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最新推荐- 学习李鸿海为民做贡献 由李鸿海的事迹,使人自然地会想起当年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虽然,他们所处的地点不同,所任职务不同,所在的时代不同,但他们那种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那种“想方设法让群众过好日子”的执著信念,那种用生命践行诺言的不懈追求,却一脉相承感人至深。同时,我也想起了前不久媒体集中报道的曾担任48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的功臣吴仁宝。在吴仁宝的带领下,华西村从昔日人人穷得没饭吃,发展到今天户户住别墅,家家有汽车,人均存款超过百万的“天下第一村”。创造了当代中国农民的“神话”,成为中国农村大地上一面不倒的旗帜。与华西村相比,两坂村虽然不是那么有名,与吴仁宝相比
2、,李鸿海在此之前也未曾引人注目,但两坂村的变化给老百姓的感受与华西村是相同的,在两坂村老百姓心目中,李鸿海就是两坂村的吴仁宝。因为李鸿海和吴仁宝同是村党支部书记,有着同样的人格魅力,这就是在平常生活中廉政勤政,无私奉献;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在利益面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是非面前激浊扬清,旗帜鲜明。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交出了一份共产党员出色的答卷。李鸿海的事迹的闪光之处,就在于他用行动告诉人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村民们说,李鸿海是有能力率先致富的,他人勤快、有思路,引鹿种、接大枣、上大棚、栽葡萄、建市场,样样都获得成功。可是他把“路子广、关系多、信息灵”的聪明智慧用到了为群众解决困难、
3、开辟致富门路上了。因为他心中始终铭记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支部书记,对老百姓许下的事,就得兑现。”在李鸿海心里,共产党员的称号意味着奉献,支部书记的职务意味着责任。“村支书就是要领着大伙奔好日子”,“当干部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当前,从上到下都在研究谋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不管怎么谋划,怎么研究,最终的蓝图要靠村一级组织和村干部来组织农民来建设。熟悉农村工作的人都知道,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集中在村一级,一个地方的富裕和文明程度如何,往往取决于基层组织尤其是村级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农村党员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农
4、村党员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如何、帮富带富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群众的思想和行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在群众眼里就是政策导向、前进方向,因而,农村党员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的能力决定了党支部的战斗力,党支部的战斗力决定了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然而,目前农村中缺乏的就是像李鸿海这样心里始终装着群众,行动上始终为着群众的一批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好支书、好干部。有些农村干部,论智慧、论胆量、论能力,不比李鸿海差,可是他们用在了打个人小算盘、为亲属谋私利上,对群众的事想得少、做得少、让群众满意的少。如果把新农村建设的重任交给这样的干部,其后果就可想而知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李鸿海虽然
5、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伟绩,但在漫漫20多年里,始终得到村干部的拥护、老干部的支持、村民的信服;这样的人,才会在几近病危之时,依然以全票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因为在乡亲们看来“这两个职务在我们心中很神圣,他受之无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李鸿海这样的好支部、好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愿更多的党员和领导干部从李鸿海身上,深思生命的价值,掂量“共产党员”的分量,为党的事业尽心尽力。 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交给的一项政治任务,我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这一伟大的任务。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在直属总支的精心组织下,在第二党支部的具体指导下
6、,按照保先工作的要求,认真学习了培训阶段规定的四代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前虽然也系统学习过读本所推荐的文章,但每一次学习在思想上都有很大启发,特别是在这次保先学习过程中自己的政治觉悟又有新提高,又有新认识。使我充分认识到中央开展这次学习“八荣八耻”心得体会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教育活动,意义非常重大。 我们党经过八十年的发展,已有6500多万名党员,是世界上党员人数最多的一个工人阶级的执政党。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始终保持应有的先进性。只有广大党员保持先进性,整个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
7、斗力才会有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而又极其复杂的时代环境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要迎接严峻的挑战,只要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与时俱进,努力体现时代要求,就能够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一定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贯彻“八荣八耻”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贵在持久,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必须与时俱进、长期培养、永远保持。这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全体党员党性修养的终身课题。通过近段时间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使许
