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考现代管理学学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管”、“理”二字连用,表示在权力的范围内,对事或物的管束处理过程。2、管理学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3、所谓非正式组织,是指企业职工在共同劳动过程中,由于共同爱好、情感、价值观念以及其他原因而自发形成的群体。4、所谓反馈,是指一个系统输出的信息反作用于输入信息,并影响信息的再输出,发挥控制和调节作用。5、企业再造的目标不是渐进改变或局部改善,不是简单的产值、利润的增加,而是要实现企业性能和绩效的飞跃,故企业再造被称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场革命”。6、所谓“红海:是指当前业已存在的饱和市场,其利润前景暗淡,恶性竞争此起彼伏。7、所谓
2、“红海战略,是指竞争的结果,是传统的竞争战略,是一种“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战略。8、决策: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人们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行为确定目标、制定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9、所谓战略决策,是指决策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带有全局性、方向性,以及影响深远的决策。10、所谓战术决策,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11、所谓预测,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性质、状态及变化趋势所作的估计和测算。12、所谓决策规则,是指决策者在选择决策方案时遵循的决策程序和方法。13、决策体制是指由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组成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度。14、决策中枢系统是公共决策的核心,是由拥有
3、决策权的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的。15、决策信息系统是指由专业信息人员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等活动,为决策中枢系统提供决策信息的组织体系.16、职位是依据组织目标的需要而设立的具体工作岗位。17、所谓协作性理解,是指组织成员从组织整体利益出发,客观全面地理解组织共同目标。18、所谓个人性理解,是指组织成员从个人利益出发,主观片面地理解组织共同目标.19、所谓自我超越,是指组织成员要不断学习,克服成见,勇于接受新观念和新方法.20、现代组织治理结构中,权力机构由所有者(或其代表)组成,而执行者(管理者)由权力机构委托,称为代理者。21、大部制的基本含义就是:将组织机构中处在同一层次、职能
4、重叠交叉的部门按照综合管理的要求,合并成一个大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以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并能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2、职位是管理组织有机体的细胞,组织设计必须具体到职位设置.23、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丰富人的知识、提升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发挥人的潜能。24、所谓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序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25、职系是指工作性质相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不同而分属于不同职级、职等的一个职位
5、系列。26、职级是指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的一个职位序列。27、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28、职位描述是规定某一具体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技能要求、工作条件以及职位关系的书面文件。29、人事选聘是指人事分类和定编定员的基础上,选择和配备合适人员充实组织中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运行,进而实现管理目标。30、人事考评是人事考核、评价的总称,是指对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31、暗示效应偏差是指考评人员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他人,特别是领导者、技术或学术权威的暗
6、示而对考评对象做出不正确、不准确的评价。32、所谓领导者的影响力,是指领导者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33、强制性影响力是指由组织赋予并由法律、制度明确规定的正式权力。34、所谓传统因素,是指人们产生的一种领导者比普通人强的观念,这种观念逐步形成为某种形式的社会规范,从而产生了对领导者的服从感。35、所谓职位因素,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务与地位,它使被领导者产生了对领导者的敬畏感.36、非强制性影响力是指由领导者自身某些特殊条件才具有的影响力.37、所谓品格因素,是指领导者的吕行、道德、人格、作风等因素对他人产生的影响。38、所谓才能因素,是指领导者的才干和能力等因素对他
7、人产生的影响。39、所谓知识因素,是指领导者的知识水平对他人产生的影响.40、所谓感情因素,是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感情交流。41、所谓领导者的群体结构,是指领导者在领导群体或领导班子中的排列组合。42、文化素质是指领导者的文化程度和文化素养。43、领导者的身体素质是指领导者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44、领导特质理论是指从领导者的性格、生理、智力及社会因素等方面寻找领导者特有的品质或应有的品质的理论,也称素质理论。45、领导方式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过程中对下属的态度和行为的具体表现,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方式.46、疏导教育方式是一种重人的领导方式,即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
