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交直流并联系统相互作用和运行安全特性的分析教学教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859808 上传时间:2024-07-22 格式:DOCX 页数:150 大小:7.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直流并联系统相互作用和运行安全特性的分析教学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0页
交直流并联系统相互作用和运行安全特性的分析教学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0页
交直流并联系统相互作用和运行安全特性的分析教学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0页
交直流并联系统相互作用和运行安全特性的分析教学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0页
交直流并联系统相互作用和运行安全特性的分析教学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摘要摘要天广直流工程的投运,使南方电网成为我国第一个交直流并联运行互联电 力系统,标志着我国的电力系统和超高压输电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各项西电东送 工程、全国联网工程的实施,交直流并联系统正成为西电东送和电网互联新的 方式,将不断有新的交直流并联系统在我国出现。与此同时,高压直流输电技 术的广泛应用也将带来一系列技术和管理上的新问题,比如,交直流相互间的 影响和作用较强,它们的动态行为会对整个互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重要 影响。还有,大区电网的发展和互联,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

2、 了潜在的威胁,即电网的运行增加了更多的不可预知性。因此,开展交直流并 联系统直流与交流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研究,掌握交直流并联系统的运行特 性和规律不仅对于保证交直流并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充分发挥其输电的 潜力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当前电力系统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以交直流并联系统中交直流相互作用为研究的重点,将精力放在系统 运行安全特性和系统稳定性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基于电磁暂态分析程序PSCADEMTDC,采用与天广直流实际控制 保护相一致的基于单个SIMANDYN D组件的详细的直流控制和保护仿真模型 研究了天广交直流并联系统运行中各种交流、直流系统故障的直流系统动态特 性。本文

3、的研究也是国内第一次采用与实际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基本一致仿真模 型进行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2)研究了造成直流输电换相失败的原因、影响换相失败的各种因素及 避免换相失败的措施提出了分析交流系统单相接地短路影响直流换相失败的 新方法,并针对天广交直流并联系统,明确了广州逆变站附近交流线路可以正 常采用单相自动重合闸技术。(3)基于NETOMAC程序,建立了计及直流网络的暂态和实际直流控制 系统的详细模型。并结合天广交直流并联运行的实际,研究直流系统故障对系 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系统运行条件变化对交直流并联系统稳定极限的影响及 直流双极故障闭锁的安全稳定控制策略。提出了影响交直流并联运行系

4、统暂态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华囊理工夫学工学薅圭学位论文稳定燃鲍一般特征,可敬有效地指母电网约安全稳定运行控制。 (4)研究了天广直流双侧频率功率调制对改善交叔流并联系统鬻态稳定毪熬佟嚣l,羚绘塞纂子实嚣系统运行方式瓣莹真缝象,鞠嚣,麓予龚型豹嚣掇 系统的非线性直流调制控制器,构建了天广交直流并联系统的直流调制控制 器,势将萁反焉于安际系统进行谤粪及隗较分轿。提出浆蘑零麓双蔼频率谲籁 比非线性直滤调制对实际电网运行有更好的适应性。(5)研究了采用直流调制抑制区域功率振荡的机理和方法,并结合藐圜 南方邀网的筵二个豢滚输锻工程一奏广纛漉工裁熄要投入的南方电嬲实际憾 况。分析其存在的区域振荡模式,提出

5、了可以有效抑制区域功率振荡的直流调 翱整裁嚣,该壹流谲铡控制器凌褒爨广煮浚工露实甄瘦弱。本文敦磅究工终壤 补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关键询 交嶷流并联系统:交壹滚耱互伟羯:获籀失姣;直流调潮;褥态稳定性;区域功率振荡;fl摘要ABSTRACTWith the TianGuang HVDC Transmission Project being put into operation, South China Power System became the first ACDC hybrid power system in China, which is a sign of a new developm

6、ent period for power systems and HVDC technology in ChinaWith the expansion of HVDC transmission lin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 ects for transmitting power from west to east in the West China Development Strategy,as well as the proj ect of nationwide interconnection

7、o f power grids,ACDC hybrid power system becomesa new method for interconnecting power systems and will come forth continuously in futureHowever,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HVDC transmissions in power systems brings a series of new technology problems for power system operation For example,the inte