8、多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明显增强,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发挥,但要长久保持,还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巩固,还有赖于经常不断地同各种落后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特别是对党内腐败行为,要充分认识到反腐败问题的重要性这关系到一个政党的生死存亡,只要保持自身的纯洁性,要经常给自己洗洗热水澡,打打预防针,做到警钟常鸣,这样才能不变党员本色,才能保持先进性。在当前某些地方社会环境受到污染,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加强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加强监督,必须要有好的机制,因为制度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全局性。要把制度建设贯穿到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中去,在决策上科学一些,风气上就会正一些,群众也会满意一些,特别是在
9、敏感的问题上,多一些公开性,少一些隐蔽性,在制度上保证广大党员和群众又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通过制度建设落实,使得党员干部在利诱面前,讲党性而不去为,为法度而不敢为,守规章而不能为,察民意而不忍为。这样,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就有了可靠的组织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受到人民群众拥护,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奥秘所在。在新的历史时期,能不能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对每一个党员的考验,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唯一的人生追求,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毛泽东同志
10、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党员要牢记党的教导和宗旨,党安排在哪里,就应该接近全力做好党交给的工作和本职工作,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不管东西南北风,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不偏离,工作变,党员本色不变;环境变,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情况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人生观不变。共产党员要有一种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有一种高昂饱满的革命热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接受各种锻炼,要牢记邓小平同志的教诲,坚持“人民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标准。要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传统,牢记两个“务必”,要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模范。这样才能在复杂的
11、社会中站稳立场,经受住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及各项方针政策。坚持教育的改革发展必须充分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体现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职工特别是党员教工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这次教育活动绝对是一次深刻学习的机会,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党性修养的水平。开展党员先进性的学习讨论和交流,使我学到了其他党员优秀的地方,用党员先进性来对照检查自己,从中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通过这次学习更加深刻认识到保持共产
12、党先进性是全党的一件大事,也是每位党员的大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一种积累,但先进性的学习更是 一种积累,那是一种人生的积累,使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只要我们在学习中认真去体会,去对照,去改进,我们的思想境界将会得到更大提高。毛泽东同志讲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为共产党员更要有不怕困难,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困难无时不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校党委领导下,在院长的带领下,积极工作,不断创新,扩大办学规模,形成规模效益,深化改革,突破制约学院发展空间的“瓶颈”,维护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做到事事、时时有紧迫感,以创一流的进取精神,促进
13、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 共产党员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共产党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的纯洁性,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电大的共产党员要为杭州电大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基地,我作为基地一分子要以身作则,必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在政治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坚定不移,不折不扣,始终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作为学校行政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把为师生做好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自己作为培训中心主任面对竞争非常激烈的教育市场,要积极认真研究市场规律,牢牢抓住市场这只手,做好招生工作。作为党员
