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JJG 1090-2013铁路轨道检查仪-(高清原版).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94207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52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JJG 1090-2013铁路轨道检查仪-(高清原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JJG 1090-2013铁路轨道检查仪-(高清原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JJG 1090-2013铁路轨道检查仪-(高清原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JJG 1090-2013铁路轨道检查仪-(高清原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JJG 1090-2013铁路轨道检查仪-(高清原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 J G1 0 9 02 0 1 3铁 路 轨 道 检 查 仪I n s p e c t i n gI n s t r u m e n t s f o rR a i l w a yT r a c k 2 0 1 3-1 1-2 8发布2 0 1 4-0 2-2 8实施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发 布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规程V e r i f i c a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o f I n s p e c t i n gI n s t r u m e n t s f o rR a i l

2、w a yT r a c kJ J G1 0 9 02 0 1 3 归 口 单 位:全国铁路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铁路专用长度分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江西日月明铁道设备开发有限公司北京拉特激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参加起草单位:成都四方瑞邦测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金立信铁路设备有限公司 本规程委托全国铁路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铁路专用长度分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彦春(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李俊霞(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熊瑞文(江西日月明铁道设备开发有限公司)刘洪云(北京拉特激光精密仪器有限

3、公司)参加起草人:樊尚君(成都四方瑞邦测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李社军(四川金立信铁路设备有限公司)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目 录引言()1 范围(1)2 引用文件(1)3 术语和计量单位(1)3.1 超高掉头误差(1)3.2 轨道内部几何参数(1)3.3 轨道外部几何参数(1)3.4 基本弦(1)4 概述(1)5 计量性能要求(2)5.1 各工作轮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2)5.2 轨距、轨向测量点的有效高度(2)5.3 各工作轮工作面的跳动(2)5.4 各走行轮工作母线的共面性(2)5.5 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轨向和高低零位的一致性(2)5.6 轨距示值(2)5

4、.7 超高示值(3)5.8 基本弦高低示值(3)5.9 基本弦轨向示值(3)5.1 0 外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3)5.1 1 绝缘性能(4)5.1 2 激光功率(4)5.1 3 电源适应性(4)5.1 4 示值稳定性(4)5.1 5 重复拼装复位可靠性(4)5.1 6 线路试验(5)6 通用技术要求(5)6.1 外观(5)6.2 各部分相互作用(6)6.3 软件和数据记录要求(6)7 计量器具控制(7)7.1 检定条件(7)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7.2 检定项目(7)7.3 检定方法(9)7.4 检定结果的处理(1 5)7.5 检定周期(1 5)附录A

5、轨检仪标定器的技术要求及检定方法(1 6)附录B 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记录参考格式(1 9)附录C 检定证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2 2)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引 言 本规程根据T B/T3 1 4 7-2 0 1 2 铁路轨道检查仪铁道行业标准进行制定的。本规程为首次制定。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规程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铁路轨道检查仪(以下简称“轨检仪”)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也可用于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轨距、超高参数的检定。2 引用文件本规程引用下列文件:J J G1 0 0 全站型

6、电子速测仪J J G4 2 5 水准仪J J G7 0 3 光电测距仪G B7 2 4 7.12 0 0 1 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1部分:设备分类、要求和用户指南(I E C6 0 8 2 5-1:1 9 9 3,I D T)T B/T3 1 4 72 0 1 2 铁路轨道检查仪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3 术语和计量单位3.1 超高掉头误差 a b s o l u t ev a l u eo f t w or e s u l t so fs u p e r-e l e v a t i o nm e a

7、s u r e m e n t so fb o t h1 8 0 d i r e c t i o n s轨检仪在互为1 8 0 方向上对同一超高两次测量读数代数和的绝对值。3.2 轨道内部几何参数 t h e i n n e rg e o m e t r yp a r a m e t e ro f t r a c k指轨距、超高、水平、轨向、高低、正矢、扭曲(三角坑)、轨距变化率。3.3 轨道外部几何参数 t h eo u t e rg e o m e t r yp a r a m e t e ro f t r a c k指轨道中线及左右轨相对于设计线位的平面(横向)、高程(垂向)偏差。3.4

8、 基本弦 b a s a l s t r i n g轨检仪测量时的实际工作弦。4 概述轨检仪是用于移动测量或静态激光弦测法测量铁路轨道静态内部几何参数,静态测量特定点外部几何参数的铁路专用计量器具,包括H型、T型、S型、L型等型号(具体详见T B/T3 1 4 72 0 1 2)。S型轨检仪不具备轨向和高低测量功能,其他型号按轨向和高低的测量原理分成三种类型:以弦测法测量轨向和高低的A类、以轨迹法测量轨向和高低的B类,以及以(激光)长弦矢距法测量轨向和高低的C类(L型轨检仪)。型号中带有W时,表明相应的型号中同时具备外部参数测量功能。1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

