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环境空间设计教学内容.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3867293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空间设计教学内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环境空间设计教学内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环境空间设计教学内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环境空间设计教学内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环境空间设计教学内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空间设计精品资料环境空间设计第一章 空间的基本概念本章重点:1.掌握空间的基本概念;2.了解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相互联系和转换关系。本章难点:理解空间的基本概念。从漫无边际的外太空到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客观的物质世界普遍是以某种空间的方式而存在的。从生命萌动时被母体的包裹到生命终结后的入土为安,人们每时每刻都在占据空间,也为空间所保卫。可以说,空间是人类认知世界最初始也是最基本的媒介,这一点可以从人类远古的神话传说和古代典籍中得到印证。易经中关于“乾”、“坤”的爻卦符号就是中国古代先贤通过象征的方式对于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宇宙空间方位关系的阐述。其实,人们对于空间的基本认识并非来自于抽象的

2、哲学思考,而更多的仅仅是鲜活的日常经历所累积的基本常识。作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最普通最熟悉不过的事物,空间是直接而具体的。但另一方面,空间却又很难用言语加以叙述和定义。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空间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即由于“空”和“无”的特性使得空间不像实体对象一样易于被分析和讨论。因此,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空间,就不仅需要我们身处其中去进行直观地体验和感受,而且需要我们不时从空间中抽离出来对其加以理性的分析。只有将这两种方法很好地结合,才能形成对空间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尽管都属于三维立体的范畴,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空间”概念与作为设计通用基础的“立体构成”之间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存在着非常

3、不同的观察视角。“立体构成”偏重于从外部去审视形体及其之间的联系,而对于“空间”的研究则更侧重于从内部去观察和感受空间及其之间的组织关系,注重人们身处空间之中的感受和体验的结果。除去强调内部性的特点之外,空间设计还涉及人的尺度问题。也就是说,在研究和推敲空间之间的关系时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抽象的空间形式和审美的问题,还必须考虑哦你关键的大小与人体的尺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后者不易把握也很容易被忽略,但却是评价空间品质优劣的重要依据。为了能更好的对空间进行组织和设计,我们首先就需要对空间的概念和性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第一节 空间额基本概念 一、空间的形成只要稍稍留意一下身边,我们就会发现在日

4、常生活当中随时发生着简单而有趣的空间现象。在艳阳高照或阴雨天时人们会撑起小伞,在草地里休息或用餐时人们会在地上铺起一块塑料布。这些都会很容易地在我们身边划定出一个不同于周围的小区域,从而暗示出一个临时空间的存在。雨伞和塑料布提供了一个亲切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范围和领域,让我们感到舒适和安全。由街边的矮墙和台阶所形成的晓得区域,同样可以暗示出一个空间的存在。不同于雨伞和塑料布之处在于,这是一个由较为永久性的实体所形成的空间区域,它可以为一些临时性的公共社交活动提供简单的遮蔽,甚至某些情况下会诱发人们的行为。一个吊挂在城市上空的金属装置,尽管毫无隐私可言,但是对于围坐在桌子边的小群体而言,同样形成了一

5、个很好的临时聚会场所。当然,空间的形成并不完全依赖视觉才能实现。人民公社的高音喇叭、欧洲小镇上教堂的钟声以及从清真寺尖塔上传来的召唤人们集合的呼唤声都会弥漫在很大的空间范围里。尽管人们看到的只是喇叭和尖塔,但它们却可以形成具有强烈空间影响力的大范围的区域感。可见,不论是明确的还是模糊的、临时的还是长久的,只要通过某种方式使得人们直观地或潜在地意识到某种范围、区域和领域的存在,人们就会感觉到空间的形成。二、 实体与虚实“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是两千五百年前,老子对于“空间”的概念进行过的极富东方哲学思辨精神的精辟论述。它的大意

6、是说,用陶泥制作器皿,由于其中“空”的部分才使得器皿具有使用的价值;开凿门窗建造房子,同样由于房间中“空”的部分才使得房间具有使用的价值;实体所具有的使用价值是通过其中虚空的部分得以实现的。老子关于空间的论述清晰而深刻地阐明了用以围合空间的实体和被围合出的空间之间的辩证关系,经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加以引用而给予设计界以极大的启发。它让我们通常只关注实体的眼睛“看见”了虚空。然而,在意识到“空”的价值的同时,我们也同样不应该忽视围合出空间的实体的作用。尽管它不是空间本身,但无疑它帮助形成空间,也深刻影响着空间。由于中间被围合的“空”的部分充满了不确定性而难于把握,使得我们在分析和讨论空间的时候,