8、。其特点有:一是启发性;二是科学性;三是长期性。47、强化是指对某种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奖励或惩罚)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行为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48、惩罚是指对某种消极行为采取具有警戒性的强制措施,以期降低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或消除这种行为的方法.49、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是管理过程中引导组织之间、人员之间建立相互协作和主动配合的良好关系,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共同预期目标的活动。50、下行沟通,也叫单向沟通,是指上级管理组织或人员把各项管理政策及组织目标、工作程序、规章制度逐级向下传递。51、上行沟通,也叫反馈沟通,是指下级管理组织或人员主动向上级组织与领导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自己的建议
9、。52、双向沟通,也叫相向沟通,是指各管理组织与人员,包括纵向层级之间、横向部门之间信息的相互交流.53、正式沟通是指严格按照组织规定的程序和渠道进行的信息交流。54、非正式沟通是指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55、积极协调是指在管理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冲突,积极采取措施,把矛盾或冲突消灭于将发未发之时。56、消极协调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对已经产生的矛盾与冲突,采取协调措施予以解决。57、控制是指由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58、前馈控制是一种在计划实施之前,为了保证将来的实际成果能达到计划的要求,尽量减少偏差的控制。59、现场控
10、制是一种发生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是直接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纠正其偏差.60、所谓标准,是一种测量单位或尺度,是一种模式、规范或指标。61、控制系统是组织主管人员行使控制权力、履行控制职能的系统.62、系统: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按照一定规律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63、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一种决策辅助技术,它采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并提出各种可行的方案或策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帮助决策者提高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程度,以便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案。64、等级性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可以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分成若干等级。65、优化是指从系统的多种可能
11、性方案中,选择最佳的决策方案,使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并取得最佳效果。66、预先设计一个与真实系统相似的模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来提示和掌握真实系统的特征和规律,称为模型化方法。67、经济可行性主要是指:特定的政策方案占有和使用经济资源的情况(主要包括资本、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和政策主体满足这种资源需求的情况,以及实行该政策后所达到的政策期望值与所需经济资源的关系,即投入产出比情况.68、技术可行性是指达到政策目标的科学技术或方法方面的可能性.69、超理性因素是指使人脑不经过逻辑思维和用就直接产生行为和决策的各种因素。70、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方法,是指借助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决策理论
12、等来时行逻辑分析和推理,以求得更精确地认识和把握系统的方法。71、随机型分析方法和技术是指应用于不确定型或风险型决策的分析方法与技术。72、网络计划方法是指应用网络图全面反映整个工作的流程、计划内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进度,通过时间参数的计算,找出关键线路与机动时间,以对计划进行优化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73、编制横道图的方法,是将生产或工作任务的顺序和时间画在一张具有时间坐标的表格内,并用带状线条(或者组线条等)表示完成各个工序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和延续时间。74、网络图是用一系列箭线和圆圈来表明一项任务或工程中所有工作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的图解模型。75、所谓开始事项,是指在网络图中与一个
13、或多个工序箭尾相连接的事项,即某一个或多个工序开始的事项.76、所谓结束事项,是指在网络图中有一个或多个工序箭头所指的事项,即这些工序结束的事项。77、线路是指从网络图中的始点事项开始,顺着箭头所指的方向连续不断地达终点事项,中间由一系列首尾相连的事项和箭线所组成的通道.78、组织关系则是指由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决定的可以改变的相互关系。79、所谓目标,是指始终存在于人们头脑中并促使人们积极行动以追求的结果,是人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80、所谓目标管理,是通过参与式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目标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81、所谓先进性,主要是指目标应对执行者起到鼓舞和激励作用,以充分调动成员积
14、极性.82、所谓可行性,主要是指目标应该切合实际,相对合理,是可以实现的目标。83、关键目标领域主要是指那些对于工作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的领域.84、弱点是指要影响工作的不利条件,应是管理人员努力克服的部分.85、机会是指未来的主要有利条件,管理人员应尽一切可能利用它们为自己服务.86、威胁是指对工作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不利因素,或在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或出现变化的可能性。87、所谓权限,就是为了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而必须具备的要求或命令他人行动和处理问题的一种权力或力量.88、所谓授权,就是上级把组织工作的部分权力授予下级,使其掌握有效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权限,以便更好地执行自身的目标和完
