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955571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木梳情结学生姓名: 李 晓 燕 学生学号: 200810102016 院 (系): 人文社科学院 年级专业: 2008级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蒋莲 副教授 二一二 年 六 月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摘 要中华民族早在炎黄时期就开始使用木梳,木梳距今已有四千五百余年的历史.木梳的发展历经了漫长岁月,近年,梳子已形成一条传统文化产业链,并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本文追溯木梳的制造起源,探寻木梳的发展历程,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比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木梳意象,分析作者寄托的情感,指出木梳背后的情结,提出了木梳情结的实质是对自我价值的珍惜.本文旨在为

2、进一步研究木梳文化提供参照,以期推动木梳产业化的发展,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关键词 古代文学,木梳,情结,自我价值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ABSTRACT Chinese wooden comb has a long history more than four thousand and five hundred years. In recent years,the comb has formd a traditional cultural industy chain,and in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process,by using

3、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study,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ry works in comb imagery,explain author reposing emotion,point out the comb behind the complex,proposed the comb complex is the essence of the self value。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of co

4、mb cultur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bs industrialization,to promot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evival。Key words ancient literature,comb,complex,self value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 目 录摘 要ABSTRACT绪 论1一、木梳的起源与发展概述2 (一)木梳的起源21赫廉说 22方雷氏说2 (二)木梳的发展31木梳称谓的发展32木梳材质的发展33木梳样式的发展44木梳工艺的发展4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木

5、梳意象及其蕴含的情感6 (一)古代诗词中的木梳意象与情感分析61闲读道书慵未起,水精帘下看梳头62独倚妆窗梳洗倦,只惭辜负好年华73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74家常爱着旧衣裳,空插红梳不做妆85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莲根8 (二)古代小说中的木梳意象与情感分析91虬髯客传中的木梳意象与蕴含的情感92红楼梦中的木梳意象与蕴含的情感9三、木梳情结的实质11 (一)木梳情结是木梳意象蕴含的情感的浓缩11 (二)木梳情结是木梳意象蕴含的情感的升华11结 论 12参 考 文 献13致 谢14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绪论 绪 论 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早在战争频起的炎黄时期,就发明了许多

6、物品,如陶器、麻布、蚕丝、骨针、木梳,使日子过得尽量美好。梳子的发明灵感来源于人类的灵巧手指与鱼类的美丽鱼刺.为了便于向民间推广,制作梳子的匠人在众多材料中选用了最常见的木料,制成木梳。小小的一把木梳,融入了人民大众四千五百余年的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木梳作为一个出现率极高的意象,被作者们赋予了独特情感,蕴含了千回百转的情意,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1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一、木梳的起源与发展概述 一、木梳的起源与发展概述(一)木梳的起源 木梳起源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它有两个版本,一个是赫廉说,另一个是方雷氏说。虽然民间对木梳的发明者存在争论,但是一致认为木梳的起源是

7、在炎黄时期.1959年考古队在山东宁阳县大汶口出土了一对回旋透雕梳,据研究,距今已四千五百余年。从而证实了民间传说中的木梳确实起源于炎黄时期。1赫廉说赫廉是炎帝身边的一个巧手匠人,他观察到人们为了挠痒经常用手去抓乱蓬蓬的头发,使得干活、打仗很不方便。经过数天的思考,赫廉用兽骨模仿人的手指,做成了一把五指梳,献给炎帝。炎帝使用后认为这是一件实用价值很高的物品,当即命令赫廉继续改良,以便推广。当时正值战争爆发时期,版泉之野一战,炎帝败于轩辕之手。轩辕乘胜前进,融合了各个氏族部落,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基础.史称轩辕为“黄帝。沦为战争俘虏的赫廉成了奴隶,整天做苦役,但是他仍旧偷空研究他的梳子。监工发现后向

