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十二五”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会展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ii目 录一、发展背景11、“十一五”发展成就12、“十二五”发展环境5二、总体要求71、指导思想与原则72、发展目标9三、主要任务111、着力培育和建设“四核六板块”会展产业集聚区112、加大国际会奖旅游市场开发133、完善建设现代化的大型专业会展设施144、大力培育依托北京产业优势的品牌展会155、加快培育和引进实力雄厚的专业会展企业156、全面推进会展与多行业的融合发展167、加强联动,优化行业发展环境178、强化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与会展培训基地建设18四、保障措施201、专设会展业
2、管理机构202、建立会展联席会议制度203、出台“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管理办法”204、建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215、完善会展行业协会职能与作用21一、发展背景1、“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是北京会展业发展进程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五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北京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与“亚洲会展之都”战略目标的定位,为会展业的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北京会展业正从单纯的会议业和展览业走向集会议、展览、节庆活动、奖励旅游 即incentive travel。按照国际奖励旅游协会的定义:奖励旅游是一种现代的管理工具,目的在于协助企业达到特定的企业目标,并对目标的参与
3、人员给予一个非比寻常的假期作为鼓励,同时也是大公司安排的以旅游为一种诱因、以开发市场为最终目的的客户邀请团。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呈现提升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北京会展业逆势而上,成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力量、北京经济新的增长点,2010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北京市会展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特征为:会展经济实现显著增长。2009年北京市会展业总收入达124.4亿元,2006-2009年期间年均增长19.47%,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速“十一五”期间会展统计口径有所变化,增长率数据有待统计局确认。会展活动调查范围包括住宿业、
4、会议(展览)场馆、主办会议(展览)的单位和会展服务业四部分。2008年住宿业单位的调查范围由星级饭店和星级以外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法人单位调整为星级饭店和星级以外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法人单位。其中,会议业收入72.5亿元,展览业收入51.9亿元。接待会议22.4万个,接待会议人数1615.3万人次;承接展览项目1216个,展出面积共计(含室外展览面积)649.7万平方米。会展业从业人员达20.7万人。图1 北京市“十一五”期间会展收入变化会议业蓬勃发展,正向全球国际会议十强举办地迈进。2009年北京市接待会议22.4万个,比2005年增加5.2万个,年均增长6.6%;会议收入7
5、2.54亿元,比2005年增加38.9亿元,年均增长21.2% 2007年之前,会展收入中包括会议收入、展览收入和其它收入,从2007年开始,会展收入中只包括会议收入和展览收入。在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发布的2009年举办国际协会会议数量全球城市排名中,北京(举办96个)位居第十名,在亚洲地区仅次于新加坡(排名第五,119个)。图2 北京市“十一五”期间会议收入变化展览业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市场化发展。北京已形成由生产设备展、教育培训艺术展、咨询顾问人才招聘展和房产建材装潢展为主的四大类展会主体 2008年四大类型展会个数分别占总展览个数的25.2%、14.4%、12.6%、6.5
6、%。2009年全市举办各类展览1216个,比2005年减少1151个,但展览收入达到51.90亿元,保持年均25.6%的增速;展出面积649.72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204.70万平方米;举办大型展览 指展出总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展览。个数由“十五”期末年的3个增长到13个;经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展会数量由2004年的10个增长到2009年的13个,北京国际汽车展等不少大型展会虽未申报UFI认证,但也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国际展览累计面积占接待展览累计面积的50.0%,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等展会的境外参展面积和境外企业比例达30-50%。政府主导型展会数量比重约为20%,市
7、场化运作的展会较为普遍。图3 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展览收入变化会展设施不断完善。2009年北京市拥有(可出租)会议室5718个,比2005年增加2028个;其中规模超过500座席的大型会议室179个,比2005年增加1倍。新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一期)、九华国际会展中心两处大型展览设施,完成了国家会议中心的奥运后功能改造以及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的改扩建,2009年全市展览场馆展厅使用面积35.4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21.5万平方米,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15.0万平方米和15.1万平方米。2010年拥有星级饭店785家,其中四星和五星级饭店202家、客房6.4万间以上,成为北京会展业发展的重