15、成工作任务。89、所谓成果评价,就是管理人员在目标实施过程结束后,将所取得的工作成果与既定的项目和标准进行比较,对目标的实现情况和组织成员的工作善进行衡量,并总结目标管理活动的经验,然后以此为依据对组织成员进行适当的奖罚,以便在更高的起点上,开始新一轮的目标管理。90、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91、检查环节就是检查实施阶段的各种活动是否遵循计划阶段制定的标准,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92、所谓决策方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为了作出归优选择而运用的各种方法与技术的总称.93、定性决策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决策“软方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专家集体的
16、智慧、能力和经验,在系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掌握的情况与资料进行决策的方法。94、个人判断决策法是指领导和专家根据其知识、经验对决策问题以及其所处的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决策方案及可能结果等作出判断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95、头脑风暴法,即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采用开调查会的形式,将有关专家聚到一起,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思维,以发散性的方式讨论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对它的应对措施,从而作出决策的方法。96、所谓德尔菲法,是指采用函询的方式咨询专家们的建议,专家在得出意见后、以不记名的方式反馈回来,组织者将得到的初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然后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重新考虑后再次提出意见;经过几轮匿
17、名反馈过程之后,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组织者依此得出预测结果的方法。97、模拟决策法是指人们为取得对某一客观事物的准确认识,通过建立一个与所要研究的实际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类似的微观模型,然后运行这一模型,并对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模型运行进行评价和选优,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决策方法.98、方案前提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评估决策方案赖以成立的前提,从而达到分析、评估决策方案本身的方法。99、确定型决策方法是指决策者对供决策选择的各备选方案所处的客观条件完全了解,每一个备选方案只有一种结果,比较其结果的优劣就可作出决策。100、当限制的条件表示为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目标函数表示为线性函数时,就称为线性
18、规划问题.101、工作分析是指管理者对员工所从事出有工作、岗位的内容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102、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审计人员对组织的会计、财务和其他业务经营活动所开展的定期、独立的审核与评价.103、程序是对组织或部门操作或事务处理流程的一种描述、计划与规定,是对按既定方式有效进行的工作实行控制或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工具。104、预算是指组织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有计划的财务活动的表现形式.105、经营预算是指经营性组织或部门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基本收支的预算。106、投资预算是指针对组织或部门的固定资产购置、改造、更新、新建等投资等活动,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编制的预算。107、财务预算是指组
19、织或部门在计划期间内,反映有关现金收支、经营绩效及财务状况的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收益表与预计资产负债表等内容。108、损益控制法是指根据组织或部门的损益分析表,对其经营状况、管理绩效进行综合控制的一种方法。109、管理审计是指组织或部门全面、系统地评价、分析全部管理工作绩效的一种控制方法,其实质就是针对整个组织开展的审计。110、外部审计,是指由组织或部门以外的专业审计机构对某一组织或部门的财务程序、财务经济往来情况进行有目的的综合检查。111、调查就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考察、度量,收集和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的数据、资料与信息,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准确认识,也就是了解客观事物的“实然状
20、态”。112、社会指标是指反映社会理象的数量、质量、类别、状态、等级、程度等特性的项目。113、肯定性指标,又称正指标,是反映社会进步或社会发展的指标.114、否定性指标,也称逆指标或问题性指标,是反映阻碍社会进步或社会发展的社会现象的指标。115、中性指标,是指反映与社会进步、社会发展没有直接联系的社会现象的指标。116、自变量是指不受外部因素影响而自身产生变化的变量。117、因变量是指它的变化都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118、所谓中间变量,是指介于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变量。119、定类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只有类别属性之分,没有大小、优劣之别。120、定序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除了有类别、属性之分
21、外,还有等级次序上的区别。121、定距变量是指变量的取值除了有类别、次序上的区别外,类别之间的距离还可以用标准化的距离去量度。122、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存在着不完全确定的依从关系。123、抽样调查是从全体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来调查,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124、总体是由研究对象中所有个体组成的,组成总体的各个个体称作总体单位。125、样本是指抽样时按照抽样规则所抽中的那部分单位所组成的集合体。126、抽样框又称抽样范畴,是一个抽样本的框架,是抽取样本的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127、由于总体的异质性和样本与总体范围的差异性,在用样本的统计值去推论总体的参数值