9、总局轨检仪分为0级、1级两个准确度等级,0级轨检仪用于测量允许速度不大于3 5 0k m/h的线路,1级轨检仪用于测量允许速度不大于2 0 0k m/h的有砟轨道线路。轨检仪使用前可采用标定器对轨距、超高等参数的零位进行标定。标定器的各项技术要求及检定方法见附录A。5 计量性能要求5.1 各工作轮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各工作轮(包括定位轮、测量轮及走行轮,下同)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R a首次检定应不大于1.6m,后续检定应不大于3.2m。5.2 轨距、轨向测量点的有效高度轨距、轨向测量点距走行轮最低母线的有效高度应不超过1 6 0-0.3mm。轨距测量轮、轨向测量(或定位)轮的装配结构应能防止不当装

10、配导致的违反此规定。5.3 各工作轮工作面的跳动各走行轮工作面对自身轴承转动轴线的全跳动和其他各工作轮工作面对自身轴承转动轴线的圆跳动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各工作轮的跳动要求单位为毫米基本型式跳动量首次检定后续检定说 明H型、T型A类0.0 1 00.0 1 5 B类0.0 2 00.0 3 0 S型、L型0.0 3 00.0 4 5不适用于无走行轮的L型轨检仪5.4 各走行轮工作母线的共面性轨检仪各 走 行 轮 工 作母 线 应 在 同 一 个平 面 内,其 平 面度 要 求:0级 应 不大 于0.3mm,1级应不大于0.5mm。5.5 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轨向和高低零位的一致性激光发射和测

11、量装置轨向和高低零位的一致性误差应不大于0.1 5mm。此项仅适用于C类轨检仪。5.6 轨距示值轨距的零位误差、示值误差和测量重复性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轨距计量性能指标单位为毫米项 目技术要求0级1级零位最大允许误差0.1 50.1 5示值最大允许误差0.3 00.5 0测量重复性0.1 50.2 02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5.7 超高示值超高的示值误差、掉头误差和测量重复性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 超高计量性能指标单位为毫米项 目技术要求0级1级示值最大允许误差0.3 00.5 0掉头误差0.3 00.3 0测量重复性0.1 50.2 05.8 基本

12、弦高低示值基本弦高低示值误差及测量重复性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高低静态计量性能指标单位为毫米项 目最大允许误差测量重复性0级1级0级1级说 明A类0.0 2 00.0 3 00.0 1 00.0 1 5对应1m弦长,其他弦长按比例换算B类0.1 50.2 00.0 80.1 2C类(矢距)基本误差0.3 00.4 00.2 00.2 5示值误差0.5 00.7 00.3 50.5 05.9 基本弦轨向示值基本弦轨向示值误差及测量重复性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 轨向静态计量性能指标单位为毫米项 目最大允许误差测量重复性0级1级0级1级说 明A类0.0 2 00.0 3 00.0 1 00.0 1

13、 5对应1m弦长,其他弦长按比例换算B类0.1 50.2 00.0 80.1 2C类(矢距)基本误差0.3 00.4 00.2 00.2 5示值误差0.5 00.7 00.3 50.5 05.1 0 外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横向和垂向计量性能应符合表6的规定。适用时,全站 仪应 符 合J J G1 0 0和J J G7 0 3的规定,水准仪应符合J J G4 2 5的规定。3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表6 轨检仪主要外部几何参数计量性能指标单位为毫米项 目技术要求0级1级测 量 要 求线路横向示值最大允许误差3.0 适用于静态测量和线路试验;不计入控制点的绝对误

14、差测量重复性静态1.5 0 3次测量结果的极差线路1.5 0 垂向偏差示值最大允许误差2.5 适用于静态测量和线路试验;不计入控制点的绝对误差测量重复性静态1.2 0 3次测量结果的极差线路1.2 5 5.1 1 绝缘性能轨检仪工作轮自身及各轮之间、机架两侧之间、机架底部最突出部位之间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1M。轨检仪在任何姿态下都应满足轨道绝缘的要求。5.1 2 激光功率采用激光装置的轨检仪,激光出瞳光功率应不大于1 5mW。出瞳光功率大于1mW时,应按G B7 2 4 7.12 0 0 1第4章、第5章、第1 0章的相关要求采取防护措施和设置安全警告标识。5.1 3 电源适应性当轨检仪的电源电