8、黄帝报告,说赫廉私造怪物、图谋不轨。黄帝大怒,将赫廉打入死牢以待次日处决。看守死牢的皇甫得知赫廉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便向他建议再造一把梳子,献给黄帝的妻子嫘祖,希望获得赦免。于是在皇甫的帮助下,赫廉连夜赶制了一把黄杨木梳。嫘祖收下皇甫献上的梳子后,梳了头,绾了一个发髻,并将梳子插在了髻上。黄帝见到妻子打扮得异常美丽,十分欣喜,于是下令释放赫廉。可惜迟了一步,赫廉已被处死.黄帝为了弥补过失,在农历二月二十八日那天追封赫廉为木梳始祖,并任命皇甫为梳匠统领,传承制梳工艺。皇甫呕心沥血,不断改良梳子的制造工艺,直到八十岁去世。皇甫去世那天是农历九月二十八日。后来的制梳匠人不忘皇甫的功劳,将他同样奉作祖师

9、爷。因此,制梳匠人有两个祭祖日:农历二月二十八日和农历九月二十八日。2方雷氏说方雷氏是黄帝的妾室,心灵手巧,掌管着二十位宫廷女婢.当时社会生产力落后,人们忙于劳作,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打扮自己,整日蓬头垢面.于是每逢重大节日,方雷氏都会召集自己掌管的女婢,为她们整理仪容.最麻烦的是要将每个女子的蓬乱头发一一捋顺,由于长时间不打理,她们的头发都打结了。2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一、木梳的起源与发展概述 方雷氏经常为此烦恼。有一年特大洪水爆发,狄货在洪水中捕回十九条大带鱼.吃完鱼后,方雷氏见鱼刺堆了一地,就拣起一根,折了一节,觉得非常美观。她突发奇想用带鱼刺梳理乱发,头发很快就被梳得整齐服贴。方

10、雷氏惊喜地收集起了这些带鱼刺。次日,她将这些带鱼刺折断成节,叫来她身边的女子,教她们梳理头发。可是很多女子不会使用,把鱼刺扎进了头皮;有的则用力过大,一下子就把带鱼刺折断了。方雷氏并没有因此放弃带鱼刺对她的启发,经过数天的思索后,方雷氏叫来黄帝手下的木工匠人,吩咐他依照鱼刺模样做一把木质的梳子。几天后,一把木制的带鱼刺式的梳子就完成了。方雷氏看后认为这刺太粗,不适合梳理头发。木工匠人经过一番思索后,将梳齿削细。经过改造后的梳子终于得到了方雷氏的认可。(二)木梳的发展从木梳诞生迄今四千五百余年的时间里,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发展,木梳制造产业也与时俱进。1木梳称谓的发展根据墓葬遣册得知:东周时期

11、的竹简上,梳子被记作“楖”、“即”,但这些字的写法不统一。在汉代的竹简和木牍上,梳子被记作“杼”、“比”、“枇”、“篦字,或者是“欠比”(栉比)、“疎比”、“疏比”(梳篦)连称。在汉代以后的出土遣册中,才出现了“櫛字和“梳”字.2木梳材质的发展民间传说“赫廉说”提到,木梳在最初的制造过程中,选材是黄杨木。黄杨木木质坚韧,是历代木梳匠人的首选材料。随着社会的进步,梳子的材质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生产工具的进步使得生产力提高,捕获猛兽的成功率增加,牛角材质、象牙材质的梳子出现了。进入封建社会后,玉梳、犀角梳应名门望族的奢侈生活的需求出现了。隋唐时期,木梳材质增加到三十余种:竹木、桃木、枣木、梅木、

12、乌木、铁木豆、红豆丝、沉香木、酸枝木、黄杨木、水黄杨木、黄花梨木、檀木(绿檀、玉檀、红檀、黑檀、大叶紫檀、小叶紫檀)等等。到了宋朝,宋仁宗为杜绝奢侈之风,颁令禁止宫廷贵族使用犀角梳。仁宗死后,侈靡之风继续盛行,“梳不特白角,又易以象牙、玳瑁矣”。现代社会将大象作为保护动物,象牙制品被禁止,象牙梳也就停止生产,牛角梳、羊角梳成为了替代品。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使塑料梳成为主流梳子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木梳的衰退。许多木梳企3业发展良好,如:常州梳篦、谭木匠、沉香阁、梳宝阁、乐木堂。由于本文所分析的木梳情结,是针对古代普遍人的心理情结,因此选取使用阶层最为广泛的木梳作为研究对象。3木梳样式的发展最初的木

