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935205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早上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一组的第三篇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下面我从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作简要的说明。一、说教材内容和特点本组课文是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的,本专题是要让我们体会读书的乐趣,同时培养热爱读书的习惯。走遍天下书为侣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作品。课文中作者以独自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作为开篇,引出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观点。在朴实的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与书为侣”的读书情结;品尝到了作者在反复的读书中获取知识的惊喜和快乐;同时分享了作者读书的方法。

2、教材编排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以书为侣”的情感;二是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选择书为旅行伴侣的原因及反复读书的方法;三是让我们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兴趣.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三维目标,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生字词为导引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复读书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合作探究、个性研讨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体会到“与书为侣的乐趣.4、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的书陪伴自

3、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复读书的方法。5、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受到的启示。三、说教法 立足校本资源、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特采用以下教法:1、朗读法。 古人曰:“口而诵,心而惟。 说的是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己有。这话说出了朗读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通过接段式朗读、竞读、齐读、快速朗读等方式,使无声的语言成为有感情的音符,让文字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作者“与书为侣”的情感,并以此共鸣.2、合作探究法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不仅形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关系,也形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

4、生群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等多重的网状关系,而教学活动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中进行的。在教学中,我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以小组或者同桌讨论交流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充分发挥集体合作的智慧,创建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3、 提问法 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 而这样有活力的课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中,针对文本,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鲜明自己的个性观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的个性张扬。四、 说学法 教与学是相铺相成的,本人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面和情感体验情况,特采用以下学法:1、 朗读法:通过

5、不同形式的朗读手段来体会作者“与书为侣”的情感和反复读书的方法。2、谈论法:创设问题情境,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倡导个性交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五、说教学程序(一)导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活动.在这个对话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话题,从什么地方开始对话,就是教学的切入点。好的切入点,可以让课堂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所以我在导入这块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由生字“娱导入课题(1) 教师小卡片出示“娱”,提问:大家认识这个汉字吗?谁来给它组个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娱乐一词,然后让学生明确“娱乐一词的意思,即使人快乐;消遣;快乐有趣的活动。(2) 接着教师创设漫谈话

6、题:繁忙的工作或者学习之余,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娱乐方式,谁来谈谈?让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充分发表个性见解的基础上,教师相机出示教具:一副图画、一本书、一盒扑克牌、一只口琴。开设切入课题的问题:现在,如果给你们一次环绕世界旅行的机会,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样?接着让学生进行选择性发言。(3) 而后教师小结中切入课题:大家都谈了自己娱乐方式,老师对你们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的距离又拉近了,真好。可你们知道生活在英国的作家尤安艾肯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英国,走近尤安艾肯,去倾听他内心的声音。这样安排导入课题的

7、目的是:利用本课生字“娱”来导入课题,既落实课本知识点的教学,又延伸的学生知识面;开设漫谈话题 ,能营造和谐积极的沟通氛围,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漫谈话题的小结,可以让学生从个性思维的发射言谈中进入到文本的情境中。(二)、学习课文 在这一板块上,我设计了四个小模板:1、放情朗读,体会“与书为侣”的情结。 让学生用火车接龙式接读课文,即分段朗读课文,朗读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朗读评议. 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创设浓烈的读书氛围,扩大学生的课堂参与面度,尽早进入文本的氛围,为下面文本的研读开辟道路。2、合作探究,品“与书为侣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为了落

8、实教学的重点,我抓住课文的标题和文本重点段落来进行教学。、从标题入手,设计悬念,激起兴趣。 教师小卡片出示“侣”提问:大家认识这个汉字吗?谁给它组个词?在大家回答的基础上引出“伴侣”一词,然后让学生明确“伴侣”一词的意思,即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者旅行的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标题的理解:真棒!把在一起生活、工作或者旅行的人当做伴侣,可看出彼此之间是有一定感情的。那在标题中,我们看出作者的伴侣是什么?谁来说说对标题的了解?在学生理解标题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中进入文本。 这样安排切入文本的意图是:A、抓标题中的“侣”作为切入口,既落实了文本知识点的教学,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创设问题情境,让

9、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抓重点语段,品析语句,体会作者对书的情结 教师引语:在标题中,我们知道作者走遍天下都把书当成自己的伴侣,在生命中时刻相伴,共担风雨,共享喜怒哀乐。那作者环绕世界旅行的伴侣的选择毫无疑问就是书本了,那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课文的第五段和第六段,并品析相关句子来探究其原因. 通过同桌或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最后教师汇总:原因一是作者对书有浓厚的感情,把书视为自己的挚友和家人,带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出行,是一件快事;二是不管看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得到新收获,给人以不尽的精神享受。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抓重