15、压在额定值的1 0%范围内变化时,轨检仪应能正常工作。5.1 4 示值稳定性轨检仪持续工作8h,其轨距、超高、外部参数零点的示值变化,应不大于表7的规定。此项对于同型号的同一批次轨检仪可抽样进行,每批不少于2台。表7 轨检仪示值稳定性要求单位为毫米序号项 目技术要求0级1级说 明1轨距零点变化量0.0 50.0 7 2超高零点变化量0.0 50.0 7 误差0.1 50.1 5取互为相反方向超高示值的平均值3外部参数零点变化量1.0 仅适用于相对位置测量5.1 5 重复拼装复位可靠性轨检仪横梁与纵梁及外部参数测量装置的重复拼装复位应可靠。重装后,在测量范4J J G1 0 9 02 0 1 3

16、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围内,轨距和超高的示值变化量应不大于表2和表3中对该项目静态测量重复性要求的2/3。外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相对于内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的安装位置应稳定可靠,需重复拆装 的,测 量 装 置 的 基 准 位 置 变 化,在 横 向、纵 向、高 度 方 向 上 均 应 不 大 于0.1 0mm。此项仅适用于工作前相应测量单元需重复拼装的轨检仪。5.1 6 线路试验5.1 6.1 内部几何参数的测量重复性在试验有效区段内随机选取5 0个点的内部几何参数项目的测量结果,与各点相应项目1 0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之差,符合表8规定的结果合格率应不少于9 5%。表8 轨检仪线路重复性试验项目一

17、览序号项 目允许误差基本型式列表0级1级0级1级说 明1轨距0.2 2mm0.3 7mm全部型式全部型式 2轨距变化率0.3 00.4 5全部型式全部型式 3超高0.2 2mm0.3 7mm全部型式全部型式 4扭曲(三角坑)0.3 7 5mm 0.5 0 0mm全部型式全部型式 5高低6轨向1 0m、3 0m(4 8a)0.5 0mm0.7 5mm3 0 0m(4 8 0a)2.2 5mm 1 0m、3 0m(4 8a)0.5 0mm0.7 5mm3 0 0m(4 8 0a)2.2 5mm H、T、LH、T、LH、T、LH、T、LL型 静 态 测量不适用7正矢0.7 5mm0.7 5mmH、T

18、、LH、T、L 8计程误差0.1%0.2%全部型式全部型式里程累计误差9线路横向偏差1.5 0mm 全部型式全部型式线路垂向偏差1.2 5mm 全部型式全部型式适于具有外部参数测量装置 注:a为扣件节点间距,单位为米,下同。5.1 6.2 外部几何参数的测量重复性对1 0个外部参数测量点的线路横向偏差、线路垂向偏差各进行1 0次实际测量,每个点1 0次实际测量结果与该点1 0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之差,满足表8要求的合格率应不少于9 5%。5.1 6.3 在线处理设备应正常工作,数据存储和处理应符合6.3的规定。6 通用技术要求6.1 外观5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

19、总局6.1.1 轨检仪主体颜色使用黄色,表面不应使用红色,外观应光滑细致,表面应防锈。6.1.2 轨检仪应具有提供轨距、超高、轨向、高低、线路中心线的横向和垂向偏移等参数的检定界面,界面中数据显示分辨力应满足表9要求。表9 轨检仪检定界面参数分辨力要求序号项 目显示分辨力1内部参数轨距、超高0.0 1mm轨向、高低0.0 0 1mm2外部参数绝对位置参数0.0 0 01m相对位置参数0.0 1mm 注:轨向、高低、绝对位置参数、相对位置参数的分辨力仅指具备相应功能的型号。6.2 各部分相互作用各紧固件固定牢靠。各活动部件运动灵活,不应有松动或卡滞现象。6.3 软件和数据记录要求6.3.1 轨检

20、仪应具备运行总里程累计显示以及里程修正功能。6.3.2 轨检仪各内部参数检定项目应采取等间距采样方式,移动测量每米不应少于4点,静态测量每5米不应少于8点。6.3.3 轨检仪应具有检定数据的存储功能,存储文件名应包含时间、线名、上下行等信息,文件保存的格式为文本文件,文件首行应为字段名列表。6.3.4 数据文件记录应符合如下要求:每条记录至少应包括如下2 6个字段,各个字段以半角逗号“,”隔开,无该项检测功能或未检测该项(如外部参数)时数据为空填。数据文件格式示例如下:公里(k m),米(m),轨距(mm),超高(mm),左轨向(mm),右轨向(mm),左高低(mm),右高低(mm),扭曲(m