7、很多情况下就需要借助于相对确定也更易于控制的实体进行讨论而得以实现。此外,当我们在从事空间设计工作的时候,我们主要也是通过对形成空间的实体进行安排和组织,以达到创造和调节空间本身的目的。三、 空间与空间感显然,对于空间进行探讨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空间本身的客观状态,更涉及人们身处其中复杂的感受和行为反馈。因此,我们在谈论“空间”的时候往往离不开对“空间感”的谈论。大家可能也意识到了,在教材前面部分论述“空间的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实际上也是在讲述“空间感”的形成。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感受到的空间和真实的物质空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当前的视频游戏领域中,数字模拟技术已经可以做到将真实的世界与人们感受

8、到的虚拟世界完全分离开来的程度,这可以说是利用“空间感”创造“空间”的比较极端的方式。比如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红矮星中,就有这样一款名叫比生活更美好的视频游戏,玩家们一旦戴上了特制的视频眼镜,就会沉迷于令人惊叹的虚拟世界而流连忘返。研究发现,尽管人们始终在各种各样的空间中活动,但并不是所有人们经历过的空间都能给人留下印象,并且特征不同的空间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强度也存在很大差异。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分别通过一条两侧排列着封闭房间的办公楼通道和一条两侧布置着可以观赏到室外景致的玻璃窗的走廊时,一定会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尽管两条通道的实际长度大致相同,但由于前者给我们的空间感觉封

9、闭沉闷,往往会显得乏味冗长;后者由于提供给我们较为丰富愉悦的空间体验,因而相比之下在实际通过时会使人感觉比实际距离缩短了很多。由此可见,通过对真实空间进行不同的处理和安排可以有效地调节人们对空间的印象,进而会促进人们的某些行为而抑制另外一些行为。应该说,这正是我们对空间进行设计和规划的主要方式。第二节 空间认知的基本理论直到19世界,空间才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被人们理解和研究。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空间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而是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他写道,空间以知觉的形式先存在于思想中,必须从人的立足点才能谈论空间,这一观点成为后来空间移情论的理论基础。空间移情论把人的个体意

10、识的外化即看做是空间化的过程,并认为空间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人的身体对其的感知和体验。同一时期,建筑空间理论的另一个更具影响力的方向来自于空间的围合论。该理论认为空间的围合性是第一位的,同时把对空间的注意力集中在围合空间的建筑元素上,并认为建筑目的就是创造与围合空间,因此建筑的过程也应该从空间开始。该理论更关注于对围合空间的实体进行研究,并引发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建筑师和理论家们真正开始了对空间的关注,对于建筑界空间观念的形成影响深远。20世纪中叶,以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为基础,诺伯格舒尔茨在建筑空间研究方面试图以“场所”理论替代“空间”的概念。他认为,在传统的讨论中建筑空间被分解为三维的

11、组织系统和蕴涵于其中的气氛两个分离的部分,这一做法阻碍了人们对空间的理解,而他提出的“场所”概念则是空间和其中所包含的特质的总和。基于这一认识,人们可以把人的思维、身体和外部环境紧密地联系起来。由于场所理论尝试把人的思维和外部世界看做一个整体进行考查,所以得到当代设计界比较广泛的认同。此外,当代许多理论家也把空间作为一种语言系统来进行研究。他们倾向于认为,空间整体而言就是一套有着内在逻辑和结构的语言系统,是一系列可以被解读的具有意义的人工产品和事件。既然是语言,就需要有相应的词法和句法对空间进行组织,并且可以像阅读文字一样对空间进行解读,以理解其所传达的含义。显然,这就意味着对于空间语言的阅读

12、和理解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空间进行解读的结果。由于空间语言往往通过象征、隐喻等抽象的方式进行表达,因而对其含义的解读也往往是模糊、多重和意象性的。面对众多的空间理论和认识,期望能够给予空间一个终极的定义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同样也不是本教材所期望达成的目标。我们认为无论哪一种理论,都不应作为对空间的严格的定义,而是立足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空间进行的描述。在给予人们认识空间和创造空间以启发的同时,它们反映了空间、实体、人及其感受之间复杂关系的不同侧面,从而帮助人们不断加深对空间的认识和理解,拓展创造空间的可能,而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本教材也同样尝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空间进行分析和描述,并配合相应的