22、时,总会存在着偏差,这种偏差就是抽样误差.128、所谓随机原则,就是在抽取调查对象时,规定了一定的程序,以保证每一个分析单位都有同等入选的机会,所以概率抽样又叫做随机抽样.129、等距抽样,又称系统抽样,是指对研究的总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并把这些抽取的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观察用以推断总体的一种方法。130、观察法是一种主要依靠研究者的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和有关的辅助工具来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131、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进行交谈、讨论而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132、功能性问题是指在访谈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接近被访问者和为了使访谈更有成效而提出的问题。1
23、33、管理的含义: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管理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实施既定措施,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134、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对不同管理理论或管理方法异同点的研究,总结其优劣以借鉴或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规律的方法.135、定量分析法是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把握管理活动与管理现象内在的数量关系,寻求其数量规律的方法.136、历史研究法是对前人的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予总结概括,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实现古为今用的方法。137、案例研究法是通过对现实中发生的典型管理
24、事例进行整理并展开系统分析,从中把握不同情况下处理问题的不同手段,以达到掌握管理原理,提高管理技能的方法。138、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即把现成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检验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并在实践中不断概括总结新的理论与方法.139、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理论和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探索影响劳动生产率因素的科学。140、决策模式是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141、正式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设立,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机构与职位体系和规章制度制度的组织.142、非正式组织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基于
25、兴趣、爱好、情感等因素自发形成的组织。143、所谓领导权变理论,是指领导者在不同的条件下,如何选择领导方式,以期达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144、公平的含义:职工的工作态度与生产积极性,不仅取决于他(们)所获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取决于他(们)所获报酬的相对量.145、沟通也称信息交流,是指将某一信息传递给相关对象,以期作出相应反应的过程。146、决策树法是用树型图的形式,找出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及其可能出现的结果,计算和比较各个方案的损益期望值,最后从中选择令人满意的方案。147、客观概率是指那些有明确先例和经验的概率,是通过对大量随机事件进行统计分析而得到的。148、主观概率是指那些没有先例,
26、不能由统计规律确定的概率。149、常用数学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好中求好决策方法、坏中求好决策方法。150、投资报酬率的分析法:投资报酬率分析法的基本做法是,以投资额与利润之比,从绝对数和相对数两方面衡量整个组织或组织内部某一部门的绩效并依此进行控制.二、简答题:1、管理的历史发展:(1)史前人类社会的管理(2)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3)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4)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2、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可概括为:(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构(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3、原始氏族的公共事务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一是由氏族成
27、员选举产生的氏族首长管理日常公共事务;二是由氏族成员会议决定重大问题。4、前资本主义各社会阶段的这种国家管理的特点有:(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5、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发展,加之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进步,管理呈现出前新的特征:(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6、现代管理的基本特征有:(1)系统化管理(2)民主化管理(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7、管理在社
28、会发展中的作用;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8、管理学主要研究:管理组织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如何注重社会效益,促进社会文明全面进步,促进组织的民主建设,使组织成员得到全面发展;如何根据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制定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促进管理组织系统的改革,培养和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组织文化,以维护社会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9、管理学的学科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