21、m),水平(mm),轨距变化率(),左正矢(mm),右正矢(mm),左轨向S(mm),右轨向S(mm),左高低S(mm),右高低S(mm),左轨向L(mm),右轨向L(mm),左高低L(mm),右高低L(mm),中线横向偏差(mm),中线垂向偏差(mm),超速标识,测量类别,时间。其中,“轨距”为相对于标准轨距的偏差,除“公里”为整数、“米”的小数点后保留位数与每米记录点数相一致、“测量类别”为1位英文大写字母、超速标识以1代表超速,0代表不超速,时间格式为“y y y y-mm-d dh h:mm:s s”外,其余数值保留1位小数。时间字段位于记录末尾,其前面可插入其他记录信息字段(如线路特

22、征标记等信息)。数据文件字段的数据填充应符合下述要求:a)直线段内正矢数据空填;b)无测量数据的字段,数据空填,不应填入“0”或空格;c)在进行数据统计时,曲线起终点归入曲线段。6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1级轨检仪数据文件记录中,第1 42 3字段为可选字段。注:带有“S”标注的轨向和高低对应3 0m或4 8a基长,带有“L”标注的轨向和高低对应3 0 0m或4 8 0a基长。7 计量器具控制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7.1 检定条件7.1.1 检定环境在温度为(2 01 0)、相对湿度不大于8 0%的室内,采用7.1.2所列计量标准

23、器及其主要配套设备进行检定,并填写检定记录(见附录B)。检定前轨检仪与检定台在检定室内的平衡温度时间应不少于4h。7.1.2 计量标准器和主要配套设备计量标准器和主要配套设备的技术要求见表1 0。表1 0 计量标准器和主要配套设备的技术要求计量标准器或配套设备技术要求说 明轨检仪检定台(以下简称检定台)级或级级检定台可检定所有轨检仪,级检定台只用于检定1级轨检仪表面粗糙度样块-1 7%+1 2%塞尺MP E:0.0 0 8mm深度游标尺0.0 2mm平尺1级千分表指针式钢直尺MP E:0.1 0mm5 0 0V兆欧表1 0级光功率计2%3%限检定C类轨检仪高度卡尺0.0 2mm测距仪器MP E

24、:0.0 2mm可调直流稳压电源0.2%0.5%2 0m钢卷尺MP E:0.3mm铁路轨道 应包含曲线;可租赁7.2 检定项目检定项目见表1 1。7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表1 1 检定项目一览表检定项目首次检定后续检定使用中检查外观+各部分相互作用+软件和数据记录要求+-各工作轮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轨距、轨向测量点的有效高度+-各工作轮工作面的跳动+各走行轮工作母线的共面性+-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轨向和高低零位的一致性+-轨距示值零位误差+-示值误差+-测量的重复性+-超高示值示值误差+-掉头误差+测量的重复性+-基本弦高低示值示值误差+-测量的重复性+

25、-基本弦轨向示值示值误差+-测量的重复性+-外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绝缘性能+激光功率+-电源适应性+-示值稳定性+-重复拼装复位可靠性内部参数+-外部参数+-线路试验测量重复性+-数据记录格式+-计程误差+注:“+”表示应检定,“-”表示可不检定。8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7.3 检定方法7.3.1 检定准备先将检定台的各参数测量机构调整至零位,然后利用底座调整螺母调整检定台,使横、纵向水准泡的气泡居中心位置。用工作量杆调整至标准轨距。开启轨检仪,通电并试运行。可按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对轨检仪的“零”位进行一次标定。7.3.2 外观目测检查。7.3.3 各部

26、分相互作用手动试验。7.3.4 各工作轮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采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进行检定。7.3.5 轨距、轨向测量点的有效高度采用平尺和深度尺测量。将轨检仪翻转,将平尺立置于走行轮之上,用深度尺测量平尺顶面至轨距测量轮上部内侧边缘处最大直径点的距离H,平尺宽度W与H之差即为轨距测量点距走行轮工作母线的有效高度(见图1)。也可用同等准确度的其他方法测量。图1 检定原理示意图1深度尺;2平尺;3轨距(轨向)工作轮;4走行轮用相同的方法测量轨向测量点(含轨向定位轮的定位点)距走行轮工作母线的有效高度。首次检定时应检查其结构是否能防止不当装配导致不满足此要求。7.3.6 各工作轮工作面的跳动将轨检仪

