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B 10108-200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_(高清-无水印).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9049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DF 页数:97 大小:2.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TB 10108-200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_(高清-无水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TB 10108-200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_(高清-无水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TB 10108-200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_(高清-无水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TB 10108-200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_(高清-无水印).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TB 10108-200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_(高清-无水印).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UDC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T BTB 1 0 1 0 8-2 0 0 2 J 1 5 9-2 0 0 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Co d e f o r s h o t c r e t e-b o l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me t h o d o f r a i l wa y t u n n e l2 0 0 2-0 3-1 6 发布2 0 0 2-0 7-0 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C o d e f o r s h o t c re t e-b o l t c o n s t r u c

2、 t i o n me t h o d o f r a i l wa y t u n n e lT B 1 0 1 0 8-2 0 0 2 J 1 5 9-2 0 0 2主 编单位:铁道专业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施行 日 期:2 0 0 2 年 7 月 7日中国铁道出版社2 0 0 3 年 北京关于发布 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等 1 2 个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的通知铁建设 2 0 0 2)2 4 号 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T B 1 0 0 1 6-2 0 0 2),铁路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T B 1 0 0 7 9-2 0 0 2),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褂(T B 1 0 0 3 5

3、-2 0 0 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T B1 0 1 0 8-2 0 0 2),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 B 1 0 1 2 0-2 0 0 2),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 B 1 0 2 0 2-2 0 0 2),铁路桥涵施工规范门 B 1 0 2 0 3-2 0 0 2),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 B 1 0 2 0 4-2 0 0 2),铁路给水排水施工规范(T B 1 0 2 0 9-2 0 0 2),铁路客车车辆设备设计规范(T B 1 0 0 2 9-2 0 0 2),铁路电力牵引 变电所所用电 系统设计规范(T B 1 0 0 8 0-2 0 0 2),铁路通信光纤用户接人网

4、 工程施工规范(T B 1 0 2 2 2-2 0 0 2)等1 2 个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经审查现予发布,自2 0 0 2年 7月 1日起施行。届时原 铁路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定(T B J 1 6-8 6),铁路特殊土路基设计 规则(T B J 3 5-9 2),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 B;1 0 8-9 2),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 B J 2 0 2-8 6,含 1 9%年局部修订版)、铁路桥涵施工规范C I B J 2 0 3-8 6,含1 9%年局部修订版)、铁路隧 道施工规范(T B J 2 0 4-8 6,含1 9%年局部修订版)、铁路给 水排水施工规范(T B J 2 0

5、9-8 6,含 1 9%年局部修订版)及 铁路客车技术整备所设计规则(T B J 2 9-9 0)同时废止。对工程延续项目勘测设计中新老规范衔接问题,按 关于实施新发布设计规范有关问题的通知(建技 1 9 9 9)8 8 号)办理。以上标准由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和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组织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0o二年三月十六日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铁道部铁建设函 1 9 9 9)5 0号文的要求,在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 B J 1 0 8-9 2)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规范共分 1 0 章,其主要内 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勘测、设计、施工、监控量测、工程验收

6、。本规范主要修订的内容有:围岩分类改称围岩分级,级别和顺序与国家标准统一,并充实了施工阶段分级的评定方法;增加了专业术 语的定义;增加了在洞口 段设计与施工中考虑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增加了湿喷混凝土有关技术要求;增加了洞口 施工章节;增加了采用喷锚构筑法和复合式衬砌时在勘测、设计和施工中的有关技术要求;充实了建筑材料、防排水、监控量测等有关章节的内容。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 单位 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铁道专业设计院(北京市朝阳门外大街2 2 7 号,邮政编码:1 0 0 0 2 0),并抄送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所(北京市海淀

7、区羊坊店路甲 8 号,邮政编码:1 0 0 0 3 8),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本规范主编单位:铁道专业设计院。本规范参编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汉京、郑天中、高万春、关宝树、徐祯祥、韩忠存、刘艳青。次J“J贝急2 术语和符号 .2 2.1 术语 .2 2.2 符号 33 勘测 4 3.1 一般规定 4 3.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 4 3.3 围岩评价与围岩分级 54 设计 .9 4.1 一般规定 9 4.2 建筑材料 ,9 4.3 设计原则 一1 1 4.4 初期支护 .1 4

