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溶解的过程1.三个实例A.氯化钠溶液:均一、稳定、不分层溶液B.泥水混合物:不均一、下沉、分层悬浊液C.油水混合物:不均一、上浮、分层乳浊液2.溶液A. 定义: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起溶解作用的物质;C. 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D. 定量关系:m液=m质+m剂 V液 V质+V剂 (原因?)E. 性质:部分溶液具有导电性(原因?区别金属?典例?)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典例:食盐融冰)溶液的沸点升高(典例:高原盐水煮蛋、沸汤比沸水温度高)F.如何区分溶质和溶液?3. 溶解的热效应(热现象)A. 溶解放热:氢氧化钠、浓硫酸
2、、生石灰*(发生反应)B. 溶解吸热:硝酸铵C. 热效应不明显:氯化钠及大部分物质加入 ,液面左高右低;加入 ,液面左低右高:加入 ,液面高度不变。4.乳化作用和乳浊液A.定义: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B.乳化现象属于物理变化;C.汽油除油污形成溶液,洗洁精除油污形成乳浊液。二 溶解度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A. 饱和溶液的第一定义(经验定义):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B. 饱和溶液的第二定义(普适定义):温度、压强、溶剂质量确定的情况下,该溶液的溶质溶剂比例等于该温度、压强下的(S溶:100
3、)时,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C. 不饱和溶液第一定义(经验定义):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可以再溶解该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D. 不饱和溶液的第二定义(普适定义):温度、压强、溶剂质量确定的情况下,该溶液的溶质溶剂比例小于该温度、压强下的(S溶:100)时,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E. 过饱和溶液*:碳酸饮料、醋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2.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A. 固体溶解度的定义: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中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B.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温度C. 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里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4、时的体积数;D. 影响液体溶解度的因素:气体本身的性质;温度;压强;E. 描述溶解度是的要点F. 根据溶解度描述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G.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能力的影响H.溶解度曲线 点:线上的点、线外的点、线与线的交点、温度坐标点、溶解度坐标点;线:根据线的走势判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3.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4. 利用溶解度进行简单的混合物分离提纯氯化钠(泥沙)-溶解、过滤、蒸发氯化钠(硝酸钠)-加热溶解、降温结晶、过滤、蒸发硝酸钠(氯化钠)-加热溶解、降温结晶、过滤海水晒盐-蒸发结晶三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1. 溶质质量分数A. 定义: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B. 公式:=(溶质
5、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C. 影响因素:溶质质量、溶液质量,与温度无关2. 溶质质量分数表示的意义例:5%的NaCl溶液100份质量的溶液中,含有5份质量的NaCl5份质量的NaCl溶解于95份质量的水中3.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置步骤:计算,称量和量取,溶解,转移贮存。例:配置200g 5%的NaCl溶液。计算:m(NaCl)=200g5% =10g m(H20) =200g95% =190g V(H20) =m(H20)/(H20) =190ml称量和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10gNaCl固体 用量筒量取190mlH20溶解:将水和氯化钠固体转
6、移至洁净干燥的烧杯中 (水由量筒转移至烧杯内要用玻璃棒引流),用 玻璃板拌混合物加速溶解。转移储存:将配置好的溶液转移至洁净干燥的细口瓶 内保存(溶液由烧杯转移至细口瓶内要用 玻璃棒引流),贴上标签贮存。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完毕。误差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书天平游码为归零就调平NaCl不纯,含有杂质烧杯或细口瓶内有水氯化钠未完全转移至烧杯中溶解4.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稀释与浓缩前后溶液存在的等量关系:溶质质量不变例:将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0%的稀硫酸,不考虑稀释过程中的损耗,理论上应加多少水?解:稀释前后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入的水的质量为x50g98% = (50g + x)20%= x = 195g答:理论上需加入195g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