13、课题训练以提高同学们对于空间的思考、想象和创造能力。第三节 空间的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内”与“外”是相对的。当空间被清晰且严格地加以限定时,被限定范围内的部分我们称之为空间内,反之则称之为空间外。就一个封闭的房间而言,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出它的内部和外部,墙体以及门窗清晰地划分出了空间的边界和范围。然而当空间的边界和范围模糊不清时,我们则很难辨认出空间内和外的差别。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内和外是由于空间开放程度的差异造成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区域暗示着空间的“内”,反之则显示出“外”的特征。对于建筑体而言,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一般是以建筑围护体的边界来加以区分的。一般而言,由于墙体和门窗可以将建筑的内部和

14、外部比较明确地加以分隔,形成了一般意义上的“室内”和“室外”的概念。但显然,室内空间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与其外部复杂的相互关系之中。因此,对于空间内部的设计也应被置于空间外部包括自然和城市的更广阔的视野中去考察。这样做不仅会对室内空间的形成和完善提供更多的线索和可能,也会为内部空间设计提供更具逻辑性的发展基础。在欧洲中世纪保留下来的传统城镇中,由于街道两侧和广场周边的建筑形成了很亲近的尺度感和围合性,加之这些街道和广场的地面大都使用与建筑室内并无很大差异的石材进行地面铺装,使得人们徜徉在城市的街道上时有如在内部空间中行走一般。而居住在那里的人们也确实把大部分的日常活动都转移到了城市的街道和广场

15、中进行,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习惯于把欧洲传统的城市广场称作“城市起居室”的原因。在近当代,也有很多优秀的空间案例创造性地打破了一般人们观念中室内和室外的概念,形成了一些富于启发性的空间样态,拓展了人们对于空间的特殊体验。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曾近为外科医生克鲁榭设计过一个包含诊所在内的小型住宅综合体。在这一案例中最有趣之处在于,人们从建筑临街的入口进入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室内门庭,而是一个与内部露天庭院相连通的有着屋顶的室外空间。门庭比之于街道的外部属性而言无疑是属于内部的空间,但它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的室外空间,这一空间内外的双重角色转换给人们带来了有趣的过程体验。英国著名建筑师詹姆斯斯特林

16、设计的斯图加特美术馆在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相互转换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尝试。该作品试图通过一个连通城市与建筑的室外庭院来建立起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出,一条连接城市街道和美术馆内部庭院的步行坡道,将城市的人流自然地引入到了一个属于美术馆内部的圆形露天庭院之中。然后城市的人流并不能走到庭院的地面层,而是在环形通道的引导下从二层的高度上贯穿庭院而过。设计师通过这一空间安排实现了城市人群与美术馆内部人群对圆形庭院空间在视觉上的共享,同时二者的活动又不相互干扰。在这里,圆形的户外庭院同样充当了内部与外部空间的双重角色。在与外部的自然环境保持紧密联系方面,罗马的万神庙

17、无疑是这方面最具历史性的经典案例。建筑师通过在巨大穹顶上的一个圆形空洞把极为封闭的内部空间变成了一个完全的室外空间,从而将内部空间与外部世界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在晴朗的季节里,阳光每天移动的轨迹会通过屋顶的圆形开孔投射到建筑内部的穹顶和墙壁上;在雨季时,雨水也会从屋顶的圆形开孔处飘落进来,使人们尽管身处内部空间却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宇宙的力量和外部世界的存在。此外,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精心构筑的一系列教堂空间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在空间内部和外部之间建立紧密联系的经典案例。其中,“水之教堂”更是他众多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作品中的经典。该作品通过对教堂内圣坛背后户外大面积水景的借用,使有限的内部空间得到最大

18、限度的拓展,人们在沉醉于眼前美景的同时为超越于人的自然之力所震撼,从而激发出最为深切也最为朴素的宗教情感。“光”之教堂也同样令人叹服。整个空间序列从室外到室内通过明与暗的光线对比,最终通过圣坛背后强烈的十字形图案,在相对昏暗的内部空间里引入了明亮的自然光线,同各国戏剧性的光影对话形成极为神秘的环境氛围。美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迈耶对自然光线色彩的关注甚至对其内部空间的色彩选择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作为“白色派”建筑的代表人物,理查德迈耶在其设计作品中始终钟情于对白色的偏爱。他认为白色可以最好地呈现出一天中自然光线的色彩变化。在他众多的作品中,很多是通过小面积涂以鲜艳色彩的空间构件与大面积的白色墙身进

