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5226_T 246-2023羊肚菌冬闲田简易大棚栽培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95198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0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5226_T 246-2023羊肚菌冬闲田简易大棚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B5226_T 246-2023羊肚菌冬闲田简易大棚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B5226_T 246-2023羊肚菌冬闲田简易大棚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B5226_T 246-2023羊肚菌冬闲田简易大棚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B5226_T 246-2023羊肚菌冬闲田简易大棚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65.020.20CCS B 055226黔东南州地方标准DB5226/T 246-2023羊肚菌冬闲田简易大棚栽培技术规程2023-08-07 发布2023-08-07 实施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226/T 246-2023I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栽培条件.25 菌种及营养袋制备.26 整地搭棚.37 播种.38 发菌期管理.49 采收与贮存.410 转潮管理.411 杂菌与虫害防治.412 建立档案.5DB5226/T 246-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2、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文件由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黔东南州农科院、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贵阳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谌金吾、李星、胡庭坤、王杰、张邦喜、彭鹤陶、孙燕来、陆玉胜、石远洋、刘运平、钟燕妮、袁晓娟、郭显会、孙厚静、张仁美、吴俊勇、王选鉴。DB5226/T 246-20231羊肚菌冬闲田简易大棚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冬闲田简易大棚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条件、菌种及营养袋制备、整地搭棚、播种、发菌期管理、采收与

3、贮存、转潮管理、杂菌与虫害防治、建立档案。本文件适用于羊肚菌冬闲田简易大棚栽培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GB/T 1272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羊肚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

4、,由菌柄、菌盖构成的大型真菌;菌盖有有不规则凹陷且多有褶皱,形似羊肚。3.2营养袋用于补充羊肚菌生长所需土壤营养以外的袋装营养物。3.3冬闲田秋收以后至次年春播前未进行种养的田地。3.4简易大棚以竹、木或其他材料作为支架搭建,覆盖保温和遮阳物料,拆卸简单易行的设施。3.5棚头大棚两端,由棚帘和棚裙构成。DB5226/T 246-202323.6三条沟边沟、厢沟和破沟。边沟,田块四周开挖较深,用于预防积水的沟渠;厢沟,在厢面开挖的小沟;破沟,在棚与棚之间开挖的沟渠,与边沟相通,便于棚内水体的排灌。4栽培条件4.1产地选择选择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交通便利、土壤疏松、肥沃的冬闲田。产地环境应符

5、合 NY/T 391的规定,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4.2栽培季节10 月11 月播种,翌年 2 月5 月出菇。5菌种及营养袋制备5.1菌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商品性强、广温、抗逆性强、出菇转潮快、适宜黔东南州栽培的品种。5.2菌种制备流程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制备菌种,培养基/培养料配置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检查)成品。菌种生产符合 NY/T 528 的规定。5.3母种制备5.3.1配方马铃薯 200g,白糖 20g,琼脂 20g,蛋白胨 0.5g,牛肉膏 0.5g,磷酸二氢钾 1g,硫酸镁 1g,维生素 B11g。5.3.2制备先将配方中的马铃薯去皮切

6、成薄片,加入 1200mL1300mL 清水煮沸 20min25min,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上述母种配方其它组分,加热至全部溶解后,定容至 1000mL,分装于试管中,121高压灭菌 30min,制作斜面培养基。培养基温度低于 25时,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后在 1820,避光培养至菌丝满管。5.4原种和栽培种制备5.4.1配方根据当地资源选用以下一种配方:a)麦粒 50%,谷壳 33%,腐殖土 10%,麸皮 5%,石膏 1%,石灰 1%;b)麦粒 50%,木屑 30%,麸皮 9%,腐殖土 10%,石灰 1%;c)麦粒 40%,木屑 58%,石膏 1%,石灰 1%。DB5226/T 246-2023

7、35.4.2制备将麦粒水煮或浸泡至无“白心”,谷壳浸透,木屑需选用自然堆积 6 个月以上。按照配方将培养料混合,加水充分搅拌,使含水量达 60%65%。用 15cm30cm 聚丙烯菌种袋分装,121高压灭菌 2h,或者 100常压持续灭菌 24h,冷却至 25备用。在接种室接种,一支母种接 5 袋原种,1820避光培养至满袋,获得原种。一袋原种接 40 袋50 袋栽培种,在原种培养条件下培养获得栽培种。5.5营养袋制备5.5.1配方根据当地资源选用以下一种配方:a)麦粒 50%,谷壳 43%,麦麸 5%,石灰 1%,石膏 1%;b)谷壳 35%,木屑 30%,麦粒 30%,腐殖土 5%。5.5