13、梳是手形结齿直梳,其后以条形、柄形为主。战国至魏晋时期木梳多呈马蹄状,且梳背凿有小孔,便于贴身系戴.秦汉之后人们以裹袋、小盒装带梳子,所以梳背不再有小孔。随着审美水平的变化,唐代以半月形木梳为主.民间传说“方雷氏说提到,木梳原型是依照带鱼刺设计的.1960年在陕西乾陵永泰公主坟出土的憎爱分明梳也是带鱼刺形状.自南朝开始,发髻插梳成为潮流,此潮流一直延续到了宋朝。梳子作为发饰的一种,追随着时代流行,尺寸或大逾数尺,或小盈寸。4木梳工艺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梳子的审美需求也在提高,木梳工艺呈现多样化发展.打磨、草木染、漆艺、镶拼是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四种工艺。(1)打磨工艺打磨是中国

14、木梳制造的传统工艺之一。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靠制梳匠人的纯手工打磨.虽然现代社会工业发展程度极高,但只通过机器完成的木梳打磨无疑缺少了人情味.谭木匠制造的每一把梳子的梳齿都没有棱角,好像已经梳了十年般光滑,这样的品质需要独特的打磨技术才能做到。中宇株式会社,是一家有着七十余年梳子制作历史的企业。他们在东京国际礼品展会上看到中国谭木匠的梳子后发表了评论:“这么好的梳子我们是做不出来的,只有内行才看得出来.” (2)草木染工艺唐六典记载:“凡染大抵以草木而成,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出有方土,采以时月.”商周时期,草木染工艺不再局限于衣物制造,开始用于美化梳子。木梳之中,只有檀木色彩绚丽、

15、气味芬芳。但檀木木梳价格较高,特别是绿檀,在封建社会只有上层贵族才消费得起.草木染工艺将天然花草的颜色染到木梳上,使色泽美观柔和,极大地满足了社会平民阶层的审美需求.隋唐时期,草木染颜色多达二十四种。发展到明清时期,草木染颜色达到四十余种。(3)漆艺唐朝时期,漆艺不再局限于金属制造,它已广泛运用于梳子的美化。此工艺是将颜料调入漆树分泌出的乳灰色液体中,制成色漆后涂刷木梳。由于木质吸水,经常清洗会增加木梳断裂的可能性,缩短木梳使用寿命;而不常清洗则容易滋生4细菌,引起头皮问题。涂漆则解决了这一问题。涂漆后的木梳经过进一步的打磨推光,呈现出的色泽极其艳丽光洁,满足了大众审美需求,因此漆艺梳得到了很

16、好的发展。(4)镶拼工艺镶拼是将梳身、梳背分别制成凹槽凸榫后拼嵌粘接的工艺.1958年常熟罗敦山墓葬出土了榫接象牙玉背梳,由此证明炎黄时期镶拼工艺就已运用于梳子制造。由于梳身、梳背采用不同材质,镶拼梳拥有两种天然色泽,更富美感.以上四种工艺是梳子制造过程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技术.根据梳理的文明一书统计,梳子发展到现在,已有九百余种制造工艺。它们共同创造了中国灿烂的梳子文化。5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木梳意象及其蕴含的情感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木梳意象及其蕴含的情感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美的民族,不以蓬头垢面的形象示于人前。古人有蓄发的传统,因此无论男女老少(和尚、尼姑、乞丐

17、除外),每天早晨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梳理头发。木梳不仅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也融入了文学作品之中。文学作品中的木梳,不再只是一件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具,而是一份情感的浓缩。王元骧先生认为:“在文学艺术中,凡是契合和满足主体审美需要的,哪怕是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也会成为爱慕倾倒、心醉神迷的对象;否则不论事物本身的客观意义多么重大,人们也照样无动于衷,漠然处之.”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感知决定了文学作品中的木梳意象与长发紧密相连。一把木梳细细地梳理着长发的意境,才能超越木梳本身,激发作者的创作灵感。(一)古代诗词中的木梳意象与情感分析1闲读道书慵未起,水精帘下看梳头美人自古就是一道亮丽