19、行对比并置,以此提示出表面上看来极为纯净的白色空间所暗含这的丰富的色彩内涵。第四节 空间在建筑和室内设计中的角色演变简单地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尽管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发展过程从来都离不开空间的载体,但是人们真正自觉地把空间作为建筑和室内设计中重点表现和关注的对象却是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出现之后。在现代主义出现之前的各个时期,有关建筑内部的主要工作基本上集中于对室内的墙体进行平面化的装饰方面。相比空间而言,当时人们更重视对古典式样比例的严谨推敲和近似考古式的样式运用。从当时的很多作品可以看出,由于创作者并没有把空间作为艺术表现的重点,因而对于空间表面的处理虽然丰富多样,但并不以调节和加强空间本身的特

20、质为目标。相反,创作者更像是面对着一块块被划分出来的独立的画布,尽最大可能地进行繁复的雕绘和纹饰,其结果往往使得空间本身的特色变得模糊不清。在各个风格时期中,均不缺乏层次丰富且尺度震撼的室内空间案例,但很多都由于没有把空间有意识地作为设计思考的重心,从而因为大量的表面装饰而削弱了空间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当然,西方传统建筑与室内设计历史中出现过众多的风格流派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其中不乏一些在空间与表面装饰之间保持恰当平衡的优秀作品。但就总体而言,近现代时期之前西方传统建筑和室内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并没有把空间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来加以对待。随着近代产业革命的推进,工业化大批量的制造方式的出现、新结构

21、技术和新材料的不断拓展以及艺术领域抽象美学的渐趋成熟,使得一批敏感的建筑师们明显地意识到传统设计语言的局限性。在他们看来,仅仅是使用新的材料去雕琢旧有的装饰样式不仅与时代的特征相悖,而且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了。他们一方面基于现代抽象美学尝试发掘现代结构技术与现代材料所可能形成的新的艺术表现潜力,另一方面希望把建筑向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目标回归。这两项诉求使得传统的装饰性风格遭到摒弃,而如何能够创造出满足人们现实使用要求的内部空间则被置于首要关注的位置。相应地,建筑内部的空间组织方式、空间功能关系成为了建筑师主要思考的内容。由于装饰遭到了排斥,因而空间本身逐渐成为了建筑的

22、主角。与此同时,一批给人以深刻启发的空间设计案例也使得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变得令人信服,并逐渐成为设计界的主流意识。然而任何事物都不能走极端,现代主义也是如此。当除了满足人们最基本最实用的要求之外不能有任何多余的形式和内容成为无可置疑的设计教条时,空间就变得僵硬枯燥且有悖人性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人们出于情感需求的装饰本能均预示着现代主义的极端唯功能论终于走向末路。于是,后现代主义等一大批新的设计思潮不断地涌现出来,以期改变现代主义禁欲式的僵化呆板的空间形象。值得注意的是,各种新的设计思潮和方法并不否定空间的价值,而是在进一步拓展空间潜力的基础上,试图呈现空间所本应具有的除去功能之外的更为丰富的文

23、化含义。当然,空间以及空间界面的装饰特征不应该处于相互对立的关系之中。空间界面不仅本身就是孔家语言的一部分,而且也是实现空间整体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实现空间整体表现力的前提下,如何取得空间及其界面装饰特色之间的平衡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第五节 空间研究的常用工具与媒介在进行形态和空间的创作时,我们的头脑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有关形象和形式的想象。但如何捕捉住这些模糊不定的意象,并把它们以一种易于被人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则需要一些工具和媒介的帮助。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对形象进行描述,尽管这样可以引发对形象的丰富联想。但在表现形象的准确性方面,语言文字因为表达方式过于间接,所以显得难以胜任。除了帮助

24、我们记录和捕捉头脑中模糊的意象之外,这些工具和媒介同样可以帮助我们推动设计的进展。因为头脑中模糊的意象和被形象化之后的图像之间总会存在这差异,而这些差异就会反过来刺激我们的头脑,促使我们在头脑中对最初的意象进行修正,然后再将之形象化。如此周而复始,设计形态就会在这一不断的相互反馈中得以推进。这些工具和媒介除了帮助创作者进行自我交流之外,还可以帮助创作者和其他人之间进行交流。根据设计的不同阶段和状态,我们所选用的表达工具也不尽相同。而且各种表达工具都既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身的局限,这也同样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来加以选择。从某种意义而言,设计辅助工具的不同特性,甚至会对设计本身的过程和结果产生