8、4.5 二次衬砌 、,1 5 4.6 仰拱 .1 6 4.7 防 排 水.1 6 4.8 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 1 85 施工.1 9 5.1 一般规定,1 9 5.2 开挖.1 9 5.3 洞口,2 0 5.4 喷射混凝土 加 5.5 锚杆.2 2 5.6 钢架 ,2 3 5.7 辅助施工措施 .2 4 5、了七n钊nIJles,Jtl们0们OJCU,一2门j门J,、八几内j月J内j门、4:.:防 排 水二次衬砌6 监控量测 ,6.1 监控量测计划与内 容 ,6.2 监控量测作业 ,“6.3 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馈 。7 工程验收 7.1 质量检验7.2 工程验收本规范用词说明 。,铁路

9、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了 满足铁路隧道工程应用喷 锚构筑法进行设计和施工的需要,使铁路隧道建设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1.0.2 本规范适用于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为1 4 0 k m/h 的新建、改 建标 准轨 距铁路隧 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 采用喷锚构筑法修建隧道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 合理地利用围 岩的自 承能力,保持围 岩稳定;2 以 喷射混凝土、锚杆为主要支护手段,及时支护、封闭,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挖作业应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保持隧道开挖轮廓圆顺;施工中必须对围岩和支护进行观察、量测,并根据反

10、馈14信息进行动态设计。1.0.4 按喷锚构筑法修建隧道时,必须认真贯彻国家有关的 政策和法规,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防止污染环境。1.0.5 采用喷锚构筑法进行铁路隧道设计和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喷 锚构筑法 s h o t c r e t e-b o l t c o n s t r u c t io n m e t h o d 以喷射混凝土、锚杆为主要支护手段,通过对围岩的监控量测指导设计与施工,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一部分,合理地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以保持围岩稳定的隧道修建方法。2.1.2 锚杆r o c k b o

11、 l t,a n c h e r b o l t 锚人围岩体内加固围岩的一种杆形构件。2.1.3 初期支护p n ma ry s u p p o rt 隧道开挖后,用于控制围岩变形及防止坍塌所及时施作的支护。2.1.4 二次衬砌 s e c o n d a ry li n i n g 在围岩与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条件下,在初期支护内侧施作的最终衬砌。一般采用模筑混凝土。2.1.5 湿喷 w e t-m i x s h o t c r e t i n g 将水泥、骨料和水在拌和机中拌和后,压送到喷嘴喷出的一种喷射混凝土施工方法。2.1.6 干喷 d r y-m i x s h o t c r e

12、 t i n g 将水泥和骨料干拌后压送到喷嘴,在喷嘴的前端让其与水合流的一种喷射混凝土施工方法。2.1.7 潮喷 m o i s t m i x s h o t c r e t i n g(h a lf-w e t m i x s h o t c r e t in g)为降低粉尘,在混合料搅拌时(或搅拌前)预先加人少量的水(水灰比通常为 0.2 5-0.3 5)的一种喷射混凝土施工方法。2.1.8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s t e e l f i b e r rei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均匀分散混人有短钢纤维的喷射混凝土。2 2.1.9超丽支护a d v a

13、n c e d s u p p o rt 沿隧道轴向以一定角度斜插人开挖面拱部前方,对围岩进行预加固的支护。2.1.1 0 动态设计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 d e s i g n i n g 在隧道 施工中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变化对隧道预设计进行优化和修正。2.2 符号E。混凝土弹 性模量E s钢筋弹 性模量R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3 勘测3.1 一 般 规 定3.1.1 隧道勘测应为采用喷锚构筑法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 基础资料。3.1.2 勘测应分为设计阶 段勘测和施工阶 段勘测。各阶段的调查内容、范围、精度等应根据隧道规模及其使用 目的确定,并应符合有关规定。3

14、.1.3 在勘测前,应根据隧道所通过地区的地形、工程地质及水文地 质等条件,并 综合考虑勘测的阶 段、方法、范围等,编 制相应的勘测计划。在勘测过程中,当发现实际的地质情况与最初预计的情况不符时,应及时修改勘测计划。3.1.4 勘测结果应根据规划、设计、施工的不同 需要分别整理和保管。3.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3.2.1 设计阶段地质勘测可采用测绘、弹性波探测、遥感、钻探、试 验坑道等方法。施工阶段地质勘 测可采用开 挖工 作面直 接观 察、物探、超前钻 孔、辅助坑道、勘探坑道等 方法。3.2.2 设计阶段工程地质调查应重点查明下列情况:1 断层及其破碎带等;2 风积沙与含水砂层;3 膨胀

15、岩、挤压性围 岩、岩溶、煤系地层、黄土等;4 滑坡、岩堆、采空区等;5 地热、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4 3.2.3 设计阶段水文地质调查应重点查明 下列情况:1 地形、地貌;2 地表水径流与地下水的 联系;3 承压水及地下水量、水位;4 水利用情况;5 水的腐蚀性及其对工程的 影响;6 含水层及其透水系数;7 影响地下水状态的其他工程;S 异常捅水、突泥的可能性。3.2.4 施工阶段工 程地质调查应完成下列工作:1 根据对围岩性质的直接观察、量测和试验结果,核定岩层构造、岩性、地下水等情况;3.3.1理措施:及时预测和解决施工中 遇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为验证或修改设计提供依据;核定或