8、raction between HVAC and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s is usually intensive,and as a result,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ACDC hytIrid systems will significantly affect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whole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On the other hand,while expans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power systems brin

9、g electric utilities huge economic benefit,they also bring latent menace that increases the unforeseeable events in power system operations Therefore,in order to assur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power systems and to adequately use the transmitting ability of parallel ACDC transmission lines,it i s o

10、f significanc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HVAC and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s,and to master th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 of ACDC hybrid power systemMoreover,the study in this area i s also an urgent affair of recent power system researchThe primary research work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11、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C and DC systems,where operation operation security and stability of ACDC hybrid power systems are focused onThe research topics are listed as follows:(1)UsingtheelectromagnetictransientanalysisprogramPSCADEMTDCand the detailed HVDC controland protection systemsimulat

12、ion models thatare1ll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consistent with actual Tian*Guang HVDC control and protection based on individual SIMADYN D function modules,dynamic performance of HVDC link in TianGuang ADDC hybrid power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under various AC system faults and DC system faultsThe work presente

13、d in the dissertation is thefirstresearch that uses detailed HVDC control and protection model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HVDC control and protection in China。(2)The reasons causing HVDC commutation failure,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commutation failure,and measures adopted to avoid commutation fait

14、ure were investigated,A new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analysing influence of single phase togroundfault On commutation failure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ianGuangACDC hybrid system,normal single phase automatic reclosing technique i s confirmed to apply to AC transmission lines near Guangzh

15、ou inverter station(3)Based on NETOMAC program,the detailed HVDC model representing DC line transient and actual HVDC control system was developed。Considering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TianGuang ACDC hybrid system,the influence of HVDC faults 0n the system transient stability,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16、 power system operation conditions on the transient stability limit,and stability control strategy under HVDC bipolar fault were investigated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 influencing on transient stability of ACDC hybrid system is presented,which is reasonable tO control power system security and stabl

17、ity(4)The enhancement of transient stability of ACDC hybrid system by HVDC dual frequency power modulation functions is studied,Simulation results based on actual power system operation modes were providedMoreover,the HVDC system modulation controller derived from a nonlinear modulation controller f

18、or a typical twomachine power system is developed to apply to case simulations of the actual power systemThe effectiveness of both modulation controllers is compared,Thisdi ssenation presented that normal dual frequency power modulation is moreapplicable for actual ACtDC hybrid systems than the nonl

19、inear modulation,f5,The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damping interarea power oscillation byfVHVDCmodulation is studiedAccording to South China Power System in which thesecond HVDC project GuiGuang HVDC transmission will be put into operationin 2005,dominant modes of inter-area oscillation is investigate

20、d and thena HVDC system modulation controll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damp interarea poweroscillation is presentedThe developed HVDC system modulation controller will be used in GuiGuang HVDC transmission,and the research supply a gap for this research area in ChinaKey Words:ACDC hybrid power system;A

21、CDC interaction;commutation failure HVDC modulation;transient stability;interarea power oscillationV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臻:掰呈交酶论文是本人在导费憋指导下独立避 彳予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 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 蒹。对本文的疆究徽滋重要贡献麓个人和集俸,均已在文中激明 确方式标明。本人亮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渤本人承搠。作者签名:西期:oj年章胃万疆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像论文终誊宠全了麟学校有关傈蜜

22、、使耀学位论文的援 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谂文的复印件和 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南理工大学可以将 本学往论文的全零或帮势内容编入畜关数据疼进行捡索,茸汉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粥。 本学馥论文震予不保密嗣。(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4”)作者攘名:日期:、,年如,ElEl导师签名:El期:渺年占月瓦啜绪论第一章弗一早绪论三百T匕11本课题的背景和意义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兴起后,已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 成为一项日趋成熟的技术I。至1995年,世界上己成功投运的高压直流输电 工程已达62项

23、,其中50年代2项、60年代5项、70年代l 5项、80年代30 项、90年代已投运的10项。预计至2005年,世界还将投运约20项高压直流 输电工程。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迅速发展,使高压直 流输电技术日趋完善,直流输电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能耗也不断下降,可靠性也 逐步提高,直流输电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12。31。高压直流输电近二十年发展特点可概括为:(1)80年代,随着可控硅技术 的发展,以及世界电网技术发展的需求,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得到一个跳跃性的 发展。由于联网的要求,背靠背工程有14项,约占新建工程的一半;(2)建 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直流线路,1700km的扎伊尔英加