25、决定性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同工具的特性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就形态与空间研究而言,我们常用的工具和媒介包括:手绘草图、实物模型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一、 草图与实物模型通过草图与实物模型来表现空间是最为传统也比较行之有效额方式。草图的特点是方便快捷,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把头脑中的意象描绘出来,并且在手与脑的反馈和互动中非常直接和自由,在最初的意象表达方面优势明显。但也有其缺点,其中比较主要的缺点是草图的二维平面属性,虽然草图制作者可以通过高超的绘图技巧来尽可能地模拟三维形象,但因为人们无法真的围绕该形象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所以我们很难仅仅通过想象去推动空间构思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而实物模型

26、在这方面则有着天然的优势,因为是对空间进行三向维度的再现,所以人们完全可以全方位地对空间进行观察,推敲空间及其之间的关系,做出调整直至最终完成 。当然实物模型也有着自身的缺陷。在某些情况下,模型的制作会因为形体过于复杂而非常费时费力,并且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很费力地完成了模型的制作后,却发现其结果与我们最初的设想相去甚远,然而已经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材料。对此,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快速草图与模型制作相结合的方式作为补充;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在正式模型之前先制作小尺寸的草模型的方法加以弥补。二、 计算机三维模拟辅助工具当前计算机三维模拟技术的发展为形态与空间的设计工作提供了高效的技术平台。一方

27、面,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三维虚拟的模型制作可以非常快捷地呈现形象,并且能够随意地对模型进行修改,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材料。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在计算机中随意地调整视角从各个方向对这些三维虚拟的模型进行观看和研究。由于造型速度和灵活性的增加,使得计算机可以在现有形体的组合关系的基础上,生成很多意想不到的空间形态,大大地增加了空间变化的可能性,有效地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经验。此外,利用虚拟模型的三维动画技术还可以动态的观察形态和空间的组合状况,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出复杂形态和空间的最终效果。目前我们常用的三维模拟软件有Auto ADC、Sketch UP和3ds Max等。这些软件虽然都可以模拟三维模型的

28、制作,但有一点需要注意,通过这些方法制作的模型只是虚拟的视觉形态吗,它们并不遵循真实世界中物质之间的力学法则,使得这些虚拟形态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反映物质之间真实的力学关系。比如说,如果用线材的张拉方式进行形态构成时,线材之间的拉接关系就无法在三维模拟的辅助下完成。而利用软件材料的弹性进行造型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使用硬质的块材进行构成训练是,情况就好得多。但因为没有真实的重量,计算机仍然无法判断与地面带有角度的块体能否保持稳定不动的状态。在这些情况下,实物模型将会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利用实物模型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相互协作进行空间形态的研究在当前设计的实践领域也多有应用。目前国际上一些发达的形态应用

29、软件,已经可以通过对实物模型进行三维扫描的方式,将模型关键部位的形态进行数据转化,这样甚至可以直接指导最终的施工图绘制以及实际的加工制造过程。第二章 空间的基本特性 本章重点:1.理解空间的时间性和顺序性的意义;2.掌握空间的方向性特征以及形成空间方向性的途径;3.体会空间公共性和私密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章难点:1.深入体会空间的时间性和顺序性;2.理解空间识别性的形成及其意义。 前面的章节让我们对空间的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于空间的理解,就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对空间的基本性质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空间的这些性质是关于空间的比较本质的内容,对于我们进行空间的组织和创造有着极为

30、重要的意义。只有我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细致观察,在大量的设计实践里深入体会,才能真正地掌握和理解。这些性质包括:空间体验的现场性、空间的实践与顺序性、空间的方向性、空间的可变性、空间的公共与私密性、空间的识别性等方面,接下来我们就分别加以讨论。第一节 空间体验的现场性 所有与环境和空间相关的专业学习注定要花费我们更多的实践、精力和金钱。因为空间作品不会像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搬运和展览。无论一个建筑空间作品所处的位置多么偏远,如果想要真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它,都需要我们花费实践和精力亲临现场才能够实现。尽管当代技术已经可以将大体量的建筑进行整体搬移和高质量的复原,但这样做不仅需要付

31、出极为高昂的代价,而且由于空间作品总是与其周边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得它在被搬运和移动之后,就这种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空间之所以存在的基础。对于埃及境内的拉姆西斯二世太阳神庙的整体迁移工作可以比较恰当地说明这一问题。为了挽救因修建阿斯旺水坝而被尼罗河水淹没的世界建筑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投入大量经费把位于尼罗河下游沿岸的拉姆西斯二世太阳神庙从即将被淹没的尼罗河底向河岸边的高地上进行整体迁移。从测量、切割、搬运到最终拼合完成,搬迁和复原工作堪称完美。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神庙的实体部分得到忠实的还原,但神庙与太阳之间位置的微妙关系却发生了变化。作为太阳神的化身,拉姆西斯二世在建造自己的神