8、.2制备营养袋制备方法同 5.4.2,选用规格为 12cm24cm 的聚丙烯袋分装,每袋 390g400g。6整地搭棚6.1整地水稻收割后,开 40cm 深沟排水晒田,清除田里杂物,每 667 m2撒生石灰 75kg100kg,翻耕土壤,翻耕深度 15cm20cm,土块耙细至 5cm 以内。6.2建棚根据田块情况合理规划大棚排列。在田的四周开宽 10cm20cm、深 40cm 边沟。按照东西走向建棚,用石灰按长20m、宽 3m5m、棚间距 0.8m1.0m、棚头距 1.5m2.0m 标记棚轮廓。沿棚长走向,每隔 60cm80cm 对称定出支撑竿的打桩位置,打 50cm 深孔,2 根支撑竿对称插

9、入孔中,另一端压弯至设定高度,捆绑固定,形成“”棚顶,在棚顶部扎横梁,在侧边对称扎与横梁平行长竿加固大棚。棚架搭好后,覆盖白色棚膜及遮光率 75%90%遮阳网。在大棚两侧挖出 20cm 深的破沟,用挖沟的泥土填压固定棚膜及遮阳网。6.3建厢建厢面宽 1.0m1.2m,厢沟宽和高 25cm30cm 的播种厢。7播种7.1准备菌种运至田地后,用消毒后的刀具划破菌种袋,取出菌种并掰碎成直径 1.0cm1.5cm 的菌种块放入拌种容器中备用。7.2拌种用清水将农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锌分别兑成 0.02%、0.01%和 0.01%的溶液,再按 1:1:1 配成混合营养液。播种前,按菌种量的 15%

10、加入混合营养液,充分拌匀。DB5226/T 246-202347.3开沟播种在厢面开 2 条宽 10cm15cm,深 3cm5cm 的播种沟,将拌好的菌种均匀撒于播种沟中,覆土耙平厢面。播种量 200kg/667m2300kg/667m2。7.4覆盖地膜播种后浇透厢面,覆盖厚为 0.006mm0.008mm 农用黑白膜,地膜比厢面宽 8cm10cm。8发菌期管理8.1摆放营养袋播种后 10d15d,揭开地膜,土壤表面有菌丝长出或白色菌霜形成,摆放营养袋,每 667m2摆放2000 袋2200 袋。用消毒过的刀具在营养袋一侧划 1 个2 个、长 5cm6cm 的口或用消毒过的打孔板在营养袋一侧打

11、孔,将开口处紧贴厢面土壤,复原盖好地膜。8.2撤膜催菇次年 1 月底至 2 月初,撤除地膜,浇透水,通风。8.3保温保湿保持厢面地温低于 20,空气相对湿度 85%90%。9采收与贮存9.1采收当菌盖脊与凹坑棱廓分明、完全展开,肉质厚实时采收。用刀具在菌柄近地面上 1cm2cm 处,沿地面水平方向割收;或用刀具在菌柄左右两个方向呈 45斜向地面割收,清除菇柄基部的泥土或杂物。9.2贮存采后随即置 01冷库,预冷 10h24h,后置于 25贮存。也可自然干制或低于 45热风条件下烘干(水分低于 10%),密封贮存。10转潮管理采收后,及时补水,棚内土壤含水量在 45%50%,厢面地温低于 18,

12、养菌 5d7d。11杂菌与虫害防治11.1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农药使用应符合 NY/T 393 的规定。11.2杂菌防治11.2.1主要杂菌DB5226/T 246-20235主要有木霉、青霉、链孢霉、毛霉、鬼伞等。11.2.2防治方法11.2.2.1原料选择防治制作菌种及营养袋时选择干燥、无霉变、无虫害的栽培材料。11.2.2.2装袋灭菌防治培养料配制完成后,及时装袋,彻底灭菌。11.2.2.3场地消毒防治播种前对栽培场地彻底杀菌。11.2.2.4环境控制防治栽培过程中,注意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11.2.2.5撒石灰防治杂菌出现后及时清除,并在菌窝撒石灰粉。11.3虫害防治11.3.1主要虫害主要有跳虫、蛞蝓、蜗牛、菇蝇、菇蚊、白蚁等。11.3.2防治方法11.3.2.1跳虫防治在有跳虫的地方盛放积水容器,装满清水诱杀。11.3.2.2蛞蝓和蜗牛防治用 5%的食盐水喷洒厢面,或人工捕捉。11.3.2.3菇蝇和菇蚊防治挂黄板、篮板和糖醋液(红糖:白醋:水:白酒:吡虫啉=2:5:90:2:1)诱杀。11.3.2.4白蚁防治用辛硫磷防治,按照药瓶上标签说明使用。12建立档案建立从栽培条件、菌种及营养袋制备、整地搭棚、播种、发菌期管理、采收与贮存、转潮管理、杂菌与虫害防治等全过程可追溯档案,保存 2 年。DB5226/T 246-2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