27、翻转,采用千分表测量。7.3.7 各走行轮工作母线的共面性将轨检仪平放在检定台上,使各走行轮与检定台上的各测量块接触后,用钢直尺测9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量W1(见图2),以塞尺塞入的最大厚度作为测量走行轮与测量块上平面的实际检测到的间隙量x,按公式(1)计算得到当量间隙量x,作为共面性的测量结果。x=7 0mmx/W1(1)式中:x 当量间隙量,mm;x 实际检定到的间隙量,mm;W1 实际间隙量对应的“接触”长度,mm。此项检定也可采用平板配合等高块进行。图2 走行轮工作母线共面性检定区域示意图1走行轮;2轨顶(“1 5 0 5”)位置线;3检定台纵

28、梁(截面)7.3.8 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轨向和高低零位的一致性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零位的一致性在C类轨检仪检定台上进行。7.3.9 轨距示值7.3.9.1 轨距示值误差采用检定台检定。对检定台的纵、横向水平状态进行复核。对于设置弦测法轨向检定单元的检定台,将弦测法轨向检定单元的轨向调整至“零”位。将工作量杆放在检定台上,反复轻微旋动检定台轨距手轮,使量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测量块的测量面接触,将其轨距显示装置置“零”位。将轨检仪置于检定台上,在量程范围内至少均匀检定包括14 3 5mm(“零”位)、14 1 0mm和14 7 0mm在内的6点。将弦测法轨向检定单元的轨向调整至测量范围内的任意值;对于级

29、检定台,通过在长梁的中间位置处加垫尺寸为(12)mm的量块模拟负轨向示值。再通过旋动检定台轨距手轮将检定台轨距调整至测量范围内非零位的任一点,检定台轨距示值与轨向示值的代数和作为轨距标准值,对轨检仪轨距示值进行检定。对于每个检定点,示值误差按公式(2)计算。=L-(Ls+L1+L2)(2)式中:检定点的示值误差,mm;01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L 检定点的轨检仪轨距示值,mm;Ls 检定台工作量杆实际值,mm;L1 检定点的检定台轨距指示值,mm;L2 检定点的检定台轨向值,mm。7.3.9.2 测量重复性采用检定台在测量范围内零位以外的任意一点重复测量

30、3次,极差作为测量重复性。7.3.9.3 L型轨检仪的轨距应分别检定激光发射装置和测量装置的轨距。7.3.1 0 超高示值7.3.1 0.1 示值误差和掉头误差利用升降机构将检定台活动长梁连同轨检仪分别升或降至超高检定点,轨检仪超高输出值的绝对值与检定台超高示值之差即为超高示值误差(若检定台超高复现原理不符合正弦原理,须对超高标准值进行相应修正)。将轨检仪掉转1 8 0后置于检定台上,按上述方法再检定一次。轨检仪两次输出结果代数和的绝对值即为超高掉头误差。首次检定时,在轨检仪超高测量范围内选取不少于2 1点(包括“零位”和测量上、下限测量点),利用检定台对超高示值进行检定;然后将检定台超高调至

31、“零位”,在轨检仪纵梁(H型轨检仪是指固定纵梁)的前(后)走行轮下加垫尺寸为2h的垫块,在横梁一端走行轮下加垫尺寸为h的垫块(H型轨检仪在活动纵梁前(后)走行轮下加垫尺寸为2h的垫块),轨检仪超高在加垫垫块前后的变化量不应大于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h按公式(3)计算,并取整数。h=L1/6 0(3)式中:h 垫块尺寸,mm;L1 所检定的轨检仪纵梁上两走行轮间的距离,mm。后续检定时,检定点应至少包括5 0mm、1 0 0mm、1 5 0mm、1 8 0mm点。7.3.1 0.2 测量重复性采用检定台在测量范围内零位以外的任意一点重复测量3次,将极差作为测量重复性。7.3.1 0.3 L型轨

32、检仪的超高应分别检定激光发射装置和测量装置的超高。7.3.1 1 基本弦高低示值7.3.1 1.1 A类轨检仪采用检定台检定,至少包括0mm、0.5mm、1.0mm、1.5mm、2.0mm等高低检定点。分别通过在长梁的中间和两端位置处加垫1(或2)块尺寸(同)为(12)mm的量块模拟高低示值。检定1级轨检仪时,可采用检定台弦测法高低检定单元的高低调整至测量范围内的任意值的方法进行。对于0级轨检仪,也可采用示值误差不超过0.0 0 8mm/1.2 5m的其他方法进行测量;对于1级轨检仪,也可采用示值误差不超过0.0 1 0mm/1.2 5m的其他方法进11J J G1 0 9 02 0 1 3市

