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四章 导前微分控制系统
4-1 系统结构
1. 实例
2. 结构
根据上图画出原理图
(a) 系统也有两个回路组成
(b) 微分器WD(S)取实际微分
(c) 调节器Wa(S)取PI or PID
问题:系统调节结束能否保证y=r? 为什么?
4-2 系统分析
系统重要特点:
1) 引入导前微分信号缩短了迟延时间,等效地改善了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不采用导前微分回路:调节对象为y(I1);
采用导前微分回路:调节对象为y(I1)+I2的微分信号;
2)引入导前微分信号能减少动态偏差,改善控制品质;
能有效克制内扰(喷水扰动);
3)导前微分控制系统有很强的抗干扰的能力。
导前微分控制系统是串级系统的变形,因此它也具有很强的克服内扰的能力。
等效成串级系统为:
主调节器:
等效副调节器:
不同于一般工业调节器,而具有积分—微分特点:
i. 若TD>Ti, 则具有比例+积分特点(惯性)
ii. 若TD <Ti ,则具有比例+微分特点。
iii. 若TD =Ti ,则=具有比例作用。
4-3 导前微分系统的整定
一、 等效为串级系统,且主副调节器可分别独立整定
注意:这里先整定主调节器
主回路为:
副回路快速随动,等效为。
运用单回路整定方法,可拟定KD、TD。
整定副调节器:
副回路为:
简化方法:副回路的响应频率较高时,WD(S)可近似为比例环节。
所以
求出Ti,由于KD已求得,故δ也可求得 。
二、 用“补偿法”整定
将图转化为:
1) 关于等效对象W0e(S)如何选取。
设W0(S)=W01(S)W02(S)=
W01(S)= W02(S)=
惰性区 导前区
希望:W0e(S)静态时具有W0(S)的特性,动态时具有W02(S)的特性。
即W0e(S)=,
2)WD(S)的整定
W0e(S)= W02(S)[W01(S)+WH2(S)WD(S)
WD(S)=K1[1-
a) KD、TD是根据对象的惰性区动态特性选择的。
b) 若惰性区为一阶环节,即n1=1,则可实现完全补偿
比较系数后得:TD=T1 ; KD=K1
c) 若惰性区为二阶以上,即n1≥2,等式两边完全相等不也许,只能做到近似补偿。
在S=0处泰勒展开:
比较系数得:,
3)Wa(S)整定
思考题:
1. 对于采用导前微分信号的双回路系统, 当调节结束时能否保证被调量等于给定值?为什么?
2. 采用导前微分信号的双回路系统有哪几种整定方法?
3. 补偿法整定调节器参数环节是什么?等效对象是如何选取的?
4. 图示说明导前微分系统为什么相称于改善了对象动态特性
5. 图示说明导前微分系统为什么可以减小动态偏差,改善控制品质 。
习题:东北电院:P29 第2、5、6
1. 陈书 P378 第一题
2. 系统如下图所示
已知系统满足两回路独立整定条件,且按一定Ψ,整定了δ、Ti、KD和TD现由于某种因素要提高主回路的稳定性,而保持副回路Ψ不变,问δ、KD应如何变?为什么?
注:将系统等效成串级系统
主调节器——P2调节器,要提高稳定性,减小比例作用,须增大KD,要保持副回路Ψ不变,应使δ用KD的比例增大,副调节器的比例系数不变。(见下页)
4-4 采用导前微分信号的双回路汽温控制系统
一、 系统结构及其分析、整定
其中 ,
列出几个该掌握的问题:
1. 该系统有哪几种整定方法? 整定环节。
2. 如何将该系统等效为串级系统框图?