18、的风景,飘飘长发更增添了美人的神韵。中国史册上记载了许多拥有美丽长发的女子。例如:上古玄妻,“昔有仍氏生女,湛黑而甚美,光可以鉴;西汉卫子夫,“上见其鬓发,悦之,因立为后;东汉马皇后,“明帝马皇后美发,为四起高大髻,但以发成尚余,绕髻三匝;南朝张丽华,“张贵妃发长七尺,鬓发如漆,其光可鉴”。长发美人之中,蜀主李势之妹更有一身傲骨。大司马桓温平蜀后纳李势之妹为妾,而桓温之妻南康公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妒妇之一,她听闻后立刻率领侍从持刀杀将而来,推开门却见李势之妹坐于窗前梳头,一头长发委地,风姿极尽娇柔.李势之妹白刃立于前而不改面色,面对气势汹汹的南康公主道:“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

19、本怀。南康公主被她的气质震撼,叹道“我见犹怜”,遂离去。在中国古代,哪怕是社会风气最为开放的唐朝,女子梳理长发也是闺中隐秘事,因此,看美人梳头更是难得的风景.在男性创作的诗词中,但凡提到看女子梳头,那女子如果不是自己的娇妻美妾,就一定是红颜知己。张先在醉落魄中写到“云轻柳弱,内家髻子新梳掠”,赞美了妻子不仅拥有如云秀发与柔柳身姿,并且心灵手巧擅于搭配,刚刚梳成的精巧发髻与柔美的身材相得益彰,如轻云绕烟柳般清丽。元稹有诗云“闲读道书慵未起,水精帘下看梳头,描写了一个属于自己与妻子的美好清晨,诗人以慵懒6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木梳意象及其蕴含的情感 姿态斜卧床头,欣赏在水

20、精帘子旁边梳理长发的妻子。能够拥有如此惬意的生活,岂不胜过“无端得嫁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的表面风光,此生夫复何求.南朝子夜歌四十二首中又有“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歌中女子睡醒后,没有急着梳理头发打扮自己,而是娇俏地依偎在情郎怀里,丝般柔滑的长发垂到了他的膝上,绵绵情意化作绕指柔。如此可爱的女儿家心思,在温庭筠笔下亦有体现,菩萨蛮中“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暖帐香衾,一对有情人,整天都不必忙.闺中儿女手中的木梳,蕴含着对爱人的柔情蜜意。 2独倚妆窗梳洗倦,只惭辜负好年华卫风伯兮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是古代绝大部分处于离愁别绪中的女子的心思

21、写照。她们将丈夫作为自己的生活中心,如果丈夫不在身旁,梳妆打扮自己也就没有意义了。隋朝民歌叹疆场中“闻道行人至,梳妆对镜台.泪痕犹尚在,笑靥自然开。听闻征战的丈夫即将归来,饱受思念之苦的女子立刻跑到镜子前忙着打扮自己,准备将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他.即使相别数年,女子也希望在丈夫的眼中自己还是当初的如花容颜。然而聚少别多的恨事,从荆钗布裙的女子到锦衣玉食的妃嫔,从古至今无人可以幸免。梅妃江采萍所作谢赐珍珠“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明珠慰寂寥”. 彼时唐玄宗独宠贵妃杨玉环,“只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梅妃生性清高,退回了玄宗因愧疚而赏赐的明珠,可一句尽日无梳洗,将她伤心无助

22、的心绪流露.送宫人入道中“休梳丛鬓洗红妆,头戴芙蓉出未央,正值大好年华的宫女奉了命去当道士,余生只有一盏青灯相伴。纵是青春堪比枝头嫩叶鲜脆欲滴,心却已如百子柜里的山草药般干枯。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写到“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一个人懒懒地梳理长发,“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是歌尽千万遍阳关也难留住他。一生坎坷的朱淑真在春词中感叹“独倚妆窗梳洗倦,只惭辜负好年华,她意识到即使心上人永远不回来,自己一辈子“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也应当珍惜青春年华。朱淑真这一句诗认识到了自我价值的可贵,可以说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倚栏思妇手中的木梳,蕴含着对离人的刻骨相思. 3春残何事苦思乡,病

