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953761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论文题 目:浅谈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作 者: 郑苏龙学院 :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系别 : 食 品 科 学 系 专业 : 食品加工技术 年级 : 10级 班级 : 食 加 10。(2)班 指导老师 : 王 光 耀 2012年 5 月 24 日- 1 -目 录摘要 3a) 关键词 3b) 前言 3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3二.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 4c) 抗氧化剂 4d) 漂白剂 5e) 着色剂 5f) 增味剂 5g) 防腐剂 6h) 甜味剂 6三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业的关系 7四 。滥用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 7五.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标准 8六。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9

2、七.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的行业存在的问题 10八。我国食品行业添加剂行业现状改善措施11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每个人的生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果食品安全得不到真正的保障,人们的健康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目前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加工企业偷工减料、掺假售假、滥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添加剂;(2)制品污染严重,较为严重的是化学性污染,食品的化学污染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食品污染问题;(3)新技术应用可能带来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如转基因技术,由于其安全性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的潜

3、在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争论;(4)食品的一些卫生指标未能达标;(5)食品标识滥用问题日益突出,如有的食品滥用“绿色食品”、“生物技术”、“无任何添加剂”等标识,食品标识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是食品质量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本文对食品添加剂的的涵义进行了鉴定,分析了食品添加剂在工业中的应用情况,并就中间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重点进行了阐述。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 化学性污染 食品标识 添加剂 新技术应用 食品工业 措施前言:近年来的“食品事件层出不穷,使得我们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或多或少的认识: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面粉中的增白剂、大米里中掺的石蜡这些食品安全隐患

4、使得我们现在想到“剂”就不寒而栗,其实“剂”本身没有那么可怕,可能消费者在认识中存在误区。到底何为食品添加剂,它与我们的生活有多密切。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同时规定,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称为“营养强化剂,所以,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范畴1。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包括:为增强食品营养而加入的营养强化剂;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加入的防腐剂、抗氧化剂;为改善食品品质而加入的色素、香料、漂白剂、增

5、味剂、甜味剂、疏松剂等;为便于加工而加入的消泡剂、脱膜剂、乳化剂、稳定剂等.同时为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我国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如食品添加剂生产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因此,非法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是有本质区别的。二、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生产是十分必要的,它可满足消费者的适口性和健康的需要,改善和提高食品 色、香、味及口感等感官指标。由于食品加工过程一般都有碾磨、破碎、加温、加压等物理过程,这些过程容易使食品褪色、变色、香气散失等,因此,正确使用着色剂、护色剂、食用香料、增稠剂、乳化剂等可明显地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对食品风味和口味的需要,同时

6、弥补了加工食品的缺陷。从健康的角度来讲,在食品中适当添加一些营养素,可明显提高和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有利于增加食品的花色品种,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这对防止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保持营养平衡有重要的意义;此外,一些食品防腐剂和保鲜剂可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便于长途运输和储藏。尽管食品添加剂在加工食品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或违规使用添加剂则会影响食品的安全。(一)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是比较复杂的,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如有的抗氧化剂是由于本身极易被氧化,首先与氧反应,从而保护了食品.如VE。有的抗氧化剂可以放出氢离子将油脂在自动氧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氧化物分解破

7、坏,使其不能形成醛或酮的产物等2。有些抗氧化剂可能与其所产生的过氧化物结合,形成氢过氧化物,使油脂氧化过程中断,从而阻止氧化过程的进行,而本身则形成抗氧化剂自由基,但抗氧化剂自由基可形成稳定的二聚体,或与过氧化自由基ROO-。结合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如BHA、BHT、TBHQ、PG、茶多酚等。(二)漂白剂这类物质均能产生二氧化硫(SO2),二氧化硫遇水则形成 亚硫酸(H2SO3).除具有漂白作用外,还具有防腐作用.此外,由于亚硫酸的强还原性,能消耗果蔬组织中的氧,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可防止果蔬中的维生素C的氧化破坏。亚硫酸盐在人体内可被代谢成为硫酸盐,通过解毒过程从尿中排出.亚硫酸盐这类化合物不适

