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61_T 1363-2020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95877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61_T 1363-2020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DB61_T 1363-2020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DB61_T 1363-2020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DB61_T 1363-2020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DB61_T 1363-2020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DB61/T 1363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材料与部件.4 5 施工与安装.6 6 质量检验与验收.17 DB61/T 1363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绵城市技术中心、陕西雨人润科生态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咸海绵城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朝显、马越、梁行行、闫攀、石战航、张哲、姬国强、

2、赵杨、马培华、胡艺泓、曹琰、刘昭、袁萌、菅强、郑木莲。本标准由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绵城市技术中心负责解释。本标准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海绵城市技术中心 电话:02938020053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秦皇大道南段尚业路总部经济园5-402 邮编:712000 DB61/T 13632020 1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材料与部件、施工与安装、质量检验与验收。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新建、改建及扩建项目(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的低

3、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237 纤维增强塑料用液体不饱和聚酯树脂 GB/T 11115 聚乙烯(PE)树脂 GB/T 12670 聚丙烯(PP)树脂 GB/T 17639 土工合成材料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 GB/T 17643 土工合成材料聚乙烯土工膜 GB/T 18477 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 GB/T 19472 埋地用聚乙烯(PE)结构壁管道系统 GB/T 20221

4、 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T 25993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 GB/T 50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 501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41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 50204 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68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4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 50400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5、GB 51174 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 GB 51222 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 CJ/T 233 建筑小区排水用塑料检查井 CJ/T 326 市政排水用塑料检查井 CJ/T 358 非开挖铺设用高密度聚乙烯排水管 CJ/T 400 再生骨料地面砖和透水砖 CJJ 1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 DB61/T 13632020 2 CJJ 8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T 135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 CJJ/T 188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 CJJ/T 190 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 CJJ/T 209 塑料排水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 JC 937 软式透水管 JC/T 21

6、12 塑料防护排水板 JG/T 193 钠基膨润土防水毯 JGJ 155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JGJ/T 200 喷涂聚脲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SL 634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提防工程 SL/T 231 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DB61/T 1312 海绵城市透水铺装层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504002016、GB 512222017、GB 50300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 504002016、GB 512222017、GB 503002013中的

7、某些术语和定义。3.1 海绵城市 sponge city 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3.2 低影响开发 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 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征不变,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增加等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开发方式和措施。3.3 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 low impact development stormwater engineering 运用低影响开发理念设计,综合运用“渗、滞、蓄、净、用、排

8、”等技术措施的雨水控制利用工程。3.4 初期弃流设施 first flush diverion facilities 指通过一定方法或装置将存在初期冲刷效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降雨初期径流予以弃除,以降低雨水后续处理难度的设施。DB61/T 13632020 3 3.5 绿色屋顶 green roof 在建筑物屋顶铺设种植土层并栽种植物,收集利用雨水、减少雨水径流的源头减排设施,又称种植屋面或屋顶绿化。GB 512222017,定义2.1.16 3.6 透水铺装 pervious pavement 可渗透、滞留和排放雨水并满足荷载要求和结构强度的地面铺装结构。3.7 下沉式绿地 depresse

9、d greenbelt 指低于周边汇水地面或道路,可利用于渗透、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绿地,又称下凹式绿地。GB 512222017,定义2.1.18 3.8 生物滞留设施 bioretention facility 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渗滤、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由植物层、蓄水层、土壤层、过滤层(或排水层)构成。GB 512222017,定义2.1.14 3.9 植草沟 grass swale 用来收集、输送、削减和净化雨水径流的表面覆盖植被的明渠。GB 512222017,定义2.1.15 3.10 渗管(渠)infiltration pipe(trench)具有渗透和转输功能的雨

10、水管或沟渠。GB 504002016,定义2.1.17 3.11 渗井 infiltration well 雨水通过侧壁和井底进行入渗的设施。GB 504002016,定义2.1.13 3.12 雨水调蓄池 stormwater storage tank 具有雨水储蓄、峰值流量削减以及综合利用功能的蓄水池。DB61/T 13632020 4 3.13 渗透塘 infiltration pond 一种用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净化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3.14 湿塘 wet pond 以雨水作为主要补水水源的具有雨水调蓄和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GB 504002016,定义2.1.21

