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诗五首精品资料30、诗五首 苏瑞颖1.解释加点字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左迁:自缘身在最高层 自缘:万籁此都寂 万籁:岱宗夫如何 岱宗: 夫(f):齐鲁青未了 未了:造化钟神秀 造化: 钟:阴阳割昏晓 阴: 阳:决眦入归鸟 决: 眦会当凌绝顶 会当: 凌:一览众山小 一: 览:水何澹澹 何: 澹澹:山岛竦峙 竦: 峙:幸甚至哉 幸: 至:2.请按照你的理解,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答案(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5)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
2、日升。(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3.把握文学常识与主题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B、登飞来峰C、题破山寺后禅院 D、望岳 E、观沧海在五首诗中,属五言律诗的是: 属七言绝句的是:属唐代作品的有: 即景生情,饱含哲理的是:寄情明月、赠送友人的是:寄予作者伟大抱负的作品是:4. 名句积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其中运用拟人手法,借明月表达怀念朋友、对友人宽慰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登飞来峰一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具有哲理性意义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观沧海一
3、诗中虚写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对仗工整,巧夺天工,紧扣题眼的诗句(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而全诗主旨之句(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借月抒发了对朋友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或对朋友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心。)登飞来峰:作者登高远望,表现他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胸怀。题破山寺后禅院:赞美了后禅院景色的幽深寂静,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望岳:表现作者对看到泰山的惊叹、赞美、陶醉其中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
4、切的雄心和气概。观沧海:通过写大海之景象,表现了曹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宏大气概。【诗文赏析】1、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明确:拟人。将自己的感情赋予明月,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这两句,作者用想象或拟人的手法,通过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无限同情与关切。2、赏析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该如何理解?明确:表面意思:站得越高就越不会被浮云遮住了视线,可以看得更清、看得更远。深层含义:诗人
5、感悟到要有成就大事业的胸怀,才能不畏惧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并以此自警自策,终成变法事业。写景:高山之巅,浮云重重;抒情:云层再厚,困难重重,决不畏惧,穿云欲望,抒发开阔之情;明理: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就能看得远”这一道理。3、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明确: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2)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写了什么内容?其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明确:写山光之美,潭水之清。“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4、赏析杜甫的望岳。(1)
6、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之高;荡胸生层云写出了诗人望岳心情的激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诗人面对岱宗引发的畅想和宏愿。(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示例: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或者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 ;或者表现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或者抒发了攀登
7、人生顶峰的凌云壮志(答一点即可)5、赏析观沧海(1)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2)这首诗哪个字统领全篇,哪几句写实景,哪几句写虚景?主要写了哪些景色?作者这样虚实结合来写有什么用意?表达作者怎样的胸怀?明确: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篇;“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主要描写了沧海水波荡漾的动态景色和山岛挺立、草木丰茂的静态景色。“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写虚景,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描写了太阳、月亮、银河都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作者以沧海自比,把眼前实景和想象融为一体,借大
8、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观景色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博大胸怀和豪迈气概。(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象?联系写作背景想一想,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展现大海之大,有吞吐日月的气势。诗人当时正处于自己事业的高峰,他已经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此时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境和沧海的浪涛一样汹涌澎湃,所以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景象。在这里,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入诗歌,借着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呈现出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可)。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