32、庙时进行了精妙的构思。即当每年的2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生日以及10月21日拉美西斯加冕日时,阳光会穿过神庙窄小的洞口和60米深狭长的通道,一直照射到神庙最深处的太阳神雕像的身上,而他周围的雕像则享受不到太阳的这份奇妙的恩赐。尽管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神庙的外观形象和空间尺寸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还原,但因为位置的改变,迁移后神庙最终只能分别延后一日才能再现阳光在“太阳神日”清晨那一刻令人惊叹的表演。我们知道,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绘画经常也可以非常逼真地再现三维空间的现场感,但它仍然无法替代人们真实的现场体验,首先,二维平面绘画所给予人们的不是真实的空间体验,而是通过视觉的模拟来激发人们对空间的想象,这无

33、疑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观察者曾经经历过的空间经验才能够起作用。其次,由于绘画作品所能呈现的往往只是一个单一静态的空间画面,与我们在空间内部行走和观看所获得的连续性的空间印象无疑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尽管这可以通过一组连续性的画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然而最为重要的是,只有当人们亲历空间现场时,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对空间真实尺度的感受和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全方位的感觉体验。第二节 空间的时间性和顺序性我们在前面提到,如果你想真正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一个空间作品,就需要你花费时间亲身进入其中,并在空间中行走、停留、观察和体会。这一系列的行为都需要人们在实践的维度下,与空间进行不断地交流和对话才得以完成

34、。因此,深入完整地感知、体验和认识空间作品需要一个时间性的过程才实现。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会逐渐把一系列关于空间的印象片段连缀成对空间整体的感受。或者换句话说,尽管空间以及空间的围合物是相对静止的,但由于参与空间体验的人需要一个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感觉和认知,因而使得空间具有了时间性的特征。在这一点上,空间作品与音乐、电影等其他门类旳时间性艺术有着非常相似的特征。所不同的是,在人们观赏电影时,作为主体的人是静止和相对被动的,而电影的情节则在不停的推进。相比之下,作为空间体验主体的人在空间中运动时,则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从某种程度而言,他甚至可以通过选择在空间中运动的方式而一定程度地参与到空间的创造

35、之中。“时者,序也。”这是易经中关于“时间”的阐述。它意味着“时间”不是单一指向未来的一种纯粹的客观现象。由于“顺序”或者说秩序和规则的存在,使得“时间”可以在不同秩序的组织和安排下传达出不同的意义。“时间”所包含的顺序性特征是时间性艺术最具魅力之处。电影的“蒙太奇”手法正是因为这一点而呈现出迷人的艺术表现力。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一个小试验。图片是截取自电影美国往事中的一组镜头,其中包含了男主角Max从面无表情到得意微笑的一系列连续画面。当我们在其中加入一个举枪的镜头后,再正向顺序和反向顺序分别进行放映,看看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按正向顺序放映时,画面显示为面无表情的Max因看到了枪手举枪而漏出了满

36、意的笑容,观众会由此推断手枪的枪口一定正对着Max的某位宿敌;而反向播放画面的结果则意味着:应为面对枪口的缘故,Max的表情由轻松而变得僵硬。当然,以上的试验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而在更多的情况下,尽管顺序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完全相反的意义解读,但通常会起到加强或减弱艺术表现力的作用。还以电影为例,当导演编排一个故事的时候,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安排情节,就会使人感到平淡无奇。但如果采用插叙或倒叙的手法对故事进行演绎,影片就会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在这一方面,建筑空间与电影作品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在中国传统院落的空间布局中,往往由一组内向封闭的院落连缀而成,这些院落的组织通常是依据人们进入的先后顺序进

37、行安排的。以北京的紫禁城为例,从天安门前狭窄的千步廊开始,到午门钱的几进相对窄长的院落组合,形成了正式进入紫禁城前的空间铺垫,并通过长、短、长的进深和空间比例变化形成张弛有度的空间节奏感。如果我们把紫禁城的整个空间序列比喻成一部交响乐,那么午门前的这一系列空间则可以被称作是其中的序曲和两个章节。它使人们在进入紫禁城之前尤其是站在午门外时,能够足够强烈的感染到帝王所特有的威严气势和令人压抑的环境氛围。在午门之后,空间序列进入了一个相对开阔的区域,以弧形水系形成的带有风水隐喻特征的庭院空间再次形成一个过渡,使得人们对空间接下来的部分充满了期待。这更像是一个音乐的过门,一个短暂的休整,预示着空间高潮