14、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做好“外拓市场,内聚人心”的工作,以市场为龙头,以管理为核心,抓住重点项目带动其他项目,做到抓大不放小,带好队伍,发挥团队作用,为继教院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让党徽在胸前闪光,为党旗添彩。 中国的问题,是农民的问题。这似乎是老生常谈。农民问题谈了多年,但今天再谈农民问题,应该提到战略的高度:它关系到中国今后的发展及前途问题。解决农民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减少贫富不均、缩小城乡差别、改革农村体制的关键所在。 农业停滞不前,农民收入不见增长,是中国近年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粮食生产由于农民种粮不赚钱,几年来呈下降趋势。不赚钱的原因在于粮价上
15、不去,而种粮成本不断增加(种子、化肥、农药、农机费等)。农民种粮一年下来,刨去成本,不计劳动力,也只能持平。若遇灾年,种粮越多,越赔本。 农村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是否能在当今基础上,按此速度可持续发展下去,已成为学术和实践中一个颇为受人关注的问题。近几年城市消费无力,市场疲软,轻工业、家用电器产品滞销。而与此同时,农村8亿人口中拥有电视机等消费品比例却非常之小。 农村家庭中几乎少有家具陈设、厨房用品、卫生设施。而建材工业在农村的市场则微不足道。农村的基础设施开发,如水、电、交通、通讯,都可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开发农村市场,是中国在今后30年经济可
16、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应该说现在发展农村经济的条件,远优于1978年中国改革伊始。如果说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农业战略是为了积累资金,发展工业的话,那么今天工业积累了的资金,就应该可以用于发展农业经济。而农业经济的再次起飞,将支撑着中国今后30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如同中国的经济奇迹,今日的中国贫富不均,已举世公认。这已成为今日的严重社会问题,也必将涉及到中国执政党的信仰和执政基础问题。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真正富起来,这不光是农民问题、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公正问题,是执政党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国家问题。当然,解决这一问题,不是要再“打土豪,分田地”,而是执政党如何利用国家掌握的经济资源
17、,政策权力,对社会进行更公正的再分配问题。 温家宝提出的三年取消农业税,就是以税收杠杆,把国家所摄取的收入再分配给农民。这是一个晚到的,但不无作用的政策。在费税改革上,中国应该采取“先养鸡,后下蛋”的做法。坚决把这300多亿农业税从农民身上减去,即使这会导致有些地方财政不足,影响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国家还应防止“收费”回潮。本来农民的公益事业,不能完全由农村的“一事一议”来让农民承担,而应该用国家和地方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来解决。如在城市修路,不是由城市居民出钱,同样,农村的路为什么要农民们来付之? 需依靠农村自治机制 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光依靠取消农业
18、税是不够的,还应进行农村结构性调整,取消现有乡镇体制,加强村民自治和村委会作用。乡镇的作用,日渐减小,如征粮、募兵、计划生育等。更多的乡镇已成农村改革的包袱和阻力。 大部分乡镇人浮于事,负债累累(实际已破产)。有些乡镇转嫁危机困难于村民,如任意挪用其掌管的农业税附加费,而这笔钱本应用于农村建设。 要使农民收入真正提高,在国家提高对农业投资中获得收益,就必须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尤其是乡镇一级的环节,直接落实到村里。现在农村自治机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并在逐步完善。 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村务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机制,都是可以使国家的农业投资,优农政策具体落实到农民身上的有效保障机制。现在
19、的“六小”工程,农村基础建设有多少一部分落实到农民收入上,使农民真正获益?有很大部分是被消耗、浪费掉。要么前期工作跟不上,要么资金和工程管理不健全,要么建后不配套。如果能将这些工程项目直接落实到村里,由村委会负责,村民代表大会监督,明晰项目产权,管理责任,把工程建设与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将会使更多的农民获得实惠。 缩小城乡差别 城市化是缩小城乡差别的一个标准,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发展农村经济,中国应走出一条新路,而不是一味的征地,建造城市。关键是应把重点放在减少城乡差别上。减少城乡差别,定位应放在将现有的村落改造成花园村庄,逐步将农民改变成居民。通路、通电、通水,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以县划
20、范围,视各县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在县内建造城市,数目取决于本县人口和地理范围。城市的功能是为本县居民和农民提供工 作、商业、消费及休闲。而居住在花园村庄的居民不必拥挤到城市里居住,却可在城里上班、消费,同时又可享受到田园式生活,不必遭遇到大城市里的污染、噪音、拥挤和交通堵塞。 这种因地制宜的发展,可以解决真正意义上的城乡差别,又可防止农村人口流入到城市去,避免中国城市发展墨西哥城化。如果按中国政府的计划,每年以百分之一的速度城市化,到2020年,将中国城镇化在现有基础上提高到15至16,那将意味着3亿至5亿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也就是说,中国要再造40多个上海,才能容纳这么多人口。这显然是个严重问题。 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而不是一味城镇化,应是中国之路。 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