24、一沙巴工程;以及电压 等级最高(4-600kV)、输送容量最大(3150MW)的巴西伊太普工程;(3)90 年代建成了世界第一个复杂的三端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魁北克一新英格兰工 程),并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海缆(250km)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瑞典一德国的 BALTIC工程):(4)亚洲地区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开始兴起,菲律宾、韩国、 马来西亚、泰国、印度、日本和中国都相继开始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和研 究,已建和计划中的工程约有1 5项。随着电网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将会继续深化其可控性强的特点,同时克服其对电网带来的 一些不利因素(如谐波)及换流站造价较高的弱点,加强其在电网

25、发展中的作用。我国关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工作,50年代就开始起步,但发展较慢, 而且从设计、运行和制造等方面来看,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目 前,我国已经有三条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入运行,分别是:(1)浙江舟山直流 输电工程,其参数是额定电压100kV、额定容量100MW、输送距离55km(其 中水下电缆12km):(2)葛洲坝一上海南桥直流输电工程,其参数是额定电压500kV、额定容量1200MW、输送距离1047km;(3)天生桥广+l直流输电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工程,其参数是额定电压500kV、额定容量l 800MW、输送距离960km。现 在,我国正在建设的也有三条大

26、容量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分别是:(1)三峡 常州直流输电工程;(2)三峡一广东直流输电工程;(3)贵州广东直流输电工 程:它们的参数是额定电压500kV、额定容量3000MW、输送距离9001000km。 天广直流工程的投运,使南方电网成为我国第一个交直流并联运行互联电 力系统,标志着我国的电力系统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H】。随着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各项西电东 送工程、全国联网工程的实施,交直流并联系统正成为西电东送和电网互联新 的方式,将不断有新的交直流并联系统在我国出现51。与此同时,高压直流输 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将带来一系列技术和管理上的新

27、问题,比如,交直流相互 间的影响和作用较强,它们的动态行为会对整个互联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 重要影响。还有,大区电网的发展和互联,在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 带来了潜在的威胁16,即电网的运行增加了更多的不可预知性。因此,开展交直 流系统并联运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研究,掌握交直流并联系统的运行特性 和规律不仅对于保证交直流并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充分发挥其输电的潜力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当前电力系统研究的当务之急。12直流输电的特点及改进控制的研究现状与交流输电相比除了线路输电容量大、线路有功损耗小、适宜于海下输电、 非同步联网能力、能限制系统的短路电流、没有系统稳定问题等优点以外1,21

28、, 直流输电技术的优点还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换流站的直流电压实际上可以 通过电子控制进行确切的设定,而且没有任何延迟,所阻可以通过高压直流系 统对负荷潮流进行任意控制,因此,可以使电力潮流保持恒定,不受两个相联 交流系统的瞬时功率平衡的影响,一个系统的机电振荡不会影响电能的传输, 也不会对与之相联的另一个交流系统产生任何影响。如果需要,可以使潮流迅 速停止,或使其反转方向。第二,由于可以对高压直流系统的潮流进行迅速而 准确的控制,可以利用着一点通过调节传输功率对机电振荡产生阻尼,从而可 以有效地提高与其相联的电网或与之并联的交流系统的稳定性。直流输电系统 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功能是阻尼低频振荡7

29、,81和提高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9-。第三,通过换流站精确而迅速的控制,可以利用高压直流实现一系列调绪论节功能,对“弱”交流电网的频率调节可以叠加至有功功率控制,通过改变换 流站的无功功率需求,可以对高压直流系统连接点处的交流电压进行控制,等 等。尽管如此,直流输电系统也有自己的一些弱点。例如,作为一种频率不敏 感负荷,相应于交流系统中的某一扰动,直流系统本身并不为发电机提供同步 功率,相反,它还会对发电机提供负的阻尼转矩:又如,当变流电压下降时 以定媳弧角工作的逆变器的功率因数会下降,继而引起交流电压的下降,并有 可能导致交流系统发生电压失去稳定:另外,为换流器提供无功补偿的电容器 和滤波