11、 3.15 雨水湿地 stormwater wetland 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人工建造的具有雨水径流储存、总量减排、峰值流量调节和水质净化等功能的湿地系统。3.16 主控项目 dominant item 工程中对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GB 503002013,定义2.0.8 3.17 一般项目 general item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GB 503002013,定义2.0.9 4 材料与部件 4.1 基本要求 4.1.1 工程所用的原材料、构(配)件、成品设备等以及绿化所用的苗木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进场验收并妥善保管。4.1.2 现场加工

12、的透水材料、渗滤介质、级配碎石、普通混凝土、砂浆等工程材料应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4.1.3 所用产品、材料、苗木等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坏、变质或枯萎。4.2 技术要求 4.2.1 透水混凝土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CJJ/T 135 规定。4.2.2 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CJJ/T 190 规定。4.2.3 透水砖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25993 规定。4.2.4 再生骨料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CJ/T 400 规定。4.2.5 混凝土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GB 50164 规定。4.2.6 透水土工布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

13、符合 GB/T 17639 规定。4.2.7 防渗土工膜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17643 规定,膨润土防渗毯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JG/T 193 规定。DB61/T 13632020 5 4.2.8 渗滤介质宜优先使用渗透性较好的自然土壤,如壤质砂土、砂质壤土、壤土等,自然土壤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进行改良。改良土壤混合填料应具有良好的雨水渗透、持水及污染净化性能,符合 DB61/T 13132020 中第 4 章规定。4.2.9 塑料蓄水模块要求如下:a)采用的聚丙烯(PP)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12670 规定,聚乙烯(PE)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G

14、B/T 11115 规定;b)塑料蓄水模块单体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1 规定;表1 塑料蓄水模块单体性能指标 项目 测试条件 指标要求 坠落试验 232,1m 高处跌落,边角落地 无开裂、破损或结构变形 顶部加载 0.5m覆土4m 200kN/m2 0.5m埋深4m 100kN/m2 抗压强度试验 侧面加载 4m埋深7.5m 185kN/m2 无开裂、破损或结构变形 烘箱试验 150,30min 无气泡、分层和破裂 抗冲击性能 232,4kg 砝码,高 2m,试样上覆盖 35cm 厚沙床 无开裂、破损或结构变形 232,1008h 长期蠕变性能 顶部加载 0.5m覆土4m 110kN/m2 50

15、年外推垂直变形率4%,水池竖向变形率不得超过:(100mm/水池高度mm)100%c)塑料蓄水模块功能指标应符合表 2 规定;表2 塑料蓄水模块功能指标 项目 测试方法 指标要求 流通直径 通球试验 100mm 孔隙率 满水试验 93%95%清掏通道 钢尺测量 最小通道尺寸350mm 4.2.10 管材要求如下:a)聚乙烯(PE)实壁管材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CJ/T 358 规定。b)聚乙烯(PE)双壁波纹管材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19472.1 规定。c)聚乙烯(PE)缠绕结构壁管材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19472.2 规定。d)硬聚氯乙烯(PVC-U)实壁

16、管材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20221 规定。e)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材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18477.1 规定。f)玻璃钢管材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8237 规定。g)管道埋设于车行道以下时,管材环刚度应按计算确定,小区及园内道路下管材环刚度不得小于8kN/m2,非承载绿地、人行道等地面下,管材环刚度不得小于 4kN/m2。DB61/T 13632020 6 4.2.11 渗排管要求如下:a)穿孔排水管技术参数应符合表 3 规定;表3 穿孔排水管技术参数 管材 管径 开孔方式 开孔孔径(mm)开孔率(%)聚乙烯(PE)实壁管 DN200

17、DN600 梅花形均匀布孔 812 1.53 聚乙烯(PE)双壁波纹管 DN200DN600 梅花形均匀布孔 812 1.53 聚乙烯(PE)缠绕结构壁管 DN200DN600 梅花形均匀布孔 812 1.53 硬聚氯乙烯(PVC-U)实壁管 DN200DN600 梅花形均匀布孔 812 1.53 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管 DN200DN600 梅花形均匀布孔 812 1.53 玻璃钢管 DN100DN700 梅花形均匀布孔 812 1.53 b)软式透水管管径宜为 DN50DN200,开孔率为 65%75%,环刚度为 0.13kN/m2,材料性能应符合 JC 937 规定。4.2.