16、修正围岩级别。3.3 围岩评价与围岩分级根据调查结果应对下列各项内容作出工程评价并提出处,1曰 1 围岩自 稳性;2 隧道涌水量、涌水压力、突发涌水等;3 岩土膨胀压力;4 滑坡、偏压;5 围岩 月 犬 态和土压特性;6 高应力地区应力场;7 瓦斯、岩溶及人为坑洞等。3.3.2 隧道围岩级别的划分可分为设计阶段围岩级别的判别和施工阶段围岩级别的修正两步进行。3.3.3 设计阶段围岩级别应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因素,按国家现行(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门 B 1 0 0 0 3-2 0 0 1)确定。3.3.4 隧道围岩级别的修正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设计阶段围岩基本分级的基础上,应结合

17、隧道工程的特点,考虑地下水状态、初始地应力状态等因素进行修正;2 地下水状态的分级宜按表3.3.4-1 确定;表3.3.4-1 地下水状态的分级级别状态。量 m in IO m JI干燥或湿 润 1 00偶 有 渗 水1 0-2 5班经 常 渗 水2 5-1 2 53 地下水影响对围岩级别的修正宜按表3.3.4-2 进行;表3.3.4-2 地下水影晌对围岩级别的修正围 岩 级 别地 下 水 状 态V1 7V-U-竹IV-W一V洲研一WV 4 当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隧道 埋深、地貌、地形、地质、构造运动史、主要构造线和开挖过程中出 现的岩爆、岩芯饼化等特殊地质现象,按表 3.3.4-3对围岩初始

18、地应力状态作出评估;表3.3.4-3 初始地应力状态评估初始的 应 七 仆 太l评估基 准(R c i o-)一 一 产甲 犷 极高应力硬 质岩:开挖过程 中 时有 岩爆 发 生,有 岩 块 弹出,洞壁岩体发生剥离,新生裂缝多,成洞性差 1.51.。5-0.60.o 6-0.20.2-0.06 0.0 6较 完 整延 伸 性 极差一是皇中 等 一好一极好粗 糙 度a fT#M 纹%Mm;黔A M91平 整光滑较 破 碎张开性(m m)黔陪 53 3Yc 3F0.1-0.50.靶.0Y 充 填 张 叫 夕1.0一凳 羲破碎风化程 度未风 化ca e欲霆严 重 风 叫黔)r极 破 碎简要说 明一一

19、续 表 3.3.5一 书 夕蹄里程评定W A即洞 口 距 离(m)地下 水状态 渗水量 赢 Ll m in lo.6 02.1 3 3 0.21 8 0 0-2 8 0 0Q2 5-2 75 0-6 01.5-2.1加-3 30.2-0.2 51 2 0 0-)18 0 0m2 3-2 53 9-5 00.7-1.56-2 05 0 0-12 0 0U一 J U.J U1V2 0-2 32 7-3 90.2-0.71.3-60.3 0-0.3 52 0 0-5 0 0V1 7-2 02 0-2 70.0 5-0.21-20.3 5-0.4 51 0 0-2 0 01 71 5-1 7 2 20

20、.1 10.4-0.5m.4 p 1#扩B 13 53 51 7通过试验确定表4.3.1-3 双线陇道复合式衬砌的设计参数 注:采用钢架时,宜选用格姗钢架,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 c mo4.3.2 喷锚衬砌的内 轮廓应比整体式衬砌内轮廓线适当扩大,除考虑施工误差和位移量外,应再预留1 0 c m 作为必要时补强用。4.3.3 隧道开挖轮廓应预留适当的 变形量,其值可根据围 岩级 1 2 别、开挖宽度、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和支护情况等条件,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当 无类比资料时,可按表4.3.3 采用。表 4.3.3 预留变形.()围 岩 级 别单线隧道双线隧道H1 0-3 0m1 0-3

21、 03 0-5 0W3 0-5 05 0-7 0V5 0-7 07 0-1 0 0深埋、软岩土质隧道取大值,浅埋、硬岩隧道取小值;有明显流变、原岩应力较大和膨胀性围岩,应根据量侧数据反馈分析确定;1 7 级 围岩,按 特殊设计 计算预 留变 形量4.3.4 衬砌用混凝土应满足强度和 耐久性要求。必要时还应满足抗冻、抗渗和抗腐蚀的要求。4.3.5 衬砌用模筑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 2 0 和C 2 5,其强度指标应按表4.3.5-1 采用,受压或受拉时的弹 性模量E,应按表4.3.5-2 采用。表 4.3.5-1 混凝土的极限强度(MP a)强度种类符号混 凝土 强度等 级C 1