29、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10、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其他学科所共有的基本特征,这就是:管理学具有特定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具有一系列含义清楚明确的基本概念,具有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理和原则;有一套完整且严密的理论体系。11、现代管理学及其特征:现代管理学是在总结管理发展历史经验和借鉴传统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现代条件下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问。与传统管理学相比,现代管理学具有变革性、开放性、严密性、实用性等特点。12、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途径:1、以马克思主
30、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前提。2、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我国的国情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出发点。3、分析和借鉴国外的有关管理理论是学习现代管理学的重要条件.4、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是系统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保证。13、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4、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其主要内容有:按人的自然属性和各成员的特殊举与能力时行分工,即简单的自然劳动分工思想;在采集食物、狩猎、防御敌害等活动中互相协作,即朴素的劳动协作思想;为了更好地在原始氏族成员间进行收获物的分配而建立起原始氏族组
31、织,即原始的组织思想。15、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效率,亚当斯密认为有三个原因: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通过分工,免除了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工作而损失的时间;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16、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一,开创了管理实证研究的先河.其二,使人类的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其三,科学管理是发展的.17、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概论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骚扰.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18、法约尔的贡献主要有:其一,为管理科学提供了完整的理论框架。其二,提出了一般
32、管理的概念,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其三,采用演绎方法全面研究管理问题.19、梅奥主持下的霍桑实验一直持续到1932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检验和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第二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交谈.第三阶段,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20、信息的交换过程可简化为:信息输入存储处理输出信息.21、管理过程学派强调对管理的过程和职能进行研究。其基本研究方法是:首先把管理人员的工作划分为管理职能,其次对管理职能逐项进行研究,从丰富多彩的管理实践中总结管理的基本规律,以便详细分析这些管理职能.22、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有:强调了决策的重要性,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分析了决策过程中的组
33、织影响,强制发挥组织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决策的准则,主张用“令人满意”准则取代最优化标准;归纳了决策的类型,把决策划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23、Z型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是长期雇佣制。二是建立缓慢的评价与提升制度,目的是要培育雇员长远意识和相互协作精神.三是拓宽职业发展路径。四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自我指挥取代等级指挥,实现雇员的内在控制。五是集体决策,个人负责。A型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是短期雇佣制。二是迅速地评价和升级。三是职业发展途径的高度专业化.四是明确的、形式化的控制方式。J型管理模式的特点:一是终身雇佣制.二是缓慢地评价与晋升。三是职业发展途径的非专业化.四是微妙、含蓄、内在
34、的控制方式。五是集体决策与集体负责。24、企业再造适用于三类对象:一是问题丛生、面临危机,处于困境之中的企业;二是表象上业绩不错,但潜伏的危机已经形成的企业;三是正处于发展高峰,但需要从战略层面构建新的竞争优势的企业。25、绘制企业的作业流程图,发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功能障碍分析。二是重要性分析。三是可行性分析。26、制定战略布局图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视觉唤醒。第二,视觉探索。第三,绘制新的战略布局图,并在听取各方面反馈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完善。27、企业需要挑战两种常规战略:一是只关注现有顾客;二是追求市场细分,满足顾客需求的细微差异。28、危机决策的构成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
35、决策问题的发生、发展具有突然性、急剧性,需要决策者当机立断;第二,可供决策者利用的时间和信息等资源非常有限;第三,事态的发展危及决策单位、决策者的根本利益,并且决策的后果很难预料。29、与初始决策相比,追踪决策相比,追踪决策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回溯分析.第二,非零起点。第三,双重优化。30、预测和决策的区别表现在:预测侧重于对客面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预测强调客观分析,决策则突出领导艺术。预测是决策科学化前提,决策是预测的服务对象和实现机会。在现代管理中,预测和决策往往是结合运用的。31、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有:(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2)分析了组织