18、12 塑料排水检查井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CJ/T 233、CJ/T 326 规定。4.2.13 塑料蓄排水板材料性能与技术要求应符合 JC/T 2112 规定。4.2.14 选用苗木应符合 CJJ 82 规定及设计要求,非本地植物应提供病虫害检疫报告。5 施工与安装 5.1 基本要求 5.1.1 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的规模、竖向、平面布局等应按照批准或审查通过的工程设计文件严格控制。5.1.2 施工前,应调查复核施工范围内地上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5.1.3 应编制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关键分项、分部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满足以下要求:a)应与土建、绿化工程工序衔接或联

19、合施工,避免二次开挖、施工界面重叠;b)冬季、雨季施工时应制定相应的防冻胀、水土保持等施工保障措施。5.1.4 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放样,做好施工过程测量复核。5.1.5 应复核设施的植物种植条件,植物种植应按设计图纸施工,符合 CJJ 822012 中第 4 章规定。5.1.6 沟槽开挖、支护方式应根据施工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等要求进行技术分析比较。5.1.7 施工现场应有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质量控制及检验制度,并满足以下要求:a)各分项工程应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分项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检验;b)相关各分项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隐蔽分项工程应进行隐蔽验收,未经检验或验收不合

20、格不应进行下道分项工程。5.1.8 在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地区施工时,应遵循当地特殊土壤地质条件下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相关规范规定,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5.1.9 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时,应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排放系统合理衔接。DB61/T 13632020 7 5.2 初期弃流设施 5.2.1 一般规定 5.2.1.1 初期弃流装置的位置及构造应符合设计要求。5.2.1.2 初期弃流雨水排入污水管道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倒灌措施。5.2.1.3 初期弃流池进水口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格栅,格栅的设置应便于清理,并不应影响雨水进水口的通水能力。5.2.1.4 初期弃流池入口监测

21、装置及自动控制系统应满足设计要求。5.2.2 典型施工流程 初期弃流设施典型施工流程见图1。图1 初期弃流设施典型施工流程图 5.2.3 施工要求 5.2.3.1 施工现场应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施工过程对场地及其周边环境的扰动和破坏。5.2.3.2 自动控制弃流装置的电动阀、计量装置宜设在室外,控制箱宜集中设置在室内。自动弃流装置、设备的施工应符合 GB 50303 规定。5.2.3.3 弃流池(井)设施构件施工应符合 GB 501412008 中 8.4 规定。5.3 绿色屋顶 5.3.1 一般规定 5.3.1.1 种植土层渗透性能应满足植被生长需要。5.3.1.2 绿色屋顶水落口施工应满

22、足以下要求:a)水落口宜为外排式;b)内排式水落口应与屋面明沟、暗沟连通组成排水系统;c)水落口上方不得覆土种植,并应在周边加设格栅、格箅等设施保护。5.3.2 典型施工流程 绿色屋顶典型施工流程见图2。图2 绿色屋顶典型施工流程图 施工准备 土方开挖、基层处理 构筑物土方回填 设备/装置安装调试 基层处理 绝热层铺设 找坡/找平层铺设 防水层摊铺 保护层铺设 植被种植 种植土层铺设 过滤层铺设排水/蓄水层铺设施工准备 DB61/T 13632020 8 5.3.3 施工要求 5.3.3.1 绿色屋顶施工时,应按结构设计恒荷载限定堆土及种植方案。既有建筑改造时,应在开工前复核屋顶荷载,必要时委

23、托有资质单位检测评估结构承载能力。5.3.3.2 绿色屋顶基层、绝热层、找平层、防水层、保护层、排/蓄水层和过滤层、种植土层、植被层的施工做法应符合 GB 50345 规定。5.3.3.3 绿色屋顶防水材料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a)绿色屋顶用防水卷材长边和短边的最小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 100mm;b)卷材收头部位宜采用金属压条钉压固定和密封材料封严;c)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的施工应符合 JGJ/T 200 规定;d)防水材料的施工环境应符合 JGJ 155-2013 中 6.3 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1)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冷粘法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 5,低于 5应采取防冻措施;2)采用焊接法施工时