8、要依托。政府主导型展会产业引领作用明显。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北京形成了以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旅游产业博览会和节能减排技术博览会等一批政府倡导或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发起,符合北京产业结构发展方向,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结合,具有一定市场生命力的展会项目,对本领域的产业发展和对北京会展产业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发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升了会展业的整体实力。奥运会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最具吸引力的文化会展活动,为北京会展业硬件设施的改善奠定了基础,以“奥运”为主题的会展活动也使北京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吸引眼球的会展中心城市之一。奥运会在人才队伍培养、规
9、范管理、国际合作、对外宣传、广告策划、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为北京会展业提供了辐射和示范效应,同时带动了物流、交通、旅游、餐饮、购物、娱乐等相关行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会展业促进措施进一步增强。一是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展览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有效减少了知识产权投诉案件的数量。二是结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系列举措,进一步深化落实了北京市会展业营业税差额纳税的优惠政策。三是市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5亿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包括会展类项目在内的符合政策重点支持的文化创意产品、服务和项目;另通过旅游局给国际会议的申办行动以资助。四是积极开展全球
10、性行业资质认证工作的国际合作,包括推出“全环会议专家认证”培训项目等,以提升北京会展策划专业人才的国际化水准。2、“十二五”发展环境(1)发展机遇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亚洲会展之都”目标的助推。“十二五”时期北京将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而会展业自身所具有的经济辐射功能、政治传播功能、文化教育功能、信息传递功能、宣传营销功能使其成为北京迈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的一个重要推手;“亚洲会展之都”建设目标的确立,为北京会展业的整体提升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市会展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
11、新的快速增长期。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大型会议、论坛、展览不仅是展示最新技术和发布行业最新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传播新视角、新导向的“风向标”。“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重点发展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功能街区,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创意文化产业。这些重大举措将为这些领域的专业品牌会展的培育和进一步提升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产业支撑和经济基础。环渤海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加强的机遇。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和重化工业基地,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规模化发展,成为北京会
12、展经济发展重要的产业支撑。同时,以北京为中心的“四横四纵”高速铁路专线网的建设、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2小时交通圈”的形成,将进一步增强北京作为国内三大会展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伴随环渤海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以及京津同城化效应的不断显现,区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将日益密切。作为区域内会展业的龙头城市,北京会展业的发展将更多获益于整个区域以及国家经济和产业的平稳增长。(2)主要挑战国内外严峻形势与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速减缓、人民币汇率升值、重大突发事件常态化、北京城市资源环境与人口交通的巨大压力,对北京会展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同时,国内不少地方政府越来越重视会展
13、业的发展,纷纷出台扶持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一批新兴会展城市和会展项目不断涌现,区域和城市之间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十一五”期间,有29个省区市把会展业列入本地经济发展规划之中,40多个城市设立了会展办、会展协会组织;300多个展览场馆中,绝大部分是由各级政府直接投资或通过土地置换投资。会展行业自身项目并购步伐的加快、外资会展企业的不断加盟,也对北京会展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制约因素明显。尽管北京会展业“十一五”时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与国外会展业发达城市以及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要求相比,在会展业的规范发展、国际竞争力以及体制、管理、环境、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14、,即:管理体制仍未理顺,会展行业行政主管机构仍不明确,多头管理;现有展览场馆在规模和设施条件上难以满足大型国际品牌展会的需求;会展产业集聚发展不足,综合配套与服务不够完善,业态较单一;会展业促进体系有待完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偏弱,会展人才缺乏,会展信息咨询和发布系统有待完善。二、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与原则贯彻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亚洲会展之都”战略目标,以市场化、效益化、专业化、国际化和产业化发展为根本,市区(县)统筹、产业集聚、功能强化、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为主线,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创新机制体制、优化发展环境与空间,构建由会展组织者(PCO)、目的地接待者(D