10、点语段,品析句子,是精读课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焕发学生的情感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即落实了课文的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抓重点词语,理解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和启示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分享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以及受到的启示。教师提问:作者爱书,把书当做是自己的伴侣,并在反复的读书中发现新东西,得到新收获,那作者读书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又受到怎样的启示?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教师出示第七自然段,让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抓住“首先、“然后”、“最后”等关键词语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并进行背诵指导,最后在讨论中明确作者读书的方法给

11、我们的启示:即它提示我们读书不要浅尝辄止,要从多角度反复读书,把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重点词语为引子,让学生一目了然文段的内容, 落实教学的难点,同时培养了背诵语段的技能。3、个性交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提问:课文中,我们分享了作者读书的方法,相信大家在平时的读书中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谈谈,好吗?(让学生各抒己见)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个性交流,汇总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4、筛选朗读,再现作者的读书情怀 让学生筛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来小组中竞读,然后评议朗读情况。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

12、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又达到语文积累的效果。 (三)、总结全文 在这块上,我让学生谈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最后我再来汇总。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总结课文这一模板,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从学生的反馈中检查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或者句子。3、背诵第七自然段。文章 5、钓鱼的启示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语文1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作者是詹姆斯(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钓鱼的启示是鲁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

13、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本文分为钓鱼、放鱼、启示三部分.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3、从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每个人都应严格按

14、道德标准来约束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由于本课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比较多,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教学难点确定为:抓住重点句,体会詹姆斯钓到鲈鱼和放鱼的心情变化,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二、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针对本文的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朗读感悟法。讲授法可以让教师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朗读感悟法,教师应运用语言渲染,引导想象,鼓励学生多读多想,读思结合,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语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

15、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采用1、目标导学法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充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学有方向,有的放矢2、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3、讨论-比较法针对学生情况及本课的重点、难点,采用问题比较法、谈话法、讨论法相结合。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以此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合作精神,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

16、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新课,我们来看一下课文题目。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首先,教师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鱼钩、小心翼翼、诱惑、告诫、实践等词语).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请

17、数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或者是听范读),教师请其他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重点是找出作者在钓鱼的过程中心情发生变化的词语,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板书文章脉络。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环节3研读赏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请学生先默读再分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用一个能统领全文的大问题来引导学生学文,即: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

18、,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我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环节4拓展延伸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转换角色思考,并分小组讨论: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把鱼放了吗?为什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容易与詹姆斯的心理产生共鸣,受到启示。环节5课后作业我想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主要把他们经历过的一件事情所带来的启示写下来。有利于让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四、说板书设计我设计的板书如下:钓鱼的启示 钓鱼:得意、高兴 放鱼: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

19、依不舍、伤心 启示:严格教育 道德实践 勇气和力量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7、落花生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通过学习让学生领会作家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引起学生共鸣,引导其做一个具有生活智慧的人。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 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

20、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文章表达颇具匠心,布局主次分明,寓理于物,以平实的笔触,借花生阐明了深刻而朴实无华的做人道理。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设计,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分清文章的主次,领悟作者主次分明的表达方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朗读课文的能力。情感目标: 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21、的人”的道理。3、教学重点、难点l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l 分清文章主次,学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二、说教法 课堂是学习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还主体地位于学生,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以读促讲,读中感悟, 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激趣、比较、谈话和迁移等方法进行教学。三、说学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与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此,我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采

22、取读、思、写同步训练,运用对比以及课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四、说教学流程1、激发兴趣,直奔主题。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想学、愿意学习的境界,上课伊始我先出示桃子、石榴、苹果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接着出示花生生长中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谁能谈谈你对它的认识?比如说样子、味道、作用等。学生练说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刚才大家谈了自己对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落花生,文中的父亲也谈了他的看法,请大家自由快速地读课文,找出描写父亲看法的相关段落。这样的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以此为切入点,直奔课文重点段落第