38、的到来。继续向前走,就进入了整个空间序列中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作为帝王处理朝政、举行重要仪式及其间短暂休息的场所,三大殿虽然功能有所区分,但仍以一组整体性的建筑群形象伫立于主院落的中央。太和殿规模庞大、气势恢弘,加之被三层基座高高地抬起于地面,使人不由得为之震撼。这种震撼的力量显然不仅仅是太和殿一个单体建筑就可以产生的,而是从千步廊开始的整体空间序列对环境气氛不断铺垫和烘托的结果。此外,包括天坛等在内的很多中国古代的皇家建筑群都有着相似的空间布局。在那些非仪式化的生活空间中,空间的序列安排对于调节人们的心理以及营造居住的氛围同样重要。中国西北窑洞式传统民居的空间序

39、列安排同样有着丰富的层次变化,人们从入口开始最终进入到每一个居住房间的过程中,空间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时而开放时而封闭,时而室内时而室外,光线也随之出现或明或暗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不知不觉完成了从外部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过渡到自家比较舒适的居室空间的心理变化。此外,当人们从一组空间序列的不通位置上进入并开始空间体验时,所感受到的整体空间关系也有所不同。这很像文学或电影中顺叙、插叙或倒叙等不同的叙事方式所产生的效果的差异。第三节 空间的方向性 由于空间的形状、限定方式、围合程度、组合关系等的不同,使得人们在空间中的感受和行为总是受到不同的暗示和引导,从而呈现出或强或弱的方向性特征。通过对空间方

40、向的把握和驾驭,可以有效地引导人们在空间中的活动,从而强化某种既定的空间目标。 与此同时,对于空间方向性的感知有助于人们在空间中对自身所处的方位进行确认,在增加空间的秩序感和识别性的同时,帮助人们加强对于空间的记忆,这一作用在较大尺度的城市空间和比较复杂的建筑综合体中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由于人的原因,使得空间相对于人而言存在着上与下、前与后等相对的方向感。这一相对的方向特性使得空间入口的方向和位置变得极为重要,它决定了人们进入某一空间时的初始方向。因此,对于空间入口的位置和方向的安排将会影响到空间固有的方向性最终得到加强还是减弱。 空间的方向性可能由于多种原因而产生,其中包括:(1)人距离空

41、间围合体的远近不同所产生的领域感变化;(2)具有吸引力或标志性的构筑物或形象会形成强烈而明确的空间方向性;(3)空间形状所具有的几何方向性;(4)空间实体与开口的位置关系所形成的对视线和行为的阻挡或诱惑;(5)多空间之间所形成的中心与边缘、线性串联等具有方向性的空间组合;(6)空间外部的环境因素与空间内部的相互关系会对空间形成方向性的引导。 1.人通常会随着距离空间围合体的距离变化而形成领域感的强弱差异,这种微妙的差异就会形成具有方向性的空间感受。正像因气温不同所造成的气压差会引发风的形成一样,领域饭的强弱变化同样可以形成空间的方向感。 2.具有吸引力或标志性的构筑物或形象会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视

42、觉,形成强烈而明确的视觉焦点,与线性的空间要素相结合,就会形成比较强烈的方向性引导。这种空间的布局方式在很多受法国古典主义城市设计思想影响的西方城市中多有应用,而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对景手法则是在空间中通过视觉引导空间方向的典范。3.空间几何形状的不同使得空间具有不同的方向性特征。以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空间为例,平面为正方形的六面体空间,沿其两组平行的边长方向自然形成了两个空间的方向,由于边长相等使得这两个方向的强度是均衡的;平面为长方形的六面体空间虽然同样有着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但由于两个方向长度的差异使得空间的长度方向成为了空间的主导方向;平面为圆形的柱状空间则包含了沿着半径和圆周的两个基本的空间

43、方向。此外,当空间具有相当的高度是空间在垂直的方向上则同样会形成较强的指向性。而当空间的形状不规则时,则可能呈现出多样而复杂的空间方向和空间关系。4.空间实体与开口的位置不同同样可以形成空间的方向感。空间围合的实体部分会对人的视线形成阻挡,而开口部分则会形成视线的引导,从而可以提示出人们在空间中活动的路线和方式。由于空间实体与开口的位置具有很大的设计灵活性,并且可以很大程度地改变空间的方向感,因而成为设计师经常采用的基本的空间设计手段。5.两个或多个空间之间由于相对多样的空间关系会呈现出比较复杂的空间方向感。在集中式和辐射式的空间组合方式中,空间会形成从中心到边缘或从边缘向中心的基本的方向性。