15、MC)分工协作的会展服务体系,创新发展融会议、展览、节庆和奖励旅游等于一体的大会展产业(MICE) 由于会议、展览、奖励旅游等消费形式具有基本相似的特征,所以国际社会把它们统称为会展奖励旅游(MICE),即Meeting(会议)、Incentives(奖励旅游)、Conferences(大型会议)、Exibitions(展览会)。,力争将北京会展业发展成为推动首都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实现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目标的重要抓手。【名词解释】专业会议组织者PCO和目的地管理公司DMC专业会议组织者PCO(Professional Conference Organizer),指为筹办会
16、议、展览及有关活动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司或从事相关工作的个人,主要办理行政工作及技术顾问相关事宜,依据合约提供专业的人力及技术、设备来协助处理从规划、筹备、注册、会展到结案的工作,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会议或展览活动的策划、政府协调、客户招徕、财务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在组委会和服务供应商之间起到纽带的作用。目的地管理公司DMC(Destination Management Company),指负责会展活动在主办地的现场协调、会务和旅行安排等工作的公司,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会议公司、旅行社,而是将会议展览所需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供定制更专业、更全面的目的地所需的一切服务,包括策划组织安排国内外会议、展览、
17、奖励旅游等以及其延伸的观光旅游,策划组织安排国内外专业学术论坛、高端年会、高级培训等活动以及餐饮、宴会、娱乐、旅馆预定、交通、导游等其它特殊服务。PCO和DMC都是会展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国际会展的举办通常都是由PCO进行组织,在选定会展目的地城市之后,会展的服务以及会展奖励旅游和主题活动则交由DMC公司负责。坚持服务全国和服务首都相结合。发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功能,通过理念与发展模式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资源整合、管理与人才输出等途径,服务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诉求,提升首都服务功能,打造世界知名的会展城市,保持会展业全国领先地位;同时,衔接首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使会展业
18、成为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平台与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优化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主要落脚点。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政府通过增强服务意识、制定竞争规则、规范市场秩序、提供政策支持和公共服务、投入资金参与场馆建设、宣传亚洲会展之都形象,承担搭建发展平台、健全市场监管与社会公共服务及管理等职责。在会展项目运作上,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会展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会展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市场竞争发展壮大,形成企业为主体、政府有效监管和适度推动与引导的可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机制。坚持多行业融合与业态创新相结合。树立“大会展”理念,在会议、展览并举发展基础上,向节事活
19、动、奖励旅游拓展和延伸,通过会奖、展览、节事活动与商业、文化、娱乐、演艺、体育等相关行业的融合,形成会展与多行业融合发展和互动发展的态势。同时,在不断学习国际会奖业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以开放促业态创新,加快融入国际会展领域,提升北京会展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2、发展目标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奋斗,将北京建设成为亚洲会展之都、全球国际会议五强举办地之一、亚洲排名领先的会奖旅游目的地、中国会展行业的引领者,力争实现会展业以高于全市GDP增长的倍增速度发展,2015年全市会展业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北京会展业经济功能和社会效益日趋显著。率先形成会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会展业对相关行业的带
20、动系数保持在1:10以上,实现北京会展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0.2%(发达国家标准),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会展业整体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到2015年,接待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会议数量达到130个以上 据权威机构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度全球举办的参加国超过4个、与会宾客超过50人的各种国际会议达40万个以上,会议总开销2800亿美元。;接待会奖旅游团队人数年均增长15%以上;举办规模5万-15平方米大型展会30-40个,规模在15万平方米以上的超大型展会10个以上。会展场馆设施规模化和现代化建设加速。到2015年,会展场馆硬件设施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室内展