30、器也会对交流电压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交直流输电系统中交直流间的 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当交流系统较弱或交流系统负荷较重时,系统的运行便可 能产生一系列问题,如逆变器发生换相失败、直流系统在扰动后难以快速恢复、 产生交流过电压,还可能引起谐波不稳定等问题1 21。此外,直流输电系统对交 流系统中发生的故障相当敏感,当逆变站交流母线电压下降101 5时,就 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逆变器换相失败,这意味着直流系统功率输送的短时中断, 因此要求这时的直流系统能快速进行自我恢复以缓解交流系统内功率的不平 衡。直流系统的稳态及动态性能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所采用的控制方 式和策略。作为电功率输送的一种途径,直流

31、输电系统通常需按计划输送一定 的功率 ;当利用直流输电系统对交流系统提供紧急支援时,人们关注的也是 其传送功率的大小。因此,对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本质上是控制其传输的功 率。当两侧交流系统中的电压波动不太时,在整流侧采用定电流控制,在逆变 侧采用定熄弧角控制,便能满足按一定功率输送的要求 。而为了快速、精确 地调节功率,通常还可在整流侧采用定功率控制(或定电流控制),在逆变侧 采用定直流电压控制,这样便可实现对直流电流和直流电压的直接控制,并且控 制两侧换流器消耗的无功功率。稳态期间,在直流系统的逆变侧采用定交流电 压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交流换相电压,并能减少交流或直流扰动发生后, 系统恢

32、复过程中交流电压的波动;在逆变侧采用定功率因数控制【14】,还可使轻 载时过剩的无功功率较小,受端的无功功率基本保持平衡:若在逆变侧采用定 无功功率控制1 5】,则可保持逆变侧消耗的无功功率恒定。这几种调节方式都是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利用了换流器的无功调节功能,以定电流调节和定直流电压调节为基础,通过改变电压和电流的整定值来实现预期的控制。 在上述的各种直流系统常规控制方法中,存在着如下不足:(1)它们多为基于比例积分的调节策略,当系统稳态运行或系统中仅存在小扰动时,采用上 述控制策略一般能较好地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但当系统的运行点改变或大扰 动发生时,它们常常不能保证系统仍具有良好的

33、性能。(2)直流输电系统采用 的常规控制策略实际上是针对长输电线路的,由于直流输电系统分布的地域通 常很广,其两端之间的通信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导致采用常规的控制策略时, 位于直流系统两端的控制量之间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协调。例如,当整流侧采用 定电流控制,逆变侧采用定熄弧角控制时,逆变侧仅控制熄弧角,而没有考虑 到整流倒定电流控制的要求,整流侧仅控制直流电流,也未能考虑逆变侧定熄 弧角控制的要求Il“,它们实际上是两个相互分离的控制。然而,直流线路的动 态是由整流侧和逆变侧的两个控制量共同决定的,两个缺少相互协调的独立的 控制很难使整个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3)当整流侧采用定功率控制时,由于 该控

34、制属于较高一级(系统级)的控制,信号的形成需经过一定的延迟、比较、 计算和判断等环节,与属于装置级的电流控制相比,响应速度较慢,这一特性 对于需要快速功率支援的弱交流系统的稳定帮助不大。(4)在有些情况下,当 直流系统采用上述常规控制策略时,非但不能为发电机提供同步功率,相反, 还会对发电机提供负的阻尼转矩,因而无助于交流系统的稳定1”。鉴于上述原因,人们在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的改进方面作了大量探索性 的研究工作。在早期的研究中,人们将最优控制理论用于直流系统的控制器设 计18H 91,该方法的缺点在于,这样得到的控制器只能保证在某一工作点附近 系统的性能是最优的。当系统的运行点改变或大扰动发

35、生时,便不能保证整个 系统具有最优的性能,有时甚至会使系统的性能恶化。为了弥补上述缺点,不 少研究者曾尝试用乒乓控制理论来改善交直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20”J,但 他们在研究中一般仅考虑了单机无穷大交直流并联电力系统的情形,所考虑的 发电机模型也过于简单,因而很难推广到实际复杂的电力系统。同样是出于对 线性控制方法不足有所弥补的考虑,JReeve等应用了自适应控制方法来设计 直流系统的控制器(23-241,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增益调节法2扎阼为自 适应方法的一个实用化特例,它通过设计阶段的大量研究与实验,针对不同系4绪论统扰动出现的情况事先确定好不同的控制器参数,实际应用时,根据调度