33、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行测量。7.3.1 1.2 B类轨检仪采用检定台和专用块规检定。检定点计算值A0分别为1 0mm、2 0mm、3 0mm、4 0mm、5 0mm。名义检定点A按公式(4)计算后修约至整数,检定点实际值A1允许有1mm的偏差,并在正、负量程内分别进行。检定时分别在检定台相应长梁的前、后端处的顶工作面上附加相应尺寸的专用块规,其实际尺寸即为高低标准值。同时需通过附加相应尺寸(一般取块规尺寸的1/2)垫块将轨检仪的横梁调整至水平状态。A=L1A0/12 5 0mm(4)式中:A 高低/轨向名义检定点,mm;A0 高低/轨向检定点计算值,mm;L1 所检定的轨检仪纵梁上两走行轮/

34、轨向定位轮间的距离,mm。示值误差按公式(5)计算。=12 5 0mm(X-A1)/L1(5)式中:轨检仪高低/轨向示值误差,mm;X 轨检仪高低/轨向示值,mm;A1 检定点高低/轨向实际值,mm。L1 所检定的轨检仪纵梁上两走行轮/轨向定位轮间的距离,mm。也可采用超高检定单元附加辅助装置取代检定块规进行检定,检定点A按公式(6)计算后修约至整数。A=1.2A0(6)式中:A 对应高低/轨向检定点的超高,mm;A0 检定点高低/轨向计算值,mm。此时示值误差按公式(7)计算。=X-A1/1.2(7)式中:轨检仪高低/轨向示值误差,mm;X 轨检仪高低/轨向示值,mm;A1 对应检定点的超高

35、实际值,mm。7.3.1 1.3 C类轨检仪将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以正常工作的方式分别置于C类轨检仪检定台上,两者距离为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的最小工作距离,采用块规在轨检仪高低的测量范围内选择5个点检定其基本误差。将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以正常工作的方式,在正常使用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置于轨道或模拟检定装置上,两者距离为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的最大工作距离,采用块规在测量装置高低的测量范围内选择5个点检定其偏移量(即矢距)的示值误差。21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7.3.1 1.4 测量重复性采用检定台在测量范围内0mm点以外的任意一点重复测量3次,极差作为测量重复性。7

36、.3.1 2 基本弦轨向示值7.3.1 2.1 A类轨检仪采用检定台检定,至少包括0mm、0.5mm、1.0mm、1.5mm、2.0mm点。分别通过在长梁的中间和两端位置处加垫1(或2)块尺寸(同)为(12)mm的量块模拟轨向示值。检定1级轨检仪时,可采用检定台弦测法轨向检定单元的轨向调整至测量范围内的任意值的方法进行。对于0级轨检仪,也可采用示值误差不超过0.0 0 8mm/1.2 5m的其他方法进行测量;对于1级轨检仪,也可采用示值误差不超过0.0 1 0mm/1.2 5m的其他方法进行测量。7.3.1 2.2 B类轨检仪采用检定台和专用块规检定,检定点计算值A0分别为4 0mm、8 0m

37、m、1 2 0mm、1 6 0mm。名义检定点A按公式(4)计算后修约至整数,检定点实际值允许有5mm的偏差,并在正、负量程内分别进行。检定时分别在检定台相应长梁的前、后端处的侧工作面上附加相应尺寸块规,其实际尺寸即为轨向标准值。示值误差按公式(5)计算。也可采用超高检定单元附加辅助装置取代检定块规进行检定,检定点A按公式(6)计算后修约至整数,此时示值误差按公式(7)计算。7.3.1 2.3 C类轨检仪将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以正常工作的方式分别置于C类轨检仪检定台上,两者距离为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的最小工作距离,采用块规在轨检仪轨向的测量范围内选择5个点检定其基本误差。将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以正常

38、工作的方式,在正常使用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置于轨道或模拟检定装置上,两者距离为激光发射和测量装置的最大工作距离,采用块规在测量装置轨向的测量范围内选择5个点检定其偏移量(即矢距)的示值误差。7.3.1 2.4 测量重复性采用检定台在测量范围内0mm点以外的任意一点重复测量3次,极差作为测量重复性。7.3.1 3 外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7.3.1 3.1 相对测量装置7.3.1 3.1.1 示值误差利用检定台,在测量范围内在横向或垂向任取5点,观测并记录横向和垂向示值,示值与检定台对应点示值之差即为相应示值误差。若外部参数测量装置能够实现掉头测量单侧外部参数,将轨检仪掉转1 8 0(轨检仪的工作方向

