太可能接触到的小区域(2c m2)6 58 08 58 01 0 09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6.7.5.2 端子的温度限值环境温度4 0时,端子的温度在正常条件下不应超过表1 2给出的值。环境温度超过4 0时,端子的温度允许超过表1 2给出的值,

40、但超出值应不大于环境温度与4 0之间的差值。表1 2 端子的温度限值端子材料温度限值/裸铜1 0 0裸黄铜1 0 5铜镀锡或黄铜镀锡1 0 5铜或黄铜镀银或镀镍1 1 0其他金属1 0 5 试验使用的连接铜导线应满足表1 0的要求。温升限值基于使用经验或寿命试验,但是不超过1 0 5。6.7.6 防尘和防水见J J F1 2 4 5.12 0 1 9的6.2.6、J J F1 2 4 5.32 0 1 9的6.2.6。6.7.7 间隙和爬电距离HL V电路任何端子与地,以及与所有E L V电路端子之间的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下列规定:对类防护仪表按照表1 3的要求;对类防护仪表按照表1 4的要

41、求。HL V电路其端子间的间隙和爬电距离应不小于表1 3中的规定。端子盖如用金属制成,其与拧入所固定的最大导线后的螺钉端面的间隙不小于表1 3和表1 4中给出的相关值。表1 3 类防护绝缘包封仪表的间隙和爬电距离从额定系统电压导出的相对地电压/V最小间隙/mm最小爬电距离/mm室内仪表室外仪表室内仪表室外仪表1 0 00.51.01.42.21 5 01.51.51.62.53 0 03.03.03.25.06 0 05.55.56.31 0.0表1 4 类防护绝缘包封仪表的间隙和爬电距离从额定系统电压导出的相对地电压/V最小间隙/mm最小爬电距离/mm室内仪表室外仪表室内仪表室外仪表1 0

42、01.51.52.03.21 5 03.03.03.25.03 0 05.55.56.31 0.06 0 08.08.01 2.52 0.001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6.7.8 电压电路的试验6.7.8.1 耐受长期过电压仪表应能耐受1.9Un o m的最大耐受电压。该试验不适用于三相三线仪表。6.7.8.2 浪涌试验见J J F1 2 4 5.12 0 1 9的6.2.6、J J F1 2 4 5.32 0 1 9的6.2.6。6.7.9 介电强度试验6.7.9.1 脉冲电压试验见J J F1 2 4 5.12 0 1 9的6.2.6、J J F1

43、 2 4 5.32 0 1 9的6.2.6。6.7.9.2 交流电压试验仪表应能承受表1 5、表1 6规定的交流电压试验。试验中不应出现火花放电、闪络或击穿。表1 5 交流电压试验试验电压施加的点交流试验电压/r.m.s类防护类防护a)在所有电网电路连接在一起作为一端和另一端是地之间施加表1 6中适用于基本绝缘的值施加表1 6中适用于加强绝缘的值b)所有使用中不连接在一起的电网电路之间施加表1 6中适用于基本绝缘的值表1 6 交流试验电压值由标称电压导出的线对中线电压/V1m i n交流试验电压/V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加强绝缘1 5 013 5 027 0 03 0 015 0 030 0 06

44、 0 018 0 036 0 06.7.1 0 短时过电流试验见J J F1 2 4 5.12 0 1 9的6.2.6、J J F1 2 4 5.32 0 1 9的6.2.6。7 型式评价项目表如果仪表通过了本规范要求的检查和试验,则认为该仪表型式符合第5章和第6章的要求。型式评价项目见附录A。8 申请单位应提交的技术资料和试验样机见J J F1 2 4 5.12 0 1 9的第8章。9 型式评价项目的试验方法和条件9.1 通用试验条件见J J F1 2 4 5.12 0 1 9的第9.1条。11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9.2 准确度要求9.2.1 重