23、里梳头恨发长 赵嘏在寒塘中写到“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此诗讲述诗人在一个秋日的清晨来到小池塘边梳头,池水生寒,引发了他7的思乡之情。正值此刻,又看见孤雁飞过,睹雁伤己,思乡情更是不可抑制地泛滥。古人谨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训言,又有“亲人远行,梳头为别的习俗.诗人回想离家时亲人为自己密密缝衣、细细梳发的场景,更是牵念故乡。如若游子身处病中,思乡情更重。李清照在春残中伤感“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病中憔悴的诗人,由于气血不足致使发丝干涩难梳,再添上对家乡的思念,心中满是愁苦。异乡游子手中的木梳,蕴含着对家乡的深深眷念。4家常爱着旧衣裳

24、,空插红梳不做妆民间传说“赫廉说”中提到,嫘祖梳好长发后绾了一个髻,顺势将木梳插在了发髻上,这是最早的发饰.古代八大发饰有簪、钗、胜、栉、步摇、金钿、珠花、勒子。说文解字记载:“栉,梳篦总也。”说明梳篦在古代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更是雅俗共赏的装饰品。元稹恨妆成中“满头小行梳,当面施圆靥” ,一个梳妆完毕的女子盈盈浅笑,露出了小酒窝,娇俏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王建的宫词中,第六十二首写到“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君王赏赐了跳舞女子插发用的梳子,可以看出唐朝以满头插梳为流行。宫词第五十一首“家常爱着旧衣裳,空插红梳不做妆”,描述了唐朝大明宫中的一个宫女怀念在家时的简单生活,穿着

25、旧衣裳、头上插一只红梳的清新打扮,体现了女子的朴素情怀。富家女子将精致的梳子插满头,农家女子用一把小梳装饰自己的长发。作为流行发饰的木梳,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5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莲根梳头可以养生的说法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一日三篦,发须稠密”。“头部为诸阳所会,百脉相通;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因此经常梳头有益于头发健康。养生论中提到“春三月,每朝梳头百余下”,春季万物复舒,梳头利于调节经络,通阳排郁,疏利气血。诸病源候论。寄生方中提到“栉头理发,通流血脉,散风湿”。摄身要录中“发多梳,去风明目,不死之道也”。药王孙思邈也认同发宜常梳的说法,并身体力行,享年一百余岁。梳头又可以

26、提神。苏轼在酒醒步月理发面寝中写到“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莲根”,表达了自己梳头后神清气爽的感觉.梳头还可以固发。陆游晚年因脱发备受困扰,他按照医嘱坚持经常梳头,到后来稀疏白发中竟新生出了许多黑发,惊喜中写下诗句“醒来忽觉天窗白,短发萧萧起自梳”。作为养生工具的木梳,蕴含着人们对自己身体的爱惜。8(二)古代小说中的木梳意象与情感分析1虬髯客传中的木梳意象与蕴含的情感虬髯客传中描写虬髯客初遇红拂时的场景是“张氏以长发委地,立梳床前”,虬髯客则“投革囊于炉前,取枕欹卧,看张梳头”。红拂和李靖是半夜私奔到灵石客栈,既是一家小客栈,难免有许多不便之处,梳头之事便被乘着蹇驴风尘仆仆的虬髯客看见了。虬

27、髯客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男子,既没有立刻回避,也没有躲着偷偷地看,而是“取枕欹卧,大大方方地看。红拂也并非故作姿态的小儿女,她性情豪爽、不拘于世俗。红拂一边摇手示意旁边的李靖不要动怒,一边迅速绾好头发,问虬髯客姓名,最后结拜为兄妹。红拂长发委地的形象堪称美人梳理头发场景中的经典之作,金庸在写作笑傲江湖之时,也深受其影响,“次日醒转,见盈盈正坐在涧畔洗脸,又见她洗罢脸,用一只梳子梳头,皓臂如玉,长发委地,不禁看呆了”。切食恶人心肝的虬髯客欣赏红拂梳理长发的情景,一如猛虎细嗅蔷薇.而红拂也不必露出如玉皓臂,单是散开一头长发的风姿就足以令人倾倒。虬髯客传中描写二人初遇这一段可谓惜墨如金,然而虬髯客的侠

