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
2、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
3、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2、课堂教学的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
4、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A、课堂“活”起来阶段,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满足学生需要,实施“人文教育 ,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B、“活而不乱”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学习方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在课堂“活”起来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控。C、有效教学阶段,要求教师在“热闹场面”中“冷静思考”,探究有效落实目标策略-选择有效内容、确定有效形式、学生有
5、效学习、老师有效参与,进行师生、生、生多元互动,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一般资源、创新资源、失误资源”并进行及时、针对、适度的指导。(2)确保“双基”底线,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困难的学生保底,达到基本要求,让好的学生更好,是新课程所期望的。但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发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依然不少.为此,我们注意确保“双基”底线,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实践中做好以下几点: A、课后互检。每课时后,让学生对“双基”的掌握进行互检。如,认识生字,读通课文,计算,学完后由学习小组互相检查一下是否掌握,发现个别有缺漏,学习小组帮助辅导帮助。特别困难学生教师给予适当辅导。B、阶段过关。比如,学完拼音,对学生进行认
6、读过关,对所学的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要求读正确.这是拼音的保底线,至于拼音音节不够熟练,可以在今后逐步加以训练。3、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新理念的学习和运用,带来了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着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三、全面实施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够较好地实现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小结
7、是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主动参与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问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状态不同,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如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比较牢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反之,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在学习上完全依赖教师,课堂教学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只有课堂教学真正落实了
8、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有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中,我们针对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方式教学,提出了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教学改革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发现学习这一方式,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不一定是机械的学习。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来源和学习过程的性质,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发现”和“机械-有意义”两种维度,应该说它们之间是互不依存,相互独立的,与往不同的观点是发现学习既可能是
9、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同样,接受学习也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机械的.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对学习活动进行划分的两种维度.几种类型学习的组合可以产生几种类型。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机械的发现学习。学 生 学 习的 基 本 类 型学习类型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接受学习并不一定是机械的或被动的学习方式。相信学生获得的大量学科知识主要是来自于通过设计的有意义的讲授教学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只要教师呈现的学习材料能够与学生学习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一种实质性和非任意性的联系,
10、而不是形式的和人为的联系,并且学生具有内部学习动机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的接受学习完全可以产生有意义的过程和结果。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新知识与学生已经获得的知识建立一种内在的和必然的联系。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是判断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有意义学习还是机械学习的标准.如果重返接受学习符合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和基本要求,不仅不是机械的和被动的,它同样可以是一种主动的和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现学习不能满足的意义学习的条件,它将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从学习的过程来看,主要
11、有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状态,也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四种基本类型:主动参与的接受学习,主动参与的发现学习,被动参与的接受学习和被动参与的发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判断学生学习方式好坏和优劣的标准并不在于是进行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而是在于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否在积极独立地进行思考,是否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如果学生没有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是在消极被动地进行发现和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不可能有较大的收效.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就是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所以,教师应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
12、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1、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求提出学习内容以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我想学会什么?”“我应该学会什么?”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引导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助于学生把课堂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2、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分析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每一个学生。3、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控,对自己的
13、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鼓励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应该说,倡导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下一个热点,原因有:一是想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原来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二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显然比接受式学习更为合适。但这并意味着接受式学习就不重要了,相反,对于小学而言,其主要任务是掌握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离开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基之厦。
14、进一步说,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不仅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也是这次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是因为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对于一个人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当学生之间处于不同的关系时,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和质量。1、小组合作学习的心理学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尝试,尽可能的把小组合作原理应用于小学课堂教学实践,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有三种状态:一是相互对抗方式;二是相互独立方式;三是相互促进方式,这些不同的学习方