23、十自然段的研读,打破了逐段串讲的教学模式.2、抓住重点、研读领悟。 根据课标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让学生齐读父亲的话,再分角色朗读作者兄妹三人对花生好处谈论的相关段落,以此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质疑,比如说:父亲的看法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呢?并通过再读父亲的话,使学生认识到花生最可贵的特点,那就是朴实无华、默默无闻。随后,我让学生分组探讨,领悟父亲接下来说的话。再抓住关键词“只”、“体面、“ 要不要”理解“我”的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24、的人”这句话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在学生通过领悟父亲的话,明白做人的道理时,我相机告诉学生这种由议花生写到怎样做人的写法叫借物喻人。为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这种写法,我设计了一组有梯度的练习题。(课件出示)我是这样来操作的:课文中作者借花生喻默默奉献的人,请大家想想借铺路石可以喻什么样的人呢?再联系身边的事物,想想什么可以喻勤劳的人?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出什么?请大家分组讨论并完成练习.这样,学生就能很轻松地接受“借物喻人”这种写法.3、对比学习,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课标指出,高年级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应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在学生研读领悟做人道理后,这时我让学生默读全

25、文,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再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作者在写种花生、收花生以及吃花生、议花生的内容时有什么不同?通过刚才的学习,学生可以很清楚的发现:吃花生、议花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写得详细一些,而种花生、收花生是次要内容,写得简略些.这样学生也就领悟了文章这种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 4、课堂延伸,引导学生求发展。 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实际,我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组开放式作业。(课件出示)请学生任选其中感兴趣的一项或几项活动完成。实施开放式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它以学生为主体,将作业的主动权交

26、给学生,使学生在作业的天地中享有充分的自由。五、说板书设计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好的板书,它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使学生能鲜明地对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刻地体会中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5、落花生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次(略写) 主(详写)9、地震中父与子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一:说教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记叙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

27、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全文没有提及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浸润着的是父与子之间难以割断的深情.“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先后出现了三次,一次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就是这样朴实的话给了孩子爱的力量,让孩子对父亲无比信赖,在灾难面前勇敢、镇定,从容应对,充满生的希望。所以,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文章就是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

28、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父亲的“了不起”。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由于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悟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爱的伟大.二、说教学策略: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1、以读代讲法。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讲过,让孩子们“读、读、反复的读”.的确,只有把读作为理解与感悟的手段,通过读,

29、去解决问题。唯有多读,才能理解,才能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范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2、品析词句法.本课教学,通过词语的比较,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品尝评议,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品评之后的积累,就是消化的吸收,避免了生吞活剥.本课教学还辅以直观法,情境教学法等等。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通过读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读,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出感情来,在反复朗读进入文中情景.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感情,使学生明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这一道

30、理。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读是学懂本文的关键,也是学习一切文章的主要方法.三:说教学程序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课伊始,我就用沉痛的导语来叙述:2008年5月12日,是我们全中国人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现在,就让我们回到那一次的地震中去。(播放汶川地震录像)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过一次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这样,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地震的画面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到地震的危害,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了课文情境,为体会父爱

31、的伟大奠基了基础.这样的开课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第二环节: 初读课文,感知文本第一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同时思考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亲?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第二步,课件出示本课三组词语:第一组 洛杉矶 阿曼达第二组 地震 混乱 废墟 爆炸第三组 安顿 挖掘 拥抱 坚定 绝望 叹息 悲痛先进行词语学习,并让学生从中挑选几个说说整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让学生说说文中的父亲的印象。这样,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可以强化对词语的积累,同时,又寻找到阅读本文的突破口。第三环节:品词析

32、句,读中悟情第一步:让学生再次细细地读课文,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感受这一步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悟空间, 让他们潜心涵泳、诵读体味,培养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既把握了课文的命脉,又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感受,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了主动意识。第二步:创设情境,说中感悟父亲的执著与忘我.文中,父亲的爱无处不在!课文511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采用情境对话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父亲此刻的内心情感.首先,学生读课文;然后指名学生扮演消防队长、警察

33、、围观的人等,其他学生则扮演父亲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第三步:对比阅读,比较感悟父亲的“失常”与伟大。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

34、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第四步:品词析句,读中感悟父亲的果敢与坚毅。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 “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先引导学生透过 “满脸”和“布满的这两个词中的满字,以及血丝和血迹的两个词中的血字时,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画面?挖掘这一文本空白点,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接着我抓住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挖掘时间长,不间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都是因为父亲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引出“论发生什么

35、,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句子。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第四环节:读写融情,情感升华。课件音乐起,陆续出现汶川地震的一幅幅图片教师动情叙述:此情此景,让我想起5。12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语言。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儿子说点什么呢?请你将泪水凝聚在笔端,写在书页的空白处。这里,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零距离体验作者的体验,体验人物的