3. 如何等效为补偿法整定主框图。
二、 KD 、TD、Ti对系统调节过程的影响
KD 、TD、Ti对系统的方法整定系统时,可知:
主调节器:
副调节器:Wa2(S)=WD(S)Wa(S)=
副调节器简化:
主回路: KD增长,Ψ1增大,调节过程动作速度减小,θ动态偏差增大,θ调节时间增大;
副回路:KD增长,Ψ2减小,θa校正动作增大。
主回路规定变 KD时,为保证副回路Ψ2不变,应使不变。
Ti增大,Ψ2增大(不明显),θa调节时间增大。
KD同时影响两个回路且方向相反。
三、 KD、TD的实验拟定方法
补偿法整定:KD、TD的整定原则是以构造一个动态特性较好的广义被控对象,即 :
KD、TD 还可以 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拟定:
(1) 将与断开,并取:,那么,调节器的输入信号就是等效对象的输出信号;
(2) 将不同的,在运营稳定期,作减温水阶跃扰动实验,记录一组等效对象的动态响应曲线如下:
的考虑:起始阶段重要考虑;衰减速度重要考虑。
三、两种汽温调节系统整定方法的比较
导前微分信号的系统:时,
①相称于串级:主:
副:
②补偿法整定一般使主回路的稳定裕量增大(KD较大),调节质量不如串级法,特别当调节对象惰性区的迟延和惯性比较大时更明显。
4-5 再热汽温控制系统
再热汽温随负荷变化较大:当机组负荷减少30%,再热汽温如不加控制,将减少28~35℃。
采用烟气控制为主:比采用喷水控制有较高的热经济性。
重要方法:1. 变化烟气挡板位置。
2.采用烟气再循环
3.摆动喷燃器角度
4. 采用多层布置的圆形燃烧器
5.汽—汽热互换
一、 采用烟气挡板控制再热汽温的控制系统
1. 结构
见图,把尾部烟道提成两个并列烟道。
1) 通过调节主烟道挡板,可以改变流过再热器的烟气量,从而调节再热温度。
2) 有两个挡板,主、旁路烟道,挡板开度变化是相反的(即一开一关),改变挡板可改变60%的烟气流量;再热器出口温度可变化50℃左右。
3)再热汽温对象的动态特性:主烟道挡板开度变化→再热器出口汽温变化的动态特性。
测试表白,对象为多容惯性环节,即
例如:某125MW机组:
K: μ—0%↗100% Δθ=52℃ K=0.52℃/% T=80S
2.控制系统
三个组成部分:1)再热汽温给定值计算
2)再热汽温主调节器回路(调主烟道挡板开度)
3)再热汽温事故调节(调喷水)
(1)给定值计算
一般规定:
² 当负荷高于75%时,再热汽温给定值恒定(540℃)。
² 当负荷低于75%时,再热汽温给定值应小于(540℃),并随负荷下降而下降。
² 不能低于某一选定的最低温度。
图中 :: 测量元件(蒸汽流量): 小选器 :大选器 : 给定器(540℃) θZr —再热汽温给定值 f1(x) — 函数发生器
其中f1(x):将蒸汽流量转换为再热汽温给定值。
f1(x)的输出: (1) 当负荷高于75%时,输出大于540℃
(2) 当负荷低于75%时,输出小于540℃
(2)再热汽温主调节回路
调节任务:根据实测再热汽温θ2与给定值θZr之间的偏差来调节挡板开度。如下图:
f4(x): 将主蒸汽流量→该负荷下需求的烟气挡板开度信号,该路信号重要起前馈作用。注意Σ2上是“—”号:D↑→流过再热器的烟温和烟量↑,所以前馈为负的。
将上面系统图画成原理图为:(涉及前面的高值计算)
(3) 再热汽温的事故调节(喷水)
当锅炉异常时,再热汽温出现超温;此时必须喷入冷水进行强制降温。当再热汽温恢复正常时,必须停止喷水。
实现:
θZ超温→PI2输出增大→通过偏差报警装置:(1)报警(2) 打开电磁阀→调节减温水