21、览总面积达到60-70万平方米,其中新建规模2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专业展馆1座;在区县建成6处以上可接待定时定址、规模超过1000人的大型国际会议接待中心。专栏1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会展业主要发展指标年份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会展收入(亿元)167-179194-215225-258261-310303-372会议收入(亿元)98-101113-119131-141152-166177-196展览收入(亿元)69-7881-9694-117109-144126-176备注:“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会展业收入年均增速为1620%。“十一五”时期展览业收入年均增长略高于会
22、议业,“十二五”期间按展览业增速高于会议业增速(16-18%)预测。三、主要任务1、着力培育和建设“四核六板块”会展产业集聚区结合北京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以产业集聚和业态创新发展为目标,重点建设四大会展业综合发展核心功能区,即:顺义新国展片区、奥体会展片区、国展-农展馆片区、首都会展片区(大兴);六大会议业主导的会展产业集聚板块,即:密云龙湾水乡板块、怀柔雁栖湖板块、昌平小汤山板块、海淀稻香湖板块、石景山首钢板块、丰台青龙湖板块。图4 北京市“十二五”会展产业功能区布局四大会展核心功能区依托区内的专业展馆、会议设施和周边配套,大力引进和举办大型展会和国际会议、重大体育赛事、国际性演艺活
23、动,开发会奖旅游;六大会议业主导的会展板块依托区县旅游度假区环境和设施,发展会议业、特色展会、重大节庆活动和民俗演艺,打造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会展产业集聚区。专栏2 北京市四大会展业核心功能区功能区发展方向新国展片区以承接大中型展览为主,相关会议为辅,依托新国展(包括二期)及花博会场馆,完善周边服务设施与交通配套,建成具有集聚效应的会展综合服务功能区。奥体会展片区以承接国际重要会议为主,中小型展览为辅,依托国家会议中心和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等设施,结合文化科技活动、大型文艺演出和重大体育赛事的承办,打造多业态融合发展的国际会展服务中心。国展-农展馆片区整合展览场馆及周边的商务酒店资源,实现中小型
24、展览和会议并举发展。首都会展片区(大兴)结合首都新机场建设契机,以大型场馆(展馆2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和“服交会”的品牌培育为启动,留足发展空间(3-5平方公里),在北京南部地区(大兴)全力打造以会展业为龙头、配套齐全、设施一流、与相关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中国会展航母。专栏3 北京市六大会议业主导的会展产业集聚板块产业集聚板块发展方向密云龙湾水乡板块依托龙湾水乡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重点开发高端定制会议、企业年会等会议市场,打造以低碳、绿色、环保为主题,会议与观光、娱乐、度假、康疗、运动休闲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会议度假板块。怀柔雁栖湖板块以申办G20峰会为契机,依托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设施
25、,整合周边长城、影视、宗教等旅游资源,高起点、高标准打造融会议、节庆、演艺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商务会议休闲度假基地。昌平小汤山板块依托九华、龙脉、花水湾、御汤泉等温泉度假酒店群,完善提升会展及配套服务设施,深度开发政府、企事业、社团等会议市场及小型专业展会市场,打造温泉主题特色鲜明的会议与康疗养生基地。海淀稻香湖板块依托现有会议酒店设施及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整合海淀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等优势资源,以亚洲教育北京论坛等品牌提升和培育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学术会议和科研会议接待服务。石景山首钢板块结合石景山区“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的建设,依托北京世界贸易中心,以商务贸易会展为重点
26、,打造京西会展商务区。丰台青龙湖板块以世界种子大会和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举办为契机,依托周边文化休闲旅游项目群,围绕文化多样性主题,打造文化会议产业集聚区。2、加大国际会奖旅游市场开发积极申办联合国及附属机构、专门机构和其它重要国际组织的年度大会及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会议,争取在京举办更多国际影响力强、与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联度高的经济、科技、文化、旅游等高端主题论坛。高标准做好G20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中美战略对话等重要国际活动的筹备和举办工作。鼓励会议相关组织和企业加入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国际协会联盟(UIA)、国际专业会议组织者协会(IAPCO)、会议策划者国际联盟(MPI)
27、等国际会议组织,提升国际知名度,赢得国际会议承办机会,增强国际交往服务能力。借鉴香港、新加坡以及上海经验,建立“会议大使”制度。政府层面积极开展同其他国家、城市旅游局(委)、会议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利用政府平台,推广北京作为世界级的会议旅游目的地形象。针对国际会奖旅游市场需求,强化主题宣传,打造会奖品牌。策划印制精美实用的专项宣传促销手册,推出独具北京特色的产品和服务项目,包括景区景点与消费项目、演出节目、主题晚会、活动策划、豪华住宿与特殊交通工具选择等,公布问讯电话、海内外办事机构和会奖旅游网址,加大北京作为国际会奖旅游首选目的地的宣传力度。鼓励专业会奖机构和公司发展,逐步将会奖旅游业务从旅