22、 5C 2 0Q 5已 0C4 OC 5 0抗压R1 2.01 5.51 9.42 2.52 9.53 6.5弯曲抗 压R,1 5.01 9.42 4.22 8.13 6.94 5.6抗拉R i1.41.72.02.22.73.1表 4.3.5-2 混凝土的弹性模f E.(MP a)棍凝 土强度 等级C1 5C2 0C2 5C 3 OC4 0C5 0弹性模量尽2.6 x 1 0 4 2.8 x 1 0 42.9 5 x 1 0 4 3.1 x 1 0 4弓,亡 岁.n 43.5 5 x 1 0 4一 0.J 六 i v一 衬砌混凝土有抗渗要求时,在有冻害的地段及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 一 1 5

23、的地区,抗渗等级不得小于 Y 8,其余地区不得小 1 3于 P 6 o4.3.6 喷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得小于 C 2 0 o的 设计强度和受压弹性模量应按表4.3.6-1用。重度可取2 2 k N/m 3 0 表 4.3.6-1 喷射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值普通喷射混凝土和表 4.3.6-2采M P a强 度 种 类符号喷 射混凝 土强度 等级 二、巧一16一曰川一川一12侧-10-11一曰全坠瑞轴心抗 压弯曲抗 压轴心抗 拉 表4.3.6-2喷射 混凝土 强度等 级 受压弹性模量E喷射混凝土的受压弹性模f E l(MP a)C 2 02.1 x 1 0 4 C 2 52.3 x 1 0 42.5

24、 x1 0 4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 设计抗拉强度不应低于2 M P a,抗弯强度不应低于6 MP a o4.3.7 锚杆用各种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M2 0 04.4 初 期支 护4.4.1 初期支护应在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和钢架等支护中进行选择,组成不同支护形式。4.4.2 初期支护 形式及支护参数应根据围岩的性质及状态、地下水情况、隧道净空尺寸及其埋深等 条件确定。在设计中 可采用工程类比法按表 4.3.1-1-3 确定。必要时应结合监控量测法及理论验算法确定。4.4.3 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设计参数应根据围 岩级别、开挖跨度及支护部位的 不同,分别拟定。可详见表4.3.1-1

25、 一 3 04.4.4 锚杆的类型应根据地质条件和使用目 的确定,可分为中空注浆锚杆、水泥药卷 锚杆、自 钻式锚杆、预应力锚杆和普通砂 1 4 浆锚杆等。锚杆杆体直径宜为2 0 2 5 m m,抗拉力不应小于1 5 0 k N o4.4.5 系统锚杆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沿隧道周边均匀布置,在岩面上按菱型布置。锚杆间距不应大于锚杆长度的1/2.2 在隧道横断面内,锚杆的方向宜与周边垂直。在层状围岩中,锚杆的方向宜与岩层面垂直。4.4.6 使用锚杆时在围 岩破碎、受力较大地段,可采取增加锚杆数量、加大锚杆长度和直径等措施,在成孔困难地段可采用自钻式锚杆。4.4.7 锚杆均应设置钢垫板,垫板的

26、尺寸宜为 1 5 0 m mx1 5 0mmx6 mmo4.4.8 在自 稳时间短、初期变形大的地层中,或对地面下沉量有严格限制时,应采用钢架支护。根据不同的围岩条件,可选择开口 式钢架或封闭式钢架。4.4.9 钢架 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根据钢架、喷射混 凝土、钢筋网等的综合作用 设计钢架;2 钢架间 距不宜大于1.2 m,在各棍钢架间应设置纵向 连接钢筋,其直径宜为2 0 一 2 2 m m;3 钢架的截面尺寸(或型钢的型号)应根据工程类比法或试验取得;4 钢架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 c m;5 格栅钢架主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 8 n u n.4.4.1 0 在松散、破碎或膨胀性围岩中 应

27、采用钢筋网喷射棍凝土作初期支护,其厚度不宜小于1 0 0 m m,也可采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4.4.1 1 钢筋网宜采用直径为6-1 2 m m的 印3 5钢筋焊接成网片,网片的网格尺寸宜选取 1 5 0 m m x 1 5 0 m m-3 0 0 m m x3 0 0 mm.,钢筋网片搭 接长度应为 1-2个 网格 n 4.5 二 次 衬 砌4.5.1 二次衬砌应与 外层的初期支护和围 岩等共同组成整个支护体系。二次衬砌宜采用模筑混凝土。4.5.2 二次衬 砌宜为等厚截面、连接圆顺。其厚度可根据本规范第4.3.1 条确定。在浅埋、不良 地质等条件下,可适当增加二次衬砌的厚度或采用钢筋混凝土结