24、,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3)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10;4)反应型合成高分子涂料施工环境温度宜为 535。5.3.3.4 防水工程完毕通过蓄水试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并应做好防水层保护。5.3.3.5 种植土进场后应避免雨淋,应有防止扬尘措施。5.3.3.6 现场植物宜在 6h 内栽植完毕,未栽植完毕的植物应及时喷水保湿,采取假植措施。5.3.3.7 女儿墙、周边泛水部位和屋面檐口部位,宜设置隔离带,宽度不小于 500mm,寒冷地区应有防冻胀措施。5.4 透水铺装 5.4.1 透水砖 5.4.1.1 一般规定 5.4.1.1.1 透水砖铺装施工应符合 CJ

25、J/T 1882012 中第 6 章规定,并符合设计要求。5.4.1.1.2 透水砖铺装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放样,施工时基准点和基准面应根据平面设计图、工程规模和透水砖规格、块形及尺寸进行设置。5.4.1.1.3 透水砖铺装路面定位、高程控制等应符合 DB61/T 1312 规定。5.4.1.2 典型施工流程 透水砖铺装典型施工流程见图3。图3 透水砖铺装典型施工流程图 5.4.1.3 施工要求 5.4.1.3.1 透水砖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设计未明确时,路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 20MPa。5.4.1.3.2 垫层采用中粗砂时压实度不应小于

26、90%,采用级配碎(砾)石时不应小于 95%,采用建筑建筑再生骨料时压实度不应小于 95%。土基处理 垫层施工 基层施工找平层施工透水砖铺设 施工准备 填缝、养护DB61/T 13632020 9 5.4.1.3.3 透水混凝土基层应设置纵横缝(膨胀缝和收缩缝)和施工缝。纵横缝和施工缝间距可为4.5m5.5m,不宜超过 6m。5.4.1.3.4 基层施工完成后,表面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湿润状态。5.4.1.3.5 找平层可采用中粗砂或干硬性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配比范围宜为 1:51:7(质量比),找平层摊铺厚度宜为 2030mm。5.4.1.3.6 透水砖接缝宽度不宜大于 3mm。5.4.

27、1.3.7 透水砖铺砌完成并养护 24h 后,用填缝砂填缝,分多次进行,直至缝隙饱满,同时将余砂清理干净。5.4.1.3.8 透水砖铺装应逐层检验渗透系数,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下层渗透系数不应低于上层,且透水砖铺装顶面渗透系数不得低于 110-4m/s。5.4.1.3.9 已完成铺装面上不应拌合砂浆、堆放材料、遗撒灰土或其他易引起堵塞的材料。5.4.2 透水混凝土 5.4.2.1 一般规定 5.4.2.1.1 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与构造、混凝土搅拌、运输、铺筑和养护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 CJJ/T 135 规定。5.4.2.1.2 透水混凝土强度应符合 GB/T 50107 规定。5.4.2.

28、1.3 路面施工缝应垂直,直线段应顺直,曲线段应弯顺,缝内不得有杂物,所有缝必须上下贯通。5.4.2.1.4 透水层养护期需加强管理,杂物容易堵塞透水孔隙的区域应采取土工布覆盖等措施,确保透水效果。5.4.2.1.5 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 5 天低于 5时,透水混凝土路面不得施工。5.4.2.1.6 高温期施工时,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浇筑过程中宜缩短运输、摊铺、压实等工序时间,浇筑完毕应及时覆盖、洒水养护。5.4.2.2 典型施工流程 透水混凝土路面典型施工流程见图4。图4 透水混凝土路面典型施工流程图 5.4.2.3 施工要求 5.4.2.3.1 透水混凝土施工应符合 DB61/T 1312 规