28、行社一般业务中剥离,从组织机构和人员素质上提供专业和质量保障。3、完善建设现代化的大型专业会展设施新建大型展馆,打造中国会展航母。应对国内外会展行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趋势,采取政府先期投入和主导、后期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结合首都新机场建设契机,在南部地区(大兴区)规划建设一处与北京“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地位相符合,集展览、会展服务(会展策划、组织、工程、广告等)、会展培训教育以及居住、购物、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通过产业集群方式带动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互促发展的会展产业基地。总用地规模为3-5平方公里,先期启动一座2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专业展览场馆建设、“服交会”品牌展会培育、餐饮和酒店等一流的设施
29、建设以及便捷的交通服务配套;预留用地近期可作为景观公园,中远期视市场发展趋势可适当新建会展场馆及配套设施,发展关联产业和业态。加强现有专业会展场馆(特别是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周边地区设施配套和功能完善,创新发展服务业态。按照会展商务区或会展产业集聚区的要求配套宾馆、会议中心、商务楼、餐饮以及相关休闲娱乐业态;吸引会展相关配套企业(广告、公关、搭建、物流、咨询等)入驻,形成积聚效应;加快地铁M15号线建设,强化公共交通的直达性。集中力量对占有一定会展市场份额的老场馆进行挖潜改造和设施配套。加强对老展馆智能化和信息化建设,增加展览空间和停车及餐饮设施,强化公共交通的直达性。提升中心城区会议设施的服务
30、和接待水平,鼓励会议服务技术创新,加强个性化服务;结合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青龙湖国际文化会都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打造一批高端会议设施场所,通过会议设施与高品质度假环境、特色化休闲设施的有机结合,发展会奖旅游。4、大力培育依托北京产业优势的品牌展会坚持自主创新与积极引进相结合。在继续积极申办国际性重要会议和引进品牌展会的同时,结合北京城市功能定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自主创办一批定时定址的主题论坛,培育“中国服务业交易大会与展览会”等与居民生活密切关联、影响力高的商贸服务型品牌展会,以及若干依托特色产业的专业品牌展会。加强品牌会展项目的培育和引进。制定“展会评估体系与品牌展会评定标准”,鼓励和引导
31、办展机构进行展会数据第三方审计;鼓励会展企业及会展项目按照UFI等国际通行标准进行运作,争取更多会展企业及会展品牌通过UFI等认证;鼓励国内会展企业以融资的方式直接整合国外展览品牌资源,联合打造中外合作的展览品牌。5、加快培育和引进实力雄厚的专业会展企业积极吸引国内外大型旅游会展总部或分支机构落户北京,引导形成旅游会展总部经济聚集区。通过资源整合支持和鼓励会展企业向集团化发展。通过联合、兼并、参股等形式,培植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跨地区经营和跨行业经营,依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培育并扶持会展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强化会展“产业链”中组展、场馆、配套服务三大环节的专业服务
32、能力、信息化能力和产业链协同能力。大力发展装饰装修、信息咨询、广告宣传、展品运输、宾馆酒店、旅游票务等传统会展服务业态;积极培育和发展会展新业态,如专业会展审计机构、专业会展技术服务公司 如向展会组织者提供场地规划软件的美国ACT公司等。、服务总承包商(GEC) 如受美国展览界普遍认可的Freeman公司,可以提供除主办之外的绝大多数服务项目,包括展台设计及搭建、展具租赁、展品运输、现场餐饮服务等。、新型会展媒体 如以会展为题材的电视栏目等。等,为会展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服务。6、全面推进会展与多行业的融合发展加强会展业和旅游业的互补联动,加强会展旅游软硬件建设,促进会展活动与旅游活动的
33、有机结合。注重会展活动的旅游延伸,选择特色品牌展会打造成为特色旅游产品。包装会展设施为旅游吸引物,并转化会展的配套服务设施为旅游所用。提升旅游饭店的会议设施,满足国内中小型会议需求。掌握国际会展信息和旅游发展趋势,将国际会议、展览项目的申办与北京旅游的海外宣传促销有机结合。利用高知名度景区对参展商和观展商的吸引作用,将大型精品旅游节庆活动和大型会展相结合,形成以会展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会展的良性互动的模式。7、加强联动,优化行业发展环境落实北京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 2008年3月1日正式实施。,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参展商知识产权状况要进行备案审核;要建立展会现场侵权投诉程序,相关执法
34、部门要加强巡查监管,做好参展商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定展会排期管理规则,保护现有重要展会、品牌展会以及市政府引进的国内外大型品牌展会的排期,避免同一时段举办同类主题展会的重复办展、恶性竞争行为的发生。改革管理体制,简化市场准入手续,把目前的多头审批、多头管理向地域性行业管理过渡,改被动的限制准入为积极的市场准入;制定会展项目管理收费标准,明确举办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展会涉及到的海关、税务、工商、公安、消防等政府相关部门管理收费标准,通过明码标价降低参展商不必要的顾虑;加强中央单位与北京市之间以及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北京会展品牌服务体系。加速会展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快
35、推进会展统计制度的完善,构筑科学、完整、可比的会展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建设展会数据库和展会信息发布平台,办好“北京展会网”,努力提高现有网站的功能,增强其时效性和信息量;完善会展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各环节的电子化和自动化,为电子商务在会展事务中的应用创造良好的信息平台;发展网络展览交易平台,实现实物展览与网上展览、网上交易之间的互相补充。加强会展业整体宣传推广。整合政府、办展机构、会展中心、会展协会和驻外机构等各方资源,打造北京“亚洲会展之都”鲜明形象。制定北京会展业整体宣传推广计划,整合北京市会场、展馆、酒店、景点、会展公司、私人会所等会展信息资源,制作统一的宣传手册、宣传片对外发放;定期参
