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区风险管理程序1.0 目的通过物业服务过程危害源的辨识,以及对危害源和风险因素的评价,确定不可允许风险,实现社区风险的有效管理与控制。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物业服务过程中风险因素识别、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管理。 3.0 职责3.1 公司3.1.1 公司总经理负责对社区不可允许风险的认定,并负责相应管理措施的批准。3.1.2 运营总监负责社区不可允许风险及相应管理措施的审核;负责组织编制本区域所有住宅类社区的常规危害源清单。3.2 管理处3.2.1 负责本社区风险源的辨识、评价出主要危害源并初步确定不可允许风险.3.2.2 对本社区风险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体系文件和物业服务方案对风
2、险的管理、1级风险的专项管理方案、风险应急预案等.4.0 活动描述4.1 危害源辨识4.1.1 公司物业管理部门应对本区域的住宅类社区组织危害源辨识活动,编制常规危害源清单。4.1.2 管理处在编制物业服务方案应参照区域公司常规危害源清单进行重新分析并辨识本社区危害源,形成社区危害源清单。4.1.3 危害源辨识的方法 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从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设施和场所的自身缺陷等)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主动行为、过失行为等)以及管理体系条件三方面入手,考虑覆盖常规的和非常规的活动.不仅要考虑组织本身物业服务活动,同时要考虑相关方活动带来的危害因素,利用以下方法进行危害源辨识。a。现场观察;b.
3、询问、交谈;c。查阅有关记录。 4.1.4 危害辨识的范围a。所有物业服务提供和岗位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b.所有进入社区的人员(包括相关方和访问者)的活动;c。物业区域内的所有设备、设施;d.重点监控物业服务项目,如业主装修(承重结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水箱清洗等;e.安全要害部位:易发火灾、爆炸重大事故的场所(配电室、二次水箱、制冷站等);f。对于大众公认的安全行为不进行危害辨识和危害评价.4.2 风险因素的评价4.2.1 风险评价方法可采用直观评价法、经验分析法和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法,如下),风险等级划分五个。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事故发生的
4、可能性分数值频率程度10完全可以预料10连续暴露6相当可能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可能,但不经常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每月一次暴露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1每年几次暴露0.2极不可能0。5非常罕见地暴露0.1实际不可能说明a.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b. 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情况为10;c. 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说明a. 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b. 必然发生的概率为1;c. 人为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为0。1.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风险等级划分(D)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等级D值危险程度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1320极其危险,
5、不能继续作业40灾难,数人死亡2160320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3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7严重,重伤4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3重大.致残5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引人关注,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说明风险值D = LEC风险值应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并体现持续改进的思想。说明a. 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为1;b. 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为100。4.2.2 主要危害源的确定风险评价综合得分高于70分的危害源确定为社区主要危害源。4.2.3 不可允许风险确定a.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直接判断确定为不可允许风险; b. 1 级和 2 级风险判定为不可允
6、许风险。4.3 风险控制管理4.3.1 5级:毋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4.3.2 4级:通常不需要采取另外控制措施或采用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但应关注风险的日常变化.4.3.3 3 级:应努力降低风险并详细控制预防成本,通过运作体系文件要求进行风险管理。4.3.4 2 级:风险降低后才能作业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为降低风险有时需要大量资源。通过物业服务方案和运作体系文件要求以及应急预案进行风险管理. 4.3.5 1 级:应作为重点的控制对象,通过物业服务方案和运作体系文件要求以及专项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风险管理。4.4 风险的更新和持续改进4.4.1 在相关法律法规或物业服务运作条件变更,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下,管理处应及时重新辨识和评价危害源和风险因素,重新确定不可允许风险.4.4.2 年度管理评审时,应对危害源和风险因素评价标准、不可允许风险划分标准以及风险控制管理进行评审,以逐步消除或减少社区风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