45、复性试验试验目的:验证仪表在参比条件下重复性满足表1和表2规定的限值。试验程序:被试仪表已达到热稳定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以及接近连续的情况下,至少进行三次误差测试,计算最大测量值与最小测量值之间的绝对差作为重复性。制造商应规定必须的测量脉冲数(对于机电式仪表为圈数)或最小测试时间,如无规定,测量脉冲数(对于机电式仪表为圈数)应为1或最小测试时间为5s所对应的数值,取两者的最大值。误差试验点:见表1 7和表1 8。表1 7 有功仪表重复性试验点电流直接接入仪表经互感器接入仪表c o s0.2It r10.5It rIt r1It r2It r1,0.5 L,0.8 C1 0It r2 0It r

46、1,0.5 L,0.8 CIm a xIm a x1,0.5 L,0.8 C表1 8 无功仪表重复性试验点电流s i n直接接入仪表经互感器接入仪表0.0 1In/0.0 2In10.0 5Ib0.0 5In10.1Ib0.1In1,0.5 L,0.5 CIbIn1,0.5 L,0.5 CIm a xIm a x1,0.5 L,0.5 C 0.0 1In适用于0.5 S、1 S和1级,0.0 2In适用于2级和3级。9.2.2 变差要求试验试验目的:验证仪表在参比条件下相邻测试结果间的最大误差变化的绝对值满足表3的限值。试验程序:在参比条件下进行第一次测量,间隔时间为5m i n后再进行第二次

47、测量,相邻测试结果间的最大误差变化的绝对值就是变差。误差试验点:c o s=1,1 0It rc o s=0.5 L,1 0It r9.2.3 负载电流升降变差试验21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试验目的:验证参比条件下仪表在相同试验电流点的误差变化的绝对值满足表4的限值。试验程序:仪表按照试验电流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首次误差测试,记录各试验点的误差;试验电流在Im a x点保持2m i n后,再按照试验电流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第二次误差测试,记录各相同电流试验点的误差;同一被试仪表在相同试验电流点处的误差变化的绝对值就是负载电流升降变差。误差试验点:第一次试

48、验:c o s=1,It r、1 0It r、Im a x;第二次试验:c o s=1,Im a x、1 0It r、It r9.3 允许的影响量9.3.1 传导差模电流干扰试验适用标准:I E C6 1 0 0 0-4-1 9:2 0 1 4试验目的:验证仪表由传导差模电流引起的误差偏移满足表5的要求。试验程序:传导差模电流干扰的试验设置如图2所示。将传导差模电流信号Id i f f施加在仪表电流电路,在预定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扫频试验,扫频步进为前一频率的1%,每个频率点上的驻留时间应不小于测量仪表误差所需的时间,且无论如何不应小于3s。当需要时,可以暂停扫描并在某个频率点上进行试验。试验时,

49、电压电路施加标称电压,电流电路通电流,仪表的误差偏移应通过传导差模电流条件下的误差与固有误差进行比较的方法记录下来。试验过程中,每个频率点仪表误差偏移均应满足表5的要求。对于多相仪表应接入带单相负载的平衡电压系统。如果仪表的计量设计对所有相是相同的,则单相试验是足够的,否则,应逐相试验。试验强度:a)直接接入仪表:2k H z 3 0k H z:Id i f f=3A;3 0k H z 1 5 0k H z:Id i f f=1.5A;b)经互感器接入仪表:2k H z 3 0k H z:Id i f f=0.0 3Im a x;3 0k H z 1 5 0k H z:Id i f f=0.0

50、 1 5Im a x;注:波形为具有间歇的CW(连续波)脉冲和矩形调制脉冲;电流值允差为5%。误差试验点:c o s(或s i n)=1,1 0It r验收准则:A。31J J F1 2 4 5.42 0 1 9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图2 传导差模电流干扰的试验设置9.3.2 辅助电源电压改变试验试验目的:验证仪表辅助电源电压改变引起的误差偏移满足表5的要求,本试验仅适用于具有辅助电源的仪表。试验程序:试验电压应从标称辅助电压的-2 0%,-1 0%,改变到+1 5%,测量由辅助电源电压改变引起仪表的误差偏移。适用于多个标称辅助电源电压的仪表,试验电压应从最小标称辅助电源电压的-2 0%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电力工程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