8、用于动物性食品,以免产生不愉快的气味.亚硫酸盐对维生素B1有破坏作用,故B1含量较多的食品如肉类、谷物、乳制品及坚果类食品也不适合。因其能导致过敏反应而在美国等国家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3。(三)着色剂又称色素,是使食品着色后提高其感官性状的一类物质.食用色素按其性质和来源,可分为食用天然色素和食用合成色素两大类.食用合成色素,属于人工合成色素。食用合成色素的特点:色彩鲜艳、性质稳定、着色力强、牢固度大、可取得任意色彩,加上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但合成色素大多数对人体有害4。合成色素的毒性有的为本身的化学性能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有的或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在生产过程还可能被砷、铅或其它有害化合物污

9、染。(四)增味剂是指为补充、增强、改进食品中的原有口味或滋味的物质。有的称为鲜味剂或品味剂。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增味剂有谷氨酸钠、鸟苷酸二钠和5肌苷酸二钠5呈味核甘酸二钠、琥珀酸二钠和L丙氨酸.谷氨酸钠为含有一分子结晶水的L谷氨酸一钠。易溶于水,在15摄氏度时失去结晶水,21摄氏度时发生吡咯烷酮化,生成焦谷氨酸,27摄氏度左右时则分解。对光稳定,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发生消旋作用,呈味力降低。在pH为5以下的酸性条件下加热时易可发生吡咯烷酮化,变成焦谷氨酸,呈味力降低.在中性时加热则很少发生变化。谷氨酸属于低毒物质。在一般用量条件下不存在毒性问题,而核甘酸系列的增味剂均广泛的存在于各种食品中5。(五)

10、防腐剂是指能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的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防腐剂一般分为酸型防腐剂、酯型防腐剂和生物防腐剂。1、酸型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山梨酸和丙酸(及其盐类)。这类防腐剂的抑菌效果主要取决于它们未解离的酸分子,其效力随PH 而定,酸性越大,效果越好,在碱性环境中几乎无效。2、酯型防腐剂包括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有甲、乙、丙、异丙、丁、异丁、庚等)。成本较高。对霉菌、酵母与细菌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霉菌和酵母的作用较强,但对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及乳酸菌的作用较差。作用机理为抑制微生物细胞呼吸酶和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以及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6。其抑菌的能力随烷基链的增长而增强

11、;溶解度随酯基碳链长度的增加而下降,但毒性则相反.但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丙酯复配使用可增加其溶解度,且有增效作用.在胃肠道内能迅速完全吸收,并水解成对羟基苯甲酸而从尿中排出,不在体内蓄积。我国目前仅限于应用丙酯和乙酯.(六)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可分为:(1)天然甜味剂,又分为糖醇类和非糖类.其中 糖醇类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糖醇、赤鲜糖醇; 非糖类包括:甜菊糖甙、甘草、奇异果素、罗汉果素、索马甜。(2)人工合成甜味剂其中磺胺类有: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二肽类有:天门冬酰苯丙酸甲酯(又阿斯巴甜)、1a天冬氨酰N-(2,2,4,4四甲基3硫化

12、三亚甲基)D丙氨酰胺(又称阿力甜)。蔗糖的衍生物有:三氯蔗糖、异麦芽酮糖醇(又称帕拉金糖)、新糖(果糖低聚糖)。三、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工业的关系现代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目前,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在给工业食品作出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相伴就发生了.1)食品添加剂延长了食品的保藏。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防止了由于微生物的肆意蔓延引起的食物变质,大大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抗氧化剂又可以推迟食品氧化变质,使得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大大的得到提高;2)食品添加剂改善了食品的色香味。有些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有色、味的改变,这就需要一些添加剂来辅

13、助,比如:着色剂、漂白剂、香料等,这样一方面改变了食品的风味和质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种多样的需求。总之,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方便加工操作的同时也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在我们看到食品添加剂给我们带来方便性的同时,一些不够理想的食用合成因素例如:亚硝酸胺和亚硝酸盐却具有致畸致癌的作用,这些食品添加剂自身存在的危害不容我们忽视。四、滥用食品添加剂带来的危害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执法力度显著加强,但食品安全的形势却不容乐观,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由添加剂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拥有较好的利润,但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经营

