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7.10.7输血二甲资料精品文档3.27.10.7C项支撑材料:1. 输血适应征2. 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为了规范、指导临床各科室科学、合理用血、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本制度。 一、临床医生在输血中的职责: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不输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者坚决不多输,输成分血,不输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2、熟悉血液及其成分的规格、性质、适应症、剂量和用法;3、决定输血冶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以及做输血前检查的必要性。征得
2、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4、申请输血应由主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一日送交输血科备血。 5、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均应填写输血反应回馈单交输血科,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输血科及医务科报告。6、输血治疗后,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还应防治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3、 二、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1、原则上血红蛋白100g/L时不予以输血;血红蛋白80g/L时应考虑输血;血红蛋白在80100g/L之间时,应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并在病历中做好分析评估记录。2、手术患者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失血量小于总量10%(500ml),机体代偿,原则上不输血;失血量1020%(5001000ml),HCT无明显变化,输注晶体、胶体、代血浆。失血量2030%(10001500ml),血压波动,HCT下降,加用浓缩红细胞(CRBC),失血量小于30%以下原则上不输全血。失血量大于30%,可输
4、全血、CRBC及其它种类液体。晶体/胶体应维持适当比例。3、积极开展手术前自体储血、术中血液稀释等技术。对估计出血量在1000毫升以上者,争取手术中回收,减少或避免输同种异体血,杜绝“营养血”、“安慰血”、“人情血”等不必要的输血。积极实行成分输血,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成分的补充,避免可能由此引起的不良输血反应。手术中适当采用控制性低血压等措施,减少出血。 三、 妇产科妊娠合并慢性贫血1输血原则(1) 妊娠合并慢性贫血通常采用补充铁剂、叶酸或维生素B12等辅助疗法。(2) 产前Hb100110g/L,分娩时失血量小于自身血容量的20%,一般可不输血。2血液品种的选择 主要选择红细胞,输血指征如下:
5、(1)Hb50g/L,持续时间36周。(2)Hb60g/L,持续时间36周。 (3)Hb在5070g/L之间,持续时间36周,有缺氧证据(初期的心力衰竭、肺炎或其他严重的细菌感染症状);(4)Hb在6070g/L之间,持续时间36周,有缺氧证据。3注意事项(1) 正确判断妊娠合并贫血原因。(2) 采用对症治疗,输血指征从严掌握。B、产妇急性失血1输血原则(1) 妊娠期血液学的改变导致纤溶系统受到抑制,血栓形成变得容易,用晶体液维持血容量可以预防 DIC。(2) 为防止产妇出现DIC意外,首先去除诱因,其次考虑用肝素等阻断凝血。(3) DIC早期暂不考虑输注冷沉淀或浓缩血小板等血液制剂,以防加速
6、血液的凝集速度。(4) 一旦怀疑可能为DIC,在等待凝集试验结果的同时立即着手处置,不可拖延。2血液品种的选择(1) 红细胞:急性失血应启动应急程序,直接选用与受者相同血型的红细胞,输血的同时等待交叉配型的报告,亦可用O 型红细胞输注,最好是Rh(D)阴性血。 (2) 冷沉淀:当PT或APTT延长,及纤维蛋白原降低时,可输注冷沉淀。(3) 新鲜冰冻血浆(FFP):可作为冷沉淀替代品。大量输血时为预防稀释性凝血因子障碍,初始剂量可按照15ml/kg输注FFP不少于8001000ml,或每输46单位的红细胞或库存全血加输1单位FFP。(4)血小板: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可输注1个治疗量的血小
7、板。控制产科DIC出血时很少需要血小板,但抢救重症DIC时,一次性快速输注3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效果较好。3注意事项(1)由于妊娠产生的生理改变,产科大出血的低血容量休克特征并不明显,除非失血量相当多,因此,应该准确判断失血量。临床判断失血量的方法有三种: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失血量、根据实际测量(测量丢失血量 + 估计的失血量 = 总失血量)、根据临床检测报告(血红蛋白:每下降1 g,失血量约400450ml;红细胞计数:每下降1.01012/L,Hb约下降34 g)。(2)恢复血容量至少要开通两条静脉通道(适配14G或16G管路),前5分钟输入量不少于1000ml晶体液。如果低血容量休克反应没有明显
8、好转,应立即输血以提高氧灌注。(3)输血的同时继续补充血容量,确保达到估计失血量的3倍,先晶后胶,晶体:胶体:血液=3:1:1。(4) 大量输注库存血前要预温,必要时可加压输注。临床输血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制度一、 符合用血的条件1、急性大量出血病人和手术中用血病人。2、慢性出血导致血色素下降至50-60g/L的病人。3、血液病、各种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因子缺失病人。4、严重烧伤病人。二、 成份血的适应征1、 全血只适用于失血量已超过1000 ml1200 ml,并同时有进行性出血,濒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2、悬浮红细胞:应用于临床各科输血,适宜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的输血者和外伤手术等引起的急
9、性失血患者。3、浓缩红细胞:(同悬浮红细胞)。4、洗涤红细胞:主要用于输注全血或血浆后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高血钾症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而引起发热的患者等。5、白(粒)细胞:白(粒)细胞减少症。6、血小板: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万的病人。 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血小板功能下降者。7、新鲜冰冻血浆:凝血因子缺乏症或凝血功能障碍者。8、冷沉淀:主要用于对于因子、X因子缺乏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病,血管性血友病,儿童及成年人轻中型血友病,各种大失血及低容量性休克并发的DIC以及白血病,肝衰竭病所致的纤维蛋白缺乏,创伤、烧伤、烫伤、严重感染等患者
10、。三、输血前评估: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2、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
11、所引起的医疗纠纷。3、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生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 ml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600 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须由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5、医师应将相关记录写在病程记录中,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
12、。四、输血后评价:1、每份输血病例(自评价)由本治疗组最高级别医师进行输血后评价,并在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填写结果、签名。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表作为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备查,不得丢失。2、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员每个月对本科所有的输血病例临床用血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汇总形成书面材料一式两份,一份作为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材料妥善保存,其余一份分别送医务科,以供进行“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考核”。3、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要根据每个月医院医疗质量检查通报中有关各科室输血质量内容,提出各自科室的整改措施,并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好整改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血质量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血效
13、果评价输血效果评价术中情况:实际用血量:红细胞 ml,血浆 ml,血小板 人份,其他 输血后相关检查:WBC x109/L,RBC x1012/L,PLT x109/L,HGB g/L,HCT %,APTT sec。输血反应: 有 / 无 输血效果: 满意 / 欠佳医师签字 20 年 月 日输血前(术前)评估病历摘要:输血前相关检查:WBC x109/L, RBC x1012/L, PLT x109/L,HGB g/L, HCT %, APTT sec。输血史: 有 / 无 病毒筛查: 有 / 无准备手术: 是 / 否 输血知情同意书签字: 是 / 否血型:A B O AB RH(D): 用血审批: 是 / 否 交叉配血: 是 / 否备血量:红细胞 ml,血浆 ml,血小板 人份,其他 医师签字: 20 年 月 日姓名 性别 男女 年龄 岁 科室 住院号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