36、在决策中的作用(3)阐述了决策过程(4)提出了决策的准则(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6)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32、理性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有:(1)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2)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3)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4)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33、渐进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有:(1)决策过程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2)决策方案是在原有决策的基础上所做的修改。34、作为一种决策模式来讲,渐进模式有其合理的一面:首先,在决策过程上,渐进决策模式将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不间断的过程,主张从历史的、现实的条件出发进行决策,注意保持决策的连续性,反对决策的大起大落,强调社会稳定对决策的
37、影响。其次,在决策方法上,渐进模式 强调事物变化量的积累,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由量变而导致质变,最终改变决策,而又不至于引起大的社会动荡,这些观点有其合理的成分.最后,在决策方案选择上,渐进决策模式 注重决策者决策能力的有限性与客观事物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主张决策者在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原有决策方案对现在决策问题的影响,采用边决策、边执行、边修改,边完善的作法,在原有决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以获得公众接受和认可。35、集团决策模式的主要内容有:(1)集团的互动是公共决策的核心内容(2)决策方案是各个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3)各个集团占有的资源不同,对决策的影响力不同。36、集团决策
38、模式虽然将政治系统看成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竞争的系统,但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也存在着制约的因素:一是各利益集团的竞争行为不能违背宪法,宪法成为任何利益集团不得超越的行为规范;二是种利益集团的利益也并非截然对立,彼此存在着许多共同利益或交叉利益,从而起到缓和冲突的作用;三是各利益集团竞争的存在也同时产生了相互制约的困素,这种斗争与制衡导致了集团之间的动态均衡。37、托马斯戴伊和哈蒙齐格勒精英决策模式的基本内容:第一,社会分化为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第二,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公众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阶层.第三,非精英人物向精英人物的转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39、。第四,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方面精英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第五,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公众的要求,而是反映了精英人物的主要价值观。第六,活跃的精英人物很少受公众的直接影响。38、精英决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些国家公共决策的实际情况。但是,精英决策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一决策模式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在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中公众的参与能力,以及公众参与对公共政策形成的影响作用。39、现代决策程序一般分以下步骤:1、发现问题2、确立目标3、拟订方案4、选择方案40、确立决策目标应注意以下问题:(1)决策目标要有针对性(2)决策目标要有明确性(3)决策目标要有时效性(4)决策目标要有
40、可行性(5)决策目标要有规范性41、决策目标的规范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决策目标不能和国家宪法、法律相抵触;二是决策目标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42、决策方案评估以后就进入到选段阶段:首先,要有一个选优的标准。其次,方案的选优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再次,方案的选优需要决策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果断的决策才能。43、全体一致规则具有以下特征:(1)决策成员在形式上享有平等的决策权(2)个体选择对集体的决策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决策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44、绝对多数规则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决策过程中无须每个决策者都投赞成票,只要有超过半数的人投赞成票,决策方案就得以通过,因而决策成本较低;二是按
41、照绝对多数规则择定的决策方案对全体决策者都具有约束力,少数持反对意见必须服从多数人所作出的决定。45、决策中枢系统的主要任务有:确认决策问题、明确决策目标、组织决策方案的设计、选择决策方案.46、决策咨询系统在决策过程中的任务是有:发现决策问题参与决策方案的设计、评估和论证提供决策预测研究。47、决策信息系统具有三大任务: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传递信息.48、收集信息要注意几点:一是收集信息的范围尽可能广泛,既收集决策系统内部的信息,又收集决策系统外部的信息.二是信息收集注意历史的延续性。三是信息收集要有预测性。四是信息收集要真实,尽管信息收集后有一个加工的过程,但在信息收集阶段仍然要强调信息的