36、体验,感同身受,代其言说。不但抒发了孩子们内心的真情实感,而且从学习语言走向了运用语言。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第五环节:情感升华师配乐朗诵有关于歌颂父亲的诗句。第六环节;顺着情感,巧设悬念。父亲的形象已经刻在我们的心中,文中的儿子同样将带给我们深深的感动,下一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感受这个儿子的了不起。根据以上的教学说明,我对本课时进行简要评价: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是:走近父亲。主干问题很明显: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我选择了三个教学点:分别是一句话“谁愿意帮我”;一个场景“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一个形象“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

37、都是血迹。”并且这三个点兼具人文内涵和语言因素两方面的教育价值.以上,我从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板块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1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说课稿一、 说教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人文主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这几篇课文.这些文章体现了现代意识,富有时代感.其中“精彩极了”和“糟

38、糕透了这篇课文记叙了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声诗得到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以及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教学本课时不但要继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要根据课文特点,渗透一点对表达方法的领悟。在知识体系上,它是前四个单元训练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复习和巩固,同时,也为下一单元新的训练项目“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了一些铺垫。为此,依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

39、”“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3、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以及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教学重难点:由于目标3既是领悟表达方法的具体体现,又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之所在,因此它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三、说教法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基于以上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本

40、课的目标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我采用“定位切入-探究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和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四、说学法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学习、理解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因此,我将引导学生从“悟”字出发,以读为本,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探究释疑,悟情明理;拓展思维,实践生活.让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习,让课堂真正动起来。五、说教学过程 由于课文较长,且作

41、者所叙述的事跨几个时间段,即七、八岁的时候;几年后十一、二岁时;以至到现在,也就是作者成年后这三个时间段。如果没有一条明晰的思路,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三个时间段里巴迪对父母的情感变化,也就是“从七、八岁时的不理解十一、二岁时的理解成年后对父母的感激这一情感主线的变化来学习.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降低了难点,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容易.又依据文本特点,前14个自然段,也就是记叙作者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引起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作者感到不理解这一部分.作者主要抓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而后来对父母的理解和感

42、激之情却运用了大量的抒情和议论来表达情感。所以在课时的划分上,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来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前14个自然段,即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第二课时,是目标的难点所在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以及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而这一情感主线的串连主要通过教师富有引导作用的导语来实现。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以下问题来作为本节课的切入点: 1、说说课文围绕课题写了一件什么事.2、试想,当我扑到床上痛哭起来时,心里会怎么想?3、假如“我”的作品得到父母的一致称赞,结果会怎

43、样? 这样的导入,复习旧知而揭示课文主要内容,既激发兴趣,又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它即使对上一节内容的回顾又激发起大家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和由此展开的想象后,此时我的第一个过渡语是这样设计的:过渡:那个时候,我还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那么我理解他们是在什么时候呢?浏览课文15、16、17自然段.学生找到在15自然段(几年后)这样就把学生带入这节课的学习(第十五自然段),此时教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抓重点语句“不得不承认父母是对的”“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来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此时的作者已经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此时我用第二个过渡语“我对父母的做法仅仅是理

44、解吗?(不是)那更多的是什么呢?”(感激)来引出下文的学习(16、17自然段),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老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的16、1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学生会找到“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和“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从而体会到作者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接着运用“质疑法”来学习其它理解或不理解的语句。如对“灵感”“源泉”“两股风“生活的小船等词语,就通过质疑、交流来理解。这样学生就在读、悟、问、议的过

45、程中解决课文重难点。领悟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作者正是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努力进取,把握住自己,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最后,通过自由朗读、指名读、师生引读等多中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求解,读中品味,读中明理。这样不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培养了学生探究、质疑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最后一个环节拓展文本,联系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

46、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因而我们设计了“拓展文本,联系生活”这一环节。1、课堂延伸 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形式:鼓励表扬和严厉批评,你有同样的感受吗?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先和同桌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在全班交流。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平台。实践证明,辩论不仅是交流思想,巩固知识的一种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互相启发、活跃思维的过程。2、课外延伸1)利用你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给你的父母写一封信,向他们谈一谈你渴望得到的那种爱。使他们改变对你的教育方法。2)让你的父母今晚也来写一写他们读这篇文章的体会。若能相互交流你们的体会就更好.这样学生就走出文本,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的潜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师生、生生、家长与学生灵活互动,既渗透了思想教育,又让家长懂得了教育孩子的哲理。 3)推荐美文父爱,在拐弯处爱的教育五、说板书设计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展示教学的总体思路。既突出了课文的重点,又使人一目了然,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的性原则、直观性原则。 板书 “精彩极了” 和 “糟糕透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