28、构。4.5.3 深埋隧道的二 次衬砌一般情况下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变形基本稳定应符合下列条件:1 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2 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 r u m/d,拱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0.1 5 r n m/d o4.5.4 在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中,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加大预留变形量,施作支护和衬砌宜采取先放后抗,先柔后刚的原则。初期支护变形初步稳定,变形速度小于0.5 二/d 时,可施作二次衬砌。浅埋隧道应及早施作二次衬砌。4.6 仰拱4.6.1 抑拱应具有与隧道衬砌形状相适应的 结构及形状,并且具有与使用目的相适应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4.6.2 单线

29、隧道仰拱曲 率矢跨比 不应小于1/8,双线隧道不应小于 1/1 2 04.6.3 单线N一E 级、双线i ff 一vi 级围岩隧道应设置仰拱,初期支护的仰拱其喷射混凝土厚度应与初期支护的拱、墙厚度相同,并按设计要求设置钢筋网、钢架或采用早强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设置模筑混凝土仰拱时,仰拱填充宜采用与仰拱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4.6.4 在软弱围岩有水地段、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仰拱应另行设计。1 6 4.7 防排水4.7.1 隧道防排水应按“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整治”的原则,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采取相应的止水或导水措施。防排水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 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 B 1 0

30、 1 1 9)的 有关规定。4.7.2 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 应设置防 水隔离层,采用防水板时应选用抗拉强度及延伸率高,耐碱性强的材料,防水板的厚度宜为1.0-1.5 r n m,搭接焊缝应为双焊缝,每条焊缝宽 度不得小于2.0 c m.4.7.3 二次衬砌施工缝、变形缝应采取可靠的防 水措施。4.7.4 采用抗渗混凝土 灌筑二次衬砌时,其抗渗等级不应小于P 8 o4.7.5 单线隧道宜优先设置双侧水沟;双线隧道宜在两侧或两侧及中心分别设置水沟,并不得单独采用中心水沟;双线特长、长隧道在两侧及中心均应设置水沟,必要时可加设横向联系水沟。4.7.6 当 地下水量较大时,在初期支护和防 水隔离层

31、之间宜加设环向及纵向盲管 沟)。在隧道衬砌边墙外设置纵向(沿隧道方向)集水盲管(沟),把地下水集中导人洞内 水沟或直接排出洞外。4.7.7 双线隧道有仰拱衬砌,地下水量大时可在隧道中 心仰拱下方设置纵向 排水主盲管(沟),盲管可为钢筋混凝土花管,直径6 0-1 0 0 c m,外包无纺布和回 填透水材料,透水材料可用无砂混凝土灌注,也可用预制混凝土块拼装,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4.7.8 冬季 有水的隧 道,当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一 1 0 一一 1 5 r-时,宜设置双侧保温水沟;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一 1 5 一一 2 0 r-时,宜设置中 心深埋水沟;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一 2 5 时,宜设置防寒

32、泄水洞,洞外应设置防寒暗管引排,出 水口 应保温。在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一 1 0 时,辅助坑道与隧道正洞相 1 7交处的正洞范围内的水沟,必要时应有保温措施。4.7.9 隧 道内 水质有侵蚀性时,应采 取适当的防治 措施。4.8 特殊岩土和不良 地质地段4.8.1 在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设计隧道衬砌时,宜采用复合式衬砌。在施工阶段应加强监控量测,进行动态设 计,并根据具体情况,增 设监测项目 及观测点。根据不同的围岩特性和支护形式,采取相 应的 加强 加固 措施,以改善整个支护体系的力学性能。4.8.2 在浅埋、软弱破碎地层中,可采用超前 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管棚和水平旋喷等超前支护措施加

33、固地层;也可在地表设置地层加固锚杆,从地表或沿隧道周边向围岩预注浆等加固措施。洞口 围岩破碎且覆盖层厚度小于l o m 时,应采用地表锚杆,预注浆以及管棚注浆等手段进行围岩预加固。浅埋隧道覆盖厚度应符合行业标准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 B 1 0 0 0 3-2 0 0 1)第4.1.4 条规定。4.8.3 黄土隧道宜采用曲墙有仰拱的复合式衬砌,其曲 墙矢高不应小于弦长的 1/8。初期支护的喷射混凝土厚度宜为1 5 c m,钢筋网及锚杆等设置要求应符合行业标准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 B 1 0 0 0 3-2 0 0 1)第7.3.1 条的规定。4.8.4 通过软弱、膨胀 性及挤压性围岩的隧道