36、加国际权威性的会展年会、论坛以及相关经贸活动,重点推介北京的城市环境、办展环境、服务设施和政府扶持政策等,吸引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会展到北京举办,全面提高北京国际会展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扶持北京市重要品牌展会的宣传推广,在本市机场、火车站、地铁等重要交通枢纽设置广告牌,发布办展信息;在主要会展客源市场投放广告或购买广告牌用于宣传北京的品牌展会,吸引各界的关注度。8、强化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与会展培训基地建设为实现北京会展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加大对会展产业的各种翻译、导游、会展服务接待人才的培养力度,尽快培育和壮大一支熟悉国际会展业惯例,善于会展市场开拓,强于策划、营销、组织和管理的会展专业队伍,不
37、断提高北京会展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会展人才培养机制与体系。积极发展会展高等教育,鼓励和支持北京更多的高等院校设立本科及硕士研究生教育层次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有计划地发展一批以国际会展项目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会展与广告、会展商务、会展旅游等专业为重点的职业教育学校;通过院校、中介组织和会展企业三条渠道组织经常性会展职业短训,对现有会展从业人员和会展管理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在职培训;以行业协会为主导,与国际展览管理者协会(IAEM)、国际展览业协会(UFI)等国际会展组织或机构合作开展会展业高级人才培训或研修项目,形成会展高等教育与会展职业教育、会展职业短训相结合的会展教育与会展人才培养
38、基地。充分认识会展专业实务操作性和流程性极强的特性,重视会展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推行理论与实践交叉学习的教育模式。鼓励会展教育定制化,与组展商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实现课程设置模块化、实习活动主题化、理论和实践循环互动的良好机制。注重国际会展培训体系的整体引进,同时结合实际逐步实施本土化内容。加大会展人才引进与人才交流力度。对符合引进条件的高级会展专业人才,在入户、住房和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和支持;定期选派会展业相关管理部门公务员到香港、新加坡、欧美等会展业发达国家或地区进修学习。开展会展人才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形成各个级别和层次的会展管理和会展技术人才评估机制和专业人员聘用体系。四、保障措
39、施1、专设会展业管理机构在机构设置上与发达国家及国际会展奖励业(MICE)接轨,尽快研究设置独立的北京市会展产业发展促进机构作为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强化政府层面对北京市会议业、展览业和奖励旅游业发展的统筹与宏观调控、部门协调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形成推动北京会展业发展的新动力。会展业管理机构应负责协调解决有关北京会展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包括产业政策制定、会展业中长期行动计划拟定、会展业专项资金管理、北京会展设施和服务的宣传推介、重大会展活动的报批备案等。2、建立会展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北京市会展产业发展促进局”牵头组织,会展相关部门和企业参加的会展联席会制度,针对会展
40、产业发展政策、重大会展项目及活动的申办或举办等议题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必要时可邀请在京国家有关机构参加),协调工商、卫生、消防、公安、交警、城管、海关、检疫、知识产权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解决会展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难题。3、出台“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管理办法”由会展主管机构牵头,在深入调研和吸纳相关政府部门、会展企业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尽快起草出台“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管理办法”。管理办法要对会展管理体制和协调机制加以明确;要鼓励专业会展公司和行业协会成为商业性会展的主体;要明确政府部门和机构办展的条件;对会展项目的登记审批及备案、信息发布、安全措施、知识产权保护、违法监督及投诉处理等方面行为予以规范;
41、同时明确人才培养、对外合作等方面政府层面扶持的内容。通过立法鼓励北京会展行业的有序竞争、规范办展,为会展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4、建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不低于3000万)专项支持会展业发展,用于鼓励和支持大型品牌展会项目、重大国际会议的引进或连续举办,经国际权威会议机构认定的国际会议的在京申办,在本市举办的展览申请通过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本市会展企业组织出国参展及产品的国际推广活动,会展信息平台建设,以及对会展人才引进和培养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个人给予补助或者奖励等。同时配套出台北京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落实奖励细则,规范会展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5、完善会展行业协会职能与作用会展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会展机构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会展行业标准和经营行为规范,建立和推行符合国际惯例的会展项目评估和主体资质认证,建立会展宣传推广、信息交流、行业培训等公共平台,承担起行业统计、信息发布、沟通协调、行业自律、咨询服务等职能,推动和引导会展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转自: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展规划 中长期规划 “十二五”时期 专项规划)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