14、者不能摆正心态,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按有关规定标准操作,由此引发出企业的食品安全危机.如一些企业为了达到保质期长、食品色泽好吸引消费者的目的,加入超标的防腐剂、着色剂或违规使用其它添加剂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越害,并且造成了市场混乱7。虽然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充许使用的品种和使用量,但滥用或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是有的厂家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根本不顾食品添加剂的用量问题;有的则是设备简单陈旧,缺乏精确的计量设备,缺乏生产技术和人员,从而出现违规违禁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成为食品安全的一大隐患。如甲醛虽然可使海产品、水发制品色泽鲜艳,

15、但它是国家明文规定的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着色剂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不仅对肉类食品有着良好的着色作用,还具有增强肉制品风味和抑菌作用,但这两种盐均有毒,违规使用后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五、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是非常重要的.理想的食品添加剂最好是有益无害的物质。食品添加剂,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大都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使用时要严格控制使用量。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是指其对机体造成损害的能力。毒性除与物质本身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有关外,还与其有效浓度、作用时间、接触途径和部位、物质的相互作用与机体的机能状态等条件有关。因此,不论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强弱、剂量大小,对人体均有一个剂量与

16、效应关系的问题,即物质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或剂量水平,才显现毒害作用。(一)认识的误区人们往往认为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比人工化学合成的安全,实际许多天然产品的毒性因目前的检测手段,检测的内容所限,尚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而且,就已检测出的结果比较,天然食品添加剂并不比合成的毒性小。天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效果在许多方面不如人工化学合成添加剂,使用技术也需求很高的水平,所以在使用中要仔细研究、掌握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工艺条件,不得为达到某种效果而超标加入。(二)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1)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保持或增强食品的营养,改善或丰富食物的色,香,味等.(2)使用食品

17、添加剂的必要性实际上,不使用防腐剂具有更大的危险性,这是因为变质的食物往往会引起食物中毒的疾病.另外,防腐剂除了能防止食品变质外,还可以杀灭曲霉素菌等产毒微生物,这无疑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三)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食品添加剂 违法添加物 公众谈食品添加剂色变,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把一些非法添加物的罪名扣到食品添加剂的头上显然是不公平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中要求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复配食品添加剂,不得购入标识不规范、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严肃查处超范围、超限量等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同时要求在2

18、011年年底前制定并公布复配食品添加剂通用安全标准和食品添加剂标识标准。需要严厉打击的是食品中的违法添加行为,迫切需要规范的是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问题。六、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涵盖科学、技术、法规、政策的综合性社会问题,涉及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其技术涉及到分析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其管理过程涉及到法规、政策、文化和消费观念;还与公众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认识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为此,要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总体水平,政府要对食品安全管理加大投入,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同时要提升食品安全监控分析技术手鼠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市场的管理,逐步完善和建

19、立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苏丹红在我国存在达10年之久,被查的原因是缘自英国对含“苏丹红食品大规模的警示,随之我国也发出了禁令,由此说明,虽然国家在食品安全预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相对于事后监管显然滞后。所以,国家对食品安全尤其是添加剂含量超标和违规使用的预防仍然是任重道远。目前建立国内食品安全体系和食品安全长效监督机制已成为人们迫切的要求。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诚信系统,并将食品安全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形成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这样食品安全才会得到保障8。七、我国的食品添加剂的行业存在的问题现代的食品工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种口味的需求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但是食品添

20、加剂的“双刃剑”的性质,使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它在满足我们的食欲的同时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较大的伤害的。1. 非食品添加剂被一些企业违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一般属于工业使用的添加剂,是国家卫生局所明令禁止使用于食品行业的添加剂,因为这类添加剂已经被证实对人体的危害具有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其低价或者是可以更好的改变食品的某一性能所以就被一些企业非法使用,并流通到市场,是消费者食用后中毒或者导致死亡。2010年8月份以来,惠氏、雅培、多美滋、雀巢等洋品牌奶粉被查出奶粉中含有香兰素、乙基香兰素等违禁添加剂。卫生部食品用香料、香精使用原则明确把纯乳、原味发酵乳等20种食品列为禁加食用香料香精