34、宜采用曲 墙有仰拱、圆形或接近圆形断面的复合式衬砌。围岩和衬砌均应采取加强措施,必要时衬砌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4.8.5 大面积淋水地段,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一 1 5 地区的冻涨地段,以及大的岩溶、大断层破碎带等条件下的隧道衬砌设计参数 应通过计算和 现场试验确定。4.8.土质隧道采用台阶 法开挖时,开挖面距封闭仰拱间的 距离不宜大于 2 0 m。深埋黄土隧道的预留变形量不宜小于l 0 c m或经试验确定。4.8.7 对深埋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必要时应沿其周边或全断面进行预注浆,对围岩进行加固和止水。1 8 5 施工5.1 一 般 规 定5.1.1 施工前应 根据设计文件结合隧道的长度、断

35、面形状与面积、工期、围岩情况、现场条件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其内 容包括场地布置、施工方法、施工机械、施工顺序、监控量测、组织机构、质量保证体系、安全卫生保证体系、环境保护对策等。5.1.2 应建立完善的 施工信息系 统,对收集的地质资料、施工进度、劳力安排、材料消耗、机械台班等信息建立档案,应设专人进行动态分析,优化施工对策。5.1.3 监控量测作业应纳人施工作业循环中,作为工序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量测反馈设计,指导施工,并由专人、专用设备进行监测反馈。5.2开挖5.2.1 采用钻爆法开挖时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采用光面爆破时,必须合理选择爆破器材及起爆方式等。5.2.2 施工前应

36、进行 爆破设计。在软弱围岩中开挖时,爆破开挖一次进尺应根据开挖宽度和围岩自 稳时间严格控制。在坚硬完整的围岩中开挖时,应考虑有利于控制超挖因素综合确定进尺。5.2.3 钻爆开 挖应严格控制超挖,并应符合表5.2.3 的 要求。表 5.2.3 陡道允许超控值 。)3F28In 一 IVV一U拱部*ig 10fi k)2 0靛 159)1,25靛 10&*15边 墙、仰 拱、隧底平 均 1 0平均 1 0平 均 1 05.2.4 隧道开挖中,爆破围岩可能对周围建筑物产生影响时,宜监测围岩爆破扰动范围和振动速度。5.3 洞口5.3.1 在洞口段除坚硬完整的岩层外,应采用安全适用的施工方法开挖,用足以

37、承受围岩变形的刚性支撑将开挖面全周封闭并及时做好衬砌。5.3.2 洞口段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1 排水系统应尽早完成;2 进洞前应将仰坡、边坡危石处理好,先加固、后开挖。边仰坡开 挖应由上而下顺序开挖,挖方全部做 好后,方可进洞;3 洞口 段施工时宜采 用超前锚杆或管棚支护,分部开挖进洞;4 洞口 段衬砌应及时 封闭成环,及早施作隧道门,增强洞口稳定性。5.3.3 洞口 段边仰坡宜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加固防护,并应优先采用格构 植草等措 施加固 坡面。5.3.4 洞口 开挖需要加固 时,可采用下列辅助施工措施:1 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周边注浆;2 管棚;3 地面锚杆;4 洞口 地表预注浆;5 锚索

38、、抗滑桩等。5.4 喷射混凝土5.4.1 喷射混凝土宜优先采用湿喷。5.4.2 喷射混凝土使用的 水泥、骨料、速凝剂等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5.4.3 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 应满足设计强度和喷射工艺的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也可参照下列数据选择:灰骨比 宜为1:4-2 0 1:5;骨 料含砂率宜为4 5 9 6-6 0 9 6;水灰比 宜为0.4-0.5 05.4.4 湿喷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湿喷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小于4 0 0 掩/m 3,混凝土的 坍落度宜为8-1 3 c m,混凝土拌和料的停放时间不得大于3 0 mi n;2 湿喷混凝土应采用液体速凝剂,其掺量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5%,喷

39、射时应注意 作业人员的人身防护;3 喷射作业时,喷头距受喷面的距离宜为1.5 一 2.0 m;4 喷射作业宜采用机械手连续施工,当人工掌握喷头时宜两人合力操作或采用简易支架;5 洞内喷射作业的气温宜在巧以上,并不得低于5 C o冬季施工时应对液体速凝剂的储运和其拌和物采取防冻措施。5.4.5 采用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筋网应在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挂;2 钢筋网应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结牢固;3 开始喷射时,应减小喷头至受喷面的距离,并调整喷射角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 2 c m;4 喷射中当有脱落的岩块或混凝土被钢筋网架住时,应及时清除后再喷射。5.4.采用钢架喷射混凝土时