39、掉头)后再次重复上述过程。7.3.1 3.1.2 测量重复性31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利用检定台,在测量范围内任意一点重复测量3次,横向偏差和垂向偏差示值的极差作为测量重复性。7.3.1 3.2 绝对测量装置适用时,全站仪按J J G1 0 0和J J G7 0 3的规定进行,水准仪按J J G4 2 5的规定进行。此项可单独委托送检。注:此项目仅在具备相应外部参数测量功能时进行。7.3.1 4 绝缘性能用5 0 0V兆欧表分别对轨检仪工作轮自身及各轮之间、机架两侧之间、机架底部最突出部位之间每个部位的绝缘电阻值分别连续进行1m i n测量。7.3.1

40、5 激光功率采用激光功率计进行测量。7.3.1 6 电源适应性用可调直流稳压电源替代轨检仪电池,分别将电压值调整到额定值的9 0%和1 1 0%,对轨检仪的轨距、超高和轨向(或高低)的任意一检定点的示值误差进行检定,应符合示值误差要求。7.3.1 7 示值稳定性将检定台轨距、超高调整至零位,将轨检仪置于检定台上,读出轨检仪的超高示值;掉头读出轨距、超高、外部几何参数(适用时)的示值,得到超高起始时零位误差。保持轨检仪测量状态8h,期间每隔1h读出轨检仪的轨距、超高、外部几何参数的示值,得到示值最大变化量。再次将轨检仪掉头并读出超高示值,得到结束时超高零位误差。分别取轨距和同向超高9次示值的极差

41、为相应示值变化量。检定也可在标定器上进行。7.3.1 8 重复拼装复位可靠性调整检定台各参数至正常工作范围内任意位置,在轨检仪分解前后分别读出轨检仪的轨距、超高示值,两次读数之差的绝对值即为检定结果。经5次重复拆装和测量,取最大值。检定也可在标定器上进行。轨道外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需要拆装的,在平台上将仪器进行可靠装夹后用千分表、示值误差不大于0.0 2mm的测距仪器以及分度值为0.0 2mm的高度尺,经5次重复拆装和测量轨道外部几何参数测量装置基准面的横向、纵向和高度方向位置变化量。7.3.1 9 线路试验7.3.1 9.1 实际测量选取一段长度不少于4 5 0m(0级轨检仪)/2 0 0m(

42、1级轨检仪)、包含曲线的轨道进行实际测量。在相同的条件下,采用轨检仪以正常、均匀的步行速度(3.54)k m/h,对试验线路的内部参数进行5个往返的实际测量。在相同的条件下,往返5次(对于能够实现掉头测量轨道外部几何参数的测量装置,第5个往返轨检仪掉头)分别测量1 0个外部参数测量点的横向位置和垂向位置。注1:实际测量前可采用标定器对轨检仪的“零位”进行一次标定。注2:外部参数的测量可与内部参数的测量同时进行。41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7.3.1 9.2 轨道内部几何参数在测量结果中,随机选取5 0个测量(里程)点(避开轨缝两侧5 0 0mm范围),分别

43、统计各点的轨距、水平、超高、扭曲、轨距变化率、轨向、高低、正矢测量结果与该点1 0次测量结果平均值的差值符合要求的数据个数,结果数应符合5.1 6.1的规定。将轨检仪的计程结果与经钢卷尺测量的实际里程之差与实际里程之比即为计程误差。7.3.1 9.3 轨道外部几何参数计算轨检仪相应点的各次测量结果与该点1 0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之差并统计符合要求的数据个数,结果数应符合5.1 6.2的规定。此项在轨检仪具备外部参数测量功能时进行。7.3.1 9.4 软件和数据记录要求检查软件界面、数据存储和在线处理设备正常与否。打开数据处理软件,检查线路实际测量结果、相应数据文件和处理系统等功能模块。此项仅在首次

44、检定时进行。7.4 检定结果的处理经检定符合本规程要求的轨检仪填发检定证书(其内页格式见附录C.1),并注明准确度等级;不符合本规程要求的轨检仪填发检定结果通知书(其内页格式见附录C.2),并注明不合格项目。7.5 检定周期轨检仪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或运行10 0 0k m。51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A轨检仪标定器的技术要求及检定方法A.1 范围本附录适用于铁路轨道检查仪标定器(以下简称“标定器”)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A.2 概述标定器用于对轨检仪的基本弦轨向、基本弦高低、轨距、超高等的“零”点的校准和调整。标定器的各功能单元可独立构成。A.

