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认知行为对A型行为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89008 上传时间:2023-09-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知行为对A型行为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认知行为对A型行为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认知行为对A型行为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Vol.40 No.3 2023承 德 医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CHENGDE MEDICAL UNIVERSITY231陈惠雅.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疼痛程度以及恢复效果的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1):3034-3036.徐易凡.基于循证理念的整体护理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踝与后足功能恢复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9):2699-2701.张董瑜,冯琪,邵长会,等.围术期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低体温的效果J.中华创伤杂志,2021,37(12):1119-1125.蔡明建,王虎,庄岩,等.胫

2、骨骨折部位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1,36(8):858-860.杜棣,马慧芳,乔静静,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41(1):168-172.白彩霞,雷雅婷,莫林,等.耳穴贴压在改善骨科病人疼痛、焦虑、睡眠质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21,19(18):2492-2495.席敏,王转梅.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4):2586-2587.陈雪峰,李蕾,郑桑,等.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

3、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9,48(20):3591-3594.(收稿日期:2022-11-25)7891011认知行为对A型行为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李正姐1,李文静2,刘新民3,刘 涛1(1.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护理教研室,安徽芜湖 241000;2.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3.皖南医学院)摘要:目的 了解认知行为对原发性高血压及冠心病A型行为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A型行为量表”对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心血管患者进行测试,筛选A型行为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对高血压和冠心病两种疾病的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实验组采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的健康教育,

4、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结果 干预后,不同疾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格缺陷认知、性格特征改变和治疗依从性改变因素方面,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变A型行为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促使其形成正确的认知行为模式,提高生活质量。关键词:认知行为;心理干预;A型行为;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6879(2023)03-0231-03121314资助项目:教育部行指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课题(HBKC214040);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RWSK1407);安徽省教育厅线上特需重大项目(2020zd

5、xsjg202)A型行为(type A behavior pattern,TABP)是美国加州心脏病专家、学者弗瑞德曼(Friedman M)和Rosenman RH于1970年提出,其基本行为特征为易紧张、冲动,竞争意识强,时间紧迫感,行为匆忙,无缘无故敌意等1。个体常处于高度警觉反应状态,稍有刺激便可激活交感-肾上腺系统,使得心肌耗氧增加,血小板聚集力及血液粘稠度增强,继而导致冠状动脉内膜损伤、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最终发生心肌梗塞。研究表明,A型行为已公认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亦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等身心疾病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疾病的健康教育中有效运用心理干预技术,优化患者性格,改善

6、其不良性格特征,利于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17年6月2019年5月期间,在学校附属医院高血压病区住院,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或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因认知行为干预效果与年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和依从性呈正相关,故入选条件为年龄70岁,初承 德 医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CHENGDE MEDICAL UNIVERSITY232Vol.40 No.3 2023中以上文化程度,排除既往精神病史,智能障碍,其他脑器质性病变或严重躯体疾病;选能语言交流,签署知情同意的自愿参加本研究者。1.2 方法 采用“A型行为量表”,对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

7、行测试,筛选出A型行为者。运用按病种分层抽样的方法,对不同病种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分组时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药物治疗方案、经济收入等一般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实验组采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的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后,比较2组患者在性格缺陷认知、性格特征改变、治疗依从性改变提高等因素。实验组、对照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研究者针对A型行为患者的主要性格特征及心理特点进行干预。入院第1天,进行性格缺陷认知及性格特征改变评估、治疗依从性评估;第23天心理干预,通过共情、解释和建议等支持性心理技术,使其认识

8、性格与疾病的关系,了解性格缺陷,激发重塑性格的决心。采用讲座、会谈、发宣传册等方式帮其进行认知重建和实施自我控制。个体化原则,针对与疾病关系密切的不良行为习惯矫正;根据患者能接受的方式或个人兴趣进行。实施A型行为矫正技术,改变患者长期快节奏、紧迫感的性格特点和歪曲认知。结合中医以情制情的原理,进行情志调护。采用积极方式处理,如遇到刺激,化愤慨为动力的升华法。此外,通过会谈,qq等形式使患者家庭成员、朋友、领导等了解其病情及心理需求,取得家属及单位配合。向有时间紧迫感者讲解时间管理方法。教会患者自我调整和放松法,解释躯体和心理上的放松可以减少A型行为对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特别是焦虑、愤怒情绪可得