40、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2 喷射顺序应从下向上对称进行,先喷射钢架与围岩间的空隙,后喷射钢架与钢架间的混凝土;3 钢架应全部被喷射混凝土覆盖,其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 c m;5.4.7 在有水地段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应采取下列措施:1 对渗漏水应先进行处理,当渗漏水范围大时,可设树枝状排水导管后再进行喷射;当渗漏水严重时,可设计泄水孔,边排水边喷射;2 喷射时,应先从远离渗漏出水处开始,逐渐向渗漏处逼近,将散水集中,安设导管,使水引出,再向导管逼近喷射;2 飞 3 改变棍凝土 配合 比,增加 水况用量,先喷十棍合 料,待其与渗水融合后,再逐渐加水喷射;5

41、.4.8 在砂层地段进行喷射作业时,应首先紧 贴砂层表面铺挂钢筋网,并用钢筋沿环向压紧后再喷射。喷射时,应首先喷一层加大速凝剂掺量的水泥砂浆,并适当减小喷射机的工作风压,待水泥砂浆形成薄壳后,方可正式喷射。5.5锚杆5.5.1 锚杆的 类型、长度等应根据设计要求、使用目的和围岩性质确定。锚杆钻孔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作出标记,孔距允许误差为士 1 5 0 m m。钻孔的方向、深度、直径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插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长度的9 5%05.5.2 锚杆安装作 业应及时进行,并必须加垫板,垫板应与喷层面紧贴。5.5.3 安装 普通 砂浆锚杆 应满足下列要 求:1 砂浆配合比(质量比),水泥

42、:砂:水宜为1:(1 一1.5):(0.4 5-0.5);2 灌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1 0。处,并随水泥砂浆的注人缓慢匀速拔出,灌浆压力不得大于0.4 MP a;3 灌浆 后应及时插人锚杆杆体,采用全长粘接锚杆灌浆必须饱满,浆液不满时应及时补灌。采用中空灌浆锚杆应注意排气问题,待排气孔出浆后,方可停止灌浆。5.5.4 采用早强药包锚杆时,除应符合本规范第5.5.3 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 根据设计要求对药 包做泡 水检验;2 锚固药包不应有受潮结块现象;3 锚固 药包宜在清水中浸泡,随 用随 泡;4 药包应以专用工具 推人钻孔内,应防 止中 途破裂;5 杆体可采用手 送或 锤击安装。2

43、 2 5.5.5 在有水地段安装锚杆时应采取下列措施:1 采用普通砂浆锚杆时,应将孔内 水引出或在附近另行钻孔后,再安装锚杆;2 采用早强速凝药包式锚杆或树脂锚杆、自钻式锚杆等。5.6 钢架5.6.1 钢架制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钢架外轮廓线应根据设计开挖轮廓线及钢架与围岩间预留的空隙 值确 定,预留空隙 值宜为 5 c m;2 采用型钢弯制钢架时,应根据设计尺寸及所用的开挖方式分节,各节长度不宜大于4 m,并应根据设计要求在腹板上 钻孑 L;3 弯制钢架可采用热弯法或冷弯法,并以 1:1大样控制尺寸;4 格栅钢架可利用胎模焊接,节点焊接长度应大于4 c m,对称焊接。5.6.2 首棍钢架加工

44、完成后应放在平整地面上试拼,当各部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批量生产。周边拼装允许偏差为13 c m,平面翘曲应小于2 c m.5.6.3 安装钢架前,应检查开挖断面的中线及高 程。钢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安装前应清除底脚下的虚碴及其他杂物,超挖部分宜用混凝土 填充。安 装允许偏差横向和高 程均为士 5 c m,垂直度允 许偏 差 为士 2 ;2 钢架可在开挖工作面以人工拼装,各节钢架间宜以螺栓连接;3 沿钢架外缘每隔2 m 应用楔子楔紧。5.6.4 钢架落底接长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根据围岩条件沿隧道两侧交错进行,每次每侧接长1-3棍。当需立即封闭成环时,宜两侧同时进行,每次接长 1

45、2 3揭;2 拱部钢架与边墙钢架的连接宜用螺栓,当有困难时,也可采用焊接。5.6.5 相邻两棍钢架间,应按设计要求连结牢固。5.7 辅助施工措施5.7.1 在软弱围岩中,可采用下列辅助施工措施的一种或几种:1 喷射混凝土封闭工作面;2 超前锚杆或超前小导管支护;3 管棚超前支护;4 设置临时仰拱或临时支护;5 地表锚杆或地表注浆加固;6 小导管周边注浆和围岩径向注浆;,超前预注浆;8 工作面锚固。5.7.2 采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工作面时,应采用早强喷射混凝土,喷射厚度宜为5 一1 0 c m o5.7.3 在软弱围岩中喷射混凝土前,应使用高压风吹净受喷面,严禁用水冲洗。施喷时,应控制用水量,