28、骨柔情,红拂的风华绝代,尽在这二十五个字中展露无遗。虬髯客传中,木梳意象蕴含着惺惺相惜之情。2红楼梦中的木梳意象与蕴含的情感红楼梦第二十回中,贾宝玉替麝月篦头,“早上你说头痒,这会子没什么事我替你篦头罢。”相对梳子而言,篦子的齿更为细密,用于祛除发垢。可是打牌回来取钱的晴雯撞见后,却道:“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婚礼前女家择女戚为女加冠笄才称为上头。在古代男子为女子梳头是闺中情事,心直口快的晴雯哪里会管他们是在篦头还是在梳头,当然吃醋,“我没那么大福”.第二十一回中,花袭人撞见史湘云为贾宝玉梳头发后,回去向前来串门的薛宝钗抱怨“宝兄弟那里还有在家的功夫”,又和宝玉生气“横竖有人服侍你,再

29、不必来支使我。我仍旧还服侍老太太去.从之前宝玉央求湘云梳头时所说“好妹妹,你先时怎么替我梳了呢”,并且以前湘云来荣国府时是袭人贴身服侍,可以得知以前袭人也知道湘云为宝玉梳头,并没有表示任何不满。现在因此而生气,原因无非二:一是当时袭人没有被赐给宝玉做丫鬟,和宝玉没有发生情爱之事,因此不存念想;二是此次湘云是和黛玉一起居住.据红学研究,袭人一直不满黛玉,和宝钗谈话时也常常流露此情绪。此时袭人因为嫉妒而生气.9第七十八回中,被王夫人撵回家的晴雯病重而死。宝玉作祭文芙蓉女儿诔,“自为红绡帐里,公子多情;始信黄土垅中,女儿命薄”,可见在宝玉心里,晴雯不是老太太赏赐的丫鬟,也不是服侍自己的姐姐,而是红颜

30、,是命薄的红颜.林黛玉听完祭文后只说这一句太俗、不好,要改。宝玉改成“茜纱窗下,小姐多情;黄土垅中,丫鬟命薄”后,黛玉一句“她是你的丫鬟,又不是我的丫鬟,一语道出了不好的实质。重点不是“不是我的丫鬟”,而是“她是你的丫鬟”。颦卿心小,可见一斑。“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梳齿断裂,晴雯命薄如斯,正如警幻司判词所写“多情公子空牵念”。以上三回中所写到的宝玉为麝月篦头、湘云为宝玉梳头,此中情意并不同于爱情,只能以红楼梦开篇时警幻仙姑所言“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定性,可以当作爱慕之心.此三回中所写到的梳头之外的第三人有晴雯、袭人、黛玉,此三者身份、性格都不同

31、,却同样为了梳发一事而吃醋嫉妒,由此可见梳发中蕴含的情深意重。10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三、木梳情结的实质 三、木梳情结的实质木梳情结不同于情感,情感是一种心理反应,是感情;情结则是长埋心中的感情纠葛。对木梳有情,是因为对头发有情。一头青丝恰如满怀情思,三千青丝,剪不断、理还乱,只有靠一把木梳,慢慢梳顺;而三千情思,纠结缠绕,只有靠手握木梳的人给予怜惜,打开心结。(一)木梳情结是木梳意象蕴含的情感的浓缩作者与读者的审美需求决定了文学作品中的木梳总是和长发联系在一起,木梳意象的出现可分为三类情景:看别人梳发,帮别人梳发,自己梳发。第一类看别人梳发,都是看女子梳发,看者总是满眼满心的怜惜。第二类