29、定。5.4.2.3.2 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摊铺时应均匀摊铺,防止离析,找准平整度与排水坡度。5.4.2.3.3 透水混凝土振捣后,宜使用机械对透水混凝土面层进行收面,必要时配合人工拍实、抹平。5.4.2.3.4 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后,宜在 48h 内涂刷保护剂。涂刷保护剂前,面层应进行清洁。5.4.2.3.5 施工时,每 5m 左右应设一道缩缝,缝宽 10mm15mm,当施工长度超过 30m 时,应设宽度为 10mm15mm 的胀缝,胀缝填充厚度、宽度、材料满足设计要求。5.4.2.3.6 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保湿养护。养护时间根据透水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不宜少于 14 天。土基

30、与垫层 基层处理摊铺振捣 表面修整 养护 施工准备 DB61/T 13632020 10 5.4.3 透水沥青 5.4.3.1 一般规定 5.4.3.1.1 铺筑透水沥青混凝土前,应检查下层结构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5.4.3.1.2 透水沥青路面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坡度与路面设计坡度一致;透水沥青路面施工前应均匀喷洒 0.6 L/m21.0L/m2的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粘层油喷洒应符合 JTG F402017 中 9.2 规定。5.4.3.1.3 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摊铺、压实及成型应符合 CJJ/T 190、JTG F40 规定。5.4.3.1.4 当遇雨天或气温低于

31、 15时,不得进行透水沥青路面施工。5.4.3.2 典型施工流程 透水沥青路面典型施工流程见图5。图5 透水沥青路面典型施工流程图 5.4.3.3 施工要求 5.4.3.3.1 透水沥青混凝土宜采用摊铺机摊铺,局部路面狭窄、平曲线过小的部位以及小规模路面工程和不具备机械摊铺条件时可以人工摊铺。5.4.3.3.2 正式施工前,宜铺筑试验路段,确定最佳机具组合、摊铺系数、碾压遍数等工艺参数,以指导大范围施工。5.4.3.3.3 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温度控制应符合 CJJ/T 190-2012 中 5.3 规定。5.4.3.3.4 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当半幅施工或因特殊原因而产生纵

32、向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加设切刀切齐。5.4.3.3.5 透水沥青混凝土人行道压实成型宜采用小于12吨钢轮压路机。压路机的轮迹应重叠1/31/4碾压宽度。不得向压路机轮表面喷涂柴油类或油水混合液,需要时可喷涂清水或皂水。5.4.3.3.6 大孔隙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压实时,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钢筒式压路机与轮胎压路机或多台钢筒式组合的方式压实。5.4.3.3.7 铺筑好的沥青层应严格控制交通,封闭保护,保持整洁。5.4.3.3.8 透水沥青路面施工完毕后,应待面层完全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 50方可开放交通。5.4.3.3.9 透水沥青路面与普通沥青路面衔接处,应做好封水、防水处理。5.5 下沉式绿

33、地 5.5.1 一般规定 5.5.1.1 下沉式绿地的轮廓、面积、下凹深度、坡度和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应适宜现场景观绿化需求。5.5.1.2 溢流口顶部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低于周边汇水面 50100mm。5.5.1.3 下沉式绿地集中进水口、坡度较大区域,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冲刷措施。施工准备 路基开挖、压实 垫层施工基层施工面层摊铺 养护 DB61/T 13632020 11 5.5.2 典型施工流程 下沉式绿地典型施工流程见图6。图6 下沉式绿地典型施工流程图 5.5.3 施工要求 5.5.3.1 进水口截污设施应保证进水通畅,截污设施周边应设置水流消能措施,设计未明

34、确时,可采用卵石作为水流消能措施,布置宽度宜为 200 mm 300 mm,粒径宜为 50 mm 150 mm。5.5.3.2 溢流口设置位置、深度及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顺直。5.5.3.3 管道、溢流设施、检查井的施工应符合 GB 50268 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5.5.3.4 回填种植土应分层适度夯实或自然沉降达到基本稳定,不宜机械碾压。5.6 生物滞留设施 5.6.1 一般规定 5.6.1.1 生物滞留设施的位置、形状、做法以及溢流口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5.6.1.2 种植土渗透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若土壤渗透性较差,应进行性能改良。5.6.1.3 应按设计要求在生物滞留设施