9、到缓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4天后,针对残余行为和不良认知干预;出院前1天,完成治疗依从性评估。出院,随访复发情况以作比较,并记录。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运用SPSS软件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统计性格缺陷认知等不同选项所占百分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性格缺陷认知和依从性比较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2组之间的A型行为的发生率比较采用2检验。2 结果2.1 高血压、冠心病的A型行为患者,在性格缺陷认知方面的改变情况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治疗后,高血压A型行为患者对于性格缺陷方面的认知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实验组=11.832,P=0.000;Z对照组=4.638,P=0

10、.000);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认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886,P=0.000)。见表1。表1 高血压组在性格缺陷认知方面的改变(n,%)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无认知或认知不足117(90)24(18.46)101(78.91)66(51.56)部分有认知10(7.69)23(17.69)18(14.06)34(26.56)有较好的认知能力3(2.31)83(63.85)9(7.03)28(21.88)合计130130128128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治疗后,冠心病A型行为患者对于性格缺陷方面的认知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实验组=11.228,P=0.0

11、00;Z对照组=3.782,P=0.000);干预后性格缺陷方面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14,P=0.000)。见表2。表2 冠心病组在性格缺陷认知方面的改变(n,%)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无认知或认知不足105(80.15)19(14.50)99(76.15)70(53.85)部分有认知23(17.56)42(32.06)26(20)48(36.92)有较好的认知能力3(2.29)70(53.44)5(3.85)12(9.23)合计1311311301302.2 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在A型行为方面的改变情况干预后,采用“A型行为量表”对2组进行测试,比较干预前

12、后A型行为方面的改变情况。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高血压患者A型行为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176.129,P=0.000;2对照组=78.367,P=0.000);干预后实验组的A型行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2.141,P=0.000)。见表3。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A型行为改变比较(n)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发生1302512868未发生0105060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后冠心病患者A型行为发生Vol.40 No.3 2023承 德 医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CHENGDE MEDICAL UN

13、IVERSITY233率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192.596,P=0.000;2对照组=74.653,P=0.000);干预后实验组的A型行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6.009,P=0.000)。见表4。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冠心病患者A型行为改变比较(n)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发生1312013072未发生0111058干预后实验组高血压患者A型行为发生率高于冠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0.718,P=0.397);干预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A型行为发生率低于冠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照组=0.133,P=0.71

14、6)。见表5。表5 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干预后A型行为发生比较(n)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发生 未发生发生未发生高血压251056860冠心病2011172582.3 高血压、冠心病的A型行为患者在治疗依从性方面的改变情况对于高血压的A型行为患者,实验组干预后依从性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实验组=13.363,P=0.000);而对照组干预后依从性高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对照组=1.372,P=0.170);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447,P=0.000)。见表6。表6 高血压组在治疗依从性方面改变(n,%)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依从13(10)122

15、(93.85)6(4.69)12(9.37)部分依从107(82.31)8(6.15)113(88.28)109(85.16)不依从10(7.69)0(0)9(7.03)7(5.47)对于冠心病的A型行为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后依从性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实验组=9.789,P=0.000;Z对照组=2.071,P=0.038);实验组干预后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560,P=0.000)。见表7。表7 冠心病组在治疗依从性方面改变(n,%)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前 干预后依从21(16.03)100(76.34)18(13.85)30(23.0

16、8)部分依从96(73.28)30(22.90)102(78.46)94(72.31)不依从14(10.69)1(0.76)10(7.69)6(4.61)3 讨论3.1 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性格缺陷认知倾听、共情、安慰、解释和建议等支持性心理技术,使其认识性格与疾病的关系,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激发重塑性格的决心2。表1,2显示,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在高血压和冠心病的A型行为患者性格缺陷方面的认知提高方面均有改善作用,但在高血压和冠心病两种疾病之间,效果无差异。3.2 认知行为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在A型行为方面的改变表3,4显示,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在改善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A型行为方面均有效。表

17、4显示,干预后实验组高血压患者A型行为发生率高于冠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A型行为发生率低于冠心病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说明高血压受A型行为影响较冠心病小,但通过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A型行为干预效果对冠心病患者更好,这与李嫣红等3研究的A型行为能诱发心肌缺血并影响冠心病预后转归一致。3.3 认知行为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血压和冠心病的A型行为患者治疗依从性表6,7显示,认知行为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表6显示,对照组干预后依从性高于干预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说明随着高血压疾病病情的好转,其治疗依从性也相应提高4。参考文献刘亚楠.枳壳煮散对冠心病合并A型行为的干预作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20.周苔花,祁末红,朱萍,等.老年心肌梗死患者A型行为与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17):3813-3815.李嫣红,吉锋,徐熙媛.A型行为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关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21,27(4):414-418.张瑛,杨永,杨连招,等.A型行为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干预现状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1,12(8):162-164.(收稿日期:2022-11-27)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