21、范围,可是洋品牌集体违规让消费者再一次无所适从。2. 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有各种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种类和范围,超出这些范围和品种就是不合格的产品,常见的比如:甜蜜素、糖精钠等在膨化食品中或着甜点中经常使用,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威胁。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同样是违法的,经常见到的比如防腐剂的使用,虽然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但是这样超限量的使用却是违法的行为。2010年7月据媒体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在江苏进行风险监测时发现,金浩茶油等一批公司生产的茶油中含有超国家标准6倍的苯并芘,部分茶油更出现严重超标,金浩等企业选择了秘密召回。后金浩公司公开发表致歉

22、信承认42t茶油致癌物超标,并宣布赔偿已购买金浩茶油消费者的损失.3。 用伪劣添加剂如果说合格优质的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改善食品的某些功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消费者的健康也不会造成威胁,但是劣质的或着是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含有的汞、铅、砷等此类有害的物质,对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的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危害。食品的质量问题除以上之外,还有就是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卫生条件不达标,造成这样的原因无非是企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采用非食品级的食品添加剂。最后还有一种问题是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残余量的控制问题,一些材料同时使用到某类食品生产中,虽然在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某类添加剂却在检测的过程中检

23、测出来了,这是由于材料中含有的添加剂带入了食品中,从而导致了食品的质量问题.八、 我国食品行业添加剂行业现状改善措施整个食品添加剂行业虽然存在着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有的无法避免但是有的却是人为造成的。1。 发布权威食品安全信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了保证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就要加强添加剂的管理措施,首先政府应该高度的重视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关于食品的卫生安全法、管理办法、规范等条例等内容要做到统一规范,被迫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完善其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模式,做到生产、使用、管理科学规范。2. 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建立食品安全营养评价体系医学院校对于食品卫生、食品营养等都有研究,而轻工业院校注重食品的加工工艺

24、和食品设备制造等方面的知识,二者应该注重交际,如果可以联办食品卫生专业,那培养的食品专业的人才将是更加全面的.食品添加剂自推广以来,许多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使大众的神经一直绷得很紧,这与食品的生产企业有着直接的关系,企业只有足够的自律,我国的食品添加剂行业才可以走上健康的轨道。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环节的监管作出明确的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2010年,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立法听证会在北京召开,“规定”要求,拟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应当补充提交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复合食品添加剂名称、组分及各组分含量的有关资料。结 论纵观这几年的食品

25、安全事故,事故之源不是食品添加剂本身,而是那些不法商人的掺杂作假,非法的使用了食品使用的添加剂,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对于非法的企业或商人我们处于弱势的地位,只希望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管理,保证食品安全,给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参考文献1。杜应恒。张彤.颜晶晶 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研究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10(19)2。于绯。任建军 综述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及其发展期刊论文饮料工业 2010(12)3。郭敬斌 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确保食品安全期刊论文-饮料工业 2009(6)4.张桂玲 紫甘蓝叶花色素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期刊论文西北农业学报 2008(3)5。钟岩。李泽鸿。

26、邵明富 黑米色素的提取方法及稳定性研究期刊论文北方园艺 2008(10)6.程术华。于连良 食品添加剂安全现状与对策期刊论文医学动物防制 2007(11)7。庞海慧。张涛。肖建忠.兰海波 红叶黄栌红色素的提取方法及稳定性研究期刊论文-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3)8。陈瑶君食品添加剂【J】_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6,9。无锡轻工大学,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分析皿棚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230。23210.刘泽俊21世纪食品添加剂发展初探【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6):1 3013311。曹朝清我国食品安全隐患根源考察【J】食品与药品,2005,(1 2):353712。付文杰确保食品安全必须加强食品安全科技【J】宜春学院学报,2005,27(2)9913。北京市食品研究所情报室。中国食品1978年01期 .-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