35、进水口处安装截污槽、截污框等预处理设施。5.6.1.4 溢流井、溢流管等安装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可结合现场实地地形地貌调整。5.6.2 典型施工流程 生物滞留设施典型施工流程见图7。图7 生物滞留设施典型施工流程图 5.6.3 施工要求 5.6.3.1 生物滞留设施沟槽开挖完成后,周边或预留进水口处应设置临时挡水堰/袋等,防止水土流失,已完工进水口应临时封堵。5.6.3.2 防渗层采用防渗膜作为防渗材料时,应将沟槽内石块、树枝等尖锐材料清理干净。防渗膜施工应符合 GB/T 17643 规定。5.6.3.3 城市道路生物滞留设施根据设计或现场道路防护等实际需要,设置防渗砖墙或防渗混

36、凝土墙等挡墙结构,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a)防渗砖墙砌筑宜为单层,厚度不宜低于 115mm,宜采用全顺砌筑形式,各皮砖均顺砌,上下批垂直灰缝互相错开半砖(120mm);b)防渗混凝土墙宜为现浇,厚度宜为 12cm20cm,8m 为一个节段,节段之间设伸缩缝;c)伸缩缝施工时应做好防水补漏措施,符合 GB 501412008 中 6.2 规定。放线及汇水面复核 土方开挖进水、排水设施施工种植土回填 植物栽种 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 沟槽土方开挖进水口与溢流井安装 防渗层铺设砾石蓄水层填充覆盖层铺设 植物种植 种植土层回填透水土工布或砂层铺设 放线及汇水面复核DB61/T 13632020 12 5.6

37、.3.4 设施沟槽机械开挖、水泥混凝土拌合等宜在沟槽外进行,避免降低基层土壤渗透性。5.6.3.5 设施边坡修理应压实,防止坍塌、水土流失。5.6.3.6 砾石层填充用碎石、砾石等材料应洁净,不含杂土,穿孔排水管端头和侧壁应包裹透水材料。5.6.3.7 砾石层和种植土层之间的过渡层,采用透水土工布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 300mm,采用砂层时,厚度宜为 5cm10cm。5.6.3.8 种植土介质应分层回填至设计高度,发生沉降时应及时补土回填。5.7 植草沟 5.7.1 一般规定 5.7.1.1 植草沟断面形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场地平整,不含大块碎石等杂物;沿纵坡方向各断面应保持一致,线型美观

38、。5.7.1.2 植草沟纵坡度不宜大于 4%,当纵坡超过 4%且长度超过 30m 时,可增设消能台坎。5.7.2 典型施工流程 植草沟典型施工流程见图8。图8 植草沟典型施工流程图 5.7.3 施工要求 5.7.3.1 植草沟沟槽开挖完成后,设计挡水堰的位置应设置临时挡水坝/袋,防止沟槽内土壤流失。5.7.3.2 植草沟边坡应压实,防止坍塌及冲刷。有下渗功能的植草沟沟槽应避免重型机械碾压或其他作业影响土壤渗透性能。5.7.3.3 植草沟沟底防冲刷碎石或覆盖层应考虑植物种植情况,按照不漏土的原则铺设,同时与景观相协调。5.7.3.4 植草沟内土壤不得裸露,植被高度宜控制在 50mm150mm。5

39、.8 渗管(渠)5.8.1 一般规定 5.8.1.1 渗管基础做法及接管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符合 GB 502682008 中 4.1.9 规定。5.8.1.2 渗管(渠)进水端宜设置植草沟、沉淀(砂)池等预处理设施。5.8.1.3 渗管(渠)敷设应考虑与附近建筑或道路基础结构间的安全距离。5.8.1.4 渗管的开孔形式、开孔率、开孔孔径应满足设计要求。5.8.1.5 渗管(渠)的砾(碎)石滤料回填应紧密,覆土深度应结合本地或相似地区浅埋经验确定,或采取防护措施保证运行安全。5.8.2 施工要求 5.8.2.1 沟槽底部不得超挖,靠近沟槽底部 20cm 范围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完成后槽底不应扰动