42、真实性.49、加工信息要求:一是及时,二是准确。50、决策信息的传递渠道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纵向传递,主要是将不同层次管理组织之间的决策信息进行传输;二是横向传递,主要是将同一层次管理组织及部门之间的决策信息相互传输;三是综合传递既包括纵向传递,又包括横向传递。51、人员是组织的主体,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要素,表现在:人是组织目标体系的设定者和承担者;人是组织(机构,制度等)的设计者;人是权力的拥有者和行使者,是责任的承担者和履行者;人是组织各类资源的创造者、分配者、使用者;组织存在与运行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促进组织成员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52、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
43、的积极促进功能表现在:协助工作、分担领导、增加稳定、发泄感情、制约领导。53、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表现在:保守倾向、角色冲突、滋生谣言、不良压力。54、西方组织理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古典组织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组织理论阶段、系统科学组织理论阶段、创新发展阶段.55、韦伯指出,合理合法权威与其他权威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体现的是法治社会的特质,后者体现的是人治社会的特质.56、实现组织良好的协作意愿,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度,与组织系统的规模成反比例关系。其二,组织成员协作意愿的强弱是动态变化的.57、关于共同目标,巴纳德还提出了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首先,组织
44、共同目标不仅要被组织成员认识理解,而且必须被组织成员所接受。其次,组织成员在理解组织共同目标时,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会发生矛盾.58、巴纳德认为,组织信息交流的原则是:第一,信息交流的渠道要为组成成员所了解,最重要的是要使信息交流的渠道成为惯例,即尽可能固定化;第二,组织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有一个上级并向其汇报工作,每个人都必须同组织保持明确的正式关系;第三,信息交流的线咱必须尽可能地直接和短捷,以加快信息交流的速度;第四,信息交流时应利用完整的信息线路,逐级沟通,维护各组织层次的权威和职责;第五,作为信息交流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称职,即具备有关技术、人事等方面的能力;第六,组织在行使职能时,
45、信息交流的线路不能中断。59、聚合阶段具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组织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二是创业者通过实践磨炼和经验积累成为了有效的管理者,或组织此进了专门的管理人才,管理水平得以提高.三是适应组织规模扩大化而确定新的组织目标和组织发展战略,以集权管理方式保证组织目标和组织发展战略的实现,称“成长经由命令”。60、克服“失控危机的出路是:增强最高领导层的监督和调控能力,建立健全层级与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强化组织的整体规划,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成立委员会组织,或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模式,健全规章制度体系边境左作程序等。目的在于:维护各层级、各部门必要的自主权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实现最高领导层对组织整
46、体的有效控制。61、心智模式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根深蒂固,不易改变;二是自我感觉良好;三是所有人的心智模式都有缺陷。62、改善心智模式的方法是:换位思考,以史为镜、以人为镜,时常反思自的行为;克服障碍以敞开心扉与人沟通;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63、管理体制设计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组织治理结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行政体制问题。64、组织治理结构的共同特征是:强调组织成员的基本权利,以三类权力机构的设置作为组织管理的基础。65、职能制的优点:是实现了管理专业化,可以充分发挥职能机构和职能管理人员的作用,减轻了领导者的负担.66、事业部制其主要特点是把企业的生产经营
47、活动,按产品或地区分别建立事业部,实行企业集中决策、事业部独立经营的管理方式;企业最高管理层主要负责研究和制定企业的方针政策、总目标和长期计划,对事业部的管理只保留人事决策、财务控制、价格管理、规定利润额或销售的权力;每个事业部都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事业部都是一个利润中心,分别承担完成利润计划的责任;事业部可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设置组织机构,并统一管理本事业部的人、财、物和产供、销等活动。67、事业部制的优点是有利于企业最高管理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成为真正的决策机构;有利于增强事业部领导的责任心,发挥其搞好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使各事业部
48、开拓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市场适应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培养和考核干部,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68、事业部制的缺点是:职能机构重叠,管理人员多,管理费用大;各事业部之间协调困难,易出现本位主义,忽视企业整体利益等。69、矩阵制组织结构模式将管理机构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职能管理机构;二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由各职能管理部门人员联合组成的专门任务小组.70、矩阵制的优点是:可以使职能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集思广益,迅速完成某项任务,既提高了相互协调的灵活性,又加强了组织的整体性。71、矩阵制的缺点是:由于任务小组的人员受双重领导,当纵横两个管理系统协调不好,来自两个管理系统的指令不一致时,下属人员无所适从;实行双重领导会产生职能不清的问题;由于任务小组及其成员不是固定的,因而人员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和不安全感,对工作有不良影响。72、多维制组织结构模式把管理机构分为三大类:一是按产品划分的事业部,它是产品利润中心;二是按职能划分的职能参谋机构,它是专业成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