θZ正常→关闭电磁阀→停止喷水。
二、 采用烟气再循环控制再热汽温的自动控制系统
1. 结构
原理:运用再循环风机,从烟道尾部抽取低温烟气并送入炉膛。这改变了炉膛温度和烟温、烟量,使辐射受热面吸热量下降,对流受热面吸热量上升,达成了调节再热汽温的目的。
缺陷:(1)对过热汽温、主汽压和蒸汽流量会产生较大扰动。
(2) 烟气再循环风机叶片容易被磨损和腐蚀。
2、 控制系统
负荷(或送风量)----前馈
为什么环节出来是“-”:由于负荷(or V )增大→烟气量增大→对流受热面吸热量增大→θZ增大,应及时换小挡板。
这部分的调节原理图为:
(1)正常情况下的调节回路
当θZ下降(低于给定值时)→ΔθZ上升→(PI1)挡板上升→VG上升→ΔθZ上升
VG经烟温修正后作为PI1的反馈信号,形成内回路,及时消除烟气侧的扰动,指再循环烟气流量和烟温的自发性扰动。
(2)非正常情况下的动作回路
当θZ>θZr→通过调节,使挡板↓,VG↓→若挡板已关死,但θZ>θZr则:1)不再进行烟气再循环 2)经偏差报警装置,报警(-P2,ΔG/ΔD),启动热风门,封锁再循环烟道,防止高温路烟倒流。3)事故喷水(-P1,±PI3)进行强制减少。∣ΔθZ∣>Δ时,才干进行喷水。
比例偏置器±Δ表达,只能当θZ高出θZr一定数值后,PI3才干动作,启动喷水调节阀,这样做的目的是允许再热汽温存在少量偏差,以防止喷水调节阀过于频繁动作。
三、 采用汽—汽热互换的再热汽温控制
用一次蒸汽加热再热蒸汽,并运用三通阀改变流经热互换器的再热蒸汽流量来控制再热汽温。由于汽—汽热互换器的调整范围很小,还必须辅以喷水。
汽温控制系统小结
(一) 气温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
重要影响因素:
(1) 减温水量DPS(=30~40S,TC=40~100S)
(2)蒸气量D(=10~20S,TC=40~100S)
(3)烟气侧扰动(=10~20S,TC=40~100S)
特点:这些因素对过热汽温的阶跃响应曲线都有迟延,有惯性;有自平衡的曲线,其中,迟延和惯性见上。
过热汽温的调节量是喷水;再热汽温调节量是烟气量(烟温),蒸汽量由外界拟定,不能作为调节量。
(二) 串级汽温自动调节系统
(1)内回路:及时消除温水的自发扰动。
(2)外回路:消除一切引起汽温变化的扰动,使汽温等于设定值。
整定:
(1)内外回路工作频率相差很大(,or )
分别整定,一般,
(2) 内外回路工作频率相接近,等效为可改善对象惰性区的单回路反馈系统,各用补偿整定.
整定原则:①一方面按希望的等效对象拟定主调节器的
②根据等效对象特性,按一般单回路调节系统整定付环节调节器
(三) 采用导前微分信号的双回路气温调节系统
导前气温输入实际的微分环节,起加强和超前作用.
整定:
(1) 等效为串级系统;可独立整定
(2) 按补偿法 ,等效为改善对象特性的单回路系统进行整定.
整定原则:
①按希望的等效对象,拟定实际的微分环节。对象如何选择??
②根据等效对象特性,按一般单回路调节系统整定调节器.
对内外回路调节过程的影响.
(四)再热气温的调节系统
一般用烟气侧作为重要的调节手段,而喷水作为事故的调节:这重要考虑到烟气调节能使调节通道延迟和惯性较小;此外再热器一般安装在烟温较低的地方,这样有也许装设挡板等调节机构。
(1) 采用烟气挡板的再热气温控制系统。
(2) 采用烟气再循环的再热气温控制系统。
必须学会分析这两个系统的,特别是学会将主调节部分的功能图画成调节原理图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