45、3 计量性能要求A.3.1 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A.3.1.1 电镀零件的外观应光滑细致,没有斑点、凸起。表面美观、光滑,具有较好的光泽,不应有裂纹、流痕、起泡等缺陷;后续检定时允许有不影响使用准确度的缺陷;A.3.1.2 主体材质应为钢质;A.3.1.3 各紧固件固定牢靠;各活动部件运动灵活,不应有松动或卡阻现象;A.3.1.4 标定器上应标注产品序号、出厂日期、制造厂名称。A.3.2 各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各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R a应不大于1.6m。A.3.3 轨向、高低标定单元工作面的直线度轨向、高低标定单元工作面的直线度应不大于0.0 2mm,中部不应凸出。A.3.4 超高标定单元A.3

46、.4.1 超高标定单元工作面的直线度应不大于0.1mm。A.3.4.2 超高标定单元的超高应不超过1 0mm。A.3.5 轨距标定单元A.3.5.1 测量面对顶面公共平面的垂直度测量面对顶面公共平面的垂直度应不大于0.0 5mm。A.3.5.2 轨距轨距应不超过(14 3 52.0)mm,给出实际值。A.3.5.3 测量面间的平行度测量面间的平行度应不大于0.2mm。A.4 计量器具控制计量器具控制包括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A.4.1 检定条件A.4.1.1 检定环境检定在温度为(2 01 0)的室内进行。检定时标定器与相应计量器具在检定室内61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

47、市场监管总局的平衡温度时间应不少于2h。A.4.1.2 计量标准器和主要配套设备计量标准器和主要配套设备的技术要求见表A.1。表A.1 计量标准器和主要配套设备的技术要求计量标准器或配套设备技术要求说 明表面粗糙度样块-1 7%+1 2%1.5m平尺1级0.1mm塞尺MP E:0.0 0 8mm钢直尺5 0mm6 3mm刀口型直角尺1级内径千分尺15 0 0mm5 0mm量块5等A.4.2 检定项目检定项目见表A.2表A.2 检定项目一览表序号项 目 名 称首次检定后续检定1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2各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3轨向、高低标定单元工作面的直线度+45超高标定单元工作面直线度+超高值+

48、-678轨距标定单元测量面对顶面公共平面的垂直度+轨距+测量面间的平行度+注:“+”表示应检定,“-”表示可不检定。A.4.3 检定方法A.4.3.1 外观及各部分相互作用手动检定和目视观察。A.4.3.2 各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采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进行比较测量。A.4.3.3 轨向、高低标定单元工作面的直线度将平尺与标定单元的工作面接触,采用塞尺测量相互间的间隙。A.4.3.4 超高标定单元A.4.3.4.1 工作面直线度71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采用平尺和0.1mm塞尺进行检定。也可用同等准确度的其他方法测量。A.4.3.4.2 超高值采用钢直尺测量

49、超高标定单元支撑的高度差作为其超高值。A.4.3.5 轨距标定单元A.4.3.5.1 测量面对顶面公共平面的垂直度将平尺工作面置于标定器的顶面上,采用刀口形直角尺和塞尺测量工作面对平尺底面的垂直度。A.4.3.5.2 轨距将内径千分尺组合成14 5 0mm,测量标定器中部测量面间的距离。重复测量三次,得到读数平均值,结果修约至0.0 1mm,作为轨距的实际值。A.4.3.5.3 测量面间的平行度将内径千分尺组合成14 5 0mm,沿纵向三点测量标定器两测量面间的距离(名义尺寸为14 3 5mm),取其极差作为平行度。A.4.4 检定结果的处理经检定符合本附录要求的标定器填发检定证书,在证书中给

50、出轨距的实际值。不符合本附录要求的标定器填发检定结果通知书,并注明不合格项目。A.4.5 检定周期标定器的检定周期一般不超过1 2个月。81J J G1 0 9 02 0 1 3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附录B铁路轨道检查仪检定记录参考格式编号:送检单位制造厂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准确度等级检定依据检定类别首次检定 后续检定 使用中检查计量标准名称计量标准有效期年 月 日标准器名称标准器编号标准器检定证书有效期年 月 日检定日期年 月 日检定环境温度 数据存储介质说明序号检 定 项 目检 定 数 据结果1外观表面质量检定界面及分辨力/mm2各部分相互作用3各工作轮工作表面的粗糙度/m走行轮测量轮、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铁路地铁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