46、防 止水量过多 而潮解和软化围岩。5.7.4 在软弱围岩中,开挖后应及时喷射混凝土进行支护,并使喷层在围岩自 稳时间内达到设计厚度。5.7.5 超前锚杆、小导管施工应满足下列要求:1 宜和钢架配合使用,从钢架断面腹部穿过;2长度应大于循环讲尺宜为3.0-3.5 m:小导管外插角宜小于1 0 0,超前锚杆外插角宜为1 0 0-2 0 0;小导管注浆压力在采用水泥砂浆单液浆时宜为1.0-ldq2.0 M P a,采用水泥 一 水玻璃双液浆时宜为1.2 一1.5 MP a o5.7.管棚超前 支护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 管棚用钢管直径宜为7 0-1 2 7 m m,钢管中心间距宜为管 2 4 径的2

47、-3 倍;2 管棚长度应根据地层情况选用,不宜小于1 0 m;3 纵向两组管棚的搭接长度应大于3 m,5.7.7 临时仰拱可采用型钢或格栅钢架加喷射混凝土等修筑。临时仰拱的设置区段应根据围岩情况及量测数据确定。5.8 防排水5.8.1 防水隔离层铺设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 作:1 对喷射混 凝土表面凹凸显著部位应分层喷射找平,外露的锚杆头应切除,并用水泥砂浆抹平,局部漏水处需先处理;2 应检查防水隔离层的质量,不得有断裂、孔洞等缺陷;3 在铺设防水隔离层前应做好环、纵向排水盲管的 铺设。5.8.2 防水板的 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清理好的基面上,宜先铺设柔性垫层,然后将防水板用热合焊机焊接,进

48、行无钉铺设。防水板可在拱部和边墙按环状铺设,并视材质采取相应的 结合方法。防 水板应用 双缝焊接。2 防水板的接头处应擦净。防水板的接头处不得有气泡、褶皱及空隙。接头处应牢固,强 度应不小于同 质材料。3 防水板用垫圈焊接法和绳扣法吊 挂在固 定点上,在凹凸处应适当 增加固定点。点间防水板不 得绷紧,以保 证灌筑混凝土时板面与喷混凝土面能密贴。采用柔性垫层作滤层时,防水板与柔性垫层应密切叠合。防水板纵横向一次铺设长度应根据开挖方法和设计断面qls确定。铺设前,宜先行试铺,并加以调整。防水板在下一阶段施工前的连接部分,不应沾污和破损。5.8.3 防 水隔 离层铺设后,必须采取下列保护措施:1 在

49、灌筑二次衬砌前,严禁在铺设防水隔离层地段进行爆破作业;2 灌筑二次衬砌时,严禁模板、堵头板等损坏防水隔离层;3 开挖和衬砌作业不得损坏防水隔离层,当发现层面有损 2 5坏时应及时修补;4 二次衬砌灌筑前应检查防 水层质量,做好接头标记,并填写质量检查记录。5.8.4 采用喷涂材料作防水层时,材料性能及工艺应符合有关规定。5.8.5 在初期支护和 二次衬砌间 设置排水盲管(沟)时,应在铺 设防 水隔离层 前完成,当盲沟内的水排人洞内侧沟时,应在灌筑二次衬砌前,在水沟与外部盲沟间预置排水管,并应防止在灌筑混凝土或压浆时将排水管堵塞。5.8.6 在隧道富 水地段的 隧底部可 设置隧 底盲管(沟),隧

50、底盲管(沟)不宜与隧道两侧边墙外的盲管(沟)相连。有条件时宜设置检查井,间距为5 0 一 8 0 m e5.8.7 设置隧底盲管(沟)时,盲管(沟)上部覆盖的透水层可采用现场灌筑的无砂混凝土,灌筑时不宜强烈振捣。透水层也可采用优质碎石、卵石等材料,其强度和粒径应达到设计要求。5.8.8 含水的 破碎地层应采用降 低地下水位的排水方案。对浅埋隧道在地表进行人工降水时,应对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防止因降水引起地表沉降过大而对建筑物造成不利影响。5.8.9 隧道施工缝、变形缝的施作应符合国 家现行(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X T B 1 0 1 1 9)的 规定。5.,二 次 衬 砌5.9.1 二次衬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隧道涵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