15、式对于学生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相互对抗方式学习中,个体的目标与同伴的目标之间具有对抗性和排斥性一个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之上的,因为别人的成功意味着自己的失败。可以说,这种竞争关系是“利己损人”的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况下,同伴之间的关系是对抗的,消极的,每个个体只会按照一种对自己有益的方式活动,但对于同伴来说则是无益甚至是有害的.在相互独立方式学习中,个体目标与团体目标以及其他同伴的目标是分离的,个体是否达到目标与其他同伴是否达到目标无关,个体注重的是自己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自身的进步幅度。这种相互独立方式是一种“利己不利人、也不损人”的学习情境,个体寻求的是一种对自我
16、有益的结果,并不在意其他同学是否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个体之间实际处于一种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状态。在相互促进方式学习中,小组成绩有着共同的目标,个人目标,小组目标和其他同伴之间的目标是相互依赖的,只有所有成员达到了目标,个体自身才能达到目标.如有下一个人达不到目标,他人也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团体成员之间将会形成一种既有利于自己成功,又有利于同学成功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合作关系是一种“利人利己的学习方式。2、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内部,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主要是一种合作关系,小组与小组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有如下特征。A、组内不同、组外相同。合作小
17、组是一种联合体,通常由几名学生在性别,学习成绩,个性特点等方面具有不同性质的学生组成,可能使小组成体现下一个班级的缩影,小组内部体现了合理差异,小组之间组成了下一个大体均衡的小组联合体。保证了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互助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组外相同又为全班各个小组之间在同一起点和同一水平上展开公平合理的竞争创造条件。B、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方面,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小组学习成绩的优劣与个人是否尽责密切相关,小组合作学习将小组的学习任务分解到个人,一个人完不成自己承担的任务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成功,而且也会给整个小组或全班的任
18、务完成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小组的学习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之间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全体小组成员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一个人的成功并非真正的成功,只有在小组的其他成员也达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下,自己才能达到目标。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掌握了学习内容之后,就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成绩差的学生,由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的作用,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的小组不因个人的成绩不理想而失败,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资源的共享。C、分配角色、分配领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往往都具有不同的
19、个性品质有的善于倾听,有的善于捕捉信息,有的善于澄清事实,有的善于分析问题,有的善于组织活动,有的善于缓解冲突,有的善于到组外外交。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他们扮演适当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这样,既保证了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全体学生。(三)、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师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均得到了发展。新课程改革激活了学校的教研风气,激发了教师们学习理论和开展研究的积极性,形成了积极互动的教学科研群体.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们逐步提高了驾驭课堂和课后总结反思的能力,养成了写教学后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总结
20、的好习惯。教师们的创造才能得以发挥,有的教师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省、市级特、一、二、三等奖。张国生老师荣获成功少年杂志社的优秀辅导员称号。论 文 获 奖 作品 统 计特 等 奖一 等 奖二 等 奖三 等 奖国家级1554省级23市级281课程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健康成长的平台。从课堂教学看,学生主动学习,思维活跃,心理放松,时时有精彩的见解产生。从学生的成绩看,在各学期学区组织的毕业班和非毕业班抽样检测中学生的进步十分明显。在潜江市教研室组织的全能竞赛活动中,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在语文学科的词汇量、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有提高,
21、刘艳等十二位同学的作文在成功少年上刊登,在数学学科的语言表达、思维品质等方面均比较出色。四、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困惑。在课堂教学尝试和探索中,我们遇到种种困惑,包括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方法等。1、教师彻底改变不了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学”的讲授方式。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缺乏规范的与学科紧密结合的理论基础.我们对学生缺乏在一定目标指导下,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这将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形成整体、精确、深刻的认识,也不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革.2、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不足。从我们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更多的是一种片面的局部的尝试,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的不
22、同,使教学改革中的各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得改革难见成效。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缺乏整体的认识,容易在教学中失去目标,从而难以使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入。3、怎样才能丰富校本培训的形式,增强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师在完成学校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料、学习心得等,我们认为还要吸收新的信息,根据实践需要寻求相应的理论支撑来构建、整合自己的教育理论,这就需要开展参观考察、教学研究、座谈交流、借鉴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达到巩固学习成果,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促使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促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自觉参与校本培训研究,促使教师专业发展.4、实验设施跟不上
23、课改配套教材。由于学校经费严重不足,无法配足配齐学生实验器材,使得科学、劳动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有时无法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改的深入和稳步推进。五、努力的方向.学校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教材展开的一种特殊人际交往.所以,教师要具备以情优教的教学理论,运用情感教学,心理学的最新理论,优化教学,深度挖掘教学潜力,形成情知并茂的教学新格局,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校本课程改革开发的过程管理,能否“以人为本”把教师作为学校的第一资源,尊重、关心、信任、理解、支持每一位教师,以实际为导向,帮助每一位教师挖掘自身的创新潜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学校、地方特点,把“研究本市历史,开发本市资源”作为校本课程研究的方向,并构建以“乒乓、篮球、儿童画、舞蹈、读书、写字、生活数学”为主题的兴趣小组为校本课程体系,努力实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今后,学校要认真抓好校本培训,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科学管理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每位教师真正做到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献身于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