36、变量 实测值的大小起用某一套控制参数,从而保证了控制器在各种大扰动发生时系 统仍具有好的动态性能。但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事先要进行大量的仿真研究 和实验,并且得出的结论仅适用于某一具体系统。为了改进增益调节法的不足, JReeve等又将基于小信号分析的自动调节法与实用性较强的增益调节法相结 合241。当系统运行工况改变但扰动较小时,控制器采用自动调节策略,对于大 扰动情形,则采用增益调节策略。上述两种方法的结合能相互取长补短,提供 了一种相对粗糙但却可接受的控制方法,对大扰动情形具有鲁棒性,对运行点 附近发生的小扰动可进行在线的自适应调节。尽管如此,该方法仍不能克服增 盏调节法的不足。神经网络

37、和模糊集理论等智能化方法因其良好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和对参 数的自适应能力,在直流控制器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应用。Narendra等人采用人 工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的方法设计了一个智能化的电流控制器【251,并将其用于 HVDC联络线的快速灵活控制。为了提高HVDC系统在直流系统故障和交流电 压下降后的恢复过程中对换相失败的免疫性,Daneshpooy等又采用一个模糊逻 辑控制器取代了常规的PI控制器2 61。但这些方法的弱点在于,研究分析和 控制结果的好坏常常取决于样本的质量和数量,而样本空间(或规则)往往难 以穷尽,某些物理参数的实际意义也常被掩盖。随着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发展,非线性反馈线性化方法被应

38、用于系统的控制 中。卢强等首先将微分几何方法用于HVDC系统一阶仿射模型的非线性反馈线 性化控制器的设计27。李春文等人采用系统的三阶非仿射非线性控制模型,根 据多变量控制的逆系统方法,设计了基于非线性反馈线性化和线性二次型最优 的组合控制器,并给出了闭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2”。综上所述,对于直流输电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但仍显得不够充分和完善,一是研究中采用的系统模型多为线性化模型;二是 研究对象多为单条直流线路或单条直流线路与一条交流线路并联等简单系统 的情形;还有研究的结论多是针对某一具体系统的而不具有普遍性。13交直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交直流系统的相互作用

39、的性质及相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交流系统华零瑾工大学工学耩学往论文相对直流输电容量的强弱程度【2-2 91。从两个方面可以将一个交流系统漪作是 “弱”系绞:其一是交浚系统阻挠缀大:其二怒交滚系统的撬援搂诖摄小。在 多数交直流系统相互影响的现象中,直流输电的控制起着重箨的作用,在改进 了直流和交流系统的控制后,人们将交流系统的强弱按如下分级【29】:(1)短路 魄夫于3&强系统;短蹉珏:奁23为弱系绞;(3)斑赣跑夸予2冀甚弱 系统。与弱交流系统楣逡的直流系统运行中常常会有很高的交流系统的动态过 电压、电压不稳定性、谐波谐振和电压摆动等方两的问题。黠于嚣蠛戆交滚系绫嚣言,毫滚辕毫系统霹羧看佟为

40、一令其毒莰邃确态的 负荷及功率源,但在暂态过程中交藏流系统闯驹相互作用较为复杂,不萃圩情况 下,交流系统中的某一敝障可能导致换流站发生换相失败,换流器发生换相失 效盖,将导致壹滚电压下降、电滚璞大;若采取戆控割箍濂琴当,还会gl菱嚣 继的换相失败,最终导教直流传输功率的中断,进而不能为交流系统的稳定提 供帮助3 01。已有的研究大多认为。校直流输电系统中,交流电压幅值的降低和 遗歪过零纛鞠角翡移蘸楚导致挟攘失效茨援零潦毽【3h强】,囊交蠢浚曩绞之闼 存在不良的相互作用时,直流功率往往根难快速恢复。当传输功率较大时,直 流输电系统在交流系统故障期间的行为及交流故障切除后的恢复性能。对与之 籀连夔