40、。放线及汇水面复核沟槽土方开挖防渗/竖向整理 挡水堰/消能台坎 施工准备 防冲刷处理植物与覆盖层DB61/T 13632020 13 5.8.2.2 沟槽边坡或支护施工时,沟槽外堆土距离槽边缘不小于 0.8m,堆土高度不大于 1.5m。5.8.2.3 沟槽开挖后,渗管(渠)的安装和敷设应连续施工。5.8.2.4 渗管(渠)的接头应可靠牢固,回填滤料不应渗漏至接头及管渠中。5.8.2.5 渗透管敷设时应按设计要求在四周填充砾石或其他多孔材料,外包土工布的搭接宽度不小于300mm,应全断面包裹渗管,无破损。5.8.2.6 渗管(渠)沟槽回填应满足下列要求:a)回填土应不含有害物质、不堵塞反滤层;b

41、)槽底以上原状土回填宜按原土层顺序分层回填并夯实;c)回填土时,宜对称于集水管中心线分层回填,应保护反滤层和集水管;d)冬季回填土时,反滤层以上 0.5m 范围内,不应回填冻土。5.9 渗井 5.9.1 一般规定 5.9.1.1 在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地下水季节性高水位或岩石层小于 1m 及距离建筑物基础水平距离小于 5m 的地区施工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发生次生灾害。5.9.1.2 施工时应监控渗井周围 23 倍下沉深度范围内的建筑及地下管线沉降和水平位移情况。5.9.1.3 雨水通过渗井下渗前,应通过植草沟、植被缓冲带、弃流、沉淀等设施进行预处理。5.9.1.4 渗井通过井壁

42、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时,宜在渗透区域设置砾(碎)石层及水平渗排管。5.9.1.5 施工时应做好管道高程衔接,渗井出水管内底高程应高于进水管内底高程,但不应高于上游相邻井的出水管内底高程。5.9.2 典型施工流程 渗井典型施工流程见图9。图9 渗井典型施工流程图 5.9.3 施工要求 5.9.3.1 渗井中心、轴线位置和基坑轮廓尺寸放样时,应外延一定距离作为清理范围界限。5.9.3.2 渗井基坑土方开挖时,应做好支护措施防止塌方;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校正垂直度;不应超挖,超挖后不得采用超挖土方回填,宜采用碎石回填;挖出的土方应随挖随运,弃土宜远弃。5.9.3.3 渗井沟槽开挖验槽合格后应铺设碎砾石或砂

43、,不应机械碾压。5.9.3.4 井体的安装应在井室挖掘后快速敷设;施工期间井体应做盖板,埋设时防止沙土流入。5.9.3.5 渗井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应符合 GB 501412008 中 6.2 规定,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时,应符合 GB 501412008 中 6.3 规定,采用砖砌或石砌结构时,应符合 GB 50141-2008 中 6.5 规定,采用塑料结构时,应符合 CJJ/T 209 规定。5.9.3.6 渗井安装时应对下沉偏差做过程控制检查,及时纠偏。施工准备基坑开挖 浇筑井基础渗井砌筑或安装基坑回填 DB61/T 13632020 14 5.10 雨水调蓄池 5.10.1 塑料模

44、块蓄水池 5.10.1.1 一般规定 5.10.1.1.1 塑料模块组装前应检查外观无破损,搬运、组装时应注意保护。5.10.1.1.2 施工过程中,应防止车辆碾压已埋设塑料模块,同时做好人员安全防护。5.10.1.1.3 塑料模块蓄水池施工完毕后应设置警示标牌。5.10.1.2 典型施工流程 塑料模块蓄水池典型施工流程见图10。图10 塑料模块蓄水池典型施工流程图 5.10.1.3 施工要求 5.10.1.3.1 基坑土方开挖应符合 GB 501412008 中第 4 章规定。5.10.1.3.2 应根据地基土壤类型和地下水情况确定地基施工方法。对于软土地基或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规定时以及地基存