32、帮别人梳发,或是男子为女子梳发,或是女子为男子梳发,或是亲人为亲人梳发,手中握着温暖木梳,撩起柔软发丝,心中满是怜爱。第三类自己梳发,或是感慨命运,怜惜自己;或是梳发时想起亲人,思乡情重;或是梳发时想起情人,爱恨交叠.有情人生离,女子总是剪下一缕青丝,青丝情思,以头发寄托相思。然而古训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又改送情人木梳,寓意相定终身、白头偕老。有情人死别,女子也会剪下一缕青丝为男子陪葬。新疆若羌县博物馆内,存放着一具男性干尸,出土时怀中有一缕被精心扎在一起的长发,经DNA鉴定,长发的主人为女性。也有人以木梳陪葬,墓葬中出土的梳子都成双成对,因为古人信奉头上守着神

33、灵,接触过头部的木梳自然也有灵性,作为陪葬品可以保护死者亡灵.坟墓中木梳成双成对,守住了白头偕老、生死相许的诺言.千百年来木梳意象频繁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木梳主人的千情百感也浓缩于此.(二)木梳情结是木梳意象蕴含的情感的升华木梳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包含了爱情、亲情、友情等等。儿女情长中梳理长发是为爱情注重容貌,希望在爱人面前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思乡情绪中梳理长发是谨遵孝道,善待自身。看梳发而生的怜惜是尊重美好事物。人到了晚年,不再是梳理长发,而是梳头,是为了自己珍重自身。在中国古代,不只是文学作品中,在水墨画卷里,但凡智者都是以老人的形象出现。人到晚年,看透了世间种种纷扰,领悟到自我价值才是永恒的

34、.拥有自我,珍惜自我,是享受生命的基础。木梳情结的实质就是对自我价值的珍惜。11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结论 结 论本文通过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木梳意象蕴含的情感,得出了木梳情结的实质是对自我价值的珍惜。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或者是为了物质,或者是为了家庭,或者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更或者是为了社会主义,人们劳心劳力、奔波忙碌.然而,在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人们应该放慢脚步审视自己,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是否迷失了自我。保重自身,珍惜自我的价值,千万不要得不偿失。木梳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源于人民群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去继承和发扬木梳文化。特别是在国际交往越来越广

35、泛的今天,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必要性越来越突出.塑造一个有利于木梳文化发展的环境,才能使其永葆生机,彰显华夏文明之光。今后几年中,木梳产业会展现出它非凡的发展潜力,无论是其文化价值还是经济价值,都值得我们展望。12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参 考 文 献1 郑巨欣,陆越。梳理的文明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892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阳大汶口墓。考古J.北京:文物出版社,1959,(10)3 湖南省博物馆.长沙出土周墓墓志.文物丛刊J.北京:文物出版社,1955,(2)4 湖北省博物馆.云梦大坟头一号汉墓.文物丛刊J.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4)5 江西省博物馆.江西南昌晋墓

36、。考古J.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6)6 王建。中华手工J.重庆:重庆百工文化出版社,2006,(4)7 王元骧.审美反映与艺术创造M。浙江: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8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9 彭定求.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10 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11 赵崇祚.花间集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12 侯光复。诗经M.吉林:大连出版社,199813 薛麦喜.黄河文化丛书.民俗卷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4 裘吉生。珍本医书集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5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M.北京:北京

37、大学出版社,199213攀枝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致谢 致 谢为时五个月的论文写作,终于告一段落。在此,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蒋莲。在我论文写作的选题、开题、初稿、定稿的每一个阶段,蒋老师都及时地给予了帮助。虽然平日里蒋老师工作繁忙,但是仍然细心、耐心地辅导我,指出论文中的缺漏和错误,并且提出论文结构修改的建议.我不仅敬佩蒋老师的专业水平,也深深地佩服她的敬业精神。蒋老师严谨的治学品格是我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其次,我要感谢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和我共同交流、探讨知识的朋友们,他们认真阅读了我的论文,给予了我很多中肯的批评与建议,使我能够不断地涌现灵感,充满激情地修改论文。这段时间,我们团结合作、互相鼓励、互相进步,这份美好温暖我将终生难忘.大学时光转瞬即逝,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涯中,感谢人文社科学院和攀枝花学院对我的教育培养,令我度过了难忘的大学时光。在此恳请各位老师就我的毕业论文给予点评,谢谢!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