41、嚣端交瀛系统鹣葫角及毫蓬豫定吴毒重爨影响。嚣藏褒交滚系统放障凑 除后,快速饿复直流输电系统的输送功率对改蛰楚个交直流系统的安垒稳定性 具有特别重骚的意义。但是如果交流系统较弱,较快的恢复可能引起额外的换 稳失效袭交浚系统静警态不稳定。瓣辕送臻率羧复遘程豹撩澍盛矮目辩考意交 流网络的稳定性,在有姣情况下,过于快速的功率恢复会加例故障清除后交流 系统内的机电振荡,从而导致暂态稳定破坏,当交流故障切脒后,直流输电系 统静转送功攀麓否尽莰恢复与交流系统兹强疫麓炙俸毒嚣露荚p”,贯一方瑟, 赢流控制器采取的控制策略对直流功率能否快速恢复也十分重要”a MSato 等认为换相失败是导致赢流功率不能快速恢复

42、的主要原因【l,并提出了一种新 豹控翻策戆。其愚籍惫嶷接捡嚣阖豹反褰蓬錾鬻疆,芽子效薄发生鞠蠲耪改慧 弧角的参考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有助于巍流功率的快速恢复,并能有 效避免换相失败及后继换相失败的发生。MSzechtman等指出,电流控制放大 器(CCA)_稻与电歪穗关豹龟藏羧潮特性(VDCL)豹参数对多镶天鬟漉输电 系统故障后的恢复有重繇影响H“。6绪论14直流系统对交流系统的紧急支援和功率调制与电力系统通常的紧急控制措旖(如切除发电机、汽轮机快速控制汽门、 发电机励磁紧急控制、动态电阻制动、串联或并联电容器强行补偿、集中切负 荷等371)相比,利用直流输电系统对交流系统进行紧急功率支

43、援具有快速可靠、 调节的容量可以很大、对系统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小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利用 直流输电系统对交流系统进行紧急功率支援成为一种经济可行的控制手段。利 用直流输电系统对交流系统进行紧急支援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当系统中 有交直流并联线路存在时,若交流线路出现故障,可以利用直流线路的备用容 量或短时过负荷能力来承担原有交流线路输送的部分(或全部)传输功率;另 一种是当某一侧的交流系统中突然出现大量的功率缺额(或增加)时,可利用 与其相连的直流系统传输功率的快速可控性,来补充部分(或全部)的功率缺额 (或增加),以缓解交流系统中的功率不平衡。利用直流输电系统对交流系统 进行紧急功率支援的本质

44、是对直流系统采用附加控制,包括直流系统功率调 制。在很多文献中,都涉及了利用直流输电系统的快速可控性,来实现直流输 电系统对交流输电系统的紧急功率支援。例如在中国和瑞典的直流输电系统 中,都将该功能用于改善交流系统的稳定性383 91,在美国西部的直流输电系 统中也利用了直流系统的功率调制功能来改善交流系统的稳定性能【4“4”。 Jagdish等人针对尼尔森河这一具体的直流输电工程,设计了一些辅助的功率 控制功能,展示了直流输电系统的快速可控性在改善交流系统性能方面的独到 优势421。将直流输电系统的过负荷能力与电压支持设备相结合并用以增强交流 系统的稳定性,是一种很好的想法。为此,Lee等人

45、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将该 方法应用于美国西部的交直流电力系统中431。Johnson等也将一种直流输电系 统的紧急功率支援策略应用于西德尼直流输电工程。直流调制的原理是在已有的直流输电控制系统中加入附加的直流调制器, 从两端交流系统中提取反映系统异常(如大幅度的功率突变、大的频率改变等) 的信号,来调节直流输电线路传输的功率,使之快速吸收或补偿其所连交流系 统中的功率过剩或缺额,起到紧急支援和阻尼振荡的作用4“。直流调制可分为 大方式调制和小方式调制。大方式调制的目的在于提高交流系统的暂态稳定 性,功率调制幅度可达直流联网线路额定传输功率的2050。小方式调制7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目的在于提高交流联网线路的动态稳定性,抑制功率振荡,其功率调制幅度一般只有直流联网线路额定传输功率的310。选取恰当的调制信号是直流调制研究中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人们 作了大量的研究。Peterson等人建议采羁直流线路两端交流系统的频率差作为 调制信号1451,Gresap等考虑到上述信号在传输上的困难,采用交流联络线上 的功率变化速度作为调制信号Is】。随后,Goudie等入又提出用转速和功角的偏 差作为调制信号f4“,有效地改善了交直流并联电力系统的动态品质。但文241 的研究则表明,上述调制信号对于系统的非线性响应有时会变得很坏,并建议 采用转速的偏差和转速偏差的变化律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