45、在不均匀沉降地段,应加固补强。高地下水位地区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深度确定降排水施工方案。5.10.1.3.3 基坑开挖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层,机械开挖时,基底设计标高以上0.2m0.3m 原状土应人工清理。如有超挖或发生扰动,可换填碎石填平夯实。基坑内碎石、砖头、铁钉等尖锐物品应清理干净。5.10.1.3.4 土工布和防渗膜铺设应使用宽幅产品,减少搭接/焊接缝,防渗膜应采用双焊缝焊接,分段进行闭水试验。池壁及顶板土工膜应在池体完成后铺设,与池壁紧贴。顶板土工布表面区域宜均匀摊铺不低于 100mm 厚中粗砂。5.10.1.3.5 模块安装完毕后应及时回填覆土,防止雨水天气导

46、致模块池浮起移位。5.10.1.3.6 对于有防渗要求的蓄水池应进行满水试验,试验条件、方法及合格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5.10.1.3.7 雨水井、雨水预处理装置、排泥提升井、清水提升井、放空阀门井、弃流井安装施工时,高程、坐标应满足设计要求,管道连接应安装严密。5.10.1.3.8 中间连通管、冲洗管应回填粗砂或石粉至管顶 500mm 厚度后,再回填其他材料。5.10.1.3.9 土方回填与夯实应分层施工分段验收,夯实施工时模块无纺布侧面应使用挡板保护,防止机械误操,损坏无纺布。回填土类型、颗粒度、压实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5.10.2 混凝土蓄水池 5.10.2.1 一般规定 5.10.2.

47、1.1 混凝土蓄水池施工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并符合 GB 511742017 中 5.2 规定。土方开挖 基础处理 土工布/防水膜铺设模块拼装管道与模块连接电缆预埋及上部土工布和防渗膜包裹密封连接 施工准备 出水井与排污井安装水池渗漏试水试验 设备及电箱安装 土方回填夯实 现场清理及成品保护DB61/T 13632020 15 5.10.2.1.2 施工前应复核蓄水池与收集、弃流、雨水回用等其他配套设施结合位置处的管道、控制点和水准位置的准确性,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管道、构筑物之间出现影响结构安全、运行功能的差异沉降。5.10.2.1.3 混凝土砂浆、防水涂料等现场配置材

48、料应检验合格后使用。5.10.2.1.4 基坑土方开挖、回填应符合 GB501412008 第 4 章规定。5.10.2.1.5 模板、钢筋的加工、连接、施工和安装应符合 GB 50204 规定。5.10.2.1.6 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安装、使用、拆除工况设计,并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要求。5.10.2.1.7 混凝土蓄水池防水施工应符合 GB 501082008 中第 4 章规定。5.10.2.2 典型施工流程 混凝土蓄水池典型施工流程见图11。图11 混凝土蓄水池典型施工流程图 5.10.2.3 施工要求 5.10.2.3.1 蓄水池底板基础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地基处理措施,做好沉降观测

49、。5.10.2.3.2 预理管(件)穿墙处应做好防水措施,不应渗水。5.10.2.3.3 池壁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控制好浇筑速度,池壁混凝土浇筑速度不宜超过 1.25m/h。5.10.2.3.4 特殊部位的混凝土应采取加强振捣措施。5.10.2.3.5 蓄水池施工缝处已浇筑混凝土强度不应小于 2.5MPa 时,方可凿毛处理。5.10.2.3.6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养护(覆盖与洒水),时间不少于 14 天,并减少结构暴露时间。5.10.2.3.7 地上敞口式蓄水池应做好防护措施。5.10.2.3.8 蓄水池施工完成后应进行满水试验,在表面层(防水层、保温层、喷浆保护层)施工前进行,同时根据

50、施工设计测定水池沉降量,且应符合 GB 501412008 中第 9 章规定。5.10.2.3.9 满水试验合格后应及时进行池壁外各项工序及土方回填。池顶应及时均匀对称回填。5.10.2.3.10 混凝土蓄水池在冬期、高温及雨季施工时,应符合 GB506662011 中第 10 章规定。5.11 渗透塘 5.11.1 一般规定 5.11.1.1 渗透塘施工前应探明施工区域地下管线,并采取保护措施。5.11.1.2 渗透塘区域土质情况无法达到种植土渗透性能要求时,应改良土壤。5.11.1.3 施工作业时应做好周边绿地植物保护。5.11.1.4 渗透塘外围应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牌。施工准备 土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工程监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