44、而在多个空间形成的线性空间组合中,空间的方向性往往是与空间序列的顺序方向相一致的。6.空间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空间除去会与相邻的其他空间产生关联之外,还会与更大范围的周边环境产生联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空间与日光的关系。一个在南北方向上完全对称的规则空间在日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出完全不对称的空间感受。空间南侧接受太阳直射的区域与空间北侧漫射光的区域会形成强烈的明暗差异,从而打破了空间自身的对称性,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空间方向感。空间南侧接受太阳直射的区域与空间北侧漫射光的区域会形成强烈的明暗差异,从而打破了空间自身的对称性,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空间方向感。在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中,理想的村落选址就是在充

45、分考虑场地与阳光、山系和水体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自然环境因素的决定下呈现出明确的空间方向性。第四节 空间的可变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空间中的活动是模糊和复杂的,即使在空间的使用功能相对明确的情况下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空间使用的方式和对环境的期望更是会不断的发生变化,有些变化甚至是十分剧烈的,正所谓“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人们对于空间不断变化的内在需求决定了空间需要以某种更加灵活的方式加以适应。而与此同时,可变的空间组合方式也给身处其中的人们以非常特别的空间体验。简单而言,空间构成的任何一个基本要素如果发生显著变化往往都会引发空间状态和人们对于空间感受的相应变化。具体而言,当对围

46、合空间的实体进行旋转、推拉和折叠时,空间会因为边界的灵活可变而使得适应性大大提高。它既可以满足在不同情况下对空间进行多种分隔使用的要求,也可以使得同一空间在不同的状态下完成开放与封闭之间的灵活转换。此外,把空间安装在轮子上进行移动也不失为提供空间灵活性的一种可行方式。日本建筑师坂茂在他曾近搭建的一座乡间住宅中,就是通过四个可移动的和式空间单元满足了一个五口之家对于“既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不同的活动空间,又能随时感受到大家庭的氛围”的貌似相互矛盾的居住要求。中国香港设计师张智强设计的“手提箱”住宅在空间可变性方面的尝试也给人以很多启发,该作品通过可开启的地板、推拉隔断、升降楼梯等一系列手段拓展了可

47、变空间的各种潜力。由于光对于人们在空间中的感受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而也是形成多变空间感受的简便易行的调节方式。美国著名建筑师理查德迈耶对自然光线色彩的关注甚至对其内部空间的色彩选择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作为“纽约五人”中的一员,迈耶在设计作品中始终钟情于对白色的偏爱。他认为白色可以最好地呈现出一天中自然光线的色彩变化。在他众多的作品中,很多是通过小面积涂以鲜艳色彩的空间构件与大面积的白色墙身进行对比并置,以此提示出表面上看来极为纯净的白色空间所暗含着的丰富的色彩内容。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人工光环境对于空间性格和氛围的塑造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下面的居室案例中,不同的照明方式和不同色彩的人工光的

48、运用可以使得同一个空间呈现出或明朗或阴郁、或温馨或冷酷等截然不同的空间性格,而所有需要做的只是调节一下开关旋钮那么简单。第五节 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从某种意义而言,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空间上的投影,空间的开放与封闭、联通与隔绝反映了人与人、个体与群体之间内在的社会组织和交流方式。传统的由很多相互隔离的小房间组成的办公模式与在大空间中开放式办公的空间模式显然意味着不同的公司架构和组织关系。前者由于各个房间的相互隔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相互疏离,而后者则有助于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前者强调个人的独立性,而后者则鼓励相互的协作精神。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是相对的。以一栋

49、集合式住宅为例,每一个居住单元内部的所有房间相对于公共门厅和通道而言都属于私密空间,而公共门厅和通道则更具有公共属性。然而在一个居住单元内部,各个房间之间仍然存在着公共性和私密性的差异。一般而言,起居室是一家人共同起居生活和交流的场所,而卧室则是家庭成员单独睡眠的空间。相比之下,前者在家庭生活中更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而后者则对私密性有着更高的要求。一般而言,幽默一个人所有或主宰的空间可以被看作是比较极端的私密空间(比如住宅中的卧室),而为大量不确定人群使用和占据的空间则有着较强的公共属性(比如公共建筑的门厅、城市的广场和街道)。在现实当中,大多数空间的性质处于以上两种极端的空间状态之间,兼具公共性与私密性。在某种情况下,其公共属性占据主导,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又被作为私密空间来使用。我们称这样的空间为“半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