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209T1227-2023大豆玉米“4__4”带状复合种植“一调二优三控”技术规程.pdf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386064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5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209T1227-2023大豆玉米“4__4”带状复合种植“一调二优三控”技术规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B3209T1227-2023大豆玉米“4__4”带状复合种植“一调二优三控”技术规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DB3209T1227-2023大豆玉米“4__4”带状复合种植“一调二优三控”技术规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DB3209T1227-2023大豆玉米“4__4”带状复合种植“一调二优三控”技术规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DB3209T1227-2023大豆玉米“4__4”带状复合种植“一调二优三控”技术规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CCS B 22 DB3209 盐城市地方标准 DB3209/T 1227-2023 大豆玉米“4/4”带状复合种植“一调二优三控”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One regulation,Two optimization and Three control soybean maize 4/4 strip intercropping mode 2023-01-28 发布 2023-04-28 实施 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

2、由响水县粮油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响水县粮油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盐城市粮油作物技术指导站、响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钱素菊、韩伟斌、王春吉、周萍、崔岭、王文彬、秦海龙、王海燕、张红叶、方怀信、王加元、李春芹、李月姣、尹恒军、王海霞。大豆玉米“4/4”带状复合种植“一调二优三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大豆玉米“4/4”带状复合种植“一调二优三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适期收获、储藏运输及生产档案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及相似区域内的大豆玉米“4/4”带状复合种植的生产与管理。2 规范性

3、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 禾谷类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 豆类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738 大豆联合收割机 作业质量 NY/T 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准则 NY/T 1355 玉

4、米收获机 作业质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4/4”带状复合种植 即一个生产单元种植 4 行玉米间作 4 行大豆,以此例顺序种植。通过调控作物的株行距,实现玉米与当地清种密度基本相当、大豆达到当地清种密度的 70%以上。设定畦面宽 380cm410 cm,玉米窄行行距 50cm60cm,玉米宽行行距 230cm,株距约 14cm15cm,(1 穴 1 粒,667m2播 4560 粒4884粒);大豆行距 30cm,穴距 14cm15cm(1 穴 2 粒,667m2播 9120 粒1052 粒)或穴距 6cm7cm(1 穴 1 粒,667m2播 9772 粒11400

5、 粒);大豆玉米间距 70cm。3.2“一调二优三控”栽培技术 一调:调行缩株扩间,提高光能利用。二优:优化品种选配,挖掘增产潜力;优化农机作业,实施机艺融合。三控:实施肥水调控,满足生长需求;适时化控促壮,塑造理想株型;开展绿色防控,减轻危害损失。4 产地环境 应符合 GB 3095 和 GB 15618 的规定。5 品种选择 5.1 大豆 可选择有限或亚有限结荚习性的耐荫、耐密、耐涝、耐热,抗倒、抗病、抗旱、抗衰的不裂荚高产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2。5.2 玉米 可选择株型紧凑半紧凑型的耐渍、耐瘠、耐热、耐密,抗倒、抗旱、抗病虫、抗早衰的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6、 GB 4404.1。6 播种技术 6.1 播期选择 根据土壤墒情在 6 月 15 日25 日播种。6.2 播种质量 6.2.1 质量要求 播前 2d3d 进行晒种,提高种子发芽率。播种做到不重不漏。6.2.2 种子处理 大豆、玉米种子未包衣的使用药剂拌种或包衣。6.2.3 玉米 采用单粒精量播种,空穴率3%,播种深度控制在 3cm5cm,露种率2%。6.2.4 大豆 采用 1 穴 1 粒(株距 6cm7cm)或 1 穴 2 粒(株距 13cm15cm)播种,播种深度控制在 2cm3cm。6.3 开沟 开好竖沟,竖沟深 20cm 以上,沟宽 20cm25cm,竖沟要直。40m 左右开一道横沟,

7、横沟深 20cm以上,沟宽 25cm30cm。田间沟系确保做到沟沟相通,排水畅通。6.4 造墒出苗 播种后不能原墒出苗的,应及时灌溉出苗,灌溉要做到速灌速排。7 田间管理 7.1 肥料运筹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从施肥量看,带状复合种植 667m2施氮量比纯作玉米、纯作大豆的总施氮量可降低 3kg4kg,但须保证玉米单株施氮量与清种相同,否则影响玉米单产。7.1.1 玉米 选用高氮缓控释肥,每 667m2施用 50kg57kg(667m2折合纯氮 14kg16kg),花后缺肥可喷施叶面肥。7.1.2 大豆 选用低氮缓控释肥,每 667m2施用 15kg20kg(667m2折合纯氮

8、2kg3kg),后期如果出现缺肥症状,可采用无人机补施叶面肥。7.2 水分管理 大豆玉米的需水特性均为苗期怕涝、后期怕旱,必须要配套好田间沟系,做到能灌能排。尤其是防止苗期芽涝以及夏季暴雨台风造成倒伏。针对暴雨导致的涝渍,要迅速排水降渍、及时补肥促壮、抓好中耕培土和强化病虫防治。7.3 病虫草害防治 7.3.1 杂草防除 7.3.1.1 芽前封闭 对于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选用 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80100)ml/667m2,兑水(3040)kg/667m2,均匀喷雾;对于单、双子叶杂草混合危害的田块,播后芽前选用 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80)ml/667m2+50%嗪草酮可湿性

9、粉剂(2040)g/667m2,兑水 40kg/667m2,均匀喷雾。酰胺类、精喹禾灵等药剂对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防效差的地区,可选用 33%二甲戊灵乳油 100 ml/667m2+24%乙氧氟草醚乳油(1015)ml/667m2,兑水(4560)kg/667m2,均匀喷雾。7.3.1.2 苗后定向除草 播后芽前未施用封闭除草剂或芽前除草效果不好的田块,在玉米、大豆苗后早期应及时补施茎叶除草剂。在玉米(24)叶期可选用 75%噻吩磺隆(0.71)g/667m2,或 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80)ml/667m2+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100150)ml/667m2,或 4%烟嘧磺隆

10、悬浮剂(75100)ml/667m2+20%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乳油(100150)ml/667m2,兑水 40kg/667m2,定向喷雾。对于前期封闭除草未能防除的香附子、田旋花、小蓟等,可在玉米(57)叶期选用 56%2-甲-4-氯钠盐可溶性粉剂(80120)g/667m2,或 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50)ml/667m2,兑水 30 kg/667m2,定向喷施。大豆苗期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可选用 25%氟磺胺草醚水剂(80100)g,或 10%精喹禾灵乳剂20ml 混 25%氟磺胺草醚 20g,或 5%精喹禾灵乳油(5075)ml/667m2,或 24%烯草酮乳油(2040)ml/66

11、7m2,或 10.8%高效吡氟氯禾灵乳油(2040)ml/667m2,兑水 30kg/667m2,定向喷施。对于杂草较少或雨后大量发生前的田块,选用 5%精喹禾灵乳油(5075)ml/667m2+72%异丙甲草胺乳油(100150)ml/667m2,或 5%精喹禾灵乳油(5075)ml/667m2+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80)ml/667m2,或 5%精喹禾灵乳油(5075)ml/667m2+33%二甲戊乐灵乳油(100150)ml/667m2,或 24%烯草酮乳油(2040)ml/667m2+50%异丙草胺乳油(100200)ml/667m2,兑水 30kg/667m2,定向喷施。对于

12、田间大量发生的禾本科杂草狗尾草、稗草和苍耳、铁苋菜、反枝苋等阔叶杂草,可选用 5%精喹禾灵乳油(5075)ml/667m2+25%氟磺胺草醚水剂(5080)ml/667m2,或 24%烯草酮乳油(2050)ml/667m2+25%氟磺胺草醚水剂(4060)ml/667m2,兑水 30 kg/667m2,定向喷施。针对玉米大豆对除草剂的选择性差异,需要采用自走式双系统分带喷雾机。也可选用生产常用的自走式喷雾机,在喷雾装置上增设塑料薄膜等分隔装置来实现分带喷施除草剂。7.3.2 病虫害防控 针对发生时期一致、且玉米和大豆的共有病虫害,在病虫发生关键期,采用广谱生防菌剂、农用抗生素、高效低毒杀虫、杀

13、菌剂,结合农药增效剂,对多种病虫害进行统一防治,达到一次施药,兼防多种病虫害的目标。针对带状复合种植害虫发生动态,基于趋光性(杀虫灯)、趋色性(色板)、趋化性(性诱剂)等理化原理,采用智能可控多波段 LED 杀虫灯、可降解多色板、性诱剂装置等物理器具,对主要同类、共有害虫进行同时诱杀,通过人工或智能调控实现一种器具可诱杀多种害虫的目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用药见附录 A。8 收获 8.1 收获时期 玉米在果穗苞叶干枯、籽粒中间乳线消失、籽粒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大豆在叶片脱落、茎秆变黄、豆荚表现出本品种特有色泽,手摇植株籽粒发响时收获。大豆落粒性较强,收获应尽量避免中午收割。8.2 机

14、械收获 8.2.1 大豆、玉米分别收获 8.2.1.1 玉米先收 选择与玉米带行数和行距相匹配的割台,在大豆带之间先收玉米,然后选用当地大豆收获机收获大豆。在大规模种植区可选用玉米跨行收获机,一次性收两带玉米。8.2.1.2 大豆先收 根据玉米带之间距离选择与大豆带幅宽相匹配的割台,推荐选配割幅匹配的大豆收获专用挠性割台,在玉米带之间先收大豆,然后用当地玉米收获机收获玉米。8.2.2 大豆、玉米同时收获 在地块面积较大地区,可选用当地的玉米收获机和大豆收获机,同田一前一后分别收获。8.3 收割要求 8.3.1 玉米 玉米籽粒损失率4%,籽粒破碎率5%,籽粒含杂率2.5%;玉米果穗收获损失率3.

15、5%,破碎率0.8%,果穗含杂率1%,苞叶剥净率85%。玉米收获机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1355 的要求。8.3.2 大豆 大豆籽粒损失率5%,籽粒含杂率3%,破碎率5%,茎秆切碎长度合格率85%。大豆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738 的要求。9 储藏运输 贮存运输条件符合 NY/T 1056 的要求。收后应及时晾晒烘干,大豆籽粒含水率12%、玉米籽粒含水率13%,才能安全贮藏。未干的大豆、玉米不可堆捂,防止发热变质。10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档案,记录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病虫草害防治和采收储运中各环节所采取的具体操作,所有记录应真实、准确、规范,并具有可追溯性。生产档案有专人保管

16、,并至少保存 2 年以上。附 录 A(资料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害防控用药表 病虫种类病虫种类 防治用药防治用药 作物作物 防治对象防治对象 使用方法及剂量使用方法及剂量 地下及苗期 害虫 氯虫苯甲酰胺 玉米 蛴螬 50%种子处理悬浮剂,(380-530)g/100kg 种子,拌种 噻虫嗪 玉米 灰飞虱 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500-667)ml/100kg 种子,种子包衣 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玉米 玉米螟 2 亿孢子/g 颗粒剂,(3-4.5)kg/667m2,撒施 吡虫啉 玉米 蚜虫 600g/l 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00-600)ml/100kg 种子,种子包衣 根部

17、、茎基部病害 精甲咯菌腈 玉米 茎基腐病(10g/l 精甲霜灵,25g/l 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150-200)ml/100kg 种子,种子包衣 萎锈福美双 玉米 丝黑穗病(200g/l 萎锈灵,200g/l 福美双)悬浮种衣剂,(400-500)g/kg 种子,拌种 甲霜多菌灵 大豆 根腐病(10%多菌灵,3%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50-60)(药:种比),种子包衣 多福甲 维盐 大豆 根腐病(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0%多菌灵,10%福美双)悬浮种衣剂,药种比 1:(60-80),种子包衣 丁硫福美双 玉米 地下害虫(6%丁硫克百威,19%福美双)悬浮种衣剂,药种比 1

18、:(40-60),种子包衣 阿维多福 大豆 孢囊线虫(0.6%阿维菌素,10%多菌灵,25%福美双)悬浮种衣剂,(1000-1250)ml/100kg 种子,种子包衣 叶部等地上部病害 吡唑醚菌酯 玉米 大斑病 250g/l 吡唑醚菌酯乳油,(30-40)ml/667m2,喷雾 丙环嘧菌酯 大豆 叶斑病(7%嘧菌酯,11.7%丙环唑)悬乳剂,(30-60)ml/667m2,喷雾 唑醚氟环唑 玉米 大斑病(12.3%吡唑醚菌酯,4.7%氟环唑)悬浮剂,(40-60)ml/667m2,喷雾 苯甲丙环唑 大豆 锈病(150g/l 苯醚甲环唑,150g/l 丙环唑)乳油,(20-30)ml/667m2

19、,喷雾 嘧菌酯 玉米 丝黑穗病 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100-300)ml/100kg 种子,种子包衣 刺吸、食叶和钻蛀性害虫 苏云金杆菌 玉米 玉米螟 16000IU/mg 可湿性粉剂,(50-100)g/667m2,加细沙灌心 氯虫苯甲酰胺 玉米 草地贪夜蛾 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40-60)ml/667m2,喷雾 球孢白僵菌 玉米 玉米螟 200 亿孢子/g 球孢白僵菌可分散油悬浮剂,(40-50)ml/667m2,喷雾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玉米 草地贪夜蛾 20 亿 PIB/ml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40-60)ml/667m2,喷雾 穗期病害 嘧菌戊唑醇 玉米 小斑病(14.8%戊唑醇,7.2%嘧菌酯)悬浮剂,(40-60)ml/667m2,喷雾 肟菌戊唑醇 玉米 灰斑病(20%戊唑醇,10%肟菌酯)悬浮剂,(36-45)ml/667m2,喷雾 氟唑福美双 玉米 小斑病(3%氟环唑,24%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80)g/667m2,喷雾 吡唑醚菌酯 大豆 叶斑病 250g/l 吡唑醚菌酯乳油,(30-40)ml/667m2,喷雾 唑醚戊唑醇 玉米 大斑病(20%戊唑醇